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指向

2024-03-11 16:58馬俊峰馬小飛
學習與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中華文明中華

馬俊峰,馬小飛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時代命題,回答了中華民族文明現代轉型的現實路向,深化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語境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規律性認識,揭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新的文化使命。從本質上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現代文明三者有機統一而構筑的復合型文明體。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不僅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而且也是一個深刻的實踐問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明確的實踐指向,遵循現代文明發展基本規律,凸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傳承中華文明基因,借鑒人類其他文明優秀成果,不斷將現代文明中的進步性、時代性、主體性、開放性、世界性等核心價值鑲嵌于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之中。

一、以“兩個結合”確保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這是我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盵1]“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百余年奮斗歷程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第二個結合”將馬克思主義這個“魂脈”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根脈”有機融合,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

首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尤其與中國現代化實際相結合,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不斷取得豐碩成果,夯實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物質基礎。文明不是抽象空洞的純理論精神形態,而是人類在長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等實踐活動中的產物,其包括了物質、技術、制度、習俗和文化等要素。任何文明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現實物質基礎之上的,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史記·管晏列傳》)。誠如馬克思所言:“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盵2]14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經濟基礎與精神生產的客觀規律,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樣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然植根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現實場域。在兩者結合的具體內容上,應重點突出四個方面:其一,在現代化的性質與方向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追求共同富裕和實現人的現代化。其二,在現代化的主體力量上,緊緊依靠全體中國人民團結奮斗。其三,在現代化的根本動力上,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變革不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生產關系,不斷推動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其四,在現代化的時代價值上,破解人類現代化所面臨的普遍性問題,拓寬民族國家實現現代化的路徑。

其次,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深入挖掘兩者的共通共融元素,賦予中華文明現代力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成于不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等時空場域,兩者的呈現形式、內容架構、理論特質自然存在異質性。這種異質性是矛盾特殊性與事物多元性的必然,并不妨礙兩者之間的契合與融通。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度契合的共通元素,應當按照由內核到外形的原則,從價值理念、思想精髓、思維方式、表現手法這四個層面逐次展開。在價值理念方面,重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大同社會理想、君子修身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社會理想、人的解放思想等價值旨趣相融的元素。在思想精髓方面,重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的仁愛理念、知行合一的實踐智慧、經世致用的務實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實踐觀、發展觀等思想的共通性。在思維方式方面,重點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樸素辯證法和唯物論,如“陰陽互補”的辯證思維、“生生不息”的發展思維和“一氣充塞”的樸素唯物論。在表現手法方面,重點突出宏大敘事與微觀剖析相結合的方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包含探究萬物生長規律的宇宙觀,也包含致力于民族國家交往發展的文明觀,同時更加關注家庭個人倫理規范中的道德精髓與修身法則。通過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共通元素,不斷促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者之間的深度融合,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激活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創造出新的文明形態。

最后,遵循“兩個結合”,不斷推進現代化的理論與制度創新,拓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構成元素。文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產物,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元素,但并非唯一元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特殊的文明集合體,其實質是中華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現代文明三者有機結合而構筑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從構成元素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包括技術文明、物質文明、商貿文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明;從文化樣態上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從實踐形態上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盵1]

在理論創新方面,要堅持以“兩個結合”為根本遵循,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創造具有中華文明特質的標識性概念、具有現代性普遍價值的范式、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原創性理論,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理念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內涵,創新和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必須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盵3]18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牢牢扎根的基礎是其能夠在中華文化土壤中得到充分的滋養。理論創新的靈感不僅來源于現實的社會實踐,而且也蘊藏在浩瀚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因此,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需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斷地尋求理論創新的啟發和靈感。

在制度創新方面,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結合,在文化建設的實踐中,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建設文化強國等具體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進行科學的凝練和系統的總結,將其上升為理論和制度。在此基礎上,構建文化領域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組成的制度體系,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此外,對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的經濟發展、社會公共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政治民主建設、國防外交等領域形成的具有普遍性和穩定性的宏觀戰略與微觀措施,進行系統總結和整體建構,從而實現制度層面的創新和發展。

