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基礎

2024-03-11 16:58
學習與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經濟學歷史理論

熊 金 武

引 言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是當代中國經濟學研究的時代使命?!敖洕鷮W的內容實質上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獨特的過程”[1]31,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離不開歷史基礎。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在歷史上是客觀存在的,具體體現為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經濟學領域內的“中國式現代化”,是文化傳承發展的使命,也是構建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的重要內容和實踐路徑之一。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和本土化、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現代化,離不開“中國實踐經驗、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現代經濟學研究范式”[2]。其中,“第二個結合”有利于打開創新空間,鞏固文化主體性,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是必由之路。鑒于中國有連續數千年的文明,“第二個結合”關鍵就是基于中國經濟實踐,賡續中國傳統經濟思想。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已經具備了必要的歷史基礎和思想基礎[3]。中國經濟發展歷程是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實踐基礎,蘊含了豐富的經濟邏輯,中國蘊藏豐富的歷史檔案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思想基礎和文化資源[4]。必須深刻認識優秀傳統經濟思想的地位和價值,構建中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需要重構與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及其經濟思想的聯系和一體性,從中華文明寶庫中汲取精華,關鍵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但是,經濟學界在實踐層面卻長期忽視了經濟史學的研究,尤其是忽略了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歷史智慧。這種現象背后的理論問題就是要搞清楚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基礎究竟是什么?基于中國經濟史學探索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路徑是什么?構建中國經濟學已有百年探索歷程,本文從經濟思想史和經濟史角度對上述問題予以初步回應,強調挖掘中國經濟學的傳統淵源,反思西方中心論,從長歷史角度理解中國經濟思想的內涵、基因與特質,挖掘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型案例,為賡續中國經濟思想傳統、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歷史指南。

一、從歷史看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

經濟學是歷史的學問?!敖洕A決定上層建筑”在經濟學領域內集中體現為經濟史的變遷往往觸動經濟思想的變遷。如果不了解經濟思想史,不知道某個概念、方法或理論的特定的歷史背景,那么就容易陷入空洞的理論之中。對歷史上的經濟思想的理解要回到它們的時空環境和具體問題,如此才能讓它們煥發當代價值。

如果加上空間的維度,歷史上的經濟思想往往是基于特定區域經濟特征形成的,是圍繞特定區域經濟發展實踐而展開的。例如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理論都是基于新航路開辟后全球化進程的理論總結,并為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后開拓全球市場做理論支撐。作為后發國家的德國需要基于本國國情探索工業化道路,于是李斯特和德國歷史學派強調經濟學具有時間和空間限制,增加了企業家精神、創新等生產要素,強調國家和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美國和蘇聯等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道路也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經濟學理論。不同國家基于不同國情探索經濟現代化道路,必然形成不同的經濟學知識體系,進而形成不同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例如19世紀之前的經濟思想奠定了微觀經濟學學科體系,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危機之后凱恩斯革命奠基了宏觀經濟學的學科體系,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推動了現代經濟學各個前沿分支學科的興起。所以,具有不同國家特色的經濟學知識體系是歷史客觀存在。

經濟思想的“西學東漸”至少從1867年丁韙良在京師同文館講授《富國策》時就已開啟[5],迄今已然150多年。除了中國經濟史和中國經濟思想史之外,經濟學學科體系基本上源自西方。然而西方經濟理論是反映西方經濟發展演變的,除了體現人類經濟發展規律的一般性外,也具有相對的自主性和特殊性。第一,西方經濟理論反映了西方獨特的社會經濟文化。西歐中世紀封建制度與中國“亞細亞生產方式”存在差異。關于高利貸、國企國資等問題,中外經濟思想迥然不同。第二,西方經濟理論經歷了不斷地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就是對西方傳統的自我批判。西方經濟學經歷了“三次革命和三次綜合”才不斷演化發展起來。如果片面截取西方經濟思想的一個截面,則不可能認識到經濟思想發展的脈絡。在此以不平等思想為例。19世紀之前歐美國內不平等水平不斷上升,于是西方出現了“羊吃人”“機器吃人”等思想。隨著20世紀上半葉歐美國內不平等水平下降,庫茲涅茨倒U型曲線恰好描述了這個歷史進程,似乎人均GDP達到一定階段后不平等水平自然會下降。不過,20世紀下半葉不平等水平又一次上升,于是有了庫茲涅茨波浪等新解釋。然而,中國不平等水平變遷軌跡卻與西方截然不同。第三,西方經濟思想往往是從西方立場出發的。例如有西方學者認識到中國對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不平等下降作出了最重大的貢獻,卻認為中國人均收入繼續上升將導致全球不平等水平上升[6]213。如果所有收入水平偏離全球收入中位數的國家都是不平等水平上升的原因,那么歐美發達國家豈不是導致全球不平等的最大因素?如果不能客觀認識西方經濟理論的時空局限性,那么就容易陷入西方中心論的陷阱之中。

