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WOT分析的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現狀及策略探究

2024-03-12 00:31向珍君陳輝趙嬋邵石雨楊樺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 2024年1期
關鍵詞:標準化建設SWOT分析

向珍君 陳輝 趙嬋 邵石雨 楊樺

【摘 要】 目的 明確推進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的策略,為院前醫療急救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方法 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結果 我國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已初步構建,但尚未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且相關標準覆蓋面窄、數量不足、修訂不及時,還面臨標準化復合型人才缺乏、從業人員標準化意識不強等挑戰。結論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應抓住政策支持及信息技術發展機遇,充分借鑒國外經驗,從現狀與實際需求出發,積極培養標準化復合型人才,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及時制修訂相關標準,提升標準質量。

【關鍵詞】 SWOT分析;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R194;R197.3? ??????文獻標識碼:A

Current Situation and Strategy Research of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in China Based on SWOT Analysis/XIANG Zhenjun, CHEN Hui, ZHAO Chan, et al.//Chinese Health Quality Management,2024,31(1):12-16

Abstract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strategy of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Methods SWOT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Results China's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system has been preliminarily constructed, but the perfect standard system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and the relevant standards have narrow coverage, insufficient quantity, and untimely revision. It also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lack of standardized compound talents and weak standardization awareness of practitioners.

Conclusion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of 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 in China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policy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lly learn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t is essential to star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actual needs, cultivate standardization compound talents,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tandard system, and timely formulate and revise relevant standar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tandards.

Key words SWOT Analysis;Pre-Hospital Medical Emergency;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質量安全的管理標準是我國醫院標準化和精細化管理的客觀需要,是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完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近年來,我國在醫院質量安全管理標準方面展開了積極探索,如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團體標準》編制,補充了我國醫療行業服務與管理標準,為醫院質量評價提供了基礎[1]。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是為了在院前醫療急救及其與院內醫療機構交接的活動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對現實或潛在問題確立共同使用的條款以及編制、發布和應用文件的活動。標準化建設能為院前醫療急救提供科學的服務管理評價體系,促進院前醫療急救的高效實施[2-3],保障院前醫療急救的統籌協調發展[4]。目前,我國已發布多項標準以促進院前急救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但推進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也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SWOT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是運用系統分析的方法剖析、研究與目標對象密切相關的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會、威脅因素,從而制訂相應措施的方法[5-6]。本研究以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為目標對象展開SWOT分析并提出策略建議,以期為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提供參考。

1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SWOT分析

1.1 優勢分析

1.1.1 ?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初步建立 ????我國已初步構建以?。ㄗ灾螀^、直轄市)級急救中心為核心、市級急救中心為主體、縣(區)急救中心為基礎的覆蓋城鄉的三級院前醫療急救體系,搭建了立體化院前醫療急救網絡。根據各地經濟狀況及地區差異,形成了獨立型、院前型、依托型及指揮型等多種院前醫療急救運作模式[7]。據統計,截至2023年,全國共有4 100個急救中心(站)、5萬余輛救護車、29萬名從業人員提供全天候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該數據來源于2023年11月15日-19日第四屆中國急救大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部門的主旨發言),可快速有效地完成各類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任務。

1.1.2 ?積累了一定標準化實踐經驗? ???在1975年我國發布首個救護車標準[8]后,隨著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的發展,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相關機構積極參與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陸續出臺了標志燈具、急救技術規范、建筑規范等多個標準,并結合信息技術應用對信息標準進行了探索。2017年,原德州市衛生計生委主持制定《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規范》地方標準并獲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立項[2]。2019年,云南省急救中心承擔“云南省院前急救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并通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審核[9]。2022年,由我國牽頭提出的《負壓救護車 醫療艙技術規范》標準提案經國際標準化組織-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ISO/TC22)投票表決正式立項[10]。這些探索和實踐為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1.2 劣勢分析

