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

2024-03-21 06:42李溶豪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培育時代大學生

李溶豪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淄博 255000)

在現代社會中,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力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自信是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認同,是文化主體自覺地堅持和堅信自己的文化價值觀。新時代大學生肩上擔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通過增強學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對國家的正確認知,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而有效發揮這一軟實力,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建設,使中國逐步成為文化強國,這對助力民族復興夢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而文化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根和魂,關乎國家興衰,是國家行使精神自主權的重要體現。我國領導人也明確提出并強調,文化對一個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性。[1]當前,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我國又處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時期,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和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

一、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主要問題

新時代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處于信息更新十分快速的大數據時代,同時也面臨著多元文化相互交織的狀況。新時代大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或者非主流文化的沖擊,進而弱化本就不堅定的政治立場,也缺乏對國家文化的正確認知。因此,若想找出大學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影響因素,必須深入到培育層面去分析,這篇論文主要從培育內容不完善、各部門協調性不足、培育方式老舊、網絡環境這四個方面來論述。

(一)培育內容不完善

目前,許多高校的文化教育課程仍然落后,許多已經被政府規定的課程仍然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當前,許多中國高校在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方面只停留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課程上,課程內容中缺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能很好地讓新時代大學生正確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了解文化背后的巨大價值,導致文化自信缺失。除此之外,課程的內容過時,未能進行積極改革和創新,再加上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不足,無法引起共鳴。因此,許多大學生已經喪失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也喪失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各部門協調性不足

盡管每個高校都應該負起培養學子的文化自信的重要職能,但單靠他們的能力很難實現,因此,必須全體公眾的參與和支持,以便讓我們的文化自信不斷提升。在此過程中,大學生文化自信會受到多元環境的影響,可以說,社會整體在提高學生文化自信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社會上存在著許多不良文化對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產生了極大的消極作用,并嚴重損害了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效果。同時,許多公眾仍未能充分理解和把握好自身的職能,缺乏積極性,因此,我們必須攜手合作,以實現我們的文化自信建設,從而獲得最佳的結果。高校是人才培養的重點,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提升它們的教育水平。此外,我們還需要在文化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以提升我們的國民素質。另外,我們也需要與社會各界合作,通過推動公共文化建設,來促進我們國家的文化傳承。

(三)培育方式老舊

當前,許多中國的高校的文化傳播模式仍然停留在傳授基礎理論的階段,這些模糊的理念和陳腐的教材讓人們感覺很沒有吸引力,而且也沒有任何創造性的活動,這種單調的、僵硬的傳統模式也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的發展需求,更不能讓新時代大學生擁有足夠的文化素養,他們的反感和拒絕也是影響他們發揮文化潛力的重要因素。隨著當代社會的不斷變革,傳統的文化自信教學模式顯得不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日益提升的期望,因此,各高校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探索出具有針對性的文化自信培養模式。一味地灌輸式教育,只會讓大學生們感到乏味無趣,對培育他們的文化自信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只有改進傳統的教育方式,打破傳統模式的枷鎖,才能更好地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四)網絡環境影響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給社會帶來巨大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加速了不良文化和消極信息的快速傳播。網絡這把“雙刃劍”給新時代大學生提供豐富信息的同時,也使得不良文化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也造成了嚴重的消極影響。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互聯網對我國新時代大學生進行文化滲透,宣揚其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網絡監管力度的缺失,使得許多不良文化可以通過互聯網滲透都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在上網查閱資料時,許多色情網站、圖片會以彈窗等形式自動彈出,這使得心智發育不夠完全、辨別能力不夠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蝕,以至于抱著試一試的好奇心去瀏覽不良文化。這些不良文化對大學生的思維觀念與行為選擇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它們的內容龐雜,對主流文化的主導地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對大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沖淡,甚至造成了一些大學生信仰迷失、價值觀混亂,對其文化自信造成了負面影響。凈化網絡環境,讓主流文化在網絡中發揮主導作用,對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新時代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對策

大學生作為國家建設與發展的中堅力量,其思想價值觀念,對國家文化的認知會直接影響其日后發展,因此要不斷完善文化課程教育體系,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創新教學內容,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創造性。不僅要發揮高校的教育主體作用,更要形成多方合力,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對培育新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要發揮教師的榜樣示范作用,增強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方式。

