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脾湯對潰瘍性結腸炎緩解期患者腸鏡下黏膜病變及炎癥反應的影響

2024-03-13 11:23曾淵杰蔣婷婷薛寅
海軍醫學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膿血糞腸乳酸桿菌

曾淵杰,蔣婷婷,薛寅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結直腸炎癥性疾?。?],其病變部位主要集中于大腸黏膜和黏膜下層[2],易在活動期與緩解期反復[3],導致大出血及腸穿孔等,嚴重者甚至會引發結直腸癌?,F代醫學通常將UC 的發病與生活環境、遺傳因素、自身免疫相聯系[4],多選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5],然而用藥療效尚未達到預期,停藥后病情易反復,治療效果有待提升。中醫認為UC 屬于“臟毒”“腸風”“腸噼”范疇[6],多由于邪盛正虛、飲食不潔而發,應以涼血導滯、清熱燥濕為治則。振脾湯具有健脾益氣、涼血止痢的功效,但目前對于振脾湯用于UC 緩解期治療的效果尚未完全明確?;诖?,本研究探究振脾湯在UC 緩解期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 年8 月至2022 年7 月江蘇大學附屬武進醫院收治的90 例UC 緩解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5 例。觀察組男24 例,女21 例;年齡27~60 歲[(38.59 ± 5.53)歲];病程4~60 個月[(36.31 ± 9.78)個月];輕度病變23 例,中度病變22例;直腸病變18 例,乙狀結腸病變20 例,降結腸病變7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22 例;年齡27~59 歲[(38.61 ± 5.50)歲];病程3~58 個月[(36.47 ±9.71)個月];輕度病變21 例,中度病變24 例;直腸病變18 例,乙狀結腸病變21 例,降結腸病變6 例。2 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19-23)。

1.2 診斷、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診斷標準 (1)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炎癥性腸病治療藥物監測專家共識意見》[7]標準,經腸鏡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UC。(2)中醫診斷標準:參照《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診療共識(2009)》[8]中相關標準確診為脾虛濕熱內蘊型UC,主證為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次證為口干、乏力,舌脈包括舌質黯淡、舌尖紅、舌苔白膩或淡黃、脈沉細弱。

1.2.2 納入標準 (1)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2)年齡≥18 歲;(3)均為緩解期UC;(4)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1.2.3 排除標準 (1)UC 急性期;(2)依從性較差或無法隨訪;(3)合并急性結腸炎或結腸梗阻;(4)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5)對本研究用藥過敏。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美沙拉嗪腸溶片(葵花藥業集團佳木斯鹿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0148),2 片/次,3 次/d,飯后30 min 口服,連續服用3 個月。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振脾湯加減方。藥方組成:當歸、木香、遠志、龍眼肉、酸棗仁各9 g,甘草8 g,黨參、茯苓、白術(炒)各10 g,黃芪15 g。腹瀉加赤石脂,腹痛加醋延胡索,黏液膿血便加三七,里急后重加檳榔。中藥湯劑由本院煎藥室煎煮,制成150 ml/劑,分早晚2 次服用,1 劑/d,連續服用3 個月。

1.4 質量控制

由本院中醫內科2 位已經取得中醫執業資格證書的醫師對每位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辨證分析,同時嚴格遵循中醫診斷標準篩選患者。為確保臨床療效,由本科室指定醫師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以減少患者對中藥湯劑的排斥,確?;颊邍栏癜凑毡狙芯康姆幏绞椒?,避免影響研究結果。另外,向患者或其家屬交待治療期間需注意飲食調理、保持良好作息習慣,并為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克服負性情緒,保證療程正常進行。

1.5 觀察指標

1.5.1 臨床療效 治療3 個月后行結腸鏡檢查,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報告規范》[9]制定臨床療效標準。(1)顯效:臨床癥狀消失或明顯緩解,腸鏡復查結果顯示腸黏膜病變明顯減輕,腸黏膜功能基本恢復正常;(2)有效:臨床癥狀部分緩解,腸鏡復查結果顯示腸黏膜有輕度炎癥反應;(3)無效:臨床癥狀未消失或加重,腸鏡復查結果顯示腸黏膜無改善??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2 中醫癥候積分及黏膜病變嚴重程度 (1)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0]對UC 緩解期患者的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等癥狀予以評估,按照正常、輕度、中度、重度分別給予0、3、6、9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臨床癥狀越嚴重。(2)Baron 評分:0 分(大腸黏膜正常)、2 分(大腸黏膜充血、水腫但無出血跡象)、4 分(大腸黏膜接觸性出血,黏膜變脆易損,局部黏膜有顆粒感)、6 分(黏膜自發性出血,黏膜有黏液或潰瘍)。

