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的應用和傳承研究

2024-03-15 05:12嵇慧慧
當代音樂 2024年2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學高職院校

嵇慧慧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教學;民族音樂文化

民族音樂文化在我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光輝璀璨的篇章,始終為中華民族提供著精神給養和思想啟發。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由于受到外來文化沖擊、審美觀念轉變、價值理念多元化等多重影響,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陷入新的危機。在這樣的背景和形勢下,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當肩負起傳承發展民族文化的使命職責,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傳承。

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現狀

我國民族音樂是在傳統的歌、舞、樂文化中發展而來的,其歷史悠久、種類繁多且內涵深遠?;仡檾登甑陌l展進程,不難發現我國民族音樂也同先哲思想一樣,有過百家爭鳴的繁榮發展景象,為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歲月的流逝,很多優秀的民族音樂湮沒在歷史長河中,僅有少部分地方小調、曲藝等傳統音樂被完整地傳承下來。在信息互聯網科技日益發達的時代背景下,世界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愈加顯著,我國文化產業除了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態勢外,代表民族音樂的作品越來越少,尤其是流行樂和搖滾樂搶占了大部分受眾。加之部分學校還沒有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和應試教育思想,音樂教學方法單一,未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媒體傳播下,越來越多學生接受了外來音樂文化的熏陶,缺少對民族音樂文化學習的興趣,很難成長為民族音樂的傳承人,這無疑加大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的困難。

二、國家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民族音樂文化是扎根中華大地的優秀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精神價值、審美價值。因此,為了確保民族音樂文化延續發展下去,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性保護措施。比如中央廣播電視臺舉辦的“青年歌手大賽”,鼓勵人們用“原生態唱法”傳唱民族音樂。除了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媒體宣傳,各級政府還制訂了一些保護民族音樂傳承的方案,如鼓勵民間音樂藝人申報“非遺”、開辦音樂院校.參加音樂演出等,以此擴大民族音樂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僅僅依靠國家和政府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民族音樂文化斷層問題迫在眉睫,一些民間藝術家逐漸老去,他們沒有找到理想的傳人,身上的民族音樂技藝失傳,勢必使民族音樂文化發展遭受巨大的損失。如今國家號召音樂院校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已有很多音樂院校開始加強校際音樂文化交流,重視組織學生學習民間老藝術家的民族音樂技藝,旨在將民族音樂文化發揚光大。

三、高職音樂教學應用與傳承民族音樂文化存在的問題

(一)對民族音樂教學缺乏重視

部分高職院校忽視音樂教學,對民族音樂引入音樂教學的支持較少。而民族音樂內容豐富、內涵深邃,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所以部分教師傾向教西方音樂。在部分教師看來,采用通俗易懂的簡譜模式,只要學生掌握基本技巧和方法,準確理解認譜和唱譜,便能學好歌曲,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另外,在欣賞教學中,很多教師會選擇西方音樂或流行音樂,鮮少涉及民族音樂,進一步減少了學生接觸和了解傳統民族音樂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由于缺少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熏陶,很難建立完善的民族音樂知識體系,更談不上傳承和創新民族音樂了。這種落后的思想觀念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二)教師民族音樂素養有待提升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支持者、輔助者和指導者,教師通過樹立師表形象、講授知識、演示技術和傳遞情感,幫助學生提煉知識技能、排疑解惑。但就現實情況來說,很多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處于機械性的記憶階段,加之教師本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較少,對其內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層面,不足以支持學生深度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知識。在實際教學中,雖然部分高職音樂教師有一定的授課技巧和經驗,但是沒有深刻全面地分析影響學生民族音樂學習能動性的原因,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仍不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潛能,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盡如意。另外,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音樂師資力量不足,很難開設關于民族民間音樂方面的選修課程,進一步弱化了學生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意愿。

(三)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不足

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應關注學生的興趣發展問題。但現實情況是,教師在民族音樂教學中多采用照本宣科的講授法,缺少對情境法、故事法、項目法、案例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另外,教學內容缺少從課內到課外的拓展延伸,限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空間。因此,教師需要結合民族音樂特點和學生學習特點,完善并優化教學內容及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以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情感和自覺性,從而將民族音樂知識深入淺出地傳遞給學生,提高教學效果。

四、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在高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傳承的策略

(一)提升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地位

民族音樂不只是一種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其內容更是記載了民族的發展史與變遷史,包括社會背景、經濟生活、歷史風貌及民俗風情等,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體現了民族的思想、情感與精神,具有極高的傳承價值。推動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工作,有利于建立學生的文化自信,使其找到認同感和歸屬感。

高職院校作為育人育才的重要基地,應當擔負起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使命責任。通過提高音樂教育地位,加強音樂專業建設,把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音樂教學,使學生深入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知識,成長為民族音樂傳人。在此過程中,高職院校應正確認識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意義和作用,高度關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

在教師教學方面,注重組織教師開展針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研究,注重挖掘民族音樂文化資源,提煉優質的教學技術與方法。

在學生學習方面,注重利用民族音樂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提煉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方法與策略,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心得和啟發。拓寬民族音樂文化傳播途徑,拉近師生與民族音樂的距離,使師生找尋到對民族音樂的認同感,以此鞏固民族音樂的教學地位。

(二)提高教師民族音樂文化素養

高職音樂教師應是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播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將學生培養成民族音樂的繼承者和發展者。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既要具備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準確理解民族文化內涵,又要具備扎實過硬的教學技能,能夠精準落實教育教學任務。因此,教師除了將精力放在如何教會學生音樂知識技能上,還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更新與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尤其是吸收內化民族音樂的精華,包括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思路、創作手法、歌詞等,并掌握民族音樂的旋律、樂感、節奏、演繹技巧等,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與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具體而言,教師應根據自己在民族音樂文化方面的短板展開學習,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相關知識培訓。比如,不了解民族音樂文化歷史的教師可以系統地學習民族音樂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吸收其中的典故,并將其作為素材應用到教學中:不熟悉民族音樂樂器的教師可以系統地學習民族樂器,包括種類、造型等知識,從做工、取材和制作人手,了解民族樂器發音特點,理解民族音樂文化內涵。