中國經濟發展有一條不同于西方的歷史脈絡與路徑。在傳統農業社會,我國曾創造了人類最偉大的古代文明。在近代,中國出現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李約瑟之謎”“大分流”等都是對這個過程的描述。不過,我國在奮斗中再次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我們實現了持續40多年高速和穩定的增長,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擁有全球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當代中國經濟成就讓國人可以不必再自卑和一味自我否定,不必再盲目跟隨西方的理論,而是可以平常心地思考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世界意義。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是中國經濟學人百年求索的目標指向。早在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就提出要走中國自己的道路,而中國經濟學者也一直在探索中國自己的經濟學說。民國時期經濟學家普遍強調要從歷史的視角看待經濟學,打破西方經濟學說成見,根據中國的時代和地理環境特征分析經濟問題[7]?!耙灾袊说馁Y格,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來研究中國經濟學說與外國經濟學說間的區別和關聯,并指出現今中國的經濟學的發達程度及以后的發展傾向?!盵8]“經濟學是民族生存和社會生存的斗爭武器”,應該“以中國人的資格來研究政治經濟學”[9]320。解讀中國經濟發展邏輯是當代中國經濟學人的使命,必然能夠為全人類發展作出理論貢獻。中國學者已經從多個角度去理解中國經濟奇跡,例如新結構經濟學、邊緣革命、“底層革命”“縣域競爭”和錦標賽代表的中國經濟學命題。

熊彼特說科學的經濟分析是“歷史、統計和理論三個方面方法技巧的總和”[1]44,那么基于中國經濟史實,采用一般的(也可能創新的)統計等分析方法,去檢驗、挑戰和批判既有經濟理論,可以形成基于中國國情且具有人類普遍性的新理論。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應該是包括中國的歷史、統計等分析方法與新理論三個方面的高度統一體。其中,最重要的是實現理論邏輯與歷史邏輯的融合。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為構成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系統性的歷史維度的支撐基礎。理論在歷史面前是蒼白的,按照實證主義將被歷史所證實或者證偽。既有經濟理論基本上是基于西方歷史形成的,而中國獨特的經濟史可以為更符合中國經驗的經濟理論奠定歷史基礎。理解中國經濟的邏輯需要以中國經濟發展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核心,從全球史、長歷史、整體史等角度跨學科綜合分析,有利于得到新的認知。因為歷史是自然連續的,歷史不僅僅是過去的事情,更是今天和未來的事情。中國作為一個文明的存在已經連續了五千多年,中國歷史上形成的獨特文化構成了中國現代經濟發展的邏輯。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離不開基于中國經濟史學的新知識。另一方面,符合中國經驗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構建離不開中外經濟學說的交流互動。一個好的經濟學分析應該是歷史、統計與理論的結合,理論和統計需要歷史,而歷史也需要理論和統計。只有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融入全球經濟學范式,中國特色經濟理論才能在學術上得到更廣泛的認可。經濟史學研究不是脫離于經濟學范式之外的,而是現代經濟學的方向之一,有利于構建現代經濟學的歷史基礎??傊?基于中國經濟史之源的經濟學理論創新,推動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構中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的歷史路徑、當然內容和歷史基礎。