二、以“文化雙創”厚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底蘊

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盵2]470-471人類歷史具有承繼性,產生于人類歷史實踐活動的人類文明也必然具有歷史傳承性。從歷史維度看,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深厚的歷史底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從其生成的歷史時代看,其屬于農業文明時代的產物。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時代場域中,要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繼續發揮作用,就需要對傳統文化的精華、精髓和基因進行熔鑄、轉化、激活。質言之,就是通過“文化雙創”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文化精髓能夠穿越時空,回應時代關切,引領時代進步,在現代語境內具有時代價值,進而豐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底蘊?!拔幕p創”的基本原則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第一,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文明的時代價值。首先,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基于此,對傳統文化進行全方位審視與甄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華。其次,要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文明中的各種寶貴資源。其中包括仁愛禮義、親仁善鄰、修身齊家的道德倫理觀念,以及濟世安邦、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等治國理政思想,并把這些思想資源融入當今時代的社會實踐之中。再次,運用數字技術賦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運用VR、5G、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新的傳播和弘揚途徑,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播方式上的現代變革和當代轉型。譬如,目前已借助數字媒體技術設計軟件大幅度提升了傳統剪紙的設計水平,還開發了漢字填空、成語接龍、諺語大全等數字創意產品,由此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而生成數字文化業態。最后,要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理念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中。通過影視作品、文學作品、文藝作品等載體,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以潛移默化的形式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飲食文化、中醫藥文化、服飾配件文化,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融入現代生活。

第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華文明的現代魅力。 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要充分凸顯“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三大特性?!翱茖W性”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化的理念,創造性詮釋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鍛造出契合新時代發展的文化形態,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特質?!叭嗣裥浴睆娬{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智慧,創新性發展的成果服務于人民群眾?!皩嵺`性”強調以新時代所面臨的現實問題為導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資源進行創新和發展,由此促進歷史視域與現實視域的融合。而創新性發展的關鍵在于更好地完善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倫理規范。例如,以古代的義利觀引導市場經濟主體秉持誠實守信行為;賦予古代廉政文化當代闡述,為新時代廉政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其二,通過現代創意,打破行業邊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其他領域的多元融合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旅游相融合,打造文旅文創精品,開發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村古鎮,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推動古詩詞與流行音樂相融合,將經典詩詞轉化為優美流行樂曲,賦予古詩詞現代新意;推動古文物與綜藝節目相融合,運用現代話語體系講述國寶文物的前世今生;推動古代建筑風格與現代裝修藝術相融合,將中國古代建筑的空間結構、雕塑繪畫以及陳設裝飾等元素,用現代建筑藝術的理念進行整合轉化,通過數字媒體藝術作品對其予以展示和呈現。

第三,把“文化雙創”與立德樹人結合起來,賦予中華文明現代秉性。在某種程度上看,文明的現代秉性是培育人的獨立人格和自主意識,進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如梁漱溟先生所言:“中國傳統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個人永不被發現這一點上,即容易導致個人的感情要求被壓抑,被抹殺?!盵4]221推進“文化雙創”,讓傳統文化活起來進而富有時代生命力,根本在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塑人”。其中,可以創新性發展傳統家風所倡導的尚中貴和、明禮廉恥、孝慈仁愛等倫理觀念,使其成為當代社會普遍遵循的價值理念與道德規范;通過國民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繼承傳統家風家訓文化,推薦閱讀《顏氏家訓》《誡子書》《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等,進而促進家庭文明建設;論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思想精髓的相容性;創造富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義和時代相銜接的文藝作品,引導當代青年自覺肩負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

三、以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促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自立自強

文明的自立自強是指一種文明在生成、傳承與演進過程中始終保持自身的文化基因、思想精髓和價值觀念,進而建構起一套體現民族主體立場的標識性文明話語體系。其彰顯的是文明的民族性和區域性,其中蘊含了區別于其他文明的差異性,是衡量一種文明是否具有傳承性、引領性和獨特性的重要維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盵1]可見,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是新時代文化使命的價值追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不斷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

