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樂曲賞析課程思政融入探究*
——以“陽春白雪”為例

2024-03-21 06:42武國強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師曠陽春白雪宋玉

賀 穎 武國強 余 陽

(麗江文化旅游學院,云南麗江 674199)

一、緒論

中國古典音樂文化中,“曲高和寡”視為雅,以《陽春白雪》為代表,“下里巴人”視為俗,以《百鳥朝鳳》為代表。在傳統樂曲賞析課程教學中,須淺論文化之雅俗,提煉思政元素,結合樂曲內容,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元素,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正向引導,如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愛國主義的培養等,通過賞析音樂,了解我國文化,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1]。本文就《陽春白雪》樂曲賞析教學中的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二、樂曲賞析課程教學中的思政融入問題

樂曲賞析課程教師多對課程思政概念理解不足,找不到思政切入點,較生硬地將原理原著中的話語強加入課堂,甚至有教師規劃出獨立的“思政時間”,不利于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改革中,要特別重視提高教師思想認識,在樂曲賞析課堂上,不僅讓學生了解音樂文化,還要依托較有代表性的典故和音樂作品,實現“立德樹人”,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學生文化自信,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添磚加瓦[2]。

三、樂曲簡介中的課程思政融入

在教授樂曲賞析課程時,堅持課程思政無痕融入課堂知識點中,杜絕生搬硬套。如講解《陽春白雪》樂曲賞析時,首先進行簡單的樂曲介紹,再給學生播放琵琶獨奏曲的《陽春白雪》,讓學生對樂曲有一個簡單感受,之后介紹樂曲演變情況,進而引出古琴版本的相關樂曲。通過古琴曲《陽春白雪》的聆聽,介紹古琴與自然的關系,并引入琴師師曠介紹?!蛾柎喊籽放c《下里巴人》對舉,以《百鳥朝鳳》為例講解我國“下里巴人”樂曲的經典文化。

(一)樂曲簡介

《陽春白雪》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現存較流行的版本由琵琶演奏。樂曲以歡快的節奏表現了初春時,冬雪還未完全融化但萬物已經開始復蘇,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3]。教學時可融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方面的引導。

(二)琵琶曲《陽春白雪》欣賞

教學時,師生聆聽琵琶版本的《陽春白雪》,引導學生思考對樂曲的初步感受,同時通過了解樂器琵琶,來強化對樂曲的認同感。琵琶在我國已經流傳了近2000年,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樂器之一,常被稱為“彈撥樂器”之王,在音樂史中有著重要地位[4]。

教師通過介紹琵琶的由來及琵琶曲的分類等,重點突出琵琶在我國古代音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國是文化大國,琵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藝術內涵,代表著我國優秀的音樂文化,課堂中通過介紹小說《西游記》、王之渙古詩詞及白居易《琵琶行》[5]等經典文學作品中對琵琶的重視,引導學生理解琵琶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深刻感受中華民族的音樂智慧和審美情趣。

(三)古琴曲《陽春白雪》欣賞

《陽春白雪》在演變中出現古琴曲,相傳為晉國師曠或齊國劉涓子所做,筆者贊同目前多數學者觀點,認為古琴曲的《陽春白雪》為師曠所作。師曠,是先秦著名音樂大家,因雙目失明,自稱盲臣、暝臣,博學多才,善彈琴,辨音力極強,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

師曠有較高的音樂才能。晉平公曾找人鑄了一口大鐘,鑄好后讓眾人來聽鐘聲,大家都稱贊鐘聲悅耳,只有師曠聽后說鐘的音律不準,懂音律的人聽了會嘲笑晉平公。但是晉平公不相信師曠,沒有理會他。后來衛靈公來晉國訪問,晉平公讓隨訪樂師師涓聽鐘聲。師涓仔細聽了大鐘的音律后,也說鐘的音律有問題。晉平公終于相信師曠的音樂才能。

師曠非常愛國。衛靈公想要炫耀師涓,便說在路上聽到一支很美妙的樂曲,師涓聽一遍就會演奏,請他演奏給大家欣賞。師涓演奏樂曲,非常好聽,但只奏了一半,就被師曠阻止了,衛靈公和晉平公不解,師曠解釋說這首樂曲是商紂王讓人演奏以蠱惑人心、讓人不思進取的亡國之音,不能聽[6]。

師曠主張“民貴君輕”。師曠聽到晉平公對人說為君者可以享權享利時,以重物去打他,批評為君者應該要百姓為上,民貴君輕。

教學時,可結合師曠與師涓的故事,從愛國情懷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在了解古典音樂名曲名家的同時,融鹽入水的進行思政教育。