二、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邏輯

歷史是不容遺忘的經濟學分析方法論[10],不具有歷史視野的經濟學說必然是空洞的。構建中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需要理解中國經濟的歷史邏輯,而理解中國經濟的歷史邏輯就是構建中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的歷史基礎。經濟史學研究歷史上的經濟行為和經濟思想,中國經濟史學是基于中國歷史的經濟史學,具體包括在理論經濟學學科門類下的中國經濟史與中國經濟思想史兩個二級學科。經濟史對經濟理論的關系是知識的關系,也是方法的關系[11]。構建中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是經濟史學始終如一的學術初心使命。

(一)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理解經濟學的起源和發展邏輯是經濟思想史研究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也是經濟思想史學界的一個長期熱點。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不應該停留于描述歷史,而應該討論分析歷史邏輯,“研究經濟觀念和學說的產生、發展及其相互關系”[12],揭示經濟思想發展變化的規律。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是1840年鴉片戰爭前在中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國固有的經濟思想”[13]2212,創造出大量的原理、觀念和范疇,還形成了許多較有系統的經濟學說,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獨特的邏輯思維、名詞術語、表達邏輯、沿革軌跡和結構特征。不過,在現代化轉型中,基于傳統經濟思想的現代經濟學構建是主要內容,關乎中國經濟思想文化的連續性,核心就是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問題。按照拉卡托斯的理論,創造性轉化是按照時代精神,對傳統經濟思想的硬核加以改造,賦予其新內涵載體,令其煥發生命力;創新性發展是按照時代精神,對傳統經濟思想的保護帶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能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機,傳統經濟思想的創新性發展能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基礎性問題;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是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必然內容。

(二)經濟史與經濟學的“源”“流”之辯

經濟史學家吳承明提出經濟史與經濟學的“源”“流”之辯的問題[14]。經濟史研究何以能夠成為經濟學的源呢?用歷史數據研究經濟問題,進而提出新的理論,才可能是“源”;簡單用現代經濟理論研究歷史問題,就很可能是“流”。經濟史研究“不只是‘用數據說話’,而是通過統計分析,既可令人信服地證明或證偽現有假說,也可以從歷史現象中發現全新的認知”[15]。中國歷史的連續性與文字記載的豐富性是世界其他文明不可比擬的,包括支撐量化歷史等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需要的大量歷史數據和歷史事件。經濟史研究不只是用史料說話,更是帶來新認知。

經濟史的跨學科屬性能夠在交叉領域取得進步,并且在國際比較中突破舊知識?;谥袊洕返某跏祭碚搫撔率乔袑嵖尚械?。例如根據麥迪森的估計,1820年中國用世界7%左右的耕地承載了當時世界人口總數的36.6%[16]。原因就是中國傳統社會多樣化的地權交易形式和多層次的地權交易體系使得土地具有較高的流動性和共享性。永佃制、典、活賣等獨特的土地交易形式超出了西方的歷史經驗,造就了擁有永佃權的佃農,為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提供了歷史依據[17],進而為數據要素“三權分置”所借鑒。

中國經濟史學是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基礎。不過中國經濟學自主話語體系的專題經濟史學分析依然缺乏。經濟史學研究需要不斷創新,擔負起時代使命。

三、歷史上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內涵、基因和特質

中國作為一個有著連續且漫長歷史的文明大國,中國經濟思想具有悠久而厚重的歷史底蘊,構成了中國古代經濟繁榮的堅實思想基礎。從神話傳說和諸子百家的經濟思想,到《周禮》《鹽鐵論》《皇朝經世文編》等文本中的經濟思想,再到歷代變法革新中的經濟思想,悠久而深厚的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綿延不絕。中國經濟思想是本土自生自發的,具有內生性的獨立發展軌跡[18]。由于面臨的地理環境、經濟社會形態不同,中西方傳統經濟思想不僅特點不同[19],而且發展路徑長期獨立并行。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富于區域特色,擁有光輝燦爛的自主知識體系,作出過世界人民所公認的許多劃時代的貢獻,在古代處于東亞乃至世界的領先地位。一旦傳統經濟思想形成,必然構成了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基因。

