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頭市礐石花崗巖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2024-03-22 05:43邱明昆溫小浩
熱帶地理 2024年3期
關鍵詞:石山節理山體

邱明昆,王 為,溫小浩,陳 敏,王 晨,馮 靜

(1.華南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廣州 510623;2.西藏大學 生態環境學院,拉薩 850000;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建筑工程學院,廣東 深圳 518055)

大陸地殼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花崗巖,這種巖石是在地表以下的巖漿冷凝形成的深成侵入巖,隨著地殼運動的抬升,花崗巖露出地表,形成各種類型的花崗巖地貌(魏罕蓉 等,2007;陳璟元,2015)。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曾昭璇所著《巖石地形學》的第一篇第一章就是花崗巖地貌,并專門論述了華南熱帶花崗巖地貌與以黃山為代表的高山花崗巖地貌的差異和原因(曾昭璇,1960),但中國大量的花崗巖地貌研究卻是21 世紀初才出現。崔之久等(2007)把花崗巖地貌分為四大類,八種亞類,并繪制了中國花崗巖氣候地貌分區圖;董傳萬等(2007)將浙江花崗巖地貌分為花崗巖峰叢、花崗巖山丘、花崗巖石蛋和花崗巖崩塌堆積地貌;崔之久等(2009)在對黃山花崗巖地貌進行研究時,認為黃山地貌為經典的花崗巖地貌分布模式,呈同心狀分布,各種類型分布很有規律;彭世良等(2010)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認為衡山花崗山峰密集成群,條形嶺脊突出,眾多列條形嶺脊呈不對稱肋骨狀分布在主脊線東西兩側,從內到外呈階梯狀降低,共有4級階梯,階梯狀地貌顯著;葉張煌等(2014)將清山自下而上分成4個景觀帶,景觀隨海拔呈現立體式變化,平面上呈環帶狀分布;齊巖辛等(2016)將大明山花崗巖地貌分為緩丘寬谷區和峽谷峰嶺區,并詳細描述了景觀的地理位置;李志文等(2017)認為南昌梅嶺花崗巖地貌是在長期的構造抬升和風化侵蝕作用下形成的以壟狀山脊/鋸狀山脊和侵蝕溝谷為組合的地貌?;◢弾r地貌景觀的最后形成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受多種因素控制(魏罕蓉 等,2007),然而,花崗巖地貌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仍存在爭議。不同的學者對于內因和外因的相對重要性有不同的看法。有些學者認為內因是主導因素,巖石的成分、結構和地質構造決定地貌的形態,而外因只是起輔助作用。而一些學者則認為外因更為重要,氣候和水文等外部因素對地貌的形成起決定性作用(Linton, 1955;李鵬舉 等,2014;尹祝 等,2018)。

礐石位于粵東汕頭市內,指多石的山(山多大石),1989 年6 月,被定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也是潮汕地區首批國家4A 級旅游區(馮鄭憑,2022)。礐石有著被中國多位地理學專家、學者盛贊與推崇的可與黃山相媲美的花崗巖石蛋丘陵地貌。徐君亮認為“中國花崗巖地貌有2處突出代表,一處是黃山,其高山花崗巖石峰林立,懸崖壁立。另一處是礐石的花崗巖石蛋丘陵地貌”①汕頭市礐石風景名勝區自然與文化旅游資源資料匯編,2014。。礐石地區擁有大量的洞穴以及石蛋山體;洞內路徑迂回曲折,洞府連環相扣,洞外巖石嵯峨重疊,峰勢蜿蜒不斷,起伏不陡。被稱之為“天下第一花崗巖奇洞”①的垂虹洞是該奇特地貌的典型代表。石蛋丘陵作為一種全國少有的花崗巖丘陵地貌,其地貌成因在學術上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研究;礐石風景區除石蛋丘陵外,還有峰林丘陵和饅頭狀丘陵等。這些丘陵在形成機制上有內在的聯系,但一直沒有得到科學的解釋。深入了解這些地貌的形成機制,有助于拓展對花崗巖地貌的認識,同時為花崗巖地貌的分類和成因提供新的案例和數據。本文在野外調查的基礎上,探討礐石花崗巖丘陵地貌形成的原因。以期對深入認識礐石花崗巖地貌和發展礐石科學旅游提供參考。

