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的回顧性研究

2024-03-20 12:01李林虹魏巍邢福禧
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4年3期
關鍵詞:偏癱證候神經功能

李林虹, 魏巍, 邢福禧

(??谑腥嗣襻t院中南大學湘雅??卺t院,海南???570311)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等特點[1]。研究[2]發現,50%~70%的腦卒中患者會發生明顯的后遺癥,其中,最常見的后遺癥為偏癱。目前,治療腦卒中后偏癱常采用康復訓練為主,旨在通過康復訓練來恢復患者原有的神經功能,以達到降低肢體障礙的嚴重程度,但常規的康復訓練需專人指導,并且訓練周期長,對于依從性差的患者,其康復效果不佳。而臨床實踐與研究表明,針灸能夠通經活絡、扶正祛邪,對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具有促進的作用,但針灸在治療腦卒中偏癱的作用機制方面尚未明確[3]。在中醫學上,腦卒中歸屬于“中風”的范疇,而中風后的偏癱是由于陰陽失衡導致瘀血內阻、血行不暢、經絡痹阻,中醫稱為“偏枯”[4]。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是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反映指標,IMT增加是粥樣硬化的早期病理改變,會對腦循環動力學造成影響,此外,頸動脈粥樣硬化和腦循環動力學改變是腦卒中的主要誘因[5-6]。本研究選取??谑腥嗣襻t院中南大學湘雅??卺t院的121例腦卒后偏癱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通過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中醫證候積分、頸動脈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腦血管床特性阻抗(Zc)、血管外周阻力(R)、頸動脈IMT值、卒中影響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Fug1-Meyer 運動功能量表(Fug1-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評分的變化情況,對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的療效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以期為臨床提供新的治療方法及治療思路,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 年1 月至2023年1月在??谑腥嗣襻t院中南大學湘雅??卺t院就診的121例腦卒中后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進行針刺治療分為2 組,即對照組與針刺組。將僅接受常規康復訓練方法治療的59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在對照組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治療的62例患者作為針刺組。療程均為1個月。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7]的腦卒中相關診斷標準,并且有偏癱的臨床癥狀;②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的腦中風的相關診斷標準;③病情穩定,生命體征平穩,能配合治療的患者;④年齡≥18歲。

1.3 排除標準

①病情不穩定的患者;②造成偏癱的病因不是腦卒中的患者;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婦女;⑤合并有精神、意識障礙的患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給予常規康復治療。由專業、經驗豐富的康復師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后,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康復治療方案,并通過康復師的指導,進行運動功能等練習、訓練,以促進康復。每日1 次,每次30 min,療程1個月。

1.4.2 針刺組

在對照組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針刺治療。由從業6年以上的針灸主治醫師操作。頭針取百會穴、懸顱穴,兩穴連線分五分部,下肢癱瘓者針刺連線上1/5,上肢癱瘓患者針刺連線中2/5,伴面癱、失語者針刺下2/5。體針四神聰、風市、手三里、三陰交、曲池、血海、內關、陽陵泉、足三里,面癱者增地倉、頰車、顴髎;口角歪斜者增地倉、夾承漿、迎香;腕關節嚴重痙攣者增陽池穴、大陵、陽溪;上下肢痙攣無法伸展者增涌泉、人中、中沖。操作方法:頭針進針得氣后運用提插捻轉補瀉的手法,在患者感覺熱、麻時,迅速以200 r/min 捻針5 min,反復3 次,留針20 min;行體針時,血海、曲池采用捻轉瀉法,足三里穴采用捻轉補法,剩余穴位選擇平補平瀉手法,針刺后留針30 min。以上操作均為每天1 次,療程1 個月。

1.5 觀察指標

1.5.1 中醫證候積分

根據《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的相關診斷標準,依據患者口舌歪斜、語言謇澀、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氣短乏力、舌質舌苔中醫臨床癥狀嚴重程度的評估進行評分,按照重、中、輕、無分別計為6、4、2、0 分。癥狀越嚴重,患者的所得積分分數越高。分別記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并計算總分。

