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路徑研究*
——以“思政+設計”雙融共育機制為例

2024-03-21 06:42梁維科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文藝作品思政創作

梁維科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濟南 250300)

當前,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受人詬病的思政課程和藝術專業課程“兩張皮”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解決。因此,構建思政課程和藝術專業課程協同發展的“大思政”格局,提升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親和力和吸引力,就成為新時代藝術院校思政課創新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一、“思政+設計”雙融共育機制的建構思路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作為國內獨立設置的高等藝術院校中唯一的設計類大學,擁有多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成功打造了許多特色鮮明的設計類專業。從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設計藝術》、“設計·中國”網站、“為人民而設計”理念、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等可以看出,無論是專業設置、辦學理念還是人才培養目標,“設計”都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立校、強校的一個核心要素,是彰顯學校專業優勢和辦學特色的重要標識?!八颊?設計”雙融共育機制是山東工藝美術學院依托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設計專業優勢,建構的特色“大思政”格局,旨在發揮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效應,實現雙方的相互融合和共同培育。

我國高等教育領域中專業課教師和專業課學生人數約占總人數的近八成。單純依靠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很難完全扛起大學生思想引導的重任。通過挖掘其他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德育元素實現對大學生全過程的價值引領,成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的一道靚麗風景線。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秉承“天工開物,匠心獨運”的校訓精神,依托設計類專業優勢和學校特色,在社會服務、文化傳承、主題創作等領域凸顯思政要素和價值引領,目前已成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創作進課堂”工程、“為人民而設計”主題創作、“奮進的山東”成就展設計、“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防控主題創作、“喜迎建黨百年華誕”主題創作等實踐,通過組織實施、平臺打造、宣傳推廣、專題教學、人才培養等為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積累了實踐經驗,也為思政課教學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富資源。

“思政+設計”雙融共育機制旨在實現專業育人與思政育人的雙向互動,要求思政課程充分考慮學校專業特色和思政課性質,通過對傳統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在堅守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前提下,探索與藝術專業融合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將典型文藝作品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內容,或者依托時政熱點、課程重點難點,組織學生結合自身藝術專業進行主題創作或調查研究,通過翻轉課堂、體驗式教學、對分教學等方法,讓學生在調研、創作和分享中加深對理論和思想的感悟??梢哉f,將典型的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已經成為提升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二、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的路徑和要求

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要求在充分考慮課程性質和深入把握課程內容的前提下,通過挖掘經典文藝作品與課程內容的相關項來厘定“思政”與“設計”的契合點,把蘊含豐富思政內容和反映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當中。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為例,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的藝術作品主要有雕塑作品《偉大的行者-馬克思》和《李大釗紀念像》、高更油畫作品《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烏合麒麟作品《血棉行動》、索??死账贡瘎∽髌贰抖淼移炙雇酢放c《安提戈涅》、昆曲《斷橋》、學校系列主題創作、中國畫與形而上學等。2021年12月底,通過隨機發放調查問卷和深度訪談的方式,對教學中融入文藝作品的實際效果進行跟蹤調查①。在“思政課上穿插藝術相關內容能否引起你的注意”的問題上,選擇“會”的比例為83%,“有時會”的比例為17%,“不會”的僅為1%,可見,文藝作品的融入能夠引起多數學生的“注意力”。但在調查中也發現,并非所有融入課堂教學的藝術作品都會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他們的選擇表現出顯明的指向性,并且受多種因素的制約。

(一)文藝作品的選擇要依托學校自身優勢和特色資源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在高等藝術類院校中具有突出的設計專業優勢,如果拋開學校自身豐富和厚重的藝術資源而去尋覓“他山之石”,則無異于舍近求遠。比如涉及從意識形態角度分析藝術及其功能的內容時,可以擴展和關聯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關于文藝階級性的表述,以及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座談會上強調文藝事業、文藝戰線在黨和國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等內容。在文藝作品的選取上,以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命重于泰山”疫情防控、“喜迎建黨百年華誕”等主題創作上的宣傳畫、插畫、繪畫、服裝、雕塑、壁畫、攝影等作品為主,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特別關注。因為發生在身邊的事才最熟悉,親自參與創作的印象才最深刻??梢哉f,學生參與相關思想政治主題的藝術創作實踐,既是對藝術專業的一次實踐演練,也是相應思想政治主題的一次內化。