1 礐石區域概況

礐石風景區坐落于韓江三角洲西南側(23°17′-23°21′ N、116°39′-116°44′ E),榕江南岸,與汕頭市區隔江相望(圖1)。礐石山是桑浦山隆升山塊向南的延伸部分,夾在兩條西北-東南向斷裂(桑浦山斷裂與榕江斷裂)之間(圖2)(李平日 等,1987)。礐石山由燕山第四期巖漿侵入形成的細粒、中?;蛑写至:谠颇富◢弾r構成②粵東地質圖1∶200 000(廣東省冶金地質勘探隊931隊,1982)。,地貌上表現為100~200 m 西北-東南向的低丘陵,南北長約4 km,東西長約7 km,總面積16.7 km2。礐石山有大小峰巒43座,山脈蜿蜒不斷,峰勢起伏不陡;香爐山為風景區最高山峰,海拔高度193 m,切割深度31~183 m。

圖1 研究區域及礐石花崗巖地貌景觀分布(a.礐石風景名勝區;b.塔山景區-焰峰景區)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study area and granite landscape (a.Yanshi Scenic Area; b.Tashan Scenic Area-Yanfeng Scenic Area)

圖2 礐石地區周邊地形及地質構造Fig.2 The surrounding landforms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Queshi scenic spot

礐石地處廣東省東部,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溫熱而濕潤,陽光充足,降雨豐沛,年均降水量為1 300~1 800 mm,多年平均氣溫為18~22℃。礐石風景區名勝區由嘯石景區、塔山景區、焰峰景區、香爐山景區、筆架山景區、蘇安景區6個景區構成。因為只有位于北部的塔山景區和焰峰景區對外開放,本文研究區域主要集中在2 個景區(圖1-b)。

2 方法

1)地表地貌調查:①野外實地地貌調查各種地貌;②使用無人機(大疆Phantom 4 RTK) 對山體進行航拍,并對山體地形(裸露的山崖面)的石蛋形態(尺寸)和節理間隔進行測量,調查石蛋體積在山體中的占比、石蛋垂直節理和水平節理間隔(垂直節理之間的距離為垂直節理間距,水平節理之間的距離為水平節理間距)(圖3-a);③根據山體的外部景觀,在野外實地地貌調查結果的基礎上,從整體上對各類花崗巖山體的地貌類型進行分類。

圖3 野外測量方法Fig.3 Landform survey and cave survey methods

2)洞穴調查:在洞穴內部調查出露石蛋之間的接觸關系(圖3-b);用三量激光測距儀測量洞穴空間大?。ㄉ顪\);用易立S5手持GPS測量洞穴走向和海拔等,以確定山體的發育類型與石蛋的關系。

3)結合國內外關于花崗巖發育理論,根據礐石地區花崗巖地貌特征及周邊地區地質構造,探討礐石地區花崗巖地貌的形成時代及控制因素。

3 結果分析

3.1 礐石花崗巖景觀石

礐石的石景以其獨有的花崗巖石蛋聞名?;◢弾r經長期地質變遷,球狀風化使巖石風化之后形成渾圓狀石塊停留在山頂、山腰緩坡地處,或堆積于山溝凹處,繼而被后續的各種風化作用改造成形態各異的石蛋,構成千姿百態、類人或類物的怪石(圖4)。

圖4 礐石風景區內各種花崗巖景觀石(a.鸚鵡石;b.巨蟒朝陽;c.駱駝石;d.風動石)Fig.4 Granite landscape stones in the Queshi scenic spot (a.Parrot stone; b.A python rising to the morning sun; c.Camel stone; d.Balance rock)

3.2 石蛋的山體占比與山體節理的間隔

千仞崖,其崖面出露大量的大石蛋,幾乎占據了千仞崖的崖面,其中最大的石蛋高度為17 m,千仞崖山體絕對高程為103 m,相對高度為88 m,石蛋高度約占山體相對高度的1/5(圖5-a)。在塔山景區入口處,可以明顯觀察在山頂處有一塊巨石,“百里繁華”4 個大字刻在石蛋之上。山體的海拔剖面的分析顯示,石蛋頂面高度為107 m,底面高度為92 m。垂直高度15 m的石蛋在山體之上,周圍還整齊排列著著幾塊石蛋(圖5-b)。山體頂面高程為116 m,底面高程為13 m,山體相對高度為103 m。石蛋高度約占山體相對高度的1/7。

