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畫像中有翼仙獸本土化的形成與發展

2024-03-16 11:39武曉晨
東方收藏 2024年1期
關鍵詞:漢畫像石祥瑞本土化

摘要:文章通過對《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和《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中有翼仙獸的統計與分析,在綜合研讀大量漢畫像石墓有關資料的基礎上,對有翼仙獸原創地“西亞說”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同時提出有翼仙獸“本土化”的觀點。文章從有翼仙獸的分類、產生、發展和分期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有翼仙獸;漢畫像石;祥瑞;本土化

臨沂地處魯東南,是漢畫像石出土較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從沂南北寨漢畫像石墓和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的發掘報告來看,臨沂地區所出的東漢晚期畫像石,無論從墓葬的結構形式還是雕刻技法來說,都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出土了一大批雕刻技術嫻熟、畫像內容豐富、藝術水準高超的漢畫像杰作。當然,其他地區也出土了十分優秀的漢畫像石精品,為后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近日,筆者在翻閱2018年出版的《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和再版的《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增補本》時,對這兩處墓葬所出漢畫像石中大量出現的有翼仙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從而欲對漢畫像石中有翼仙獸的形成與發展一探究竟。據筆者粗略統計,沂南古畫像石墓中共有漢畫像石73幅,其中出現有翼仙獸的為25幅,占比34%;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中現存畫像石59幅,其中出現有翼仙獸的為27幅,占比45.7%。由此延伸,筆者又研讀了山東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等資料,發現幾乎所有的漢畫像石墓中都有各種各樣的有翼仙獸存在,由此也可看出這類有翼仙獸在當時是深受社會各階層人們喜愛和崇敬的,也深刻影響著這一時期人們的社會生活。

在查閱相關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對有翼仙獸的產生大都持“西亞說”觀點,尤以臺灣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郭靜云、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博士生王鴻洋刊于2020年第2期《宗教學研究》上的《漢代有翼仙獸:從多樣的形象到創新的典范》一文為代表,文中說:“翼獸原本不是中國本土的藝術母體,最早有極少量個案見于殷末周初時代,但當時未形成傳統。直至戰國時期,在長期與草原地帶交流的背景下,翼獸主題開始多見于中國。這時,藝術造型在其原創地西亞反而變得罕見,所以可以說,翼獸在漢文化中重新獲得第二次生命。不過,漢代翼獸并非簡單地模仿和照搬原來西亞流行的形象,而是將其作為創作素材,是將外來形式與內在傳統相結合的基礎上,自創新興藝術的典范。所以,翼獸在中國的出現,并非簡單的文化傳播,而是見證和跨越一千余年的文化擴散、傳播、接觸、局部吸收、演變、自行創造等變化的漫長歷史過程……”該文對翼獸的產生提出相應的觀點:1.翼獸的原創地在西亞;2.漢代翼獸的形成是從西亞傳入內地,并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演變創造而來的。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有翼仙獸的分類

針對有翼仙獸的研究和分析,李零的《論中國的有翼神獸》是對有翼神獸研究一篇較早、較全面的文章,對以天祿和辟邪為代表的有翼神獸之起源進行了專門研究。文章從兩個角度來分析有翼神獸的起源:如虎添翼說和外來說。

《論中國有翼神獸》一文對中國古代藝術中的動物進行了分類:一類為寫實的動物;另一類為不同類別的動物,尤其是飛禽走獸混合形成的虛擬動物,由不太為人所熟知、隨機想象的動物以及經長時間選擇而被視為“祥禽瑞獸”的動物組成。從《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和《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來看,有翼仙獸包括有翼仙人、翼虎、翼龍、翼鹿、翼馬、翼牛、翼犀、翼貓、翼狗等,也有一些是有翼的人首虎身、人首鳥身的仙獸。筆者查閱歷年發掘的漢畫像石墓并經綜合統計,現將有翼仙獸大致分以下四類:

1.仙人類,包括有翼仙人、玉女、人首虎身、人首鳥身等(圖1)。

2.神獸類,包括翼虎、翼龍、翼馬、翼牛、翼犀、翼貓、翼狗、辟邪、麒麟等(圖2)。

3.鳥禽類,包括鳳凰、比翼鳥、三足烏、朱雀、白雉等(圖3)。

4.其他類,包括魚身而長有鳥翼、有翼神龜、文鰩魚等。

據不完全統計,這四類有翼仙獸發現有30余種。那么為何在東漢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漢畫像石墓,而每座漢畫像石墓中又為何幾乎必出現有翼仙獸呢?