(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增強文化自覺

有學者認為:“文化自覺主要指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包括對文化在歷史進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正確把握,對發展文化歷史責任的主動擔當?!盵5]如果沒有文化自覺,沒有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正確認識和內心認同,那么就會失去文化的根脈,陷入民族文化虛無主義。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探究軸心時期文明發展的歷史時,提出了一個鮮明的觀點,即精神價值是人類文明的內在尺度,軸心期文明的實質則在于精神的突破或創造,任何時代的文明都不能缺乏精神的內涵[6]225-226。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大廈根基必然建立在體現中華文明精神特質的中華文化立場之上。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科學地、辯證地看待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大力弘揚者。中國共產黨在百余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實現了從文化自省到文化自覺,從文化自覺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強的歷史性飛躍。

從根本上講,文化立場是鞏固文化主體性的內在要求,其強調文化在發展、進步、繁榮和交流中,能夠始終傳承和保持其自身的獨立自主性和民族性。中華民族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底氣所在?!爸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盵7]206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本質要求是站在中華文明的立場上,用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念、思想精髓和道德規范看待人與人、人與自然,以及人與自身的關系,樹立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鞏固中華文明的主體性,始終保持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交流中的話語權和自主地位。

(二)加強中華文明研究,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8]44堅定文化自信首先是要加強中華文明研究,弄清中華文明發展的理論邏輯、價值邏輯與歷史邏輯,弄清中華文明的內核外形、構成要素與演進脈絡,從理論和價值的雙重維度厚植中華文明的歷史縱深,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堅實基礎。一是要加強中華文明研究,探尋中華文明的精神起源。從文明傳承的大歷史觀視野出發,通過深入研究古典古籍等方式,重點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二是要激活文化遺產,強化文化認同。加強保護傳統文化遺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對古籍收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把保護地下考古文物與修復歷史文字記載結合起來。結合各地區的文化資源,可在博物館、文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文化場所開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區,提煉并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強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把古建筑、園林、文獻等物質文化遺產和戲曲、陶藝、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中國藝術實驗室建設范圍。三是要發揚文化斗爭精神,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潮。馬克思主義是在與各種錯誤理論和思潮的斗爭中不斷發展的,批判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品格。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批判武器,批判文化虛無主義、極端享樂主義、新自由主義等錯誤思潮,弘揚文化斗爭精神,在文化鑒別中,提高警惕性和敏銳性,正本清源、追本溯源,從學理和道義的雙重維度揭露“文明沖突論”“文明優越論”“西方中心論”“普世價值論”等思想的錯誤性和非正義性。

(三)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知識體系,實現文化自強

“一個文明,如果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就不可能變得強大?!盵9]106實現文化自強必須要構建自主的知識體系。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知識體系,“涉及事實性知識、解釋性知識、評價性知識、預測性知識和對策性知識等內容”[10]。具體說來,事實性知識主要涉及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已經發生過的客觀事實,如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淵源和演進歷程。解釋性知識主要闡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科學內涵、理論淵源、思想精髓、文化符號、生成邏輯等。評價性知識主要包括從多個維度評價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等所產生的歷史意義。預測性知識是按照人類文明發展的一般性規律,預想、預測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未來的走向與趨勢。對策性知識是指如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及如何提升其世界影響力等具體的路徑與措施。

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榜R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不但使得馬克思主義理論獲得實體意義的制度化呈現和實踐層面的真理性驗證,而且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形成世界和現代品格?!盵11]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指導知識體系建構,確保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的理論說服力。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不僅應具備中國情懷和歷史意識,而且還應具備國際視野和比較意識,應在與其他文明的廣泛交流中,借鑒其他現代文明知識體系的優秀成果。

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話語體系離不開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資源?!爸腥A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12]426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建設提供滋養。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了豐富的術語詞庫,提煉和凝結了群眾普遍接受和喜聞樂見的話語概念,如仁者之愛、義利之辨、五音相合等;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自強不息、天下為公、厚德載物等豐富思想觀念,奠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的人文底蘊。

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知識體系離不開提煉標識性的概念體系和符號體系。要對“貴中尚和”“執中兩用”“革故鼎新”“四海一家”“天人合一”“厚德載物”“講信修睦”等概念進一步發掘與再造,將其提煉成具有價值引領力的標識性概念體系。標識符號體系既可以是物質文化載體,比如水利文化、青銅文化、建筑文化、陶瓷文化、絲綢文化等;也可以是精神文化載體,如文學、影視劇、動漫、音樂、游戲等。