圖5 礐石風景區花崗巖石蛋山以及石蛋的山體占比(a.千仞崖;b.百里繁華)Fig.5 Proportion of granite boulders measured in hill bodies in the Queshi Scenic area (a.Qianren cliff; b.Bailifanhua cliff)

千仞崖的水平與垂直節理間隔均值比值為1.33,而石山兩者之比為2.25(表1),但千仞崖與石山兩者垂直節理的間隔均值相差約2.3倍(10.69/4.58),兩者水平節理的間隔僅相差約1.38(14.21/10.29)(見表1)。石山垂直節理間隔峰值在4~6 m,千仞崖垂直節理峰值在10~12 m(表2)。

表1 千仞崖與石山垂直與水平節理間隔統計結果Table 1 Statistics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joint intervals of the Shishan hill and Qianren Cliff

表2 石山和千仞崖垂直與水平節理分布及間隔占比Table 2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joint distribution and interval proportion of the Shishan and Qianren Cliffs

3.3 礐石花崗巖山體類型

根據石蛋占比和節理寬窄,礐石地區花崗巖山體主要分為3 種類型:石蛋山、峰林山、饅頭山。

1)石蛋山:從山體崖面上可以看出,山體由圓形大石蛋壘疊而成,其中某些大石蛋可占山體比例的1/10 以上,如在千仞崖和“百里繁華”(見圖5)。

2)峰林山:礐石風景區典型的峰林石山位于汕頭市南濱路石林橋西南側礐石山東部的石山,山體垂直節理發育,山體長條形石蛋(塊)構成,山體表面有峰林狀石筍出露(圖6)。

圖6 礐石風景區的花崗巖山體類型 [a.石蛋山(百里繁華);b.峰林山(石山);c.饅頭山;d.石山山頂石林和山腳的海角石林 ]Fig.6 Granite mountain types in the Queshi Scenic Area [a.Stone egg mountain (Hundred Miles of Prosperity); b.Stone forest mountain (Shishan hill); c.Steamed bun mountain; d.Stone Pillars at the top of Shishan hill and Cape Rock Forest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3)饅頭山:此類山體表面沒有顯露明顯的節理、斷裂,也沒有明顯的巨大石蛋,但其頂部堆積散落的石蛋,石蛋體積相對較?。▓D6-c)。

3.4 洞穴類型

根據礐石花崗巖洞穴內外石蛋的接觸關系以及巖石形態,礐石風景區可劃分為4 類:石核洞穴、崩塌洞穴/石蛋洞、裂隙洞穴和龕。

1)石核洞穴

這種洞穴內的石蛋雖然是球狀或近球狀的,但石蛋與石蛋基本都是整齊地疊置,石蛋之間主要是面面接觸的關系(圖3-b),除了在山腳進口和山頂出口處,極少有點接觸和點面接觸的(圖7-a)。石蛋間面接觸說明石蛋疊置前沒有經過滾動或移動。在花崗巖風化剖面中,沒有移動過的原生石蛋稱之為巖核或石核(corestone)(Migon, 2006),故此類洞穴可稱之為“石核洞穴”。石核洞穴內石核(石蛋)之間的面接觸面關系是該類洞穴區別于其他花崗巖洞穴最主要的特征。此類洞穴寬度不大,但長度非常大,可從山腳一直到達山頂。被譽為“天下第一花崗巖奇洞”的“垂虹洞”是最典型的石核洞穴,該洞洞連洞,洞套洞,總長超過1 200 m,從山底延伸到山頂。

圖7 礐石風景區洞穴類型(a.石蛋洞;b.崩塌洞;c.裂隙洞;d.壁龕)Fig.7 Types of the Queshi Scenic Area's Caves (a.Stone Egg Cave; b.Collapse Cave; c.Fissure Cave; d.Niches )

2)崩塌洞穴

這種洞穴的石蛋與石蛋之間無規則的疊置,石蛋之間接觸面類型多為點點接觸或點面接觸,石蛋之間常常有大的縫隙(空間),一般在山坡陡峭處發育。這種洞穴石蛋之間的接觸關系,說明石蛋疊置之前已經過滾動,石蛋不再是花崗巖內部原生的巖核,故此類洞穴可稱之為“崩塌洞穴”(圖7-b)。崩塌洞穴以七層洞為代表。七層洞實際上是有同一山體一側7個不同高度的獨立洞穴組成。此類洞穴海拔不高,通常深度較淺。