1.5.2 腦血管阻力值

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使用腦循環動力學檢測儀對相關指標進行檢測。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頸動脈平均血流量(Qmean)、平均血流速度(Vmean)、腦血管床特性阻抗(Zc)、血管外周阻力(R)。

1.5.3 功能評估

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2 組患者卒中影響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以及Fug1-Meyer 運動功能量表(Fug1-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評分的變化情況。

SIS 量表用于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該量表共包含8個領域,分為59個條目,滿分為100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生存質量越差。分別記錄各項目得分并計算總分。

CSS量表用于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情況。該量表滿分為45分,其中,31~45分提示患者為重型神經功能缺損,16~30 分提示為中型神經功能缺損,0~15 分提示為輕型神經功能缺損。分別記錄各項項目得分并計算總分。

FMA 量表用于評估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該量表共囊括了17 個項目,滿分為100 分。分值越低,提示患者的運動功能越差。分別記錄各項目得分并計算總分。

1.6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內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9],通過中醫證候積分的變化情況來評定臨床療效。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治愈:90%≤療效指數≤100%;顯效:50%≤療效指數<90%;有效:20%≤療效指數<50%;無效:療效指數<20%??傆行?(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病例數×100%。

1.7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或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針刺組62例患者中,男36例,女26例;年齡42 ~ 71 歲,平均(58.73 ± 8.45)歲;病程6 ~ 47 個月,平均(21.34±6.31)個月;左側偏癱38 例,右側偏癱24 例。對照組59 例患者中,男31 例,女28 例;年齡40~70歲,平均(59.19±9.04)歲;病程6~49個月,平均(22.45±6.17)個月;左側偏癱36 例,右側偏癱23 例。2 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2 組患者的基線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表1 結果顯示: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3.55%(58/62),對照組為79.66%(47/59)。針刺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臨床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表2 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包括口舌歪斜、語言謇澀、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氣短乏力、舌質舌苔及中醫證候總積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及總積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針刺組在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分)

表2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分)

注:①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針刺組對照組總積分17.36±2.77 5.17±1.75①②17.64±2.98 8.13±2.00①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例62 62 59 59口舌歪斜2.86±0.67 0.94±0.43①②2.91±0.61 1.47±0.46①語言謇澀3.13±0.21 0.83±0.31①②3.19±0.28 1.54±0.42①半身不遂3.43±0.51 1.09±0.37①②3.49±0.49 1.76±0.32①偏身麻木3.85±0.64 1.23±0.33①②3.81±0.73 1.78±0.40①氣短乏力2.19±0.46 2.14±0.52①②0.61±0.19 0.84±0.23①舌質舌苔1.90±0.28 1.97±0.25①②0.47±0.12 0.74±0.28①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腦循環動力學參數比較

表3 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者腦循環動力學參數Qmean、Vmean、Zc、R 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的腦循環動力學參數均明顯改善(P<0.05),且針刺組在改善腦循環動力學參數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腦循環動力學參數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腦循環動力學參數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circulation dynam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①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針刺組對照組R/(R·kPav·cm-1·s-1·L-1)1 884.37±263.56 1 678.26±231.72①②1 879.48±257.43 1 774.51±238.61①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例62 62 59 59 Qmean/(v·cm-1·s-1)6.54±1.12 7.74±1.32①②6.57±1.14 7.19±1.26①Vmean/(v·cm-1·s-1)13.74±2.24 17.51±2.34①②13.81±2.31 15.67±2.15①Zc/(R·kPav·cm-1·s-1·L-1)367.96±81.45 311.63±59.81①②376.19±79.84 346.47±60.77①