1.2.1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體系不完善?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機構建設、指揮調度、信息傳輸、上報共享、傷員檢傷、轉運診療等多方面和急救中心、急救站、醫院等多機構。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體系,無法實現科學指引與管理,多數院前醫療機構依靠自身規章制度規范院前醫療急救工作,導致各地區院前醫療急救標準不同,急救資源配置差異較大[11],難以實現院前醫療急救服務同質化,阻礙了院前醫療急救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1.2.2 ?現行標準覆蓋面窄且數量不足 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目前出臺相關標準較少,多與急救裝置、設備相關[12],與急救指揮調度、人員配置、服務規范等相關標準缺乏。李奕明等[13]研究指出,院前醫療急救缺乏國家及行業的信息標準,不利于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影響了緊急醫療救援質量。還有學者[14]指出,我國院前醫療急救缺少服務行為規范標準、行業管理標準等,無法滿足社會和公眾日益增長的急救醫療救治服務需求,影響了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

1.2.3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制修訂不及時 對標準進行定期復審和修訂有利于提高其先進性與適用性?!吨腥A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明確指出,國家、行業、地方標準復審周期一般不超過5 a,團體、企業標準復審周期一般為3 a。但查閱標準標齡發現,我國部分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已超過5 a未修訂,如:WS/T 292-2008《救護車》標齡為15 a,GB/T 50939-2013《急救中心建筑設計規范》標齡為10 a,WS/T 451-2014《院前醫療急救指揮信息系統基本功能規范》標齡為9 a等。這反映了院前醫療急救標準修訂不及時,更新緩慢。

1.3 ?機會分析

1.3.1 ?國家及地方重視院前醫療急救事業 ????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出臺《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15],以加強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規范院前醫療急救行為,促進院前醫療急救事業規范和快速發展。隨后,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及江蘇省等地相繼頒布了院前醫療急救地方相關條例與規范,明確了地方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標準。2020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9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指導意見》[16],要求逐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相關標準規范,統一運載工具、裝備標識與配置以及著裝標準等。國家及地方對院前醫療急救十分重視,可以說院前醫療急救事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1.3.2 國家重視醫療衛生標準化建設 2019年,為加強衛生健康標準工作規范化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衛生健康標準管理辦法》[17]。2021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10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18],明確提出“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和中醫藥標準水平,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標準體系”。2022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十四五”衛生健康標準化工作規劃》[19],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有力支撐健康中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衛生健康標準體系。我國衛生健康標準化工作基礎不斷夯實,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標準多途徑供給、協同發展局面基本形成,標準應用實施更加廣泛,衛生健康服務標準化程度不斷提升,衛生健康標準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

1.3.3 ?新興科技為標準化建設提供了便利? ???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為標準化建設提供了新的動力。這體現在4個方面:(1)利用物聯網技術及可穿戴設備能夠采集并存儲大量信息,利用車載視頻、遠程監控等能夠拍攝并云端存儲高清視頻,這些信息與視頻可為標準制定提供可靠的數據與事實支撐,從而提高標準制訂的科學性及合理性;(2)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院前醫療急救數據開發、整合與分析,可形成標準數字資源庫[20],強化標準制修訂基礎,提高標準質量;(3)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可實現標準載體的無紙化、標準傳遞的網絡化、標準追溯的快捷化、標準查閱的在線化,一定程度上縮短標準制修訂時間;(4)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構建標準信息體驗虛擬交互空間,能夠增加標準科普的趣味性,提高標準的重視度及關注度,營造良好的標準氛圍,激發相關人員的標準制修訂熱情。

1.4 ?威脅分析

1.4.1 ?與其他行業及國際標準化差距較大? ???分析發現,我國疾病預防控制相關標準涉及建筑設計、建筑技術規范、績效評估及管理等方面,且多為國家及行業標準;社區衛生服務也有其建設、管理標準,除國家及行業標準外,北京、上海等地還發布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地方標準[21-22];醫療機構標準主要涉及建設及配置、服務能力及評審等方面。與之相比,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在標準數量和覆蓋內容方面尚有較大差距,如缺少績效評估標準、服務能力標準等。同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體系在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相對完善[23-24],這些國家通過制定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對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目標、機構、人員、內容、監督管理、指揮調度、籌資及社會支持等進行了全面規定。如: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發布的F1285系列標準對急救醫務人員培訓進行了規定,F2020系列標準對急救醫療服務系統救護車的設計、建造和采購進行了明確規定;英國標準協會對救護車的人員、設備配備有明確要求,還對救護車和急救服務頭盔進行了規定;法國標準化協會在《救護.救護器材.急診和復診用救護車.窒息和受傷用救護車》標準中對各種急救用車進行了規范;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的EN 1865系列標準針對道路救護患者處理設備如擔架、輪椅等進行了規范;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布的ISO 18422-2014與溺水者的營救、復蘇和急救相關,ISO 80601-2-84:2020是關于應急醫療服務環境中的呼吸機相關標準,ISO 30061-2007對急救照明及標志燈等進行了規定。與之比較,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起步晚、發展慢、涉及面窄,更多依靠專家的經驗總結,如何將標準融合到國際標準化體系中尚面臨較大挑戰。

