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統編教材編寫特點 重構小說文本教學內容

2024-03-24 14:25左高超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體特征小說閱讀教學

【摘 要】小說三要素和主題是小說教學的起點和主要抓手,但小說教學的落點不能停留于此,還要緊扣教材編寫意圖,依據教材雙線組元的編寫特點,將小說的教學內容拓展到教會學生“如何閱讀小說”。以《百合花》為例,“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要求我們認真落實教材“學習提示”中注意細節描寫的要求,因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賞析文本細節的角度去解讀小說。再者要抓住小說“清新俊逸”的語言風格,將品味文本特色語詞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最后,也要關注單元主題“青春的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轉換敘述視角來感悟青春,實現單元人文主題的升華。

【關鍵詞】閱讀教學;小說;文體特征

傳統的小說教學中,教學內容通常落實在小說三要素和小說的主題上,即落在教給學生“小說寫了什么”上,具體如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說情節、整合環境描寫的作用等。我們知道,小說三要素是小說類文本閱讀教學的起點和主要抓手,也就是說探究“小說寫了什么”永遠都是小說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在語文課堂上,區別于一般日常閱讀,小說閱讀是一種專業化的閱讀,不能停留在教會學生“小說寫了什么”上,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小說是如何寫的”“我們該如何讀”。尤其是在統編教材的編排體例之下,可以推測“小說是如何寫的”(文本言語形式)是統編教材對小說閱讀教學的內在訴求。統編教材具有雙線組元的編排特點,即一方面呈現“學習任務群”的本質特點,一方面呈現“單元主題”的價值訴求?!皩W習任務群”更多反映的是文本體例的言語形式訴求,體現的是“依體而教”的文體教學價值;“單元主題”則更多地體現文化育人的課程理念,表現出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學科特點。因此,在統編教材的編寫體例下,小說教學可以將小說三要素的處理前置化,將其放在課堂預習之中,在預習案中以預習問題的形式呈現,讓學生自主分析小說人物形象,梳理文本情節和環境描寫。預習后,教師再依據教材的編寫特點,深入挖掘教材的編寫意圖,重新建構小說教學的主要內容,如此才能深入貫徹課程改革精神,落實新教材的課程理念,將教學引向深刻。

當下閱讀教學的現狀是,學生很難走進文學作品所創造的藝術世界中去,尤其是經典小說和其他有閱讀難度的作品。小說具有審美的價值功效,也就是說,讓學生咂摸出小說的美,進而走進小說虛構的藝術世界才是小說閱讀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拔膶W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價值追求也是引導學生積累書面語感和語言表達策略,在閱讀中豐富情感體驗、提升審美品質。由此可知,小說的教學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通過適當的解讀方式進入文本,感悟和理解文本內容的過程,即引導學生通過小說的表達方式理解小說表達意圖的過程,而這也是達成教材編寫意圖的過程。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解讀小說的表達方式是深入理解小說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常情況下,作者會通過對語詞、句式、語氣、結構、修辭、視角、細節等要素的精心構思來講述故事、表達意圖。由此,在小說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品味特色語詞、解析特殊句式、透析敘述結構、比較敘述視角、賞析文本細節等角度來學習小說的解讀方式,使之掌握閱讀方法。

《百合花》是一部戰爭題材小說,作者茹志鵑以回憶的方式和“清新俊逸”的筆調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一段可歌可泣的軍民魚水情的故事。面對這樣一篇并不難理解的當代小說,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講什么呢?由統編教材后面的“學習提示”可知,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注意那些感人的細節描寫”“重點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體會革命戰爭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在“單元學習任務”中編者再次提到,要“選擇一兩個感人的片段,……分析典型的細節描寫”?!皩W習提示”和“單元學習任務”這些欄目是課程標準中的教學要求在教材中的具體轉化,也是教材編寫意圖的直接呈現。教師在重構小說教學內容時應充分關注教材編寫特點,將教材內容教學化、課堂化。由《百合花》所屬單元的這些教學提示可知,引導學生賞析文本細節來解讀小說是該文的教學重點。此外,該文“清新俊逸”的語言表達風格也可謂獨具一格。小說中“小通訊員”的形象之所以寫得如此豐滿且感人至深,和作者的語言風格不無關系。因此,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文本的特色語詞和語氣來把握人物形象也應該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之一。還有一點,由于本文所處單元的主題是“青春的價值”,那么如何引領學生感悟青春也應該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但是《百合花》是戰爭小說,如何在戰爭小說中感悟青春這一主題呢?這就需要轉換視角,觀察不同敘述視角下小說主題的多樣化呈現。

