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中華經典誦讀的課程建構*

2024-03-21 06:42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經典著作中華思政

孫 純

(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江蘇蘇州 215009)

高校是培養未來社會棟梁之材的重要場所,課程設計與構建在育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年來,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逐漸嶄露頭角。與此同時,中華經典誦讀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一部分,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中華經典名著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文化財富,高校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教育,可以發揮大學教育的文化傳承創新作用,構建出實施中華經典誦讀的課程體系。因此,在課程思政視角下,構建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如何建構經典誦讀課程成為各大高校關注并探究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建構的價值

(一)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自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在高校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深入研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學生能夠認識到自己作為中國文化傳承的一部分的使命。這種認識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更重要的是能夠激發他們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通過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作為新一代的中華兒女,有責任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這種責任感的培養有助于塑造學生的道德品格,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的進步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1]。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強化核心價值觀

中華經典誦讀課程不僅僅是學習古代文化,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歷程。通過深入了解中國古代經典著作,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之處,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學生在誦讀中華經典時,會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同時,經典著作中蘊含的核心價值觀,如誠信、友善、家國情懷等,會在學生心中得以強化。這些價值觀的培養不僅僅有助于他們的個人成長,還有助于他們在社會中做出正確的選擇,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三)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有效提升人文素養

中華經典誦讀課程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經典著作蘊含著豐富的文學、哲學和道德智慧,通過深入學習這些經典,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拓展與完善,文學鑒賞能力、哲學思維能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也會隨之提高。這些素養不僅在學術領域有用,在日常生活和職業中也有重要價值。人文素養的提升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進一步增進人際關系。

(四)有助于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中華經典著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誦讀這些經典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種閱讀興趣不僅僅局限于經典著作,還會擴展到其他領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求知欲。此外,參與誦讀活動有助于緩解學習壓力,為學生提供了積極的精神出口,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2]。由此可見,高校中華經典誦讀課程不僅僅是學術教育的一部分,更能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重要平臺,為其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華經典誦讀蘊含的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一)家國情懷教育

提高學生家國情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中華經典著作中融入了很多人對國家、社會和家庭的思考和贊美,充分體現了對家國情懷的表達。通過開展中華經典誦讀課程,高??梢耘囵B學生對國家的熱愛之情和責任感,這正是課程思政的重要元素之一。學生在閱讀經典時,可以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愛國情感,激發對國家未來發展的積極參與愿望。這種家國情懷的培養有助于塑造學生的價值觀,使他們更加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與進步,并且主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誠信友善教育

誠信友善是中華民族推崇的優秀品德,也是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之一。中華經典著作強調誠信和友善的重要性,這些經典中的人物形象展現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行為,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通過學習和誦讀經典,學生可以深刻理解誠信的價值,形成誠信道德觀念。同時,經典中的友善互助也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促進他們建立友善的人際交往。這些都與課程思政的要求高度契合,通過誠信友善教育可以塑造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3]。

(三)愛崗敬業教育

一些經典著作中包含對工作和職責的理解內容,這些經典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展現出對工作和責任的高度敬業精神。通過學習和誦讀這些經典,學生可以汲取愛崗敬業的精神力量,認識到工作的重要性和責任感,不僅有助于培養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還能使他們更加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和職責。愛崗敬業的精神與課程思政的目標相契合,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取得更好的表現,同時促使他們為社會的發展貢獻積極力量。

(四)審美教育

經典文學作品中融入了深刻的審美情感,通過欣賞和理解這些文學作品,學生的審美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審美不僅僅是對美的欣賞,更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和情感體驗。經典著作中的文學語言、意象和情感都可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培養他們的審美觀念。這也是課程思政的一部分,審美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智慧,使他們更具藝術鑒賞力。

三、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中華經典誦讀的課程建構策略

(一)轉變思想認知,明確思政教學目標

構建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時,高校應從根本上改變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明確該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教師、教育管理者等都需要轉變思想認識,深刻認識到課程思政在高校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并且達成統一認識。在課程思政視角下,構建這一課程的核心任務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出更多具備高度綜合素質和堅定價值觀的學生,使他們能夠積極融入社會,為社會的進步發展貢獻積極力量[4]。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引導課程的設計和實施,確保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除了可以獲取知識之外,還能塑造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此外,中華經典誦讀課程的建構與實施需要各部門相互合作。相關教學部門應明確中華經典誦讀在各個專業教學的安排,結合教學目標制訂出與高校思政教育相契合的教學計劃,在深入挖掘中華經典誦讀的思政教育資源基礎上,將隱性教育資源與顯性教育有機結合,真正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高質量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

(二)科學設計課程,教學課堂與活動開展結合

要想實現對中華經典誦讀課程的科學設計,高校需要全面考慮學生特點,精心策劃課程內容,并且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逐步理解復雜的文學作品,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價值觀,實現課程思政的目標。通過課程科學設計,不僅使課程更具吸引力,還為學生提供深刻的文化體驗和成長機會。具體而言,高校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合理確定適宜的課程內容。在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內容應精心策劃,選擇適合的經典著作,并設計與學生互動密切的教學活動,如小組討論、誦讀欣賞、作品分析等。通過將教學課堂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參與度,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吸引力。

