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小”結合“新老”兼顧“分融”相宜
——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主題報道實踐路徑

2024-03-20 14:24李盛達
記者搖籃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質東北總書記

李盛達

2023年9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哈爾濱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指明了重振雄風、再創佳績的戰略方向和奮斗目標。這在東北、遼寧全面振興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事關東北全面振興長遠大計。對于遼寧省主流媒體來說,宣傳好會議精神、凝聚起奮進力量,既是肩上的一種政治擔當,也是必須面對的一場能力大考。各級媒體切實打好主動仗、唱響主旋律,充分釋放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不懈從總書記重要思想、重要論述中,找思路、找啟迪、找答案,精心組織開展主題報道和輿論引導,全力營造正氣充盈的輿論氛圍,激發昂揚向上的拼搏勁頭。

一、筑牢大局觀念 胸懷國之“大”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边@就要求新聞媒體強化系統思維、整體思維,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動,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找到坐標、找準定位。

當前,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是東北地區的首要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主流媒體必須立足自身職責定位,守好新聞宣傳陣地,時刻繃緊“講政治”這根弦、握緊“時度效”這把尺,深入宣傳重要講話內容及其重大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通過“重、深、新、活”,即總體分量求重、主題開掘求深、報道內容求新、表達方式求活,使主流媒體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重大主題報道中,優勢更優、強項更強,成為輿論生態中的“風向標”“定音鼓”。

在這一重大主題報道的主舞臺,遼寧省最具影響力的媒體及欄目發揮了主力軍作用,遼寧報刊傳媒集團、遼寧廣播電視臺,以《遼寧日報》和《遼寧新聞》節目為主要載體,緊扣主題主線,串聯報道主軸,一方面做好時政報道,傳播權威聲音、發布權威信息;另一方面,精益求精設計好、策劃好、編播好《牢記囑托顯擔當 首戰之年建新功》《感恩奮進系列談》等專題專欄,鞏固提升回訪、反響、盤點、評論等以往成熟報道模式,持續推出思想性與時效性、貼近性、藝術性相結合的新聞精品,力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東北振興新思想傳播得更及時、更精準、更富共鳴。

筆者所在的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在《大連日報》和《大連新聞》節目中,推出《牢記囑托顯擔當首戰之年建新功》《火熱實踐現場》等多個專欄,通過專訪、現場報道、蹲點報道等多種形式,立體展現全市上下對重要講話精神的熱烈反響和“牢記囑托、感恩奮進”的生動實踐,既有規模陣勢,又有特色亮點;既有全國視角,又有地方實踐。

二、立足百姓視角 心系民之“小”事

守源用情、正心為民,重大主題報道要站穩人民立場,立足百姓視角,使作品入耳入心接地氣,既有口碑又有流量。主流媒體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在升級報道理念、創新報道方法、改進報道手段上苦練內功,練就了過硬的“十八般武藝”,不僅引導了輿論,更贏得了民心。

1.在報道重點上,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參照系”

全面振興,“共同富?!笔穷}中之義;民之關切,是做好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主題報道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新時代的主流媒體,在東北全面振興相關報道中要強化貼近意識,把民生領域擺在突出位置,多維度、全方位展現振興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同時加大民生熱點和輿論監督報道比重,切實把“民生關注”做到“點”上,推動“民生呼聲”變成“民眾掌聲”。

筆者所在的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在報紙、電視、廣播、新媒體等全媒體端,持續關注“一老一小”、農村危房改造、冬季供暖等民生重點。其中,冬季供暖是北方地區居民關注的重點,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在全媒體端加強報道,報紙端刊發供熱企業運行、供熱檢查等報道,公布供熱“紅黑榜”;電視端推出《溫暖舒適過冬·供熱進行時》《小周問暖》等專欄;廣播端邀請供熱主管部門負責人,解答聽眾供熱問題。

2.在報道形式上,樹立“百姓化表達”的“坐標軸”