(二)文藝作品的選擇要在學生專業領域內

針對如“藝術是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識形式”,“按照審美的規則來把握和再現生動的社會生活,并通過美的感染力來影響人們的思想情感和社會生活”[1]等涉及藝術方面的課程內容,可以開展何為藝術、藝術的分類、藝術的功能等課堂討論。針對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可以擴展藝術與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以及藝術樣式和體裁發展的不平衡等內容。具體課堂討論中,在文化產業管理、藝術學、美術學、藝術史論等專業班級中獲得較好回應,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較高,而動畫、服裝、建筑等專業班級的效果一般,學生對文藝理論的興趣不高。在問卷調查中,“中國畫與形而上學”給學生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從“metaphysics”的釋義與中文翻譯,到“形而上者謂之道”的注解,再到“形而上學”的多重含義,從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重寫實、強調物我對立到中國畫的以大觀小法、重虛靈、強調物我融合[2],把“形而上”與中國畫的“寫意”相結合,既擴展了形而上學概念又關聯藝術專業知識,因而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文藝作品的選擇要反映最新的時事熱點

“00后”大學生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原住民”“網民”,他們日常沉浸于互聯網海量數據的汪洋之中,每日接受國內外最新的熱點推送,所以在文藝作品的選擇上要緊跟時代熱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問卷中,“烏合麒麟作品”是僅次于“學校系列主題創作”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文藝作品。在講解資本原始積累相關內容時,聯系歐盟、英美等國肆意編造謊言,詆毀我國治疆政策,H&M、耐克等一些國際服裝企業不分青紅皂白,炮制所謂“抵制新疆棉花”運動的時事熱點,選擇解讀烏合麒麟作品《血棉行動》。針對該作品的課堂討論非常熱烈,學生積極參與到從作品中“找細節”“找不同”的課堂互動之中。相反,在講解真理與謬誤對立統一關系時選取的“昆曲《斷橋》”和有關價值主體性內容選取的傳統“美學和文藝理論”時,學生的“抬頭率”卻不是很高。

(四)思政課教師要提高對文藝作品的掌握程度

思政課教師在選擇文藝作品時,要考慮文藝作品本身與課程內容的契合性問題,還要考慮作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符合意識形態要求等因素。這需要思政課教師既要對教學內容有準確的把握,又能從藝術專業角度對作品進行深入解讀。如果僅僅因為某些文藝作品與課程內容存在關聯性,就把文藝作品生硬地“陳列”于課堂之上,實現某種形式上的“結合”,那就是典型的“兩張皮”“表面化”和“硬融入”。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時,選取了兩件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吳為山雕塑作品《偉大的行者-馬克思》和錢紹武雕塑作品《李大釗紀念像》。一個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國政府送給特里爾的紀念禮物,一個是20世紀中國城市雕塑的經典范例。但是,由于首次課堂講解相對淺顯,沒有深入作者的創作心路和所要表達的主要思想,因而沒能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在聚焦兩件雕塑作品表達的主題思想和詳細解讀作品創作技法之后,課堂效果有了較大改善。比如,通過梳理吳為山教授的創作心路,講解作品運用現實主義和中國傳統寫意雕塑的手法,刻畫馬克思作為思想家和哲學家形象,展現馬克思從容淡定、目光深邃的神態和沉著、自信、堅毅的精神世界,而馬克思堅定穩重的行走姿態,則象征著馬克思主義走向世界的開放性、發展性。強調錢紹武先生通過閱讀李大釗同志的論文、演進、講義、雜文等,特別是《獄中自述》,深入李大釗同志的內心世界,才決定以高度夸張的藝術手法和概括性的雕塑語言刻畫李大釗同志“鐵肩擔道義”的偉岸雙肩,展現李大釗同志作為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定信仰。

三、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問題和改進策略

(一)思政課與藝術專業的結合方式和思政課教師“藝術能力”問題

在關于“你喜歡哪一種思政課與藝術的結合方式”的問題上,多數學生贊成通過文藝作品的講解來傳達特定思政內容,也希望思政課教師在政治方向上指導學生的藝術創作。而選擇“針對思政課內容進行藝術創作”和“思政課教師與藝術專業學生共同創作”的相對較少。通過深度訪談得知,主要原因是學生擔憂“額外”的“主題創作”會加重學業負擔。而思政課教師與學生共同創作也不現實。所以,思政課教師的發力點自然不是創作或設計本身,但可以在涉及“思政元素”的主題創作中,如選題、意識形態審核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思政課教師還可以與二級學院、團委、學生處等通力協作,依托思政課教師的優勢與特長,參與到學生校外寫生、鄉村創業幫扶、黨團培訓、主題創作等實踐活動中。