四、以批判性地吸收其他文明優秀成果凸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開放包容

文明發展進步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一種文明能夠開放包容,善于批判性地吸收其他文明中的優秀成果,那么這個文明就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就會有著持續不斷的發展動力。無論是從歷史積淀的角度,還是從現實創造的角度,抑或是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當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在此基礎上,批判性地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凸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開放包容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重要經驗。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認為,文明生長的過程既有依靠外部環境的占有性生長,也有依靠自身內部穩定和成熟的自決性生長[13]15。中華文明具有高度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為其自身生長提供了基礎條件。同時,中華文明在與其他文明的對話中不斷發展進步,在批判性地吸收其他文明成果中不斷豐富充盈?!昂投煌笔侵腥A文明的重要價值理念,正所謂“和實生物,用則不繼”(《國語·鄭語》)。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拔拿饕蚨鄻佣涣?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盵14]468《禮記·中庸》提出“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講的是天下萬物能共同生長而不相妨礙,各種行為準則能同時運行而不相互沖突。對于人類文明而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歷史文化、人文習俗之間存在著差異,從而形成多元并存的人類文明發展格局。人類文明發展史表明,借鑒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自身文明的革新與進步。以歐美文明而論,歐美文明不僅繼承了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的精髓,而且還留存了東方文明的印記。就中華文明而言,中華民族自古就秉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師”(《詩經·小雅·鶴鳴》)的理念。歷史上的中華文明在與外部世界的互動中,先后融攝了中亞游牧文化、波斯文化、印度佛教文化、阿拉伯文化、歐洲文化等。近代以來,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提出了“開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等主張,學習西方現代化的先進技術與思想。

以多種形式批判性地吸收借鑒其他文明優秀成果。文明互鑒的根本途徑是開展文明之間的對話。通過舉辦國際文化展覽、國際文化藝術節、國際學術會議等,與其他人類文明形式開展深入交流,由此深入了解其他文明中的優秀成果,如中非文明對話大會、中阿合作論壇等對于促進中華文明與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對外貿易和涉外經濟活動中,可引進體現其他文明優秀成果的商品、技術與資源。也可通過政黨、政府、官方機構的國事訪問,把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作為一項重要議題,以參觀考察、學習交流等方式,借鑒其他文明之中富有創造力和時代性的思想精髓和價值觀念。

批判性地吸收其他文明成果應堅持“為我所用”的原則。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經驗表明,一種文明積極吸收借鑒其他文明成果主要源于三個價值考量:其一,通過學習其他文明的合理成分和文化精髓以發展自身,增強自身文明的世界性、普遍性;其二,通過了解其他文明的特點和優勢,對外傳播自身文明時,能夠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避免在文明交流之中產生隔閡;其三,通過學習其他文明的精華,把其作為觀察自身文明的一種參照。然而,任何文化形態和文明成果都有適合其生存發展的歷史文化土壤。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由一系列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觀念、習俗、思想構成的,是在長期的歷史活動中逐漸形成的。文明進化論認為,文明發展也遵循著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原則,表現為一種不斷適應和同化的過程,誠如亨廷頓在《文化的重要作用》中所言:“一種長期存在的信念或習俗必定有它的好的社會理由或文化理由?!盵15]177因此,借鑒吸收其他文明優秀成果并不是要囫圇吞棗、拿來主義、全盤吸收,而是要堅持“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主體性,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批判性的借鑒和揚棄性的吸收,“文化的革新往往是在繼承和借鑒中進行創造的,硬搬和模仿從來不會成功”[16]。因此,應深度研究其他文明優秀成果的價值意蘊,尋求其與中華文明思想精髓的最大公約數,通過批判性地學習、借鑒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以“鏡像”功能消除視角盲點,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五、以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彰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世界價值

