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生態文明 推動綠色發展

2024-03-21 06:42王鶴澆
大眾文藝 2024年2期
關鍵詞:保護環境文明綠色

王鶴澆

(沈陽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沈陽 110045)

一、生態文明基本理論概述

人類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歷程,從最開始的原始社會發展到現在,人們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但之前經濟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環境遭受了污染,我們在人類社會進步的同時要重視環境的保護,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味追求經濟的發展?!吧鷳B興則文明興”[2]p371在社會發展進步的同時要注重生態的發展。

(一)生態文明的內涵及理論基礎

生態文明是人在進行活動的過程當中必不可少地要與自然環境產生聯系,在此基礎上尋求如何通過積極改善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共同發展。西方國家在其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由于不注重環境問題,給世界人民帶來了不可逆的巨大損害,尤其是日本,為了自己本國的利益棄世界人民于不顧,公然排放核污水造成世界不可逆的損失。為了避免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走西方工業化發展的老路,我國提出一定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不能走邊發展邊污染邊治理的道路,一定要立足我國發展前景,做好經濟發展計劃,對世界環境問題作出反思,梳理經驗,走一條新路。

我國的生態哲學思想源遠流長,其思想內核蘊藏在百家思想之中,在今天依然綻放著熠熠光輝,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精神財富。遠在周代時期,人們就發現萬事萬物都有其生存的法則,自然界和人二者應是一同和諧發展,繁榮共生的關系。儒家的“天人合一”和“仁愛”思想都彰顯著對自然環境的重視。所謂仁愛,既有對人的仁愛,也有對自然界的仁愛,要以仁愛之心尊重一切生命形式。因此,儒家思想當中普遍蘊含著其生態哲學思想。道家也主張要理解自然規律,理解之后加以把握和利用,二者共同繁榮共生。人本身為自然界一分子,其與自然界是平等地位的。而道家還提出人要遵循天道、融入天道中,而不是去改變天,我們已經接受了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自然要積極地和自然融為一體而不能將自己作為自然的對立面,也不能一味地向自然索取。佛家主張人與生存環境是和諧統一的,人類具有強大的實踐能力,但不能放任其實踐能力對其他生命進行踐踏,人要學會克己,對自己的欲望進行限制,通過約束自己達到與自然和諧相處。馬克思也多次在其著作中強調在自然界中生存的人,他的頭腦,他的一切都與自然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無法脫離自然而獨立存在。人們在社會當中生存,必然要面對吃喝住穿等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而這些物質基礎都是取自自然界,反過來人們有序的活動也能給環境帶來好的影響。在研究生態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忽視人的實踐活動,離開人的實踐活動去研究生態環境是無法取得實質性成果的,所得出的結論也只存在于理論之中。在這個研究過程當中,人的主體地位是至關重要的。倘若沒有人類,便喪失了研究生態環境的意義。所以,不管是馬克思的哲學理論還是中國古代的生態理念都承認了人對環境的重大影響。人的實踐活動,人與生態環境間的關系,都是影響著生態文明的重要因素。我們一般都將生態問題歸咎于人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不注意保護環境,造成了生態惡劣的后果,但這只是存在于表面的淺顯的因素,歸根到底是人們在思想上的忽視乃至蔑視,才導致生態環境被破壞得如此嚴重。人類是歸屬于自然界的,對于生態我們也應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人又是隸屬于自然界的,時時刻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在想問題的時候應從人類發展的長遠角度去考慮,而不能只顧著當下那些蠅頭小利。如果我們持續忽視環境,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追求眼前既得利益,而不去考慮未來,使環境受到了不可逆的損害,那終有一天,我們會追悔莫及。正如馬克思所提倡的那樣,自然資源是滿足人的需要的,不需要過度消耗。而資本主義之所以無法避免造成破壞環境的結果就在于其生產方式的內在弊端性,它在不斷地張揚人的欲望,人們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刺激下不斷地向自然索取遠超過其需要的資源,最后帶來的是環境被破壞,最終由人們自身承受其帶來的嚴重后果。

(二)必要性

今天,人們生活不僅僅滿足對吃喝住穿等必要生活資料的需求,在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人們對于綠色環境的需要也成為評價人們幸福感獲得的標準之一。自十九大以來國家將人們生活的幸福感作為國家制定政策的重要考慮因素之一,如何使人們過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是國家需要思考并實踐好的事情。在物質生活得到一定滿足的情況下,美好的生活環境也就成了人們對生活質量追求的重要標準。生態建設也是人民對我們國家建設的需求,是人對環境的追求,隨著技術革命的蓬勃開展人的思想境界也逐年提高,對于環境問題也不僅僅是原先的事不關己態度,人們逐漸意識到生態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如果我們還像以往一樣放任人們肆意破壞生態環境,我國所取得的一切經濟成就最終將會被自然所反噬。當前的某些國家就是提供了最鮮明的例子,在發展過程中只注重經濟效益,造成了很多污染環境甚至給世界人民生命安全都帶來嚴重威脅的污染物。當其污染已經超出了本國能承受的范圍以后不顧世界人民反對的聲音,將污染物從本國轉移出去,棄世界人民安危于不顧遭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譴責,這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們只有走生態文明的道路才能對我們的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對我們千千萬萬的子孫后代負責。

二、綠色發展及其與生態文明的關系

生態文明是人在進行活動的過程當中必不可少地要與自然環境產生聯系,在此基礎上尋求如何通過積極改善二者之間的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的理念。綠色發展是在社會中運用的具體實踐方式和手段,二者之間緊密聯系。在生態文明的視域下科學地分析我國自然環境現狀才能更好地推動我國當前的可持續性發展[3]。