“百姓化表達”,就是用百姓的視角、百姓的方式、百姓的語言,通俗化地呈現重大題材,使主題報道更接地氣、更抵人心、更有效果。

在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主題報道中,遼寧省主流媒體一方面注重對重要講話精神、最新政策措施的解讀與闡釋,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通過專家專訪、微視頻等形式,把重要講話精神悟清楚、講明白,讓廣大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另一方面積極嘗試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故事闡述大道理,小視角呈現大情懷,以“小而美”的溫情故事,反映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呈現的巨大變化;以有溫度的鏡頭語言,展現百姓的笑臉、美好的生活、未來的期盼,真正實現“國之大者”與“民之關切”的交融貫通。

三、精選硬核選題聚焦“新老”熱詞

重大主題報道,同樣遵循“內容為王”的黃金法則,這就要求主流媒體策劃出契合時代背景、緊扣宏大主題、關聯地區實際的硬核選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10 次來東北考察,3次召開東北振興座談會。從2015年在長春召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座談會,提出“四個著力”;到2018年在沈陽召開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提出“六方面要求”;再到在哈爾濱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強調“五項重點工作”??倳浢看伟l表的重要講話,都貫通東北振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既圍繞新機遇,也針對老問題;既有傳承,更有開創,直指制約東北振興的主要癥結,蘊含著磅礴的思想偉力、實踐偉力。重要講話中提到的重點工作,就是主流媒體亟待開采的新聞選題富礦,精選硬核選題,就要緊緊圍繞“老”和“新”兩條主線。

1.堅持一以貫之,破解“老大難”啃下“硬骨頭”

先來看“老”??倳浽跉v次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都提到的問題,就是東北全面振興的關鍵領域、重點任務,自然是主題報道的重點選題。這次總書記強調的“五項重點工作”中,有三項在前兩次也重點強調過,蘊藏著一以貫之的總體要求。分別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構建具有東北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對內對外開放合作水平”“要進一步優化政治生態,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具體來看,優化營商環境,2015年“四個著力”中的首個著力就是“著力完善體制機制”;2018年“六方面要求”中的首個要求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2015 年“四個著力”提出,“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2018 年“六方面要求”中的第二方面為“以培育壯大新動能為重點,激發創新驅動內生動力”。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平,2018 年“六方面要求”中的第五方面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合作高地”。

由此可見,加快產業升級、強化科技創新、提升開放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是檢驗評判東北全面振興成果的重要標準,仍是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主題報道的重點選題方向。

2.搶抓時代機遇,彰顯新擔當期待新作為

再來看“新”。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措施、新路徑。筆者觀察梳理發現,這些“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熱詞”上,各級媒體已經關注到這一點,在相關報道上先行一步。

熱詞一:“五大安全”

在這次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東北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這一重大論斷將東北地區的使命定位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圍繞“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遼寧省主流媒體結合區域特點科學謀劃,通過文字和鏡頭呈現鮮活實踐案例。

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策劃推出《在希望的田野上》《豐收啦!》等多個專欄,記者走進廣袤的田地和山海間,報道豐富多彩的豐收場景,展現東北各地堅決扛穩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同時推出全媒體特別節目《山海新鄉連》,聚焦金普新區現代農業經濟、海洋經濟等多個領域,采訪行程數千公里,展現了接地氣、有溫度的鄉村振興發展新畫卷。節目組還將制作的分類短視頻,在優酷、騰訊等網絡平臺推發。

熱詞二:“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指出,“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這是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體現了對創新的高度重視。由新技術帶來新產業,進而形成新質生產力,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媒體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熱詞,及時推出主題報道。

新華社從2023 年9 月18 日起推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系列述評”,深度解讀如何形成、匯聚新質生產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新質生產力一線調研》專欄,報道各地區強化創新策源功能、發展新興產業的新做法;《遼寧新聞》《沈陽新聞》結合2023 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深度解析遼寧如何以“數實融合”賦能新型工業化,打造形成新質生產力;大連新聞傳媒集團《大連日報》推出理論??镀鸬孜沂行乱淮斯ぶ悄墚a業加快形成城市發展新質生產力》。