1.5.3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 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取5 ml 靜脈血,以2 500 r/min 轉速離心處理10 min,利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 IL-6)、白細胞介素23(interleukin 23,IL-23)、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試劑盒由北京欣博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利用乳膠免疫比濁法檢測超敏C 反應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試劑盒由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5.4 腸道菌群數目 治療前及治療3 個月后取5 g 腸鏡活檢標本,加入生理鹽水并以1∶50 比例稀釋為均勻懸液,采用連續稀釋法稀釋,并選擇培養基滴注并培養,菌落長成后計算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大腸桿菌、糞腸球菌菌落數目。

1.5.5 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治療后復發率 用藥期間記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頭暈頭痛、乏力、噯氣)的發生情況。治療結束后通過電話或門診隨訪6 個月,統計患者隨訪期間復發情況,再次出現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等表現且結腸鏡復查發現黏膜病變為病情復發。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5.0 統計軟件分析所得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每組n=45]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及黏膜病變嚴重程度比較

治療前,2 組患者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等中醫癥候積分及Baron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2 組患者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等中醫癥候積分及Baron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及黏膜病變嚴重程度比較[分,±s,每組n=45]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及黏膜病變嚴重程度比較[分,±s,每組n=45]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腹瀉治療前3.31 ± 0.67 3.32 ± 0.66 0.071 0.943治療3 個月后0.77 ± 0.25a 1.04 ± 0.34a 4.292<0.001腹痛治療前3.34 ± 0.31 3.35 ± 0.29 0.158 0.875治療3 個月后0.78 ± 0.27a 1.11 ± 0.36a 4.919<0.001黏液膿血便治療前3.28 ± 0.43 3.27 ± 0.41 0.113 0.910治療3 個月后0.69 ± 0.26a 0.97 ± 0.33a 4.471<0.001里急后重治療前3.26 ± 0.36 3.25 ± 0.35 0.134 0.894治療3 個月后0.63 ± 0.37a 1.09 ± 0.31a 6.393<0.001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Baron 評分治療前2.87 ± 0.44 2.89 ± 0.47 0.208 0.835治療3 個月后0.51 ± 0.13a 0.67 ± 0.28a 3.477 0.001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 組患者hs-CRP、IL-6、TNF-α、IL-23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2 組患者上述指標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s,每組n=45)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比較(±s,每組n=45)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hs-CRP 為超敏C 反應蛋白,IL-6 為白細胞介素6,TNF-α 為腫瘤壞死因子-α,IL-23 為白細胞介素23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hs-CRP(mg/L)治療前2.65 ± 0.49 2.64 ± 0.48 0.098 0.922治療3 個月后1.48 ± 0.39a 1.81 ± 0.57a 3.205 0.002 IL-6(μg/L)治療前13.27 ± 0.43 13.29 ± 0.41 0.226 0.822治療3 個月后5.79 ± 0.51a 6.87 ± 0.53a 9.850<0.001 TNF-α(μg/L)治療前31.19 ± 4.49 31.07 ± 4.38 0.128 0.898治療3 個月后13.74 ± 3.11a 18.69 ± 5.14a 5.527<0.001 IL-23(μg/L)治療前14.05 ± 0.58 14.10 ± 0.57 0.412 0.681治療3 個月后5.54 ± 0.41a 6.69 ± 0.58a 10.861<0.001

2.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數目比較

治療前,2 組患者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大腸桿菌、糞腸球菌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3 個月后,2 組患者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數均增加,大腸桿菌、糞腸球菌數均降低(P<0.05),且觀察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數多于對照組,大腸桿菌、糞腸球菌數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數目比較(lg CFU/g,±s,每組n=45)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腸道菌群數目比較(lg CFU/g,±s,每組n=45)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 值P 值雙歧桿菌治療前6.81 ± 0.47 6.83 ± 0.44 0.208 0.835治療3 個月后9.11 ± 0.48a 8.03 ± 0.32a 12.559<0.001乳酸桿菌治療前6.69 ± 0.78 6.61 ± 0.81 0.477 0.634治療3 個月后9.49 ± 0.66a 8.47 ± 0.65a 7.386<0.001大腸桿菌治療前9.68 ± 0.61 9.69 ± 0.62 0.077 0.939治療3 個月后7.91 ± 0.58a 8.96 ± 0.67a 7.948<0.001糞腸球菌治療前9.89 ± 0.63 9.91 ± 0.59 0.155 0.877治療3 個月后8.61 ± 0.49a 9.07 ± 0.54a 4.232<0.001

