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西桉樹葉片揮發性成分分析

2024-03-19 12:31谷瑤伍琪
食品工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總峰松油油率

谷瑤,伍琪,2*

1.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科學研究院 (南寧 530002);2.南寧桉樹森林生態系統廣西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南寧530002)

桉樹(Eucalyptusspp.)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樹屬(Eucalyptus)喬木,在我國種植面積廣泛,尤其是廣西種植面積,截至2021年約303萬 hm2[1]。桉樹葉片含有一定揮發油,主要成分為1,8-桉葉素、α-蒎烯、β-蒎烯、香茅醛、松油醇等[2],被廣泛用于食品、化工、醫藥等各個行業。因品種和產地的不同,揮發油含量及成分存在較大差異[3-4]。尾巨桉(Eucalyptusurophylla×E.grandis)是尾葉桉(E.urophylla)和巨桉(E.grandis)的雜交種,是我國南方推廣種植的主要桉樹品系,具有生長速度快、樹干通直勻稱和采伐期短等特點[5]。尾巨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育、造林、材性、干燥、改性和解剖特性等方面。對研究廣東產的尾巨桉葉進行傳統水蒸氣蒸餾得到揮發油,并進行化學成分鑒定,鑒定出41種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為桉葉素油、α-蒎烯、藍桉醇、乙酸松香酯、香橙烯、α-松油醇、愈創木醇[6]。林麗靜等[7]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質聯用分析廣東省湛江市生長的尾巨桉葉,共鑒定出86種化合物,其中桉葉油素占33.10%,其次是α-蒎烯(10.58%)。大花序桉(Eucalyptuscloeziana)是桉屬(Eucalyptus)昆士蘭亞屬(Idiogenes)唯一的樹種[8]。呂必文等[9]采用有機溶劑萃取大花序桉的揮發油,對比大花序桉不同無性系葉片揮發性成分,其中以α-蒎烯、白樺脂醇、高根二醇和正二十七烷的相對含量占優勢,但未見對揮發油得油率進行報道。粗皮桉(Eucalyptuspellita)是重要的用材樹種和優良的水源涵養樹種,是桉樹種間雜交的重要育種材料[10],其木材廣泛用于建筑枕木、造船等用材[11]。對粗皮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材的利用[12],關于粗皮桉揮發油的研究中,周賢闖[2]報道廣西種植的粗皮桉葉揮發油成分中環氧化物占40.661%、碳氫化物占29.514%、醇類物質占比20.376%。田玉紅[13]發現廣西東門林場采集的粗皮桉葉揮發油成分中環氧化物占62.52%,其次是碳氫化合物,占23.02%,醇類占6.23%。

試驗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提取在廣西產的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新造林的鮮葉揮發油,通過GC-MS定性定量分析這3種揮發油的主要化學成分,為桉葉的開發利用提供試驗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樣本的選取

試驗地條件:東經107°59’~108°18’,北緯22°28’~22°46’,處于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氣候,日照時間長,全年日照時數在1 800 h以上,太陽輻射量在105~110 kal/cm2年,全年平均氣溫在21~22 ℃,活動積溫7 500 ℃。全年降雨1 200~1 300 mm,年蒸發量1 600~1 800 mm,相對濕度在79%左右。

采集枝葉的桉樹來源:選擇大花序桉、尾巨桉、粗皮桉的葉為研究對象,所選樹種均為2021年4月造林(苗高25~40 cm),2022年11月采樣。每個樹種隨機選10株健康株體,葉片混合。

1.2 材料與儀器

1.2.1 試劑與儀器

GCMS-TQ80150NX三重四極桿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島津),具電子轟擊(EI)電離源(日本島津公司);EGLL-230B電熱鼓風干燥箱(天津泰斯特公司);揮發油測定器(廣西南寧藍天儀器公司);DNC3002電子天平(北京朗科興業稱重設備有限公司);AL204萬分之一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1.2.2 揮發油提取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通則2204揮發油測定法(甲法)[14]測定桉葉揮發油。分別稱取500 g采集得到的粗皮桉、尾巨桉、大花序桉鮮葉,切碎至1~2 cm長度,裝入2 000 mL單口圓底燒瓶中,裝上揮發油收集裝置和冷凝管,保持微沸,控制回流速度1滴/s,蒸餾至精油層高度不再增加,停止加熱,靜置,冷卻至室溫后分離出上層精油,進行稱量。密封避光保存備用。