3)裂隙洞穴

沿著基巖的連接/斷裂處的大裂縫而形成的洞穴被定義為裂隙洞穴(圖7-c)。礐石風景區此類洞穴少見,規模也不大。

4)龕

花崗巖的“壁龕”(niche)是巖壁或懸崖的底部淺洞或凹陷(圖7-d-1,圖7-d-2,圖7-d-3),其“庇護所”是一個長而深的壁龕或壁龕的聚合體(圖7-d-4)。但此類洞穴在礐石風景區花崗巖中并不多見。

4 討論

4.1 花崗巖節理的產生以及花崗巖風化作用

花崗巖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最常見的火成巖,球狀的花崗巖石蛋是花崗巖內部風化的結果。眾所周知,巖漿侵入地殼之內受其上厚重的巖層重壓,逐漸冷卻后成為花崗巖巖床埋藏于地底。當隨后的地質作用使上部巖層被侵蝕而消失后,花崗巖巖床得以出露地表。此時花崗巖的外部壓力減小,但內部壓力仍大于外部,其結果是花崗巖床膨脹,發生開裂,形成節理。此類節理為原生節理,具有張性破裂面特征(胡廣韜,1984)。通常,花崗巖巖體間裂隙(fracture)是指節理。但嚴格地講,由于巖石膨脹,如果斷裂面之間存在位移(哪怕很小的),就不能再稱之為節理,稱之為裂隙較為合理(Migon, 2006)。為了便于理解和強調花崗巖地貌特征的整體性,本文對兩者不做區分,都看成是節理?;◢弾r的主要節理類型如圖8-a所示。

圖8 節理與風化在花崗巖地貌發育的控制作用[a.花崗巖節理類型(Cloos, 1925);b.球狀風化;c.花崗巖風化剖面(Ruxton and Berry, 1957);d.花崗巖巖崗的形成(Linton, 1955)]Fig.8 The controlling role of joints and weather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anite landforms [a.types of granite joints (Cloos, 1925);b.spherical weathering; c.granite weathering profiles (Ruxton and Berry, 1957); d.formation of granite hills (Linton, 1955) ]

在地表與地下水面之間,地下水滲入花崗巖節理之內,產生深層風化(deep weathering)(Linton,1955)。幾組方向的節理將巖石切割成多面體的小巖塊。巖塊接受風化,成為球狀的巖核或石核,即所謂的球狀風化(圖8-b)。球狀風化是花崗巖崩解的最顯著形式(Chiu et al., 1983),是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聯合作用的結果,但以化學風化作用為主(圖9)。球狀物理風化和球狀化學風化的現象在礐石風景區花崗巖中隨處可見(見圖9)。石核之間被風化形成巖屑或風化泥(grus)包圍的現象,可在礐石風景區內或附近一些道路的一側因修路過程開挖的剖面中經??吹剑▓D10-a)。巖石表面因冷縮熱脹產生非球狀的片狀剝落,在景區也隨處可見(圖10-b)。巖石熱脹冷縮甚至能使整塊巖石或石蛋開裂,開裂之處或崩落部分成為裂隙洞(圖7-c)。

圖9 石核間發生的球狀風化作用類型Fig.9 The type of spherical weathering that occurs between rock cores

圖10 花崗巖風化剖面與花崗巖體片狀剝落Fig.10 Granite weathering profile and sheet-like exfoliation of granite body

風化剖面是花崗巖出露后受風化作用的結果,顯示了從新鮮基巖到近地面風化程度強弱:越接近底部基巖風化程度越弱,巖石受破壞程度越小,石核體積越大,石核與風化泥(碎屑)比例越大;剖面的最上層,風化程度最強,只剩有風化泥而無石核(圖8-c)(Ruxton and Berry, 1957)。風化剖面的發育程度要受節理控制,垂直節理比水平節理發育更充分的地方,風化剖面更厚;節理間隔較大的部位,形成的石核比節理間隔較小的部位大(圖8d-I)。當后續的地質作用如流水侵蝕將風化碎屑帶走后,石核便出露于地表。有的石核仍保持原來的壘疊狀態,石核間沒有移動過,有的石核則滾落到周邊堆積(圖8d-II)(Linton, 1955)。為了便于說明,把原有的面面接觸滾動或移動過的石核定義為石蛋。