三、生態文明視域下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隨著時代發展大幅提高。然而,人們在社會生產活動中過度追求經濟效益也對我們所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許多負面影響。雖然我們國家已經認識到了生態的重要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政府監管工作落實不到位

我國的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沒有形成系統性的認識,在思考問題時還不具備宏觀視野,意識不到生態文明對我國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把握程度不夠,由此出現一些國家下發的政策內容理解不到位,直接導致沒有很好的落實國家所提倡的綠色發展政策。某些地方還出現上傳下達的政治環節銜接程度不夠,地方工作人員不能很好地將上級的要求執行下去,更有甚者在監管的過程中盛行官僚作風,對某些大型污染企業監管的手段流于表面,導致大型企業沒有重視綠色發展與污染方式,一些工業污染沒有經過有效處理就流放到自然環境里,導致環境污染嚴重。目前我國行政執法隊伍在進行環境監管時還存在著監管不嚴、沒有按照法律規定的要求去進行執法,相關人員法律意識監管意識淡薄等問題。政府監管不到位,政治功能落實不到位,企業人員就會出現僥幸心理,認為國家管控不嚴,治理污染成本還高,對污染的治理自然就放松了。企業放松污染治理,大片的污染物就會侵蝕環境,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就會遭受更大的威脅。

(二)懲罰立法不明確

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面沒有嚴格的懲罰措施,立法相對空白,對損害環境的行為沒有進行明確的區分和相應的懲戒措施,使人們存在一種破壞環境成本低,無人管理,立法不嚴的感覺,評審體制規定也不完善。尤其有個別的企業無視環境制度,沒有處理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但在立法不夠完善的大時代背景下所得到的懲罰較少,其他企業難免也出現“鉆空子”的思想。行政執法人員在進行行政執法的過程中執行力度過于溫和,違法案件未得到及時有效處理等等行為帶來了環境污染嚴重的后果。

(三)多效聯動未實施

綠色發展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其與其他方面是系統融合、協調發展的,每一個環節都與其他環節緊緊相鄰,密切相接,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也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但是我國環境與資源保護中對于綠色發展相關流程、標準還未實現統一。我國的綠色發展現實就是相較西方國家起步較晚,人口眾多治理施行的難度較大,制定的標準與國際差距較大,在科學技術上還不夠成熟。各個現有的技術之間還未建立起連接橋梁,綠色發展技術還不夠成熟,多效聯動的網絡還未建立起來,制約著我們國家的綠色發展。

(四)居民意識未提高

我國居民對綠色消費的認知不夠。我們國家人口基數相當大,在這樣的一個人口大國里面去宣傳提倡人們需要擁有綠色消費的意識,難度較高。雖然我們國家消費水平居世界的前列,但是其中綠色消費占比較少,我們居民的認知水平不夠,對綠色產品當中的“健康因素”與“環保因素”的重視程度不夠,購買物品時多看重產品的價格。人們對綠色消費僅僅停留在觀念層面,沒有認識到它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絕大部分居民沒有綠色消費意識,一部分居民存在綠色消費意識但沒有形成綠色消費習慣,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夠認識到綠色消費對我們國家我們人民的意義,目前垃圾回收率不高造成的環境資源破壞嚴重。而且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消費觀念也不一樣,選購時多數憑借外包裝字樣去判斷綠色產品,市場管理部門對綠色產品的品控把握不嚴,市場準入門檻低。

四、生態文明視域下綠色發展存在的路徑

綠色發展關系我們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也關系到世界人民休戚與共的命運,需要我們引起重視,需要世界人民共同重視。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協同工作,共同推動。我們出臺各項保護環境的政策,舉全國之力共同推動國家的綠色發展。

(一)轉變政府職能

政府在綠色發展和生態建設中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要發揮好政府的監管職能,以監管促進服務。綠色發展要堅持人本思想,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辦實事的政府,立足人本思想,從老百姓實際需要出發,才能成功的推動綠色發展。監管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辦事,堅決抵制包庇縱容、執法不嚴的行為,還要擔負起治理責任,對污染地區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

推動綠色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律體系保駕護航。我們要始終堅持把環境保護作為立法的第一準則,樹立可持續的綠色發展理念,每項法律的制定及實施都要落實到位,切勿出現法律規定確立后無人實行的情況。法律內容的制定既要有宏觀框架的把控,又要有多層次多階位的細節制定,環保部門和法律部門應該通力合作,確立后也應時時調查實行的結果,進行進一步修正調試。

(三)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

我們要認識到保護環境從來不只是國家的事情,更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事情。綠色發展意識的提升不僅要靠政府對國民在環保和生態方面的教育,還需要老百姓切實了解環境對其自身的意義。國家可以將保護環境提高到法律層面,并向老百姓解讀法律,對保護環境的內容進行進一步明確。明確公民享有監督政府關于保護環境工作的權利,監督污染企業的權利。公民還要參與到保護環境的進程當中來,以此增加公民的主人翁意識。同時通過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普及關于環保方面的法律使公民了解保護環境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必須重視起來。保護環境作為公民的義務,要時時刻刻記在心上,化于行動,融匯在生活中的件件小事上,這樣才能身體力行的將保護環境貫穿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4]作為公民也應自覺遵守關于綠色發展的相關法律,大力倡導人人自覺守法,互相監督,以強大的人民群眾作為監督的基礎保障,構建起一張維護生生態平衡的法制之網。

五、結語

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各方協同工作,共同推動。我們要立足本國實際情況,出臺各項保護環境的政策,舉全國之力共同推動國家的綠色發展,并且我們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要肩負起大國責任,呼吁世界一同保護環境,為更好實現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猜你喜歡
保護環境文明綠色
綠色低碳
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保護環境
對不文明說“不”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文明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