?

廣東:實施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等6 則

2024-03-09 08:49
浙江國土資源 2024年2期
關鍵詞:北斗測繪生態

廣東:實施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

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于建立實施廣東省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的通知(試行)》(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分類實施海岸建筑退縮線管控,強化海岸帶生態環境保護,減輕海洋災害影響,維護公眾親海權益,促進海岸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通知》要求,廣東沿海地區在編制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和城市設計時,應嚴格落實海岸建筑退縮線制度,進一步細化管控措施;在發放相關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時,應執行國土空間規劃、規劃條件、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關于海岸建筑退縮線具體管控要求。

《通知》明確了海岸建筑退縮范圍內的準入建設活動,具體包括國家、省重大項目,自然保護地和文化遺產保護、科普宣教、旅游觀光、體育等公共配套設施,生態修復、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等,要求海岸建筑退縮范圍內的建設以綠地與開敞空間為主。

《通知》提出,海岸建筑退縮范圍內的改、擴建應按照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分類實施海岸建筑退縮線管控。允許退縮范圍內的現狀合法合規建筑在原規劃條件下進行改建、修繕;需改變原規劃條件在退縮范圍內進行擴建的,在規劃調整前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提出處置方案,報地級以上市政府批準后,再按法定程序調整。已取得合法用地用海手續尚未建設的項目,鼓勵沿海市縣通過異地置換等方式引導落實海岸建筑退縮要求。海岸線向陸一側的規劃建設活動應依法嚴格控制沿海建筑布局、高度、風貌等要素,加強景觀視廊、天際線以及濱海橫向、縱向公共通廊的管控,保護海岸沿線景觀,保持通山面海視廊通暢。

按照《通知》,廣東沿??h(市、區)政府須參照國土空間規劃“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要求開展海岸建筑退縮線的實施效果監測評估,作為海岸建筑退縮線優化調整的依據,并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馮建奎

湖南:聚焦現代產業 強化要素保障

近日,湖南省政府召開全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會議強調,要注重面向群眾,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強化耕地“一張圖”管控,穩妥推進耕地恢復,嚴格督察執法。要注重面向基層,保障高質量發展用地需求,做到政策能出盡出,審批能快盡快,服務能優盡優,用地能省盡省。要注重面向應用,堅持高品質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在規劃支撐重大戰略落實、村莊規劃質量提升和健全規劃實施監督體制機制上下功夫。要注重面向戰略需求,深入推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打造萬億礦業產業集群。要注重面向職能定位,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修復,抓好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全面推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要注重面向風險,堅決筑牢地質災害安全防線,壓實各方責任,深入推進“隱患點+風險區”雙防雙控,堅持臨災轉移避險不動搖,抓好春節前后各項安全生產工作。

會議從八個方面部署了2024 年重點工作。一是聚焦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再向前一步強化要素保障服務。推動土地要素向有效項目集聚,實施盤活存量土地攻堅行動,更好服務園區支撐力全面提升,全力服務鄉村全面振興。二是聚焦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加強國土空間規劃引領管控。全面建成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優化細化主體功能區,高水平規劃建設長株潭都市圈,強化空間規劃實施監督。三是聚焦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壓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實施耕地保護“一張圖”管控,落實督察執法“長牙齒”的硬措施。四是聚焦端牢能源資源飯碗,推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動礦業產業化規?;l展,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五是聚焦美麗湖南建設,扛牢生態文明建設主力軍責任。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系統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六是聚焦守住安全發展底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包c面雙控”加強地災防治,抓實抓好行業安全生產,全面提升信訪工作質效。七是聚焦支撐數字湖南建設,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轉型升級。豐富測繪地理信息數據供給,加快時空數據產業化發展,加強測繪地理信息安全監管。八是聚焦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擦亮自然資源服務品牌。打造智慧自然政務服務品牌、“天空地網”綜合監測品牌以及“湘登記·暖民心”統一登記品牌。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倪凌 劉泉子

貴州:為1500艘漁船提供北斗定位服務

日前,貴州省自然資源廳透露,該廳充分發揮技術優勢,與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推進“智慧漁政執法監管項目”,已在1500 艘漁船上安裝“漁政寶”設備,并接入了貴州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的高精度定位服務,為漁船航行安全、執法監管、應急救援等提供精準高效的支撐保障,助力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漁政執法監管。

在非法捕撈管控方面,貴州相關部門基于接入北斗系統的“漁政寶”,可實現船舶實時高精度定位、運動軌跡回放和動態監管,讓漁船管理更便捷;建立了集船舶動態管理、電子圍欄、沿岸鐵塔高清視頻監控服務等于一體的船舶監管平臺,讓漁船“看得見、聯得上、管得住”;實時定位禁漁期船舶,一旦相關船舶有活動行為,北斗系統會第一時間預警,為禁漁期船舶動態管理提供高精度、可視化依據。

在航行安全保障方面,接入北斗系統后,“漁政寶”定位精度可達亞米級,讓漁船定位更精準。通過船舶監管平臺,建立“一船一檔案”數據庫,實現漁船實名制。結合航道事故高發點等信息,北斗系統可更準確地預警,引導漁船避開險灘,確保航行安全。

在應急救援方面,如遇暴雨等惡劣天氣,貴州相關部門可依托北斗系統高精度定位服務,高效指揮調度漁船有序回港,確保船只安全,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如遇突發地質災害導致信號不暢,北斗系統可發送短報文,讓船舶與救援隊伍取得聯系,助力緊急情況下的精準施救。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張濤 劉哲宇

