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合保溫干預在老年患者婦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

2024-03-22 08:57鮑柳春戈佳英
當代醫藥論叢 2024年3期
關鍵詞:蘇醒排氣體溫

鄭 莉,鮑柳春,戈佳英,徐 婷

(無錫市婦幼保健院,江南大學附屬婦產醫院手術室,江蘇 無錫 214000)

術中低體溫是指手術中患者核心溫度在36℃以下,若不給予及時有效的處理,可造成麻醉蘇醒時間延長,同時可引發凝血功能受損、免疫功能下降等,患者發生感染等并發癥的風險亦會增加,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危害[1]。老年婦科手術患者由于年齡較大,且自身體溫調節能力已明顯下降,同時機體基礎代謝能力衰退等,因此在手術中較易出現低體溫情況[2-3]。為強化患者的術中體溫管理,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老年婦科手術患者實施復合保溫干預,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行婦科手術的老年患者72 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6 例。對照組年齡60 ~79 歲,平均(67.03±5.46)歲;體質指數16.70 ~27.85 kg/m2,平 均(22.93±2.18)kg/m2;疾病類型:子宮內膜癌11 例、宮頸癌4 例、宮頸良性病變9 例、卵巢良性腫瘤8 例、卵巢癌1 例、子宮內膜息肉2 例、子宮肌瘤1 例。試驗組年齡60 ~82 歲,平均(67.89±5.19)歲;體質指數16.45 ~28.05 kg/m2,平均(23.04±2.05)kg/m2;疾病類型:宮頸癌16 例、子宮內膜癌7 例、卵巢良性腫瘤4 例、宮頸良性病變3 例、卵巢癌3 例、子宮肌瘤2 例、盆腔梭形細胞腫瘤1 例。納入標準:年齡≥60 歲;具有開腹手術指征;術前體溫正常;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為Ⅰ~Ⅱ級;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腎、肺等器官器質性病變;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合并血液系統疾??;合并阿爾茨海默??;合并精神疾??;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保溫措施,護理人員預先將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1 ~25 ℃,控制濕度為40%~60%,術中為患者蓋被保溫。

試驗組實施復合保溫干預:(1)控制溫濕度。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前30 min 將室內溫度調至21 ~25 ℃,并根據手術不同時間段及時調節溫度,濕度控制為40%~60%。(2)患者肢體保溫。在低溫環境中患者機體散熱較快,因此術中給予肢體保溫干預具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給予患者保暖棉被服,在不實施手術的部位使用保暖性更好的被服、手術巾進行覆蓋,從而將肢體與冷空氣隔絕,同時盡可能避免被服被弄濕。老年婦科手術患者體質較差,因此術中需使用升溫毯促進部分體表熱量轉移至體內,以減少核心溫度的下降。此外,避免非手術部位的不必要暴露。(3)預熱皮膚消毒劑。在術前預熱皮膚消毒劑至37 ℃,以提高患者舒適度,并減少患者機體熱量流失,減少不必要的冷刺激。(4)強化患者術中體溫監測。采用體溫探頭監測患者的鼻咽部溫度,并對患者皮膚溫度、面色進行監測、觀察。(5)加溫輸入液體。術中輸血、輸液均應用加溫輸注裝置,通過加溫輸入患者體內的液體以減少術中體溫的下降,避免低體溫的發生。(6)心理疏導。護理人員在術前訪視時多與患者溝通交流,并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從而減少患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對刺激閾值的影響。(7)手術結束后盡快幫助患者蓋好棉被,以減少熱量的流失。

1.3 觀察指標

(1)圍術期各時間點體溫變化情況:采用體溫探頭監測并記錄兩組麻醉后即刻(T0)、麻醉后30 min(T1)、麻醉后60 min(T2)、術畢(T3)的鼻咽部溫度。(2)觀察并記錄兩組術后的恢復時間,包括排氣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其中排氣時間指患者手術結束至腸道排氣所需的時間,蘇醒時間指患者麻醉結束至達到呼喚能睜眼所需的時間,拔管時間指患者麻醉結束至恢復自主呼吸且潮氣量達7 mL/kg,拔出氣管導管所需的時間。(3)手術并發癥:統計兩組術中低體溫及術后寒戰、躁動、傷口滲血的發生率。(4)術中應激反應:記錄兩組術中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圍手術期各時間點體溫比較