在近代西學東漸中,隨著西方經濟學說在中國傳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言必稱希臘”傾向。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不斷式微,也被質疑和批判,甚至一度被認為“落后”“不科學”“停滯”或者“中絕”[20]61。熊彼特認為中國古代的經濟學著作“沒有留下來對嚴格的經濟課題進行推理的著作,沒有可以稱得上我們所謂‘科學’的著作”,中國古代只有經濟政策思想體系,沒有經濟分析的痕跡[1]90。馬寅初認為“漢后儒者以言利為諱,經濟思想遂少系統發展”[21]序言第6頁。朱通九認為即使說“我國并無經濟學之存在,亦無不可”[22]。陳豹隱認為中國古代經濟思想“尚未構成體系的東西,在形式上不能成為經濟學說”[23]。

這種判斷事實上不符合科學哲學的邏輯,有一種西方中心論的痕跡。西方經濟學說的本土化不是簡單地與本土思想融合,“往往消滅了本地的文化傳統”[24]49,一些弱勢文明的傳統經濟思想很快就消失了。不過,中國以其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富于生命力的文化品質,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并沒有消失,而是面臨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時代使命,應該既超越西方文化又超越既有文化,從而形成作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一部分的不斷發展的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需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反思和打破西方中心論,擺脫學徒思維和照搬模仿,客觀認識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歷史地位,深入闡發傳統經濟思想的內涵,挖掘其精髓,構建中國經濟思想基因理念體系,提煉展示中國經濟思想精神標識。

第一,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在現代化中不是被徹底否定的對象。近代以來中國經濟思想轉型事實上是從前科學的古代經濟思想走向現代經濟科學的轉型,是世界范圍內經濟思想現代化的一部分。以中國傳統為主體,反思西方中心論,真正回到近代以來中國紛繁復雜的經濟思想諸多潮流中,審視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變遷。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在近代以來沒有中絕,沒有完全失去指導性,而是一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保障糧食安全與重農備荒,羅斯福新政借鑒常平倉制度思想等都是典型的案例。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與中國發展道路存在歷史關聯,是歷史文化根基[25],應該被有鑒別地加以對待,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第二,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為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基礎。孕育于五千多年文明的中國經濟思想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形成了一脈相承的優秀傳統,彰顯了中華文明的獨特基因和突出優勢,是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源頭活水。許多帶有規律性的傳統經濟理念和分析至今仍具有現實借鑒價值,是構建中國經濟學的傳統思想基礎。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對構建中國經濟學發揮基礎、根基、血脈、源泉作用,具有不可或缺的借鑒、滋養、啟迪意義。

第三,傳統經濟思想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集中體現為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既是歷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探尋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與當代中國經濟學之間的傳承與融通關聯,可以推動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同當代社會相適應、同現代化進程相協調,更好地推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既超越西方文化又超越傳統文化才是真正的傳統經濟思想現代化,才是當代的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

四、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探索歷程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已經有百年探索歷程。在鴉片戰爭前后,《皇朝經世文編》等文獻和經世派知識分子展現了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轉型的主體意識和自覺性[26]。在20世紀初,梁啟超擬著《中國生計學史》,陳煥章《孔門理財學》系統向西方世界介紹儒家經濟思想。在民國時期,唐慶增就試圖通過中國經濟思想史研究為創建中國經濟學做準備。王亞南、許滌新、陳豹隱、趙蘭坪等都表述了吸收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精華的傾向??梢钥闯?中國經濟思想的現代化轉型并不完全是對外來思潮的被動接收和反映,其中也有傳統思想自發求變。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對構建現代經濟學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其代表有法國重農學派的中國淵源、常平倉對羅斯福新政的借鑒價值、張培剛等學者對發展經濟學的貢獻等[27]。盡管民國時期中國經濟學發展程度較低,多是“述而不作”[28],不過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從中國思想文化中解構出經濟思想,奠定了中國經濟思想學科化發展的基礎。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推動了民國時期經濟學研究的本土化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早期發展的一個縮影[29]。