2.5 2組患者治療前后SIS、CSS、FMA評分比較

表4 結果顯示:治療前,2 組患者的SIS、CSS、FMA 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 組患者的SIS、CSS、FMA 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針刺組在改善SIS、CSS、FMA評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SIS、CSS、FMA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SIS,CSS,FM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分)

表4 2組腦卒后偏癱患者治療前后SIS、CSS、FMA評分比較Table 4 Comparison of SIS,CSS,FMA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分)

注:①P<0.05,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②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組別針刺組對照組FMA評分58.11±6.19 78.15±7.26①②57.43±5.91 70.33±7.53①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例數/例62 62 59 59 SIS評分64.42±6.44 81.21±7.34①②62.85±6.38 72.73±7.41①CSS評分18.01±3.41 11.23±2.06①②17.94±3.25 14.46±2.37①

3 討論

腦卒中后偏癱經過急診治療后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但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10]。因偏癱后導致的不同程度的神經損傷,損傷了肢體自主支配運動的功能,且其功能恢復緩慢,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并給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11-12]。目前,臨床上治療腦卒中患者多采用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等方法,其中,藥物治療近期療效明顯,能夠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但長期療效并不理想,因服藥可引發諸多不良反應;康復訓練通過四肢協調運動等雖在某種程度上能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但難以改善腦卒中后造成的多種功能障礙[13-14]。中醫學認為,腦卒中后偏癱的基本病機是血氣虛弱,津液血氣運輸受阻,導致四肢筋肉失養,進而出現肌肉萎縮、半身不遂或肢體麻木等病癥,其治療原則為疏通經絡、活血化瘀[15]。研究發現,腦卒中后偏癱,會累及肢體關節筋骨,故而基于康復理論、神經生理學以及解剖學,并按照經絡分布與神經走向,針刺適當的穴位,可促進肌張力平衡、加快傳導機能的恢復[16-18]。

本研究結果顯示,針刺組總有效率為93.55%(58/62),對照組為79.66%(47/59)。針刺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及總積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針刺組在改善中醫證候積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張萌芮等[1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提示針刺對腦卒中后偏癱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本研究基于傳統醫學中治療中風的報道,針刺能夠治療由腦梗塞引起的意識障礙、偏癱以及失語的病癥,但腦部病灶的相關經絡位于偏癱患肢的對側(健側),因此,針刺遵循“左癱刺右腦,右癱刺左腦”的治療原則。研究發現,通過頭針針刺直接刺激腦部經絡,能夠改善腦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增加腦血管流量、使運動神經細胞恢復興奮性,進而促進偏癱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20]。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 組患者的腦循環動力學參數均明顯改善(P<0.05),且針刺組在改善腦循環動力學參數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刺能有效改善腦卒中偏癱的腦循環動力學。此外,本研究通過針刺陽穴風市、足三里、曲池、陽陵泉等,以及陰穴三陰交、血海、內關等,共調陰陽。針刺能夠促進感覺神經拮抗肌的收縮,以增強肢體的肌張力,恢復中樞神經的系統功能[21]。此外,內關深層為正中神經,三陰交為脾經穴,有健脾通絡之功效,涌泉、人中、中沖三穴位于肌肉痙攣的拮抗肌腱,對上下肢的痙攣程度有緩解作用[22-23]。本研究中,治療后,2組患者的SIS、CSS、FMA評分均明顯改善(P<0.05),且針刺組在改善SIS、CSS、FMA評分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針刺能促進神經功能、生存質量及肢體運動功能的改善。

綜上所述,針刺聯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偏癱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腦部血液循環,臨床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偏癱證候神經功能
肥胖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循經往返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臨床觀察
間歇性低氧干預對腦缺血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
腦卒中偏癱早期運動康復
神經松動術對腦卒中偏癱肩痛的療效觀察
不同程度神經功能缺損的腦梗死患者血尿酸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
辛伐他汀對腦出血大鼠神經功能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探討
昆明地區兒童OSAHS中醫證候聚類分析
針刺改善血管性癡呆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后偏癱25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