二、東夷文化圖騰對有翼仙獸產生的影響

東夷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其主要發源地在山東的魯中山區和沂沭河流域,具體范圍包括山東全境及其毗鄰的廣大地區,而這一范圍也恰恰是漢畫像石墓最為集中的地區。

東夷文化產生于距今8300年前的后李文化,東夷是部落的總稱,它是由很多個部落組成的龐大部族和部落聯盟。東夷各部落主要以龍、蛇、鳳鳥、太陽為圖騰,以鳥類圖騰居多。在東夷文化早期出土器物中,鳥形紋飾或鳥形器物(圖4)多出現在祭祀禮器或陪葬明器上。

如山東煙臺長島大黑山北莊遺址出土的鳥圖騰柱,屬于新石器時代早期,相當于大汶口文化早期,比大汶口文化晚期還早1000年,這可以說是最早的鳥圖騰實例。又如2018年出土于泰安市寧陽縣于莊東南遺址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大口尊,其上刻有一組圖像符號。這組符號由三部分組成:上邊是一輪“太陽”,下面是一座“高山”,中間為一展翅飛翔的大鳥(圖5),這可以說是有圖像記載的早期鳥圖騰的又一例證。 同樣,對鳥圖騰的崇拜在一些出土的銅器、玉器、漆器上也多有記錄,如2010—2011年在濟南大辛莊遺址出土的商代鸮銅提梁卣(圖6),其外形為兩只相背式大鸮,其腹部浮雕的卷云紋形象地勾勒出了鸮的羽翅,造型栩栩如生、十分精美。而出土于劉家莊遺址的商代孔雀石鳥形飾(圖7),整體酷似玄鳥(燕子),也像鷹或鸮。東夷人認為圖騰物有超人的力量,能夠保護信仰它們的個人與部族,這也是圖騰信仰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進入階級社會后,圖騰物逐漸演變成人格神,再加上人與其所崇拜的圖騰物之間存在著信仰觀念的作用,在圖騰物人格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保留原圖騰物的某些特點,而帶有圖騰物形體特征的各種有翼仙獸就逐漸形成了。

東周至戰國晚期,在山東及其周邊地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銅器、玉器、漆器,許多器物上都有以鳳鳥為創作元素的造型或圖案(圖8)。由此可見,東夷先民對鳳鳥的崇拜得到了更好的認同和延續。到漢代,山東地區及其周邊東夷文化所覆蓋和輻射的區域內,由于政治穩定、經濟發達、交通便利,以鳳鳥為主題紋飾的各類器物更加豐富,制作水平也更加精美。而帶有具體紀年的鳳鳥圖騰刻石,年代最早的當為沂南銅井鎮三山溝村的鳳凰刻石。這塊刻石有一大一小兩只鳳凰,在鳳凰右側分別刻有“鳳凰”“三月七日鳳”“東安王欽元”“元鳳”等字樣。該刻石制作于西漢元鳳年間(前80—前75),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有紀年的漢畫像石刻石(圖9)。而到東漢中晚期,漢畫像石墓主要出現在山東、蘇北、皖北和豫東地區,這些地區也與東夷文化的輻射范圍相重疊。由此可見,漢畫像石墓中出現的有翼仙獸仍然是人們對鳥圖騰崇拜的一種延續和發揚,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東漢中晚期達到高峰??梢哉f,漢畫像石墓的產生既是漢代人對宇宙觀、生死觀和喪葬禮俗的一種認知表現,又延續了對祖先崇拜的傳統。故而,漢畫像石的內容和表現手法也不是什么舶來品或衍生物,而是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逐步形成了漢民族特有的傳統藝術表現形式,有翼仙獸的產生也是先民對鳥圖騰的一種繼承和發揚。

三、祥瑞思想的影響

從目前統計的情況來看,雖然有翼仙獸的品類不是太多,但是在漢畫像石墓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都屬于祥瑞之物。有關祥瑞的思想可能在原始社會就已經產生了,人類在與大自然的接觸和發展過程中,逐漸有了吉兇的概念。在山東地區出土的一些龍山文化卜骨中,就有向天地或神靈詢問吉兇的記載。得到吉兆,或出現某種罕見的現象與事物,先人就會聯系起來,如此就逐漸形成了祥瑞思想。

從文獻來看,《尚書》中就已提到“休徵”了?!抖Y記》中記載:“故圣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俠,必當年行。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兇饑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余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蔽闹兴婕暗南槿鹬锞陀?種,而在畫像石中出現的有翼仙獸包括鳳凰、麒麟、龜、龍等?!渡胶=洝分刑岬降南槿鹞镉续P凰、鸞鳥、文鰩魚等:“南次三經……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薄段魃浇洝分袆t見有“……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陽多赤銅,其陰多石涅,其獸多虎豹犀兕。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和“又西百八十里,曰泰器之山。觀水出焉,西流注于流沙。是多文鰩魚,狀如鯉魚,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兩則記載。