隨后如果石核之間風化物質被流水侵蝕帶走,石核之間的空間就成洞穴(圖11-a,圖8-d-II),在此期間石核并沒有移動或滾動,石核之間是面面接觸的關系,即所謂的石核洞?;◢弾r山頂的石核出露之后,如果還沒有被風化作用破壞,仍會保留面面接觸的關系(圖7-a),如果石核繼續受到包括物理風化和化學風化在內的風化作用破壞(見圖9),石核之間風化物質不斷地被帶走,石核體積最終會變小,形成饅頭狀的石蛋滾落下來,或停留在山頂和山腰緩坡地處,或堆積于山溝凹處(圖11-b,圖12)。如圖12-a是垂虹洞山頂出口附近的原生石核,石核之間是面面接觸,而圖12-b則是附近滾動過的石蛋,即在垂虹洞頂出口原生石蛋和滾動過的石蛋同時存在。如果石蛋是經過滾動后堆積,石蛋之間的接觸關系也不再是面面接觸,而是點面或點點接觸。堆積的石蛋之間沒有風化碎屑,但有間隙,也能成為洞穴,即崩塌洞(圖11-b,圖8-d-II)。因為是石蛋堆積而成,石蛋洞內石蛋之間的接觸關系一定是以點面接觸和點點接觸為主。因為石蛋間間隙有大有小,所以石蛋洞大小差別很大,但都比較淺,連續性差。圖12-c中龍泉洞是停留在山坡上的石蛋堆積起來的崩塌洞,而圖12-d則是堆積在山谷中的石蛋,石蛋間間隙比較小。礐石景區較大的崩塌洞是七層洞,其實際上是有同一山體一側7個不同高度的獨立洞穴組成。此類洞穴不僅深度較淺,而且海拔不高,通常連續性遠不如石核洞。

圖11 石核洞與崩塌洞形成模式Fig.11 Formation of corestone caves and collapse caves

圖12 礐石風景區內石蛋類型Fig.12 Types of Stone Eggs in the Qiushi Scenic Area

國外花崗巖研究中把花崗巖的淺洞、凹陷或凹槽稱作“壁龕”,而把較深的“壁龕”稱“庇護所”,這些主要是巖壁、懸崖或石蛋的底部由于風化和侵蝕作用而產生的凹陷。Twidale(1962)給出了其形成過程的模式(圖13)。如圖所示,巖石露頭或石蛋下部被巖屑或土壤埋藏,土壤和巖屑接受和儲存外部流水,可長期保持潮濕,因此地面以下巖石表面長期處于潮濕狀態,風化速度加快,風化向下和向內作用于巖石的風化殼前鋒形成凹槽;地面以上的巖石表面可快速干燥,風化速度最慢(圖14)。當外部營力(如流水)將風化碎屑帶走后,凹槽出露(見圖13)。如果有多次這樣的過程發生,則會產生多層凹槽。在礐石風景區,“壁龕”和“庇護所”均不典型(圖7-d)。

圖13 花崗巖壁龕(niche)的形成模式Fig.13 Formation process of granite niches

如果石蛋滾落后形成新的組合,或繼而被各種風化作用改造,就會形成形態千姿百態、類人或類物的景觀石(怪石)。如鸚鵡石(圖4-a)實際上是下部被部分風化后保留下來的石蛋(圖13)。而所謂的“巨蟒朝陽”(圖4-b)是2 塊石蛋堆在一起極似張口的蛇頭,并因朝向東方,而得名“朝陽”。駱駝石(圖4-c)則是2個石蛋堆在一起像駱駝背的2個駝峰。又如風動石(圖4-d)是球形風化形成的石蛋,其下面的支撐石原來是一個節理面上下的2個石核(圖8-d),長期風化使2塊巖石的連接部位變得較細小,形成支點,產生“風動”的效果。