1.4.2 ?標準化研究復合型人才缺乏?? ??高質量標準的制修訂需要兼具行業背景和標準化知識的復合型實用人才。標準化從業人員缺少院前醫療急救專業背景,對院前醫療急救不了解,不利于高質量標準制定;某些標準制定人員擁有一定專業背景,但對標準制定技術掌握不熟練,缺乏標準化相關基礎知識,制定的標準也不符合規范。陸峰等[25]的研究表明,我國院前醫療急救人員主要為職業醫護人員,專門從事院前醫療急救研究的人員匱乏。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工作面寬、量大,而標準化復合型實用人才較少[26],不能滿足當前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的需要。

1.4.3 ?從業人員標準化意識不強 ????國際標準化組織每年會在世界標準日開展主題活動,以宣傳標準化的重要作用,喚起人們的標準化意識[27]。標準化意識會對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產生一定影響。有學者[28]指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相關人員的標準化意識比較薄弱,對標準的實施與監督重視不夠。王景慧等[29]的研究也表明,醫務人員對標準的認知、貫徹與執行尚存在較多不足。

2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策略

通過SWOT分析,為提高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水平,本研究提出4種策略:(1)SO策略——抓住外部機會,發展自身優勢。即抓住政策支持機遇,利用積累經驗,推進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2)ST策略——發揮自身優勢,減輕外部威脅。即利用院前醫療急救發展自身優勢,減輕外在壓力;(3)WO策略——利用外部機會,克服自身不足。即加強院前醫療急救標準的國際聯通,促使標準國際化;(4)WT策略——解決內在問題,應對外部挑戰。即及時制修訂標準,克服自身缺點。

2.1 SO策略:抓住外部機會,發展自身優勢

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質量是院前醫療急救持續發展的核心任務,但院前醫療急救質量管理具有系統性、長期性、復雜性、難度大等特點[30],要想提高其服務質量就需要從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做起。因此,有必要在國家及地方高度重視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的基礎上,按照院前醫療急救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要求,建立健全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體系。在構建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體系時,需要綜合考慮裝備、設施、衛生及信息等內容,對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現狀進行充分調研。劉慧等[31]研究表明,標準建設是深深植根于社會、經濟和政治環境中的。因此,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體系要適應我國經濟及社會狀況,把握好與現有標準之間的關系,結合國家標準化規劃制訂標準化需求清單,做好頂層設計,并協調好省市院前醫療急救建設工作,不斷完善標準體系。

2.2 ST策略:發揮自身優勢,減輕外部威脅

一是成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對標準制修訂工作有一定技術支撐作用??稍谡髑笙嚓P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及充分考慮行業發展的基礎上,設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業、系統地開展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相關工作,如深入總結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工作,搭建交流學習平臺,增強標準化研究能力,積極組織申報標準化試點工作等。委員會可由標準化技術人員、行業專家、標準化專家等組建而成,要求具備一定的標準制定基礎。

二是培養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的專業化復合型人才隊伍。張曼莉的研究[26]表明,可以通過建立定期培訓機制提高標準化專職從業人員的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因此,可定期開展針對性培訓,提升現有標準制定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素養;也可開展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常態化培訓,對有一定標準制定基礎的院前醫療急救人員進行考核和資質認定;還可聘請標準化科研院所、醫院急救等行業專業人才,并廣泛吸納管理、建筑等領域專業人才,為標準制定提供創新點與質量保證,從而助力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

三是增強院前醫療急救從業人員的標準化意識??蓮臓I造良好的標準化氛圍入手。王愛玲等[32]指出,可以通過在世界標準日等重要節日開展主題活動來增強標準化意識。也可以通過舉辦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專題培訓班、講座或將有關標準內容納入專業培訓課程等,宣傳標準的目的、意義、內容及要求。此外,利用新媒體技術也是營造良好標準化氛圍的措施之一,如制作標準知識宣傳海報、邀請專家解讀標準并錄制后在網絡平臺宣傳等。必要時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加大標準宣貫力度,做好常態化監督和指導工作,將標準的執行情況納入機構的評審、鑒定中,以此增強相關人員的標準化意識。