(四)古琴曲《陽春》《白雪》欣賞

《陽春白雪》在流傳中逐漸出現更多的版本。在明代朱權編寫的《神奇秘譜》中,《陽春》和《白雪》被分為兩首樂曲,且各有不同意義。我們一般把《陽春》曲意理解為春回大地的溫暖,《白雪》曲意理解為贊頌品質高潔的人。教學時播放樂曲,以提問方式引導學生談自己對樂曲的感受。教師講解時結合“春”“雪”意象,從古琴人文精神引導學生體會《陽春》《白雪》代表的精神文化內涵。

1.古琴的人文精神有一個重要的字——“敬”。第一是“敬己”,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是對自己的尊敬。第二是“敬人”,儒家講“仁者愛人”,要尊敬別人。第三是“敬天地”,強調了人與自然的親近關系[7]。

2.古琴精神中敬自然、敬天地的思想,形成了彈琴的儀式感,如沐浴焚香后彈琴等。古人認為彈琴最好的地方就是古松之下,泉水之邊,古琴代表了人與自然的親近[8]?!蛾柎骸贰栋籽酚霉徘賮肀憩F萬物回春、和風淡蕩的春天,稱贊潔白清瑩的冬雪,并以此贊頌品質高潔的人[14],提升樂曲的內涵。

教學時,通過“雪”這個意象的舉例和古琴“敬天地”精神的分析,融入思政,引導學生重視中華優秀傳統精神文化的“敬”字,深刻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陽春白雪》無論何種版本均有著深刻的精神文化內涵,因此,被人們認為是文人、階級地位高的人才能夠理解的高雅音樂,而普通百姓欣賞的來自民間或鄉下的俚俗樂曲,即被稱為“下里巴人”之曲。

(五)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泛指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樂曲,“下里”即鄉下,“巴人”指巴蜀的百姓,后來泛指通俗的、比較普及的文學藝術,與“陽春白雪”對舉[9]。

中國樂器種類較多,有高雅的,也有通俗的,中國最高雅的樂器是古琴,中國最有特點的通俗樂器,那就是嗩吶。公元3世紀,嗩吶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被應用于宮廷。嗩吶是一種表現力極強的樂器,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風格獨特、技藝高超的演奏技巧[10]。

嗩吶俗稱喇叭,發音高亢、嘹亮,易于表現歡快、熱烈的情緒,廣泛活躍在人民大眾的社會日常生活當中,常用于婚、喪、嫁、娶及歡慶活動中,以及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較為正式的場合也用于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10]。

在我國,鼓吹樂已流傳了兩千余年,在中國音樂發展進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笛、簫方便攜帶,曲調綿長憂郁,常與古琴相配,文人士子吹奏者較多,但是遍布于各地、活躍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還是以嗩吶為代表的通俗吹管樂器,旋律簡單明快,適合各類場合。

教學時,從中華優秀的音樂文化方面引導學生思考與感受,結合嗩吶樂曲進行舉例賞析,如《百鳥朝鳳》。嗩吶通過吹奏者的氣息調整等不同的技巧,可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感,如歡快喜慶、激昂爭鳴、蕭瑟肅殺、哀婉凄涼、纏綿感傷等。樂曲《百鳥朝鳳》是嗩吶的代表曲目,表現出歡快喜慶、百鳥爭鳴的氛圍,代表了“下里巴人”樂曲中的最美樂章[11]。

1.《百鳥朝鳳》是一首廣為流傳的民間樂曲,模仿許多不同種類飛鳥的叫聲,活潑爽朗,富有生動的畫面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表現了百鳥爭鳴的場景,給人們展現出一幅生氣勃勃的大自然圖景。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被譽為中國民族器樂十大名曲之一。

2.《百鳥朝鳳》是通過鳥鳴與情緒歡樂的幾個樂段穿插循環形成的樂曲。因此,其曲式結構帶有民間循環體結構的性質。樂曲旋律優美,富有濃郁的喜慶色彩,描繪出春回大地、萬物充滿生機、鳥語花香、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象。引子部分嗩吶模擬各種鳥叫聲,最后樂曲的結尾又出現了鳥鳴聲,與引子遙相呼應。

3.《百鳥朝鳳》將嗩吶這一樂器的表現力演繹到極致,樂曲展示的不僅是聽覺盛宴,在鳳凰為尊、百鳥環繞的主題下,音樂創造出通俗易懂又意境深遠、引人入勝的動人畫面。

在教學時,主要從樂曲賞析部分引導學生了解樂曲和嗩吶藝術特色。本曲是“下里巴人”樂曲的代表,從百鳥圍繞鳳凰爭鳴的美好畫面中,表達著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四、樂曲雅俗之辨