4.2 礐石花崗巖地貌的形成

4.2.1 礐石花崗巖地貌的形成年代 潮汕平原自東向西由韓江平原,榕江平原和練江平原組成,潮汕地區的沉積平原一般都發育在受北東和北西2組斷裂圍截的斷陷盆地內(見圖2)。潮汕基底大部分由燕山期花崗巖及部分侏羅紀流紋斑巖、砂頁巖等構成(王建華 等,1997)。桑浦山位于榕江斷裂的上升盤(陳偉光,1984),礐石山是桑浦山隆升山塊向南的延伸部分,位于韓江三角洲西側(見圖2)。礐石山和桑浦山同屬韓江三角洲外圍隆起斷塊。礐石山和桑浦山的花崗巖由燕山第四期巖漿侵入形成,桑浦山的燕山期花崗巖體中有喜山期侵入的玄武巖(圖2中雞籠山),而韓江三角洲基底的風化殼則埋藏在第四系(晚期三角洲沉積物)之下(圖2)。這些風化殼與三角洲外圍丘陵的風化殼相連續,厚度亦相似,說明其風化殼形成發育到相當程度時,韓江三角洲基底尚未斷陷(李平日 等,1987)。差異斷塊運動引起準平原解體是潮汕平原產生的根本原因(陳國能,1984)。韓江平原澄海南社HK-5號鉆孔剖面底部(埋深約85 m 處)砂礫層熱釋光年齡為52 130±2 606 a B P,因此,李平日等(1987)認為韓江三角洲開始沉積的時代為晚更新世中期。宋毅盛等(2012)根據練江平原多個鉆孔的OSL(光釋光)和ESR(電子自旋共振)年代,認為練江平原是在中更新世發生局部斷陷,在晚更新世以來開始接受大面積沉積。Zhong 等(2022)從榕江平原獲得的巖心(ZK002)中最古老的OSL 年齡為177±20 ka,位于93 m 深處,被認為是最小年齡,因此榕江平原沉積物堆積的起始時間至少可以追溯到MIS 6(中更新世晚期)。風化殼的形成需要長期穩定的構造條件和適宜的氣候環境,由此推斷位于斷榕江斷陷一側的礐石山風化殼形成于榕江斷陷發生前,斷陷發生時,礐石山相對隆升,繼續受風化作用,形成今日之花崗巖地貌。

4.2.2 巖性與氣候對礐石花崗巖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 峰林石山是高山花崗巖地形的主要特征(曾昭璇,1960)。山地寒冷使冰裂充分發展,流水侵蝕和冰裂只沿垂直節理進行,使花崗巖體按節理系統形成各種形狀的峰體;流水侵蝕和冰裂繼續作用使節理繼續擴大,可將峰林進而分離為石柱、石針等地形。因化學風化較弱,高山及寒冷氣候地區的花崗巖破碎后,不一定都能形成石蛋,往往形成亂石堆,中國的黃山就是典型的高山花崗巖地形。石蛋在黃山都不是圓滑形狀的,而是有較明顯的具棱角的石塊(曾昭璇,1960)。高溫多雨可以加快風化作用,使風化作用更快地深入巖石內部,但如果沿垂直和水平節理都有強烈的風化,則難以形成高大的(峰林)石柱?;◢弾r本身的節理性質(圖8-c)使得風化必須沿2 個方向同時進行。而只有單向(垂直方向)的破壞作用,才有可能保留石柱,因而黃山峰林主要是流水下切和融凍形成(曾昭璇,1960)。地殼抬升速度快和慢的地區在整個華南地區存在,但見不到有高大的花崗巖峰林。所以,高溫多雨強烈風化是華南沒有高大花崗巖峰林的主要原因。

片狀剝蝕在熱帶地區對花崗巖地貌的形成特別重要(曾昭璇,1960)。礐石風景區山體屬于燕山期晚期花崗巖低丘陵(海拔100~200 m),位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多雨。在熱帶高溫和暴雨的交替作用下,山坡和巖體因熱脹冷縮產生片狀崩裂是熱帶花崗巖剝蝕的特點(圖10-b)?;◢弾r是堅硬、致密的不透水的巖石,其致密的結晶狀態結構使風化作用只能在巖石表面進行,逐漸向內層發展,巖石本身抵抗侵蝕,成為造就山體的骨干,但在高溫和暴雨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大規模的片狀剝落,山體外形只能風化成圓滑外表,難以被切割成孤立的峰林形狀,所以包括礐石在內的華南地區難以見到如黃山那樣的大型花崗巖峰林地形,更多的是如饅頭形狀的山地(曾昭璇,1960)。這種山地的山頂和山坡往往分布散落的石蛋(圖6-c),這是因為熱帶暴雨的強烈沖刷作用把風化剖面表層(圖8-c)移去,因此石蛋并不大,但卻成為這種渾圓單一山地的山頂和山坡上唯一的起伏地形。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石蛋地形”(而非千仞崖那樣是石蛋山),暴雨作用愈大的山地,石蛋地形就愈發育。