2.5 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治療后復發率

用藥期間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3 個月后,隨訪6 個月發現,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用藥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及治療3 個月后復發率比較[例(%),每組n=45]

3 討論

UC 多為慢性遷延性疾病,主要局限于結直腸黏膜及黏膜下層的炎癥,因人們生活環境及飲食習慣改變而呈逐年上升態勢[11]。由于病程纏綿、病情易反復、有一定惡變可能,UC 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為現代難治?。?2]?,F代醫學主要圍繞抗炎、抑制機體免疫反應治療UC[13]。中醫認為UC 屬于“腹瀉”“痢疾”范疇,多因濕熱郁蒸大腸,氣血郁滯,相互搏結,損傷血絡,化為膿血而下痢赤白,濕熱內蘊伺機而發,致使腸絡氣血凝血、血絡損傷、血敗肉腐[14],應采用扶正祛邪、清利濕熱的治則。

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3 個月后2 組患者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等中醫癥候積分及Baron 評分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振脾湯加減方應用于UC 緩解期,在控制患者病情、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方面有更好的效果。美沙拉嗪腸溶片作為一種氨基水楊酸制劑,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等炎癥因子的生長與釋放[15],減少血小板炎癥因子合成,降低炎癥因子對病變腸道的刺激,實現對UC 緩解期的治療。振脾湯由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當歸、木香、遠志、龍眼肉、酸棗仁、黃芪組成。黨參、茯苓、白術補中益氣、健脾利水、養胃止瀉,當歸補氣生血,木香、遠志、龍眼肉、酸棗仁安神助眠,黃芪補氣固表,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脾益腎、脾升胃降的功效。

臨床研究表明,hs-CRP 為炎癥標志物,IL-6、IL-23 為多效細胞因子,TNF-α 為炎癥介質,均可反映UC 緩解期炎癥病變程度。而且hs-CRP 可激活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IL-6、IL-23 主要在結直腸上皮細胞胞質上表達,IL-6 發揮促炎作用,活動期與緩解期的IL-23 表達有不同差異,活動期的IL-23 表達高于緩解期,表明IL-23 在UC 的發病中有突出作用,與UC 發病及腸黏膜損傷程度有直接關系,可用于評估UC 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TNF-α 則通過刺激細胞分泌蛋白酶,參與細胞免疫調節作用。與治療前相比,治療3 個月后2 組患者hs-CRP、IL-6、TNF-α、IL-23 水平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提示UC 緩解期患者使用振脾湯加減方可降低機體炎癥細胞因子水平,降低腸黏膜病變程度。鄧頌等[16]通過小鼠實驗發現黃芪中所含甲苷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白術中所含內酯可有效作用于胃腸道疾病,同時黃芪甲苷+白術內酯可抑制機體炎癥反應,降低IL-6 水平。孟燕等[17]在小鼠實驗中發現黨參中所含多糖可有效作用于UC 模型小鼠,發揮抗炎作用,抑制小鼠細胞IL-6、TNF-α 水平。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3 個月后2 組患者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數均增加,大腸桿菌、糞腸球菌數均減少,且觀察組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升高幅度及大腸桿菌、糞腸球菌數減少幅度更大。這主要是由于患者腸道菌群發生紊亂,致病菌增加,益生菌減少。本研究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振脾湯方用于UC 緩解期的治療安全性較高,且可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振脾湯方用于UC 緩解期的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腹瀉、腹痛、黏液膿血便、里急后重癥狀,改善患者腸黏膜功能,減輕患者腸道炎癥反應,平衡腸道菌群,值得臨床應用。

猜你喜歡
膿血糞腸乳酸桿菌
喝酸奶或可治療抑郁
微酸性電解水對根管內糞腸球菌生物膜抗菌作用的體外研究
乳酸桿菌在宮頸癌發病中的作用研究進展*
上尿路腔內碎石術后尿膿血癥早期干預4例
炎癥指標聯合血栓彈力圖在膿血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飼糧添加糞腸球菌對蛋雞生產性能、蛋品質、脂質代謝和腸道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光動力療法聯合氫氧化鈣對根管糞腸球菌消毒效果的體外研究
臨床感染糞腸球菌致病島毒力相關基因的研究現狀
乳酸桿菌與細菌性陰道病相關致病菌之間的關系
《傷寒論》第306條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