《白虎通》中載:“德至鳥獸則鳳皇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醴泉通,河出龍圖,洛出龜書,江出大貝,海出明珠;德至八方則祥風至佳氣時喜,鐘律調,音度施,四夷化,越裳貢……”《白虎通》為東漢時儒者考諸經異同之書,其所言當代表當時之思想,所舉祥瑞之物有30余種,其中有翼仙獸包括鳳凰、鸞鳥、麒麟、白首雉、龜書等。古代文獻如《墨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白虎通》《論衡》《宋書·符瑞志》等都有祥瑞之物的記載,而其中提到的有翼仙獸包括鳳凰、鸞鳥、麒麟、白首雉、翼龍、神龜、比翼鳥、三足烏、赤鳥等十余種。由此可見,有翼仙獸是眾多祥瑞之物中的一類,雖比例不是很大,但在漢代祥瑞思想盛行時期,尤其是在漢畫像石墓中,有翼仙獸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漢代是祥瑞思想盛行期,從廣度看,信奉祥瑞的民眾達到空前的數量;從深度看,祥瑞進入了人們的思想與生活深處。從朝廷到民間對祥瑞物都極為看重和迷信,甚至在官方所修的史書中,都有專門列出祥瑞的篇章。故而,有翼仙獸作為祥瑞之物在漢畫像石墓大量出現也就成為必然。

四、漢代喪葬文化與“羽化登仙”思想影響

漢代有翼仙獸的出現,既與上古先民對鳥圖騰崇拜的延續有關,又和當時喪葬文化與“羽化登仙”思想的影響有關。

有翼仙獸的早期形態發生于新石器時代的鳥崇拜文化,當時僅僅是與鳥崇拜和祭祀相關的一種形象。如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出現的一些神人形象中,從頭冠上看,都有之后種種羽人造型的特征。

春秋戰國時期,有翼仙獸的形成,逐漸出現在不同的圖像組合之中。人們已經從對神的絕對崇拜中走出,但尚未完全脫離巫術中的人神關系。隨著秦漢以來自上而下的求仙活動愈演愈烈,既有喪葬文化中“羽化登仙”“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也包括更多精神寄托的道教信仰的出現,使圖騰崇拜和部落神崇拜等內容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這一時期,神仙思想的核心便是希冀在求仙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永恒,而有翼仙獸、羽人便成為溝通人間與仙界的重要角色。漢代神仙思想的盛行,人們積極追求成仙長生不老,便催生了有翼仙獸的大量出現,并達到了歷史的高峰。漢代社會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極其豐富,從當時遺留下來的物質文化遺存中,我們能夠看到漢代人生活的豐富多彩。正是這種物質的富足,也帶動了人們精神世界的空前繁榮,一個人人向往的神仙世界在人們的思想中扎根形成。故而,意圖憑借自然界原有的或加以改造出來的神靈動物——有翼仙獸的出現就成為必然,這也是漢代人獨特的宗教和文化的體現。各種有翼仙獸大量出現在墓葬的石刻、壁畫和器物之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漢代盛行厚葬習俗,這源于中國人崇信的“事死如事生”喪葬觀和“靈魂不死”觀念。這樣一來,漢代人篤信的神仙思想與“事死如事生”的觀念融合在一起,有翼仙獸(包括羽人)的出現,就被賦予了神秘的含義。因此,有翼仙獸在漢代的畫像石墓、帛畫、器物之中便成為一種常見的題材。

五、有翼仙獸的發展與分期

和許多事物的發展一樣,有翼仙獸的產生也有著發生、發展、盛行、衰落的過程,呈現出階段性,有著相對清晰的發展脈絡。

據筆者綜合考證,初步將有翼仙獸的發展過程分為發生發展期、盛行期和衰落期三個時期,現分別簡述如下:

1.先秦時期,這是有翼仙獸的發生發展期,也可以說是早期。這個時期上可追溯至東夷文化產生的早期,這一時期的社會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對世界的認知極度貧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原始農業和原始部落形成,人們對一些無法解釋的特殊事件或現象與社會狀況聯系起來,逐漸有了吉兇的概念,并把天、神人格化,社會上求神問卜、詢問吉兇、追求吉兆的現象也就發展起來了,祥瑞思想開始形成。這一點在東夷部落中表現得十分突出,從一些出土物如卜骨等都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鳥形物的產生也伴隨著祥瑞思想的形成而逐漸增多,可以說這一時期就是有翼仙獸發展的早期雛形。