對照組T0至T3體溫呈逐漸降低趨勢,T1、T2、T3體溫均低于T0(P<0.05);試驗組T0、T1、T2、T3體溫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圍手術期各時間點體溫比較(℃,±s>)

表1 兩組圍手術期各時間點體溫比較(℃,±s>)

注:★與T0 相比,P <0.05。

組別 T0 T1 T2 T3對照組(n=36) 36.62±0.15 36.43±0.16* 36.18±0.12* 36.02±0.09*試驗組(n=36) 36.71±0.13 36.63±0.12 36.53±0.12 36.37±0.15 t 值 2.720 6.000 12.374 12.005 P 值 0.008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

試驗組術后排氣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術后排氣時間、蘇醒時間、拔管時間比較(±s>)

組別 術后排氣時間(d) 術后蘇醒時間(min) 術后拔管時間(min)對照組(n=36) 2.92±0.55 10.00±4.20 15.44±4.67試驗組(n=36) 2.25±0.64 5.03±0.73 9.56±1.28 t 值 4.764 6.995 7.286 P 值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試驗組手術并發癥(術中低體溫、術后寒戰、躁動、傷口滲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4 兩組術中應激反應比較

試驗組術中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術中應激反應比較(±s>)

表4 兩組術中應激反應比較(±s>)

組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心率(次/min)對照組(n=36) 146.38±3.62 83.30±3.14 76.03±2.91試驗組(n=36) 127.82±3.19 73.07±3.28 65.73±3.04 t 值 23.080 13.518 14.685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討論

維持穩定的體溫對于保障機體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術中低體溫可對患者造成不良生理刺激[4]。相關調查結果顯示,低體溫可導致患者出現術后寒顫、肢體發涼、麻木等多種癥狀,并對機體免疫功能、循環系統、凝血機制等產生負面影響,造成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增加,病情嚴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5]。近年來隨著醫學理念的不斷進步,老年患者術中體溫的維持逐漸受到重視,采取何種有效保溫措施為患者提供穩定的術中體溫成為目前研究的熱點[6]。

本次研究觀察到,對照組T0至T3體溫呈逐漸降低趨勢,T1、T2、T3體溫均低于T0(P<0.05),同時試驗組T0、T1、T2、T3體溫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合保溫干預應用于老年婦科手術中可有效預防低體溫的發生,維持患者術中體溫的穩定。分析原因為,通過術前調節手術室溫度可使室內保持適宜的溫度,避免由于室內溫度太低對患者造成影響[7];通過術中輸注加熱后的液體可避免患者術中體溫下降,灌洗液加溫后可有效減少沖洗所造成的熱量流失[8];通過應用升溫毯能夠幫助患者創建暖空氣的外環境,促使機體保持穩定溫度[9]。本次研究中,試驗組術后機體恢復時間較對照組短,同時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分析原因為,低體溫會造成術中麻醉藥物的代謝環境發生變化,使藥物滯留于患者體內的時間更長,同時麻醉藥效不會受溫度的影響,因此麻醉藥物于患者體內作用的時間會延長,患者蘇醒時間、拔管時間亦會隨之增加,而通過術中有效的復合保溫干預措施可有效避免術中低體溫的發生,同時通過預熱沖洗液可減輕對患者胃腸道的冷刺激,避免胃腸道痙攣等,最終可加快術后機體的恢復[10-12]。此外,通過有效的心理疏導可幫助患者減少不良心理對刺激閾值的影響,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本研究中,試驗組術中收縮壓、舒張壓及心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復合保溫干預可減輕老年婦科手術患者術中的應激反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的血管較脆,低體溫不僅會造成血壓上升,心率加快,還可能使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律失常,給老年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13-14]。而復合保溫干預結合幾種保溫措施減少患者體表熱量的散失,避免術中體溫下降過快,從而可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穩定患者的生命體征,減輕術中應激反應。

綜上所述,復合保溫干預應用于老年婦科手術中可有效預防術中低體溫的發生,減輕術中應激反應,減少手術并發癥,促進術后恢復。

猜你喜歡
蘇醒排氣體溫
體溫低或許壽命長
植物人也能蘇醒
體溫小問題,引出大學問
體溫值為何有時會忽然升高?
綠野仙蹤
會搬家的蘇醒樹
老年人的體溫相對較低
向春困Say No,春季“蘇醒”小技巧
堀場制作所的新型排氣流量計
堀場制作所的新型排氣流量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