1.2.3 桉樹葉片含水率測定

利用烘干法測定桉樹葉片的含水量。精確稱取3~ 5 g切碎好的葉片樣品,裝入稱量瓶中,放置105±2 ℃電熱鼓風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稱量葉片干重。

1.2.4 揮發油成分分析的檢測條件

1.2.4.1 氣相色譜條件

SH-Rxi-5Sil MS色譜柱(0.25 mm×30 m×0.25 μm,日本島津公司);載氣為高純氮氣,載氣流量1.0 mL/min,進樣口溫度250 ℃,檢測器溫度280 ℃,接口溫度250 ℃,分流比1∶40。程序升溫:初始溫度為50 ℃,保持3 min,以20 ℃/min的速率升至120 ℃,以2 ℃/min的速率升至180 ℃,保持2 min,繼續以50 ℃/min的速率升至250 ℃/min,保持5 min。

1.2.4.2 質譜條件

電子轟擊(EI)離子源,電子能量70 eV,離子源溫度200 ℃,接口溫度250 ℃,溶劑延遲時間5 min,質量掃描范圍m/z35~550,全掃描方式。進樣量1.0 μL。檢索數據庫為NIST02.L標準譜庫,采用面積歸一化法計算各成分相對含量。

2 結果與討論

2.1 得油率

根據1.2.2和1.2.3小節,分別計算桉葉揮發油得油率和含水率,按照式(1)折算為絕干含水率。

計算得到:粗皮桉鮮葉揮發油得油率0.084%,含水率56.3%,絕干得油率0.19%,低于文獻[13]報道的0.97%;尾巨桉鮮葉揮發油得油率0.17%,稍低于與文獻[6]報道的得油率0.26%,含水率61.6%,絕干得油率0.44%;大花序桉鮮葉揮發油得油率0.15%,含水率57.3%,絕干得油率0.35%,低于文獻[13]報道的絕干得油率1.01%。試驗所得的絕干得油率均低于文獻報道,可能是由于試驗所選的桉樹生長年齡僅19個月,葉片揮發油的累積未達到峰值[15]。另外,枝葉采收季節也會對揮發油得油率存在一定影響[16]。

2.2 桉葉揮發油成分分析

2.2.1 粗皮桉葉揮發油成分分析

粗皮桉葉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見圖1,揮發油的成分及其含量見表1。通過GC-MS共鑒定出揮發性有機物18種,占揮發油含含量的86.404 8%。在鑒定出的揮發性成分中,碳氫化合物共7種,占總峰面積的24.175 4%,醇類物質10種,占總峰面積的60.382 7%,酮類物質1種,占總峰面積的1.846 7%。其中,相對含量較高的有α-松油醇(25.226 1%)、異龍腦(11.433 7%)、α-蒎烯(11.034 9%)、反式-松香芹醇(8.711 1%)、葑醇(6.041 3%)、檸檬烯(5.017 8%)、桃金娘烯醇(4.531 9%)、β-石竹烯(3.246 2%)、β-蒎烯(3.001 3%)、松油芹酮(1.846 7%)。與文獻[2]報道的1,8-桉葉油素(40.485%)、α-蒎烯(23.768%)不一致。

表1 粗皮桉葉揮發油的化學成分

圖1 粗皮桉葉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

2.2.2 尾巨桉葉揮發油成分分析

尾巨桉葉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見圖2,揮發油的成分及其含量見表2。通過GC-MS共鑒定出揮發性有機物18種,所鑒定成分占色譜峰總流出面積的82.166 1%。在鑒定出的揮發性成分中,碳氫化合物4種,占總峰面積的19.643 6%,醇類物質9種,占總峰面積的17.568 3%,環氧化合物2種,占總峰面積的38.427 7%,酮類物質1種,占總峰面積的0.840 7%,醛類物質1種,占總峰面積的0.594 4%,酯類物質1種,占總峰面積的5.091 4。其中,相對含量最大的為桉葉油素(38.372 3%),其他含量相對較多的成分為α-蒎烯(17.975 4%)、α-松油醇(7.984 3%)、乙酸松油酯(5.091 4%)、異龍腦(4.526 5%)、反式-松香芹醇(2.092 7%)、崁烯(1.224 1%)。與文獻[6]報道的廣東產尾巨桉揮發油成分相近。