4.2.3 節理對礐石花崗巖地貌形成的控制作用

節理的產生破壞了花崗巖的堅固性和不透水性,為風化剖面(圖8-c)中石核的發育創造良好條件。一方面,在高溫多雨的環境下,深層化學風化強烈,巖石露頭節理間的巖塊容易產生球狀風化,形成石核和石蛋,另一方面,暴雨又將石核間的風化碎屑迅速帶走,快速掏空石核之間的空間,形成石核洞(圖7-a)?;◢弾r出露后產生的節理的疏密間隔不是固定的(Linton, 1955)。由于風化只能在巖石表面進行,節理的間隔愈大,節理間巖石受風化作用的影響愈小,完好的巖石保留下來的機會愈大。同理,節理愈密集,巖體崩解的機會愈多,受風化作用破壞的程度愈高,若隨后的地質作用(如流水)把風化碎屑帶走,節理間隔寬大的地區的巖石得以保留成突出的山體,節理最密集的地區巖石受破壞程度最大,風化碎屑被帶走后成為山體之間的低地(Linton, 1950)。因此節理的性質不僅控制節理間石核的大小和形狀(圖8-d),還控制山體的類型(圖14)。

礐石風景區內石蛋山(千仞崖),峰林山(石山)和圖6-c 那樣的饅頭山形成于不足百米范圍內(圖2),不同山體所在地的氣候并無差異,巖石類型也相同(見圖1),因此山體形態差異是山體所在地的節理間隔不同造成的,而非氣候差異或巖石類型的結果。根據實測節理數據,如表1和表2所示,千仞崖和石山節理間隔是很不一樣的。千仞崖和石山相隔只有逾200 m(見圖1),但千仞崖和石山的水平節理間隔平均距離分別是14.21和10.29 m,兩者的垂直節理間隔相差更大,分別為10.69 和4.58 m,說明礐石地區花崗巖節理在很小的范圍內疏密間隔就有很大的變化。

由于節理的疏密變化,節理間隔最寬大的山體成塊狀的饅頭山(見圖6-c),節理間隔相對較窄的成石蛋山,節理間隔更窄的山體成峰林山(圖14)。像黃山那樣的大型花崗巖峰林地形,只能在高山寒冷,冰裂充分發展的地區形成,而地處熱帶季風區的礐石花崗巖只能形成小型的峰林山(見圖6)。

5 結論

礐石的花崗巖石蛋丘陵地貌是中國花崗巖地貌主要類型之一。礐石山由燕山晚期巖漿侵入形成的花崗巖構成,于中更新世晚期之前就受風化作用,形成今日之花崗巖地貌;礐石地區高溫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使花崗巖產生深層風化,礐石花崗巖節理的疏密變化以及強烈的風化作用,導致不同類型的花崗巖山體和洞穴的形成;根據石蛋占比和節理間隔寬窄,礐石地區花崗巖山體主要分為3 種類型:石蛋山、峰林山、饅頭山。根據礐石花崗巖洞穴內石核(蛋)的接觸關系以及巖石外部形態,礐石風景區的洞穴可劃分石核洞,崩塌洞穴(石蛋洞),裂隙洞和龕。石蛋山和石核洞是礐石花崗巖地貌最具特色的地形。

猜你喜歡
石山節理山體
新疆阜康白楊河礦區古構造應力場特征
濟南市山體修復中的植物應用與技術——以濟南市臥虎山山體公園為例
戀上云石山
我家就在云石山
新疆阜康白楊河礦區構造節理發育特征
爬三分石山
石山界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 on Forced Convection between Two Nanofluid Laminar Flows in a Channel
山體別墅設計分析
城市山體保護規劃的實踐與探索——以武漢市新洲區山體保護規劃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