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高危因素分析

2024-03-10 22:50吳健
關鍵詞:高危因素乳腺癌

【摘要】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影響因素,并探討相應預防策略,為今后臨床治療乳腺癌、改善患者預后提供參考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宿遷市泗洪分金亭醫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進行乳腺癌手術治療,并隨訪3個月,統計術后3個月患者是否發生上肢淋巴水腫,將發生水腫分為發生淋巴水腫組(20例),未發生水腫分為未發生淋巴水腫組(40例)。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并進行整理,采用單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影響因素。結果 與未發生淋巴水腫組比,發生淋巴水腫組患者BMI、TNM分期Ⅲ期占比、清掃淋巴結數目、術后接受輔助放療占比、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占比、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更高;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BMI高、TNM分期Ⅲ期、清掃淋巴結數目多、術后接受輔助放療、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收縮壓高、舒張壓高(OR=2.399、2.239、2.026、2.651、2.593、2.354、2.158)(均P<0.05)。結論 BMI高、TNM分期Ⅲ期、清掃淋巴結數目多、術后接受輔助放療、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收縮壓高、舒張壓高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可采取對應針對性預防策略,從而降低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生風險。

【關鍵詞】乳腺癌 ; 上肢淋巴水腫 ; 高危因素

【中圖分類號】R737.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01.0128.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01.042

乳腺癌是一種多見于女性的惡性腫瘤,主要是乳腺上皮細胞增殖失控,進而發生惡變,臨床發病率較高[1]。乳腺癌的發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確,但存在有一定的遺傳風險,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手術治療是其首選的治療方案,可延長患者生命周期。但由于乳腺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時需要對腋窩淋巴結進行清掃,在根治腫瘤的同時需避免血行轉移,進而易破壞腋窩組織的正常淋巴回流,引發上肢淋巴水腫,其不僅會導致患肢麻木、疼痛,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紅腫、潰瘍,更甚者疼痛難忍,需以藥物止痛甚至主動要求進行截肢手術,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產生不利影響[2-3],因此,分析乳腺癌患者術后出現上肢淋巴水腫的危險因素對于預防其發生具有重要意義?;诖?,開展此次研究,為今后臨床預防乳腺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宿遷市泗洪分金亭醫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3個月是否發生上肢淋巴水腫,將患者分為發生淋巴水腫組、未發生淋巴水腫組,分別為20、40例。診斷標準:乳腺癌患者符合《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4]中的標準,發生上肢淋巴水腫患者符合《中美兩國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治療的對比研究》[5]中上肢淋巴水腫的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經病理檢查確診;③可耐受手術治療;④單側乳房病變。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②經檢查發生遠處轉移;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④由于其他原因所引起的上肢水腫。本研究經宿遷市泗洪分金亭醫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均開展相對應的乳腺癌手術治療,術中均進行淋巴結清掃,同時判斷術后是否發生上肢淋巴水腫,判斷標準:淋巴結清掃側上肢直徑較另一側上肢直徑腫脹增粗至3 cm以上,且存在有腫脹、酸痛等癥狀[5]。

1.3 觀察指標 ①單因素分析。根據患者臨床資料,統計患者年齡、BMI、TNM分期[6]、清掃淋巴結數目、術后是否進行內分泌治療、術后是否進行放化療、術后功能鍛煉情況、手術方式、腫瘤直徑、淋巴結轉移數目、是否合并有糖尿病及血壓水平等。采用醫用全自動電子血壓計[愛安德電子(深圳)有限公司,型號:TM-2657VP]檢測兩組患者收縮壓、舒張壓。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水腫發生的危險因素。

采用t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篩選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相關危險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單因素分析 與未發生淋巴水腫組比,發生淋巴水腫組患者BMI、TNM分期Ⅲ期占比、清掃淋巴結數目、術后接受輔助放療占比、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占比、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組年齡、術后是否接受內分泌治療、術后是否接受輔助放療、腫瘤直徑、淋巴結轉移數目、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高、TNM分期Ⅲ期、清掃淋巴結數目多、術后接受輔助放療、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收縮壓高、舒張壓高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獨立危險因素(OR=2.399、2.239、2.026、2.651、2.593、2.354、2.158),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3 討論

乳腺癌早期會發生乳頭溢液、乳房腫塊等現象,待病情發展至晚期,癌細胞會發生轉移,此時會出現多器官病變,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但隨著醫療水平的提升,其預后也在不斷改善,已成為療效最佳的實體腫瘤之一。通過手術治療能夠有效減少癌腫對人體的毒害,減輕機體載瘤生長的負荷,并緩解癌細胞對機體的侵害,從而延長患者生存期,達到治療目的[7]。但為了徹底清除腫瘤細胞,避免腫瘤細胞擴散轉移,減少手術風險,乳腺癌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時需對腋窩淋巴組織進行清掃,但這易導致淋巴組織受損,淋巴回流受阻,引發上肢淋巴水腫,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影響,甚至會影響上肢功能及美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壞疽,甚至截肢[8]。因此,確定導致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對應預防策略,能夠有效改善術后治療,減輕患者痛苦。