2.3 WO策略:利用外部機會,克服自身不足

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需要具備國際格局,在標準制定時要將標準國際化作為目標,提升標準的高度。國外已有院前醫療急救相關標準比較成熟的實踐經驗,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標準平臺檢索國際有關標準,關注國際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發展動態和趨勢,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念和技術,為我國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提供參考,但要注意標準的本土化[33]??煞e極參與區域性或國家、國際標準化組織活動,與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和推廣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共享資源、經驗和信息,提高標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還可鼓勵和支持我國專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為國際標準制修訂貢獻中國智慧和方案。

2.4 WT策略:解決內在問題,應對外部挑戰

標準制修訂工作是保證標準質量的基礎。首先,應從院前醫療急救現狀與實際需求出發,逐步完善與院前醫療急救相關標準規范,包括院前醫療急救運載工具、質量控制、信息化建設、裝備配置、服裝標識、服務規范等標準以及院前醫療急救相關流程和技術規范等,從而提高院前醫療急救服務質量,有效規范院前醫療急救工作。其次,標準起草人員要加強院前醫療急救標準化建設研究工作[34],在標準制修訂工作中采取措施確保數據準確、有效,保證標準制修訂的科學性;起草標準時,應充分考慮標準的適用范圍,保證起草內容有充分依據,并對后續需驗證或試驗條款做好相應安排,同時廣泛征求各標準利益相關方的意見,提高標準的代表性;在構建院前醫療急救標準體系時,要進行充分調研,利用綜合標準化法、系統工程法等科學方法制修訂標準;起草人員還需具備一定的標準編寫知識和經驗,確保制修訂標準形式符合要求。再次,應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嚴格按照復審周期對標準進行復審,及時更新或廢止不規范、不適用、過時效的標準。此外,可采取經費支持、管理需求調研、招投標及標準轉化等措施,提高院前醫療急救人員及機構參與標準制修訂工作的積極性。最后,還可通過建設標準信息平臺對相關標準進行管理,便于在制修訂標準時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20],提高標準體系的質量、協調性、先進性與原創性,平臺運行也有利于形成完善的專家庫和信息庫,從而為加強標準制修訂工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院質量安全管理團體標準》6標準分冊論證會在京召開[EB/OL].(2018-05-09)[2023-12-15].https://www.cha.org.cn/site/content/3b3f17f8efdb8f8126970ad21722e072.html.

[2] 郭 凌,董 剛,劉 慧,等. 德州市院前急救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實踐探討[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8,34(9):749-752.

[3] 劉 曄,許 琳,曹 梅,等. 全院搶救車標準化管理實踐[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7,24(5):6-8.

[4] 徐 琪,孫寶云,唐春福,等. 院前醫療急救站點標準化建設實踐與探索[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22,38(3):419-422.

[5] 孫樹學,金大慶,曹邦偉,等. 北京市公立醫院“區辦市管”改革的PEST-SWOT分析[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21,28(8):83-86.

[6] 張 源,周劍鋒,潘毅慧,等. 上海市基層社區家庭病床管理模式SWOT分析[J]. 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9,26(2):4-6.

[7] 呂傳柱. 中國院前急救近十年的發展及未來展望[J].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6):568-570.

[8] 王鐵民,李 巍,劉統新. 淺談北京急救中心救護車的選型[J]. 醫療衛生裝備,2011,32(2):78-81.

[9] 云南省急救中心.云南省急救中心標準化項目獲全國推介[EB/OL].(2021-10-27)[2023-12-15].https://www.yunnan120.cn/info/i/1592.html.

[10] 我國牽頭提出的《負壓救護車 醫療艙技術規范》國際標準正式立項[J]. 商用汽車,2022(7):7.

[11] 鄒萍萍,龔純貴,鄒建鋒,等. 我國院前急救體系面臨的困境及對策分析[J]. 衛生軟科學,2013,27(10):616-618.

[12] 張福林,趙 暉,張 樺,等. 院前醫療急救調度行業信息標準解讀[J]. 重慶醫學,2016,45(12):1585-1586.