《陽春白雪》《百鳥朝鳳》經過多年的流傳和改編,成為雅俗共賞的傳統樂曲。

(一)雅與俗屬于中國美學的范疇。古代文藝美學認為,“雅”屬于地位較高的階層,或者有著高知識高文化的文人階層,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和文化水平的代表,一般有著深刻的內涵、寓意,代表了正統和雅正?!八住眲t一般代表普通百姓的通俗文化,一般沒有深層次可挖掘的寓意。在文學中,“陽春白雪”代表雅,“下里巴人”代表俗,但就音樂而言,本無雅俗不能互相理解之說,音樂是無分貴賤的,也無關知識水平,可有感而發,也傳遞情感,眾人皆可欣賞。

(二)古琴是文人樂器,琵琶是彈撥樂器之王,樂曲《陽春白雪》無論何種演奏版本,都在表現春天美景的同時贊頌品質高潔的人,樂曲都是高雅的?!栋嬴B朝鳳》表現百鳥齊鳴并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亦是有較高精神文化水平的,為何不能認為也是高雅的?

“陽春白雪”代表雅,來自宋玉與楚王的一場辯論。宋玉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辭賦家、雄辯家,在文學上追求高雅和純潔的藝術表達,注重情感的細膩描寫和思想的深刻探討。楚襄王認為百姓不怎么喜歡宋玉,就問宋玉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德行,為什么市民百姓不怎么稱贊他,宋玉舉例子為自己進行辯解[12]:

1.以歌曲“曲高和寡”自喻。宋玉舉例,有唱歌的人在郢中唱歌,起初唱巴蜀地區的民歌時,全國上千人都,可以跟他一起唱;歌者唱“陽阿薤露”這種重要的歌曲時,全國多數人沒聽過,只有上百人可以跟他一起唱;當歌者唱“陽春白雪”這種比較有文化內涵的歌曲時,全國能跟他一起唱的只有幾十人;當歌曲增加難度和高雅性時,全國能跟他一起唱的只有兩三個人。宋玉通過舉例表達出歌曲越高雅越復雜,能聽得懂、學得會的人越少,即“曲高和寡”,人也是一樣,越是人品貴重的人,能與之心靈相通、互相理解的人越少,所以不被百姓稱贊也是正常[13]。

2.以鳳凰和鯤來自喻。宋玉提出鳳凰是鳥中之王,飛得高,看到了人間山川,但小麻雀沒飛過那么高,不知道天空的美好。魚類中有小鯢,也有鯤,鯤體型龐大,速度也快,可以在大海中暢游,小鯢體型小速度慢,只在河水中生活,那么小鯢也無法知道大海的廣闊。宋玉認為但凡世間偉大超凡者,往往特立獨行,其思想和行為往往不為普通人所理解,他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所以百姓不稱贊他也正常[14]。

3.《陽春白雪》原是有詞的歌曲,但由于藝術性高,演唱難度大,能隨著歌唱的人極少,此后成為“曲高和寡”的代名詞。宋玉借“下里巴人”“陽阿薤露”和“陽春白雪”強調雅與俗的巨大差距。宋玉談論歌曲的目的不是談論歌曲本身,而是為自己的才德不被世人承認而辯解,同時強調雅與俗的巨大差距。宋玉用歌曲的難易、聽得懂的人的多少來寫雅俗之差異,而自己品德高尚、德行過人,能欣賞的更少,所以稱贊自己的較少。

4.宋玉的觀點帶有一定的階級和地域的偏見,民間藝術和文化被歸為俗,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和文化的多元化,人們對雅俗之辨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在教學中,要偏重于融入思想文化的自由性,不同的欣賞者之間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存在著的巨大差異,引導學生要公平公正地看待雅與俗的問題,無論雅俗,都代表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雅俗之辨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對個人品德和修養的評判標準,也是對藝術和文化的評價標準。在教學中要把重點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方面。

五、結語

《陽春白雪》作為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樂曲,具有鮮明的層次感和美感,同時也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特色,充分表現了古代文人對于人生哲學的思考,也蘊含了古人較高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該曲不僅在音樂界占據重要地位,近年來在文化界和文學界均受到極大關注,作為我國古典音樂名曲,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通過音樂的形式傳向世界。

綜上所述,在樂曲賞析教學時,不僅從傳統的樂曲聆聽與成曲背景等賞析,還要在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與引導,優化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不斷探索與改革,不斷實踐。

猜你喜歡
師曠陽春白雪宋玉
師曠論學
師曠勸學
師曠撞晉平公
小鹿和泥塘
人見人愛的“子”
這是個什么字
音樂劇不應是“陽春白雪”
師曠妙語勸說平公學習
知音
說“看”不用“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