思政課教師提升“藝術能力”是文藝作品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應有之義。在“你認為思政課教師是否應該提高藝術素養”的問題上,選擇“應該提高”的比例占到54%。其實,思政課教師加強自身藝術修養和充實藝術專業知識是提升高等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針對性和吸引力的一項基本要求。但選擇“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的比例也占到了37%。通過與學生談話了解到,他們認為思政課教師在課堂上融入藝術專業知識本身就是錦上添花,教師沒有必要把太多精力放到藝術專業上。當然,從掌握授課對象的特點和提高教學吸引力方面考慮,思政課教師應該提升“藝術能力”,但對于如何提升、提升哪一部分、提升到什么程度等具體問題,則需要根據不同課程內容和思政課教師的藝術偏好等,有針對性地擴展藝術專業知識,以能夠準確地傳達文藝作品中的“思政元素”為基本要求。

(二)文藝作品的甄選和更新問題

思政課課堂教學基本采用100人左右的“中班制”授課,而學校的專業班級人數基本在25人左右,這就出現一個授課班級學生可能來自多個不同藝術專業的情況。那么,文藝作品的選擇問題就出現了,即如果選擇的作品與學生專業相接近,則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的課堂互動,如果作品與學生專業不符合,則可能出現學生興趣不高、互動不積極問題。為了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文藝作品,就需要思政課教師甄選“最大公約數”的文藝作品,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授課的針對性,文藝作品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為此,我們可以把網格化應用到課堂教學管理中。思政課教師可以立足自身藝術偏好和學校不同藝術專業特點,將同一專業學生安排在同一個授課班級,開展師生“專業”相對應、相契合的網格化教學。

聚焦社會熱點的文藝作品,往往具有明顯的時效性。思政課教師要不斷地遴選和更新文藝作品庫,以滿足教學需要。但由于教師缺乏豐富的藝術專業知識、技能和相應的理論視域,在及時更新文藝作品上的確存在困難。為此,思政課教師可以與藝術專業教師通力協作,建立雙方常態化的溝通和交流機制,搭建共享資源庫。思政課教師可以在藝術專業教師的協助下,把能夠反映時代特點和社會熱點且具備“思政元素”的優秀文藝作品及時更新到資源庫中。

(三)課堂互動形式的選擇和評價體系的完善問題

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課堂互動的選擇要同課程性質相符合、同教師的授課風格相一致、同授課對象的特點相吻合。以課堂提問和課堂討論為例,如果涉及藝術作品,可以從藝術專業層面對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創作技法等進行提問,由教師講解和分享藝術作品中蘊含的思政元素。課堂討論則需要教師進行充分準備和精心安排,針對藝術作品、藝術創作等設計問題以及所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思政課教師也可以采用更豐富、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翻轉課堂”、針對特定主題進行創作的“任務驅動”、注重實際體驗的“情景模擬”等。

在課堂教學中,對于那些積極回答問題、參與討論、分享創作經驗和感悟的學生進行單獨記錄,在平時成績的基礎上再進行額外“加分”。也就是說,通過課堂上直接的“獎勵”,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但是,“思政+設計”雙融共育作為一種為培養創新型應用設計人才奠定堅實思想政治基礎的機制,必須有與之相對應的、比較成熟的實施方案和評價系統。依托思政課程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和實踐調研是一條相對便捷、有效的實施路徑。具體實施中可以分年級、分專業和分小組開展,由創作團隊分享創作思路和進行作品介紹,由班級學生進行現場評選。如果是一次大型的實踐教學則需要由思政課與專業教師組成實踐成績評定小組,制定詳細的評分細則。作品的思想性由思政課教師負責,作品的技巧、創新、藝術性等內容由藝術專業教師負責,最后的評分按一定比例計入學生的課程總成績。

四、結語

高等藝術院校依托藝術專業特色和優勢領域,打造“思政+”系列特色機制,持續推進“大思政”格局的構建。從思政課教學層面上看,就是要在發揮主渠道和主陣地作用基礎上,秉持守正創新原則,深入研究藝術專業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思政+”系列金課,提升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注釋:

①調查總人數為760人,隨機發放調查問卷160份,占總人數的21%,回收有效問卷155份。

猜你喜歡
文藝作品思政創作
大地情深
——河北省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活動
文藝作品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麗江市弘揚張桂梅精神文藝作品評論會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論近代中西方文藝作品互譯發展現狀及趨勢
《一墻之隔》創作談
創作隨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