百年探索歷程有利于提煉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特征、經驗和教訓,探索建構自主經濟學知識體系歷史路徑。首先,總結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歷史經驗與教訓。為何傳統中國經濟思想沒有演化為現代經濟的理論基礎,甚至被認為出現了“停滯”?近代以來中國傳統經濟思想被揚棄中有何經驗與教訓呢?其次,總結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歷史成就。近代以來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學說,基本上是基于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梁啟超提出《中國生計學小史》開始,這個奮斗歷程已經一百多年,存在若干典型案例,將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落到實處。尤其是那些堅持守正創新的經濟思想,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把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經濟思想弘揚起來。

在此選擇近代中國發展經濟思想作為案例予以介紹。發展經濟思想自古以來都是存在的,不過作為一門獨立經濟科學分支的發展經濟學則是在20世紀40年代后期形成的。發展經濟學起源一直存在一個設想或觀點就是發展經濟學很可能是從中國出現的,尤其是張培剛《農業與工業化》作出了開創性貢獻。張培剛在20世紀40年代圍繞農業國工業化問題的一系列重要理論和思想,對發展經濟學的貢獻得到了世界經濟學界認可[30]。張培剛對發展經濟學的貢獻是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以工立國和以農立國爭論下理論創新的一部分。一般認為以農立國派是傳統守舊的。但是事實并非如此??疾熘袊洕枷氍F代化問題不能停留于批評政策觀點,關鍵是其政策是不是基于現代經濟學的。無論以農立國派還是以工立國派都明確以“工業化”作為方向,以嚴格的經濟學理論為依據,在分析上結合中國國情,提出了一些有別于西方的見解和方案[31]。其中有不少學術見解都遠比后來西方發展經濟學要早得多,“中國發展經濟學形成于三四十年代”[32]。這些理論創新不是拿來主義,而是反思西方經濟學、以民生作為標準、繼承了傳統中國經濟思想的,是民國經濟學家基于中國工業化的需要創新出來的寶貴的自主知識體系。

拉卡托斯認為科學理論的進步性包括理論進步與經驗進步。中國近代發展經濟學對于西方經濟學說而言,具有理論進步與經驗進步。以中國近代發展經濟學中工業化的定義以及工農關系為例加以說明。第一,理論進步性。理論進步性是指一個經濟理論能夠更多地介紹和解釋經濟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保護帶。西方經濟學長期將工業化簡單地理解為制造業的現代化。中國近代發展經濟學中對工業化概念作出擴展性理解,將工業與農業關系緊密聯系起來。很多學者提出了頗具開創性的觀點,包括吳景超、方顯廷、 劉大鈞、谷春帆、伍啟元等[33],反思歐美和蘇聯工業化中農業變得脆弱的道路,主張夯實農業基礎之上發展工業,走工農并重或工農業協調的發展道路。這些開創性的制度構建的理論基礎是依托于對工業化內涵的全面認識。因此張培剛指出,“從歷史上看,中國經濟學家對于落后國家如何實行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研究,并不比西方經濟學家晚”[34]。中國經濟學者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已經豐富了工業化內涵,強調工農業協調發展,在20世紀后半葉產生了實際影響。第二,經驗進步性。西方發展經濟學說將工業化當作絕對正確,并簡單地將工業化理解為大規模投資發展制造業,將工農業對立起來。這導致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困局。相反的是,1978年后包產到戶的推廣將農業基礎打牢后,工農業實現了協調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地轉移到工業部門,工業發展成為解決農村問題的根本出路。這與民國時期部分思想觀點是一致的。與此相對應的是,伍啟元早已經提出滿足人民生計,并且在漸進的農業機械化和城市工業發展中協調均衡。當然,對于農業部門而言,中國發展經濟學的一些判斷也是具有先進性的。董時進始終堅持對產權的尊重,強調中國應該首先打好農業基礎[35]。1949年以后土地制度變革證明了這種經濟思想的生命力。由上可以看出,中國近代經濟學具有相對于西方經濟學說的進步性??茖W理論的進步不是輕而易舉的。發展經濟學的進步性對于弱小的近代中國經濟學而言是難能可貴的。這說明了繼承和發展傳統中國經濟思想,堅持民生問題意識和民生關懷的價值。