總之,要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和傳承,提高高職音樂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是前提。教師只有具備過硬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才能有的放矢地應用民族音樂文化,使學生對學習民族音樂產生興趣和熱情。

(三)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高職音樂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摒棄應試教育思維,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結合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的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特點,豐富教學內容和創新教學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民族音樂教學效果。

首先,滲透民族音樂文化發展現狀,激發學生傳承與保護民族音樂的意識。具體來說,教師應向學生傳遞目前民族音樂在國內的發展情況,如傳人少、文化斷層、技藝失傳等,并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在認識民族音樂曲折發展歷程的基礎上,深刻意識到作為當代大學生,其對民族音樂所應承擔的使命職責。學生在有了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的思想覺悟后,會轉變對學習民族音樂的看法,同時結合自身的專業優勢,在生活中對民族音樂文化進有效的傳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行分析和了解自己喜歡的民族音樂內容。

其次,教師應立足課本教材,加強對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挖掘,并在此基礎上收集整理民族樂器、民間小調、民歌等民族音樂,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以使學生通過完整、系統的學習,喜歡民族音樂,并在傳承中推廣民族音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與潛能,教師要挖掘每一首民族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比如:《高山流水》講述的是俞伯牙和鐘子期知音難遇而摔琴的故事;《廣陵散》講的是聶政冒險刺秦王的故事;《鳳求凰》描述的是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之間的愛情故事。依托這些故事熏陶學生的音樂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

最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特點,加強新教學方法的應用。通過將學生代入到情境,從聽、唱、學和看深入音樂教學,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中,教師選用《呼倫貝爾大草原》《森吉德馬》等地域風格濃郁的民歌作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聆聽與模唱。為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開展“民歌選秀”比賽活動,讓學生扮演選手、觀眾和評委等角色,在唱、聽和鑒賞中認識民族音樂。聽得多了,唱得多了,賞得多了,學生自然建立起學習民族音樂的信心。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音樂知識技能,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法進行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建構教學情境,使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音樂形象。如在講《遼闊的草原》這首歌曲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歌曲中的草原風景,讓學生感知、體驗、理解作品情感內涵,然后帶領學生挖掘民歌的特點,借用影像技術播放阿木古楞臺前幕后的演唱過程,幫助學生提煉演唱技巧。

(四)利用多種文化活動營造民族音樂文化氛圍

開展學校音樂文化活動契合課內向課外,課上向課下拓展延伸的教學需求。學生接受民族音樂文化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有一個熏陶過程為支撐。具體而言,學??梢栽谛@廣播中播放一些帶有“中國風”的流行音樂,加上歌曲中運用古箏、笛子等民族樂器,將學生帶人民族音樂刻畫的情境。學校也可在校園新媒體平臺中定期推送介紹古箏名曲、蒙古族名歌或者其他民族小調等,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途徑了解到民族音樂。學校還可以開展民族音樂主題的比賽活動,組織學生演唱民間小調、民歌,彈奏民族樂器,在豐富校園生活的同時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深入社會宣傳民族音樂,以講故事、唱歌、跳舞等形式宣揚民族音樂文化,使學生在實踐中切身感受傳承民族音樂的意義與價值,接受來自社會的洗禮,特別是在與民間藝人的溝通交流中吸收技巧和經驗,在汲取觀眾提出的反饋意見中認識自身的不足,從而更好地理解民族音樂文化,提升民族音樂演唱表演等技能。

根據當前的調查,高職院校內很多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知之甚少,無論是常見的古箏、琵琶還是胡琴等,這也導致民族音樂在傳承過程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礙,很多學生在提起樂器時所了解到的大多是鋼琴、小提琴等西方樂器,對于民族樂器與民族音樂之間的關系了解得不夠深入。為了讓高職院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提高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質量,需要增強學生對民族樂器的了解,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民族樂器的重要性及民族樂器與民族音樂之間的關系,只有學生對民族樂器擁有興趣、產生興趣,才會更加自主、更加主動地探究民族音樂,分析民族音樂,使得音樂文化所具有的獨特內涵更為清晰,從而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播。高職院校的教師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讓班級內的學生演奏民族樂器,也可以以教師演奏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民族樂器所具有的特點,欣賞民族樂器,對民族樂器產生興趣,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民族樂器,使得民族音樂不再是曲高和寡的一種音樂藝術,而是能夠讓更多學生主動學習、主動了解的音樂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學生所喜愛的平臺展示不同的民族樂器,讓學生了解民族音樂,進而使得學生對于民族樂器產生更多的興趣,讓學生可以通過民族樂器了解民族音樂所蘊含的內涵。比如,當前很多學生都喜歡通過新媒體平臺了解各類信息,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此類平臺上學習和了解古箏,了解民族樂器、民族音樂,通過觀看這些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民族音樂所具有的獨特內核,感受到民族音樂的深度情感及靈魂,增強學生自身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認同感。

結語

傳承與發展民族音樂文化對我國文化發展具有現實意義。高職院校作為培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應當響應國家傳承保護民族音樂文化的號召,將加強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傳承作為重點工作。通過提升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地位,提高教師民族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及利用多種文化活動營造民族音樂文化氛圍,使學生喜歡上民族音樂,并積極投入民族音樂知識技能的學習。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文化音樂教學高職院校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對策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