文明的世界價值是指具有民族性的文明成果和精髓能夠突破物理時空的限制,跨越時間,穿越國界,與其他文明進行對話交流,為解決人類面臨的普遍性問題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叭绻f第一軸心時代各大文明的功能是相對獨立地解決該文明人類存在的問題,那么第二軸心時代各大文明則必須對全球和平和人類生存有所作為?!盵17]13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本質上是文明類型的自覺升華和現代轉型,其自身蘊含著解決“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責任擔當和文化自覺,具有深刻的世界歷史意義?!敖ㄔO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需要高度警惕‘關門主義’,主動融入全球文化發展之中,自覺回應世界發展的新要求,科學應對風險和挑戰,樹立世界性的文明發展理念?!盵18]因此,堅持胸懷天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價值追求。

(一)為解決全球現實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當前,世界進入了新的變革期,國際上恐怖主義、霸權主義、難民危機、極端氣候、環境危機等問題影響著人類社會和平與發展。當西方文明對這些問題感到無能為力時,世界把目光轉向了東方,轉向了中華文明?!皬闹腥A文明里面可以延伸出這個時代和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一種現代西方文明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之外的另一種替代方案?!盵19]192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長期的生成過程中逐漸積累了處理復雜問題、多元問題、危機問題的豐富的歷史經驗。尤其是中華文明獨特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為人類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智慧與方案。一是天人合一的價值觀念有利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盾髯印ぬ煺摗吩?“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碧烊撕弦?、道法自然,尋求永續發展之路,歷來是中華文明所強調的內容。墨子兼愛、節用、節葬、非樂以及荀子的“節用以禮”“所漸”等思想,對當代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二是整體性系統思維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一攬子實踐方案。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不應采取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不治本的手段,而是要用整體性思維看待世界,把世界看作一個動態有機聯系的整體,運用中醫式的處方和療法系統調理“精氣神”,以從根本上解決人類的生存危機。如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標,走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而實現綠色復蘇、綠色生產、綠色消費,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二)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利益所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能僅局限于國內的局部視野,而應以世界思維和全球眼光審視人類發展進步,積極回應各國人民的普遍關切,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中國方案。誠如有學者所言:“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為解決文明沖突、推進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價值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共同促進世界繁榮進步?!盵20]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能夠為維護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中國方案。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承的理念,“協和萬邦”“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等精神理念印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精神品格之中。中國是世界和平的重要維護者、參與者和貢獻者,為促進世界和平注入了強大動力。在解決國際爭端方面,繼續推動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地區沖突和民族矛盾,積極推動以政治方式解決國際熱點和地區沖突問題,為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提供建設性方案。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方面,“按照親誠惠容理念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穩定周邊戰略依托,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7]60。在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方面,堅持以國際法、聯合國憲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等為準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秉持正確的義利觀,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促進世界普遍安全提供中國方案?!爱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有未有的方式展開?!盵3]60變化中必然會蘊含著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進而演變形成風險挑戰。正如貝克所言,人類社會已經進入風險社會[21]38。各種傳統安全挑戰和非傳統安全挑戰交織疊加,正威脅著世界的和平發展。由此,可把中華文化中蘊含的“居安思?!薄按酵鳊X寒”“未雨綢繆”等哲學思想創造性地運用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促進世界普遍安全的具體實踐中。在傳統安全領域,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深入參與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反恐、核安全和國際防擴散等全球性安全挑戰,繼續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加強國際安全合作,聯合周邊國家深度開展打擊網絡犯罪合作,提出責任共擔、社會共治的國際禁毒合作方案,參與網絡、極地、深海、外空、生物安全等新興領域規則制定,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推動世界共同繁榮提供中國方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推動世界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賡續中華文明價值精髓,立足當代世界和平發展實際,借鑒中國共產黨處理國際事務的歷史經驗,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倡議方案。其中,“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參與全球開放合作的中國方案;建設“創新型、開放型、聯動型和包容型”世界經濟的主張,是促進全球經濟治理的中國方案;“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中國方案;“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破解全球治理赤字的中國方案。

(三)為促進世界文明交流貢獻中國力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我們真誠呼吁,世界各國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盵3]63在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中,應當秉持開放、包容、互鑒的文明觀,尊重文明多樣性,堅持文明對話交流,推動文明互鑒。