五、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時代價值

(一)全球史角度看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基礎

中國經濟思想變遷是世界經濟思想變遷的一個部分,其他發展中國家也都經歷了類似中國的過程。從全球史角度重新審視,將中外經濟思想交流和互動納入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第一,考察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在全球范圍內經濟思想變遷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歷史上東學西漸的案例說明,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對現代經濟學起源提供了養分。中國海外留學生研究成果對發展經濟學和貨幣銀行學等學科都作出了突出貢獻[36]。需要注意的是,他們是近代中國經濟思想史上眾星云集的一個典型代表,更多的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沒有傳播到英文世界,卻對中國經濟發展發揮實際指導作用。第二,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經濟學發展具有一般價值?,F代經濟學發展至今基本上是基于歐美國家發展經驗的產物,而中國經濟發展的獨特歷史經驗必然孕育著不同于西方的經濟思想體系。需要提煉基于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世界價值,推動中國經濟思想傳播。第三,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不僅對于中國經濟發展重要,而且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有利于落實全球發展倡議。

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經濟思想的共性與差異比較。近代以來中國經歷了從前科學的經濟思想走向現代經濟學的現代化轉型,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西方經濟學在中國的本土化,中國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三條主要路徑。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需實現三條路徑匯聚合流為統一整體,在繼承和創新傳統經濟思想基礎上,批判性地借鑒西方經濟學,推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圍繞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的經驗提升和實踐檢驗,經過否定之否定,實現“兩個結合”,才能形成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強化全球史觀,從全球化視野看近代中國經濟思想變遷,包括比較中外經濟思想的差異特征、中外經濟思想的交流互動、中國經濟思想的世界價值等內容。中國經濟思想的本土化是世界范圍內經濟思想變遷的一部分,所以與其他國家近代經濟思想本土化的經驗相比較,有利于為中國經濟思想本土化提供經驗教訓,更能體現中國特殊國情下經濟思想本土化的特殊性。研究中國需要置中國于國際學術發展大背景下,開展長期的經濟學術發展考察。梳理歷史上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從國際比較的角度挖掘中國獨特的制度安排經驗,然后用現代經濟理論予以分析,找到西方經濟理論難以解釋的部分,提煉出現代經濟學的創新之處。

(二)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路徑

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路徑關鍵就是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必須努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扎根于中國經濟問題意識。

首先,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對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可借鑒性。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是理論經濟學中中國因素的最集中體現。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具有豐富的生命力和足夠的韌性,現代經濟學發展是可以從中國傳統經濟思想中汲取養分的。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應該是基于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和中國經濟問題的中國式現代化,而不是放棄傳統、照搬西方的現代化。

其次,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歷史路徑需要強調當代中國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代表的“一論兩史”內容,堅持“兩個結合”,提煉傳統中國經濟思想的傳統元素。第一,中國經濟史學研究有利于將中國獨立于西方經濟理論的特色部分提煉出來,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必然是扎根于深厚的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文化淵源。第二,整理和歸納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經濟建設實踐經驗,讓中國的經驗在世界歷史長河中找到方位,提煉出獨特的理論要素,是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關鍵。第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本土化是中國經濟史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統一的。

最后,繼承和創新傳統經濟思想不是將古代經濟思想簡單地“翻譯”為現代經濟學的語言和體系,而是對文化的中國性賡續。傳統經濟思想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是中國性的賡續。要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模式就不能割斷歷史,如割斷歷史就難具中國特色。從這個角度上講,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就是從經濟思想層面考察中國文化傳承以及與世界文化交融。

基于經濟史學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有利于保持中國經濟思想的連貫性和傳統性,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是當代中國經濟學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應盡的使命?;诮洕穼W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已取得諸多成就,不過相較于構建中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以及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歷史使命而言,可謂任重道遠。

猜你喜歡
經濟學歷史理論
移民與健康經濟學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簡明經濟學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新歷史
經濟學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