表2 尾巨桉葉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

圖2 尾巨桉葉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

2.2.3 大花序桉葉揮發油成分分析

大花序桉葉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見圖3,揮發油的成分及其含量見表3。通過GC-MS共鑒定出揮發性有機物16種,所鑒定成分占色譜峰總流出面積的82.796 5%。在鑒定出的揮發性成分中,碳氫化合物共7種,占總峰面積的20.089 0%,醇類物質7種,占總峰面積的56.874 9%,醚類物質1種,占總峰面積的1.317 4%,酸類物質1種,占總峰面積4.515 2%。其中相對含量最大的為α-松油醇(41.676 3%),其他含量相對較多的成分為β-蒎烯(6.785 4%)、α-蒎烯(6.081 8%)、異植物醇(5.520 1%)、苯甲酸(4.515 2%)、長葉環烯(2.787 2%)、桉油烯醇(2.405 3%)、γ-桉葉醇(2.447 7%)、愈創醇(2.408 3%)、β-欖香烯(1.893 3%)、異丁香烯(1.605 4%)、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醇(1.747 4%)、茴香腦(1.317 4%)。與文獻[9]報道的大花序桉多數無性系的葉揮發油中α-蒎烯、白樺脂醇、高根二醇和正二十七烷占優勢這一結論不一致。

表3 大花序桉葉揮發油化學成分分析

圖3 大花序桉葉揮發油的總離子流圖

桉葉揮發油含量和成分組成因葉片的不同發育階段[17]及樹木生長期[18]存在顯著差異,試驗選取的是造林19個月的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采集的葉片是連同嫩葉和老葉,嫩葉揮發油的累計還未達到峰值,揮發油性成分與文獻報道的存在顯著差異。因此,有必要將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等揮發油積累規律和主要成分變化情況進行研究,為揮發油的綜合利用提供科學參考。

3 結論

采用傳統水蒸氣蒸餾方法提取廣西幼林期桉樹葉片的揮發油,粗皮桉、尾巨桉和大花序桉葉的揮發油得油率分別為0.19%,0.44%和0.35%。同一生長階段,尾巨桉葉片的揮發油得率較粗皮桉和大花序桉高。

采用GC-MS對提取得到的桉樹葉片揮發油進行成分,粗皮桉葉揮發油主要成分有α-松油醇、異龍腦、α-蒎烯、反式-松香芹醇、葑醇、檸檬烯、桃金娘烯醇、β-石竹烯、β-蒎烯、松油芹酮,尾巨桉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桉葉油素、α-蒎烯、α-松油醇、乙酸松油酯、異龍腦、反式-松香芹醇、崁烯;大花序桉葉揮發油主要成分為α-松油醇、β-蒎烯、α-蒎烯、異植物醇、苯甲酸、長葉環烯、桉油烯醇、γ-桉葉醇、愈創醇、β-欖香烯、異丁香烯、四甲基十六烷醇、茴香腦。不同桉樹品種葉片的揮發油主要成分含量存在較大差異,試驗結果可為桉葉揮發油的綜合利用提供科學參考。

猜你喜歡
總峰松油油率
迷迭香精油在不同蒸餾時段的化學成分及抗氧化活性
重質松節油中間餾分中松油醇的分離*
基于陽離子型除油劑處理含聚采油污水的性能研究
頂空固相微萃取葡萄酒揮發性物質的條件優化
響應面法優化葎草籽油閃式提取工藝及不同產地葎草籽得油率比較
醇法提取小米糠油工藝優化
響應面法優化以SPME-GC-MS技術萃取人參花揮發性成分工藝的研究
松樹上的塑料袋
總峰面積對糖化血紅蛋白結果的影響及其2種方法的比較*
固載氨基磺酸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