第一,完善培育內容,在課程內容中注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授。當前,新時代大學生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上呈現出多元化和多樣性特征。積極發揮思政課教育引領作用,是探索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要把握好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關系。首先要將思政課課堂教學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和管理,通過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激勵大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其參與積極性,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增強文化自信。其次,要把握好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參與有關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的知識競賽、讀書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促使大學生可以多途徑、多方式的認知中國文化,并在潛移默化中深入理解文化內涵。再次,要把握好理想信念與民族精神的關系。理想信念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師的引導作用,通過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國情教育等內容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第二,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文化環境,以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首先,家庭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氛圍會直接影響大學生文化素養的高低。通過家庭教育來提高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營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環境,父母做好模范帶頭作用,通過言傳身教以此來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因此,在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過程中,要從思想上和行為上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一方面家長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學習了解更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增強自身的文化自信。此外,父母也要起到表率作用,讓他們在學習和行動上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積極引導和引導他們參加各種文化實踐和交流??梢栽趥鹘y節日到來的時候,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讓大學生感受到傳統節日的魅力??梢匀ゼt色景點進行參觀,切身感受革命文化帶給我們的沖擊。其次,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學校在其中產生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高校要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有利條件,把文化自信的培育與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相聯系,更多地關注到學生自身的需求。教師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文化修養,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更要采用討論式、互動式、研究型的實踐教學方式,與大學生進行深入的文化交流和討論,讓他們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再次,以社會為依托,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因為每個個體都離不開社會。新時代大學生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受到非主流文化多元文化的影響,因此,必須始終堅定政治立場,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在提高知識儲備量的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強化文化自信心。培育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不僅要發揮好高校的育人作用,更要在這個過程中注重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第三,要通過“推陳出新,改革創新”的方法來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傳統的教學方法受到落后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教育者們只注重“填鴨式”教學,忽視了啟發學生思維?,F代社會是一個開放型社會,開放型社會要求開放型教育。開放式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狹隘框架,有助于拓展學生們的眼界,深化他們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在開放式教學過程中,他們不僅可以學到新的理論知識,也可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而提高他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F如今我們處于互聯網的時代,改變了人們的信息獲取方式,突破了時空的局限,對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帶來了新的機遇,這就要求大學教育工作者要主動改變自己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科技手段,通過更加便捷、新穎的方式,將“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四,加強網絡監管力度,塑造積極向上的網絡環境。網絡上的負面文化,對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成效產生了影響與挑戰。因此,必須加強對網絡空間的建設與管理,發揮其對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積極功能。國家可以通過法律等規章制度加強管控,網絡平臺也要對其發布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內容應禁止發布。我國應加強對網絡平臺內容審查的相關法律和規定,明確了在網絡中,對不良文化的發布和傳播采取的規制措施,堅決不讓法律為不良文化的繁殖和擴散創造條件。發揮群眾監督和幫助的作用,積極反饋網絡中的不良文化。對于大學生自己來說,要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甄別能力,不斷用優秀文化來充實自己,堅定自己的文化立場,樹立主流價值觀。加大優秀的主流文化的傳播,使得主流文化占領網絡陣地。

三、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價值意義

第一,增強文化自信有利于新時代大學生更好地塑造自我。馬克思指出:“有一種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境和教育的產物,因而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大學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讓他們成為先進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可以促使他們用先進的文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用優秀的文化思想來滋養他們的身體和靈魂,加強他們的文化認同,并引導他們建立起正確的三觀,從而達到塑造他們自身精神的目的,讓他們的個人成長需要與黨和國家的發展需要保持在一個頻率上的共鳴。新時代大學生受到社會功利化的影響,導致許多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空虛,只注重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在這種情況下,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可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地提升自我。

第二,增強文化自信有助于大學生理性看待外來文化。意識形態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但當前許多外來文化、非主流文化滲透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大學生的文化安全意識較為匱乏,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思想在世界范圍內的碰撞、沖突,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困難的文化抉擇。倡導文化自信并不意味著故步自封,閉門造車只會使文化的發展過程陷入文明狹窄的盲區,但文化發展同樣也不在于全盤接受,要提高新時代大學生的文化鑒別能力,不盲目排外也不盲目吸收,以批判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異域文化是一把“雙刃劍”,要慎重處理。要在“守”和“變”“中”和“外”之間把握好“度”,在“度”的基礎上,積極吸納、借鑒國外的先進文化成果,自覺抵御有害的文化侵蝕,深入學習理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因為中國的文化越來越融入世界的文化中,會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同中華文化,也會讓文化自信的屏障變得更堅固。在維護和發展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外來文化保持理性的態度。

第三,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他們創造性地轉換、創新性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要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而且要學習借鑒外國的優秀文化,并結合我國國情,合理融入并運用,進一步助力中國偉大復興夢的實現。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充分發揮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貢獻出一股源源不絕的青春力量。

總之,加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必須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過程中,使“中國夢”和“文化強國”的目標同步發展,并駕齊驅。

猜你喜歡
培育時代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大學生之歌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開展『三扶』 培育新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