河南:打造測繪地信服務新高地

1 月25 日召開的河南省自然資源工作會議透露,2024 年,河南省將繼續圍繞“兩統一”職責,從數字河南時空基底、數據要素保障、地信產業做大做強、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加快轉型升級,加速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支撐服務水平,打造測繪地信服務新高地。

今年,河南省將繼續加強基于北斗的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建設和實景三維河南建設,進一步夯實數字河南時空基底;深入挖掘基礎測繪、衛星遙感等數據資源的應用場景,推動地理信息數據共享,探索地理信息數據產權登記、有償使用和收益分配等機制,進一步強化數據要素保障;編制實施河南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規劃,完善地理信息領域技術標準和行業規范,支持有基礎、有條件、有意愿的地方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園區,著力打造地理信息產業集群,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加快形成以“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為支撐,以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管決策、政務服務為核心的信息化應用體系,進一步提升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水平。

測繪基準基礎設施技術進一步升級。2023 年,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技術中心不斷完善現代測繪基準服務體系,完成235 座北斗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點北斗三號設備升級調試;謀劃的河南省北斗基準站二等水準聯測項目,被列入全省第二批重大項目;研發北斗高精度定位林業調查電子圍欄系統,積極開展高精度北斗成果推廣應用,河南省北斗應用已進入自主可控、高精度實時定位、快速服務新階段。

測繪數據要素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河南省統籌做好遙感影像服務,積極推動“河南一號”衛星成果應用,實現全省0.75 米級數據雙月覆蓋、2 米級數據每月覆蓋;接收衛星影像1.4 萬景,形成6 期“一張圖”成果;向自然資源部反饋核查23 批次7.9 萬個圖斑,為河南省35 家單位提供176 批次影像成果;支撐保障河南省違法違規占用耕地專項整治行動。

支撐自然資源信息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河南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通過驗收,創新采用全國產化、自主可控的技術路線和省統建模式,實現對全省自然資源數據的統籌管理,推動1 萬余項數據資源的有效應用,日訪問次數達30 余萬次?;谠撈脚_,已完成自然資源業務內網31 個信息系統的遷移接入,河南省自然資源信息化水平躋身全國第一梯隊。

基礎測繪產品進一步轉型升級。印發實施《實景三維河南建設總體實施方案(2023—2025 年)》;實景三維河南被納入2024—2026 年中期財政規劃;在安陽、鶴壁、漯河、周口四個省轄市啟動實景三維建設試點;周口實景三維建設、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一期任務實施完畢,鶴壁淇縣實景三維建設、大比例尺地形圖制作有序推進,濟源采集全域10 大類、36 小類地理要素,建成全省首個全域基礎地理實體數據庫。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王敏

寧夏:公布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

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發布關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的公告。與2019 年相比,本次公告調整了煤炭、鐵礦、鎂礦、硅石、石膏、巖鹽、地熱、水泥用灰巖、化工用灰巖、磚瓦用黏土、建筑用砂、建筑用石料、礦泉水13 個礦種基準價,新增陶瓷土1 個礦種基準價,為寧夏礦業權出讓及礦產資源評估更加符合市場變化提供了“價值標尺”,對有效推進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維護國家礦產資源所有者權益、優化營商環境具有積極意義。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礦業權市場基準價實行動態調整,原則上每三年調整一次。當礦業市場價格水平發生重大變化時,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按國家相關規定及時組織對基準價進行更新。據了解,此次調整立足寧夏礦業權設置和出讓實踐,充分參考了近年來礦業權市場交易、出讓成交結果,確?;鶞蕛r標準與地區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等相適應。在此基礎上,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參考比較了全國各地基準價,兼顧產業政策、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以及適當限制鐵礦、灰巖礦開發,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綜合開采難易程度和企業負擔能力等因素,研究提出了寧夏境內14 個礦種礦業權出讓收益市場基準價方案。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對評估機構提交的基準價方案,組織國內權威機構專家評審,并征求自治區相關部門、部分礦山企業、各市縣(區)自然資源部門及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公開聽證,反復討論并修改完善,開展風險評估,最終形成了送審稿,經自治區政府批準公布。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任金玲 羅碧雋

陜西:建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機制

近日,陜西省自然資源廳、財政廳出臺《陜西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率先建立省級自然資源領域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機制,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高的地區支持力度。

《方案》包括基本原則、補償范圍、補償辦法、資金使用、申報評定程序、職責分工、保障措施等部分,并以附件形式公布補償范圍名單、補償基礎指標體系、補償項目資金績效目標表等內容。

《方案》明確,堅持“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統籌協調、系統推進,激勵約束、目標導向”的工作原則,通過建立全省自然資源領域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評價體系,以享受補償權利與履行保護義務相匹配的約束機制,鼓勵市縣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力度,全面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方案》提出,每年從補償范圍涉及的102 個縣區中,擇優評出30 個縣區進行生態保護綜合補償,并擇優對3 個地級市進行通報表彰。補償資金采用因素法分配,考核指標包括重點評價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實施重點生態修復工作、資金預算執行及績效完成情況、獎勵事項等內容。補償資金應以項目為支撐,由各縣區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植被恢復等與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密切相關的項目。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高紹珩 李想

猜你喜歡
北斗測繪生態
北斗和它的N種變身
北斗時鐘盤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北斗”離我們有多遠
工程測繪中GNSS測繪技術的應用
04 無人機測繪應用創新受青睞
無人機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