本研究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BMI高、TNM分期Ⅲ期、清掃淋巴結數目多、術后接受輔助放療、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收縮壓高、舒張壓高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獨立危險因素(OR=2.399、2.239、2.026、2.651、2.593、2.354、2.158)。分析其原因在于,BMI指數越高則代表患者肥胖程度越高,而肥胖患者脂肪較多,胸部作為脂肪存儲的容器存有大量脂肪,因此更易發生脂肪液化、壞死,進而堵塞淋巴管,導致淋巴回流受限,術后淋巴水腫風險更高[9]。TNM分期較高者其轉移風險較高,尤其是Ⅲ期患者,手術操作過程中不僅會增加手術難度,也會擴大淋巴清掃的范圍,因此對淋巴區域損害相對更為嚴重,故術后淋巴水腫發生風險相對較高[10]。在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時,清掃數目過多會嚴重損傷淋巴管,以致淋巴引流發生障礙,增大淋巴回流阻力,促使大量淋巴液滯留于患肢組織中,增加術后發生淋巴水腫的可能性。放療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損害人體內正常組織細胞,損害淋巴管,引發靜脈閉塞及肌肉纖維化,阻礙后期淋巴回流,因此增加了上肢淋巴水腫發生可能性[11-12]。功能鍛煉有助于活躍交感神經,促進細胞代謝及血液循環,從而加速受損血管及淋巴管恢復,減輕淋巴水腫,而未能堅持功能鍛煉的患者,受損血管及淋巴管恢復較為緩慢,其發生淋巴水腫的可能性相對更高。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較高表明患者血壓較高,其所導致的高壓狀態,會致使淋巴區域液體流入組織間隙,易造成淋巴水腫,同時血壓較高者多伴有水、鈉潴留現象,一旦出現淋巴回流障礙即會導致組織液大量累積,也會進一步增加淋巴水腫風險[13-14]。

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病情嚴重,會對患者肢體形態功能產生嚴重影響,導致生活質量降低,因此更需要加強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針對性防控。針對上述所得到的導致乳腺癌術后發生淋巴水腫的高危因素,均需給予對應的防控措施:對于BMI水平較高者,在進行手術時盡可能避免對脂肪進行過度刺激與破壞,縫合時注意縫合力度,避免留有間隙的同時也不能過于緊繃,且勤加換藥,避免切口感染,一旦出現紅腫應及時檢查是否出現脂肪液化,預防的同時進行及時治療;而針對血壓水平較高患者,則可以通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等降壓藥物調控血壓,使其盡可能維持正常水平,避免人體處于高壓狀態;在進行淋巴結清掃時應注意清掃切除手法,盡可能減少淋巴管及淋巴區域創傷,避免淋巴回流受阻;對于術后需進行輔助放療者,則可通過對照射野的設計盡可能保護皮膚,并在制定放療計劃時盡量保護正常組織,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放射劑量,從而減輕放療副作用;同時還需加大對功能鍛煉的相關宣教,使患者意識到功能鍛煉的意義,積極主動地堅持進行功能鍛煉,養成良好習慣,從而促進血管及淋巴管恢復,降低術后上肢水腫的發生風險。

綜上,BMI高、TNM分期Ⅲ期、清掃淋巴結數目多、術后接受輔助放療、術后未堅持功能鍛煉、收縮壓高、舒張壓高均是乳腺癌患者術后發生上肢淋巴水腫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可采取上述對應預防策略,從而降低術后上肢水腫發生可能。

參考文獻

[1]湯志英, 萬芳. 乳腺癌發病流行病學影響因素調查及療效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 2021, 36(10): 2349-2353.

[2]陳穎, 張研, 杜彤華, 等. Ⅳ期乳腺癌原發腫瘤手術治療的研究進展[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19, 26(8): 1016-1020.

[3]石雪英, 王熙嵐, 鄒德輝, 等. 中藥活血通絡洗劑對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 2021, 24(10): 773-776.

[4]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5版)[J]. 中國癌癥雜志, 2015, 25(9): 692-754.

[5]閆宇, 周燦. 中美兩國女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治療的對比研究[J]. 現代腫瘤醫學, 2019, 27(8): 1344-1351.

[6]黃蓉, 黃源, 陶蘋, 等. 不同TNM分期乳腺癌患者規范化治療后生存期生命質量評價[J]. 中華腫瘤雜志, 2013, 35(1): 71-77.

[7]鄧盼墨, 謝娜, 阮祥梅, 等. 老年乳腺癌患者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臨床特點分析[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8, 24(2): 157-160.

[8]林武華, 陳茜, 周琦. 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危險因素分析[J/CD]. 中華乳腺病雜志( 電子版 ), 2020, 14(3): 141-144.

[9]王季, 張意輝, 張麗娟, 等. 體重指數及體重波動對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水腫的影響[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20, 35(2): 182-185.

[10]張瑩瑩, 李華, 管佳琴, 等. 乳腺癌患者術后早期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生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 組織工程與重建外科雜志, 2023, 19(3): 242-248.

[11]楊美美, 王海燕, 鄭彬潔, 等.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上肢淋巴水腫風險預警模型的建立[J]. 中國醫刊, 2022, 57(6): 631-636.

[12]解丹平, 方宏超. 乳腺癌患者術后并發上肢淋巴水腫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 實用癌癥雜志, 2023, 38(1): 66-69.

[13]劉軍, 王偉, 陳成玲. 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的危險因素分析[J]. 腫瘤學雜志, 2018, 24(1): 70-73.

[14]程紅, 萬凱弋, 鄧曉麗, 等 . 乳腺癌手術病人術后并發上肢淋巴水腫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 全科護理, 2022, 20(28): 3992-3994.

作者簡介:吳健,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甲狀腺乳腺疾病的診療。

猜你喜歡
高危因素乳腺癌
絕經了,是否就離乳腺癌越來越遠呢?
中醫治療乳腺癌的研究進展
乳腺癌是吃出來的嗎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嗎
別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探討與措施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足月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高危因素分析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學狀況分析
影響社區腦卒中復發的高危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