第一,尊重文明的多樣性?!睹献印る墓稀吩?“物之不齊,物之情也?!闭驗榇嬖诙嘣町惖奈拿餍螒B,才構成了如今絢爛多彩的人類文明。無論何種文明,其實質都是對人類發展進步問題的思索與回應,具有存在的客觀現實性和歷史價值性。因此,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首要條件是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平等地對待其他文明。首先,要堅持文明平等觀,不以國家的大小、經濟實力的強弱和民族歷史的長短來衡量其文明價值,要堅決摒棄文明中心論和文明優越論等錯誤觀點。其次,要統籌不同文明之間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異性的利益關切,從促進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高度出發,堅持求同存異,尋找不同文明之間的利益交匯點,尋求不同文明之間和平共存的最大公約數。貫徹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兼顧,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不急功近利。最后,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摒棄冷戰思維、零和博弈、叢林法則等錯誤理念,以合作對話、國際談判和政治協商等方式解決不同文明之間的分歧,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來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三大倡議,為解決當前人類面臨的普遍性問題提供了重要價值遵循。

第二,堅持文明對話交流。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不僅能夠加深民族、國家之間的聯系,而且有利于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首先,堅持文明對話的原則。把對話交流作為文明共存的“黃金法則”,尊重諸文明的平等對話權。其次,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在重要國際會議和重大國際比賽等國際交流活動中搭建不同文明之間對話交流的平臺,在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領域搭建更多的合作平臺,如打造青年論壇、婦女論壇、媒體論壇、民間友好論壇等,舉辦運動會、電影節、文化節等。

第三,推動文明互鑒?!拔迳惠x,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辈煌拿髦g的互鑒促進了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每一種文明都凝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盵12]468文明互鑒是文明發展進步的一個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超越文明沖突的重要途徑之一。中華文明自古就以和平包容的方式推動文明之間的互鑒融合。因此,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搭建文明互鑒的交流平臺,開辟更多的合作渠道,如“一帶一路”“歐亞經濟聯盟”“兩廊一圈”等;架構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橋梁,夯實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此外,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要倡導從文明傳承和文明創新的雙重視角,探索由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轉化的規律,進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貢獻智慧與力量。因此,我們要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歷程中所形成的典型做法和有益經驗進行理論總結和思想升華,為實現傳統文明的現代轉型和當代轉化探索規律性認識和可行性路徑。

結 語

從本質上來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華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現代文明三者有機統一而構筑的文明體,具有極其豐富的文明形態內涵。從文明生成主體來看,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基”,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歷經長期的歷史積淀和實踐發展而創造的人類文明形態,它是軸心文明的典型代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核心支撐,深刻彰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獨特性和民族性。從文明的發展方向來看,社會主義文明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靈魂”,其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深刻彰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社會制度屬性。從歷時性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相對于古老文明、農耕文明等傳統文明形態而言的,深刻彰顯了現代文明應當具備的特質和屬性。

基于復合型文明體的內涵特質和發展要求,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指向應當充分體現中華文明、社會主義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本質規定和顯著特質。第一,從中華文明的角度來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能脫離中華文明這個根基,否則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此,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需要遵循文化發展規律,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文化精髓能夠穿越時空,回應時代關切,引領時代進步,在現代語境內具有更豐富的時代價值,進而豐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歷史底蘊。另一方面,需要站在中華文明的立場上,用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念、思想精髓和道德規范看待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自身的關系,樹立中華文化的主體意識,鞏固中華文明的主體性,保持中華文明在文化交流中的話語權和自主地位。第二,從社會主義文明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文明是胸懷天下的文明,其著眼于人類文明發展進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文明類型的自覺升華和現代轉型,其蘊含著解決“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等問題的責任擔當和文化自覺,具有深刻的世界歷史意義。第三,從現代文明的角度來看,現代文明與人類的現代化進程同步展開,開放性是其顯著特征。唯有不同文明之間交流對話、實現文明之間的互通互鑒,才能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創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應當秉持包容互鑒理念,以多種形式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文明中的先進成果,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自身。概言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在邏輯是以中華文明、社會主義文明、現代文明的本質規定作為價值引領,以進步性、時代性、自主性、開放性和世界性五大文明特性作為邏輯主線來展開具體實踐理路的。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中華文明中華
4000年前的中華文明什么樣兒?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追尋“華胥氏”——中華文明的早期開墾者
把中華文明的底色鋪陳好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