以《紅樓夢》為例設計課程,課程設計既要吸引學生,又能達到課程思政的目標。首先,課程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都t樓夢》雖然是一部經典之作,但其中的情節和人物較為復雜,對于大一新生有一定的難度。在設計課程時,教師可以分階段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理解。初始階段高??梢赃x取其中的精彩片段或角色,通過簡單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或小組討論,引導學生逐漸熟悉作品。隨著學生的成長和理解能力的提高,課程內容可以逐漸擴展,引導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深入挖掘作品的文化內涵,并展開深刻的哲學思考。其次,精細策劃課程內容。高校選擇《紅樓夢》這樣的經典著作,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文學知識,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情感。因此,教師可以設計課程內容,重點關注作品中的主題、人物性格、情感表達等方面,通過文學分析、文本解讀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除了傳統的講課方式外,教師可以引入互動性強的教學活動,如誦讀欣賞會、學生自主選讀和分享、小組合作項目等。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課程參與度。通過與經典文學互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并將其中的道德和價值觀念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行為中。

(三)堅持與時俱進,創新課程教學模式

新時代背景下,云學習、微學習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日常模式。高校建構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應與時俱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利用現代化技術和平臺更新課程內容,創新課程教學模式,提高課程的吸引力,保證經典著作的永恒價值在當代教育中繼續發揮作用。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富有深度和廣度的教育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同時符合課程思政的目標,培養出具備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學生,更好地滿足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5]。

一方面,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內容需要不斷更新和調整,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隨著科技進步和全球化的發展,學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該課程可以引入與科技、國際事務等相關的經典著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當代社會的復雜性。同時,教育管理者和教師應緊密關注學科進展,不斷更新教學材料和方法。例如,在經典著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最新的文獻研究成果,為學生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另外,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技術工具,如借助超星、爾雅等教育平臺觀看高質量的網絡課程,增強課程的互動性和吸引力,并且不斷拓寬學生的眼界,推動教師教學的創新發展。

另一方面,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其中,在線教育是一種具有廣泛潛力的創新教學模式。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靈活的學習機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地點安排學習,對那些有兼職工作或其他時間限制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在中華經典誦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提供課程材料、視頻講座、在線討論和測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擴大課程的覆蓋范圍,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學生參與其中??鐚W科教學模式是一種有益的教學模式創新。中華經典融合了文學、歷史、哲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內容,采用跨學科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探討經典著作。通過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結合在一起,學生可以更深入地探討經典背后的思想和文化內涵。例如,教師可以將文學分析與歷史背景相結合,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經典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思想。

(四)學用有機結合,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在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建構中華經典誦讀課程應要求學生將學習與運用有機結合,在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效果的同時,高質量實現課程思政的教育目標。同時,高校需要積極完善教學評價機制,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和不斷地改進,將該課程在塑造學生思想和價值觀方面的作用最大化地發揮出來。為了實現課程目標,在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建構中,高校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并且堅持動態考量原則,客觀評估學生在知識、思想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成長。只有科學客觀的評價,才能促使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實現人文教育的目標[6]。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機制,綜合考查學生在知識、思維能力、道德品質等多個方面的成長。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華經典誦讀課程除了傳授知識外,還應注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文化自信心和價值觀培養。因此,教學評價方式既要包括傳統的考試和論文評價,也應該涵蓋課堂參與度、小組討論表現、文學作品分析等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從而更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發展情況。

其次,教學評價應注重學與用的有機結合,確保中華經典誦讀課程的育人效果。該課程中的知識和思想應該能夠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學生學習到的中華經典文化知識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道德難題。通過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內化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將其融入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中。高校在教學評價中,應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在中華經典誦讀學習中的所思所得,以及其在日常行為規范、道德意識等方面的表現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促使學生將所學內容運用到實踐中,進而實現知行合一。

最后,合理運用評價結果,促進課程不斷改進。在課程教學評價中,高校和教師應當分析學生的表現和反饋意見,以此為依據不斷調整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不斷提高課程的質量和效果,確保課程不斷適應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變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學經典凝聚著豐富的人文精神,與課程思政的教育本質相契合。中華經典誦讀如同與智者對話,在闡釋文學經典的過程中傳承文化價值。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進行中華經典誦讀課程建構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文化自信,促進他們知識結構的豐富和完善,有助于塑造更具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因此,高校應積極探索和推廣這一課程建構,通過轉變思想認知,明確課程教學目標;科學設計課程,教學課堂與活動開展結合;堅持與時俱進,創新課程教學模式;學用有機結合,完善教學評價機制等,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同時,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經典著作中華思政
走進經典著作的深處
大學生經典文獻閱讀情況調查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