熱詞三:“留人”

在這次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提高人口整體素質,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東北全面振興?!敝髁髅襟w圍繞各地創新人才機制、營造拴心留才良好環境等展開策劃。

《吉林新聞聯播》開設《愛上吉林之老友回鄉記》專欄,記錄、分享回到家鄉創業就業的吉林老友的成長故事,講述他們與東北振興發展同頻共振的奮斗經歷,凸顯當地不斷升級人才政策?!哆|寧新聞》《大連新聞》,聚焦全省正在實施的“興遼英才計劃”,重點報道“帶土移植”科研團隊、培育儲備高水平專門人才等方面的鮮活實例。

四、用活傳播載體巧答“分融”文章

做好新時代東北振興新聞報道,需要新聞媒體樹立全局思維和系統思維,既要發揮不同載體平臺的傳統優勢,分兵出擊、多點布局,形成傳播合力;也要適應融合傳播趨勢,打破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邊界,打造更多具備“快、短、新、實”融媒精品鮮明特征的作品。

1.下好“分”字棋,釋放專長優勢

前有報道,后有評論,是傳統紙媒的優勢。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紙媒充分發揮評論的導向作用、引領作用和旗幟作用,站位高遠、立場鮮明,應時而評、因地而論,既提升主題報道的深度和厚度,也能強化輿論引導,形成輿論聲勢。

在這方面,《遼寧日報》《大連日報》積極打造有深度、有態度、有力度的評論精品,圍繞重要講話內容,推出系列評論,有理有力,旗幟鮮明唱響主旋律、發出最強音。

電視專題片憑借主題突出、論述深入、視聽體驗豐富等優勢,成為重大主題報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這也是電視媒體區別于其他媒體平臺的特長優勢。遼寧廣播電視臺、黑龍江廣播電視臺等媒體,聚焦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重大主題,積極籌劃或正在制作大型電視專題片,著力彰顯主流媒體在重大主題報道中的使命擔當和價值引領。

2.做好“融”答卷,傳播出彩破圈

全媒體時代,要樹牢互聯網思維,通過打造一批高質量、年輕態的融媒產品,如微視頻、創意海報、動漫動畫、H5、手繪長卷等,奏響新聞宣傳“交響樂”,讓重大主題“飛入尋常百姓家”,直抵“Z世代”的指端心間。

遼寧廣播電視臺北斗融媒,落子以“主持人”為IP的跨媒體新生態,推出《主播說遼寧》專欄,連續制作多期相關報道,包括《搶抓重大機遇、推動全面振興》《新質生產力的背后》《打好開放牌、跑出加速度》等,以更具“網感”和年輕態的話語,出圈的人氣創意,解讀重要講話精神,增加共情力和感染力。這些新媒體作品,不僅通過手機APP廣泛傳播,也在大家的朋友圈持續刷屏,引發社會大眾的強烈共鳴。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融創中心新媒體平臺大觀新聞,推出《強國復興志大連正前進》原創新媒體產品,精心制作“奮楫揚帆”“精耕細作”“互惠共贏”“人杰地靈”“政通人和”“堅定不移”6 期主題海報,實現“硬題材”的“軟著陸”,持續提升融媒傳播效果。

五、結語

站位決定視野,角度決定方向,形式更迭不斷,融合創新不止。媒體深度融合時代,做好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重大主題報道,是主流媒體履行主體責任和強化輿論導向的必然要求,也是主流媒體提升影響力和公信力的題中之義。遼寧省主流媒體還將持續發揮新理念、新技術、新平臺、新渠道的優勢,不斷創新表達形式、傳播形態、傳播渠道,把主題報道做深做厚、做精做細,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夯實主陣地,挺進主戰場,奏響主旋律,為凝心聚力打造新時代“六地”,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新篇章貢獻主流媒體力量。

猜你喜歡
新質東北總書記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大東北的春節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習總書記“下團組”
總書記的話兒記心上
關于雄安新區,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