2.西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時期是祥瑞思想的盛行期,也是有翼仙獸的盛行期,或可以說是中期,這一時期有翼仙獸或帶有相關圖案的器物大量出現。從春秋戰國到西漢出土的一些器物來看,有翼神獸在銅器、玉器、漆器以及一些帛畫上逐漸增多。而到了東漢時期,隨著厚葬之風和“天人合一”思想的盛行,在以東夷文化為代表的廣大區域內,漢畫像石墓大量出現,為有翼仙獸的表現形式提供了更加寬泛的藝術表現舞臺。從出土的漢畫像石墓來看,這一時期幾乎每座漢畫像石墓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夠看到有翼仙獸,其表現的形式和內容也更加豐富多樣,且種類眾多。

東漢以降,隨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觀念的提出,儒家特別是孔子的思想成為社會發展的主流。另外,道教逐步興起。漢畫像石墓在廣大的東夷文化輻射范圍內逐漸淡出,有翼仙獸的表現形式也趨于減少。而一些驅邪鎮墓、降妖除魔的器物逐漸增多,如辟邪、鎮墓獸等。這些器物的出現,逐漸替代了漢畫像石墓一些有翼仙獸的作用??梢哉f,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興起,并由此給統治階層和民間帶來崇拜認知上的變化,使得同樣具有祥瑞驅邪之意的有翼仙獸的發展受到沖擊,有翼仙獸的表現題材走向式微。

3.隋唐至明清時期,這是有翼仙獸的衰落期。隋唐、宋元之后,從出土器物來看,有翼仙獸的種類大大減少了,并趨于形式化,表現形式也較單一,祥瑞思想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已經與東漢鼎盛時期有了本質的不同。佛教、道教的興起,使得人們有了更多的崇拜與寄托方式。無論統治階層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對于祥瑞之物,包括有翼仙獸,也只記得龍、鳳、麒麟、辟邪等有限的幾種了。那些繁雜難記的祥瑞之物,也逐漸失去了活力,這表明有翼仙獸的生命力慢慢走到了盡頭。

六、總結

大量的實例可以證明,有翼仙獸的形成并不是外來文化的舶來品,也不是受外來文化影響、演變、吸收、創造出來的,而是在中華大地上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歲月,由先民對自然界的認識探索、對精神世界的豐富想象和對永生的渴望,逐漸形成的本土化創造物,它的文化特點有著清晰的本土化傳承和藝術風格,有著清晰的文化脈絡。對此筆者認為,漢畫像石墓中大量有翼仙獸的出現,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一個本土化的符號,是古代先民寫實與浪漫思想相融合的產物,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主義產物,其萌芽、成熟、衰落都有著有跡可循的脈絡,漢畫像石中有翼仙獸的大量出現就是最好的實證。

參考文獻:

[1]蔣英炬.中國畫像石全集第1卷·山東漢畫像石[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0.

[2]李如森.漢代喪葬制度[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1995.

[3]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4]王濤.漢代畫像石墓中的“祥瑞”研究[D].吉林大學,2004.

[5]郭靜云,王鴻洋.漢代有翼仙獸:從多樣形象到新創典范[J].宗教學研究,2020(02):244-252.

[6]郭靜云.從歷史“世界化”的過程思考中國翼獸的萌生[J].民族藝術,2020(03):38-53.

[7]胡新立.鄒城漢畫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8]楊建東.山東微山縣西漢畫像石墓[J].文物,2000(10):61-67.

[9]湖南美術出版社.如虎添翼·漢代神獸想象與藝術[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21.

[10]臨沂市博物館.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M].濟南:齊魯書社,2018.

[11]曾昭燏,蔣寶庚,黎忠義.沂南古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增補本)[M].濟南:齊魯書社,2021.

作者簡介:

武曉晨(1974—),女,漢族,山東臨沂人。王羲之故居保護中心副主任,文博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文博。

猜你喜歡
漢畫像石祥瑞本土化
金豬慶祥瑞
訴前強制調解的邏輯及其本土化建構
美樂家迎來本土化元年
祥瑞
麒麟祥瑞(七絕)
漢畫像石藝術在裝飾性繪畫中的思考
關于漢畫像石圖形符號在公共空間中的作用摭談
漢畫像石中“魚蓮”圖像研究
論電視節目的本土化
漢畫像石的彩繪藝術探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