一、賞析文本細節

沒有細節就沒有藝術。文學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往往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現。解讀細節時要注意抓典型、富有表現力的細節,這樣的細節解讀才能起到以一持萬、以小見大的作用。

《百合花》中最感人的兩處細節描寫便是小通訊員犧牲后,新媳婦為其修補衣服上的破洞,并為其蓋上了被子。教學中要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兩處感人的典型細節,解讀其作用呢?文學作品中的“典型”并不意味著描寫的是真實,而是源于真實。典型細節就是藝術化了的細節,這是小說虛構性的特點所決定的,文學作品追求的“真”是符合情理、感情真摯的“真”,而不是生活的真實。孫紹振先生的“錯位解讀法”,讓學生在“真善美”的錯位中感悟作品內蘊的情思,感受作品的審美價值。他認為,美是藝術家依情志假定的,美與真是交叉的關系,也就是“錯位”[1]。例如,面對同一棵樹,生物學家會從現實的真(反面為假)的角度,即認識價值的角度去思考這棵樹的本質屬性,考慮它隸屬某科某綱,有何生物特性等問題;而藝術家會從美(反面為丑)的角度,即審美價值的角度去感受這棵樹的精神氣質,比如這棵樹在暴風雨中昂首挺立令人敬佩,或是在木葉凋零時令人感嘆韶華易逝等。文學作品中,真善美之間表現出來的往往都是一種錯位的關系,通常情況下越是沒有實用價值的東西越具有審美價值,即越不完善的地方越美。

在解讀理論的引導下,學生很快就會饒有興趣地對文本中兩處典型的細節描寫進行分析。第一處,小通訊員已經犧牲了,但他肩頭上那個破洞依然裸露著。從實用價值的角度來看,修補衣服的破洞是為了保暖,此時再為犧牲了的人修補破洞已經沒有任何實用價值。然而新媳婦卻依然低著頭,一針一線,認認真真地為他修補破洞,這顯然是在做無用之功,毫無實用價值可言。然而,她的行為實用價值越低越能彰顯崇高的審美價值,也使得新媳婦的形象越發美麗,越發突出了軍民魚水情的可貴,小說的主旨越發得到彰顯和深化。同理,第二處典型細節中,新媳婦為小通訊員蓋上那床百合花的新被子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反而浪費了珍貴的生活、戰時物資,她卻義無反顧地將自己唯一的嫁妝蓋在了這位萍水相逢的小戰士身上。新媳婦的這些行為雖不具有實用價值,卻能讓讀者感動,感嘆在那個艱辛的戰爭時代,人與人之間還擁有純潔如百合花一樣的感情,由此體現了作品的審美價值。

引領學生賞析細節描寫時,不能僅停留在分析細節“表現了什么”,還要引領學生懂得它“為何能這樣表現”。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學會解讀小說的方法遠遠勝于僅僅理解小說的表現內容。

二、品味文本特色語詞

語言是思想的外在呈現,思想靠語言承載和表達。在解讀文本時,我們不僅要看作者“寫了什么”,還要思考作者為什么“這么寫”而不“那么寫”。比如,“為什么用這個詞、這種語氣,而不用那個詞、那種語氣?”“為什么要寫這個而不寫那個?”“為什么詳寫了這個而不是略寫?”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以這種累進式的比較去體會和感悟作者的內在情思與表達意圖。