[13] 李奕明,傅承主,葉健偉. 緊急醫療救援標準化與信息化研究[J]. 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2,9(6):15-19.

[14] 顧 璇. 論我國院前醫療急救的國家層面立法[J]. 醫學與法學,2014,6(3):36-38.

[15] 國家衛生計生委.院前醫療急救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令第3號[EB/OL].(2013-12-19)[2023-12-01].http://www.nhc.gov.cn/fzs/s3576/20 1312/806d4040aa0e4bd4b57cc645880bf17c.sh tml.

[16]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關于印發進一步完善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指導意見的通知[EB/OL].(2020-09-24)[2023-12-01].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q/202009/4b20d1ac7 2914b3997f76110ccc0103d.shtml.

[17] 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健康標準管理辦法:國衛法規發〔2019〕44號[EB/OL].(2019-06-26)[2023-12-0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42287.htm.

[18]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央網信辦,科技部,等.關于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的通知:國標委聯〔2021〕36號[EB/OL].(2021-12-30)[2023-12-01].https://www.sac.gov.cn/xxgk/zcwj/art/2021/art_51ab9411 394a44d78985f6f5efdc80a7.html?eqid=ba4 59920000ade5300000003648837da.

[19] 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衛生健康標準化工作規劃[EB/OL].(2022-01-11)[2023-12-01].http://www.nhc.gov.cn/fzs/s7846/202201/0a93c6e17e804d359ba 1d2579ce38032.shtml.

[20] 李慧珍,宗星煜,王晶亞,等. 中醫藥團體標準發展現狀分析與思考[J]. 中醫雜志,2022,63(24):2326-2331.

[21]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北京市財政局,等.關于印發《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規劃與建設標準》的通知:京衛基層〔2022〕2號[EB/OL].(2022-03-29)[2023-12-01].https://www.beijing.gov.cn/zhengce/zhengcefagui/202203/t2 02203312644175.html.

[22]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等.關于印發《上海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與建設指導標準》的通知:滬衛規〔2020〕011號[EB/OL].(2020-08-30)[2023-12-01].https://wsjkw.sh.gov.cn/zcfg2/20200821/5ff26ab290c2475d89cd21b28ed7d 0c7.html?eqid=be97c44d0010823a000000 04648902bc.

[23] HIESTAND B, MOSELEY M, MACWILLIAMS B, et al. The influence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transport on emergency severity index? triage level for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pain[J]. Acad Emerg Med,2011,18(3):261-266.

[24] 柳 俊,李群芳,胡夢含. 中法院前急救管理模式比較[J]. 醫學與社會,2011,24(9):55-57.

[25] 陸 峰,李明華. 院前急救醫生崗前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 中國醫院,2011,15(3):55-57.

[26] 張曼莉. 地方標準制定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方向[J]. 中國質量監管,2022(4):58-60.

[27] 張 瑩. 培養標準化意識,加強標準化教育[J]. 中國標準化,2011(6):46-49.

[28] 魏新讓. 淺議標準化意識與標準化實踐[J]. 大眾標準化,2006(11):43-46.

[29] 王景慧,王 強,黃 超,等. 中國醫療標準需求度、認可度及影響因素調查[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20,11(7):11-13.

[30] 林 斌,張 軍,劉 亮,等. 運用ISO9000標準構建院前急救與指揮調度質量保證模式[J]. 重慶醫學,2010,39(18):2538-2539.

[31] 劉 慧,徐麗華,李百成. 淺析院前急救機制建設[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4):213-214.

[32] 王愛玲,朱培武,陳凱麗,等. 公眾標準化意識提升路徑思考與實踐[J]. 中國標準化,2014(6):50-52.

[33] 譚 鵬,王 梅. 公共衛生信息地方標準建設中易見問題及對策[J]. 中國數字醫學,2008(9):46-48.

[34] 劉 暉,王 韌,高 丁,等. 院前醫療急救轉運工作中標準化體系建設探索[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20,36(10):876-880.

猜你喜歡
標準化建設SWOT分析
淺談地市級煙草商業企業標準化建設
淺談煙草商業企業系統化管理整合的方法
農村應急廣播系統“四化”建設初探
國產手機行業戰略管理研究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戰略分析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油氣儲運標準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