《百合花》作為戰爭題材的小說作品,卻能表現出與當時(1958年)主流風格不同的文風——“清新俊逸”,可謂獨具一格。我們在解讀文學作品時,就是要在“這一篇”不同于“那一篇”或者“那一類”的地方“重錘猛敲”,進而讀出“這一篇”與“那一篇”或者與“那一類”的不同之處??v觀《百合花》全文,小說的語言風格正是我們需要“重錘猛敲”之處。而在品味語言風格的時候,還需要給學生一個抓手,以便其能深入理解。通過仔細閱讀,可以發現該文“清新俊逸”的筆調很大程度上源于作者對量詞的選擇與錘煉。因此可以將量詞作為品味語言的抓手,引導學生通過品味文本特色語詞來理解該文的語言風格,進而掌握文本的解讀方法。

通過對《百合花》中出現的量詞做統計,可以發現文本中共出現155個量詞。其中與名詞搭配的量詞共136個,如“個、陣、股”等;與動詞搭配的有19個,如“次、下、遍”等,并且這些量詞在文中確實起到了修飾語言的效果。[2]在量詞的品味中,教師可以采用比較教學法,讓學生在量詞的使用和比較中體味文本的內在情思。比如在小說的開頭階段,作者寫道:“團長對我抓了半天后腦勺,最后才叫一個通訊員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痹谶@里,作者用“個”來修飾小通訊員。然而到了小說結尾,小通訊員犧牲后作者寫道:“這象征純潔與感情的花,蓋上了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臉?!贝颂幮揎椥⊥ㄓ崋T的量詞由“個”變成了“位”。前后量詞的變化恰切地把“我”及新媳婦對小通訊員情感的變化透徹鮮明地表現了出來,也把小通訊員舍生取義的品格淋漓盡致地加以展現。當學生從量詞這種細微的變化處讀出了軍民魚水情和革命英雄主義情懷,他們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也就加深了。再如文中小通訊員因為“我”的逗趣而害羞得直冒汗,“我”不禁有些不好意思:“這是我的不是,人家走路都沒出一滴汗,為了我跟他說話,卻害他出了這一頭大汗,這都怪我了?!边@句話中,作者分別運用了“滴”和“頭”兩個不同的量詞作對比,夸張地再現了小通訊員與女性同志說話時拘謹、羞澀的一面,更好地表現出小通訊員的憨厚純樸與可愛。

《百合花》中還有多處對量詞的運用也十分經典,別具特色。教師一定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這一篇”文本的語言特色,引領學生通過品讀特色語詞學會解讀文本的方法,使之更好地把握文本寫作技法,領會作者傳遞的深厚情感。

三、比較敘述視角

敘述視角是一個作品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理解、學習并在文本解讀中自覺加以應用,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問。

《百合花》是戰爭題材的作品,主要表達的是軍民魚水情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但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卻將其放入主題為“青春的價值”的單元中,用意為何?在確定教學內容的時候,我們通常采用“以學定教”和“依體而教”的原則,殊不知編者意圖也是確定教學內容的重要參照依據。比如,同樣是《燭之武退秦師》這篇先秦古文,統編版和魯人版語文教材中對它的教學定位就不相同。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中的《燭之武退秦師》,其所屬單元的主題是中華文明之光,那么教師在教授時應側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辨藝術來展開教學;而在魯人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第一冊中,《燭之武退秦師》編寫在“昨日的戰爭”的第四單元,教學中應側重引導學生對戰爭進行反思。由此可推,《百合花》的教學絕不能僅僅停留在“依體而教”和“以學定教”的層面,還要思考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青春的價值”這一單元人文主題。那么,《百合花》里的“青春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呢?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百合花》里一共有兩個故事,一個是小通訊員的故事,一個是“我”對解放戰爭的回憶,小通訊員的故事嵌套在“我”的回憶中。小通訊員作為該文的主要歌頌和描寫對象,作者完全可以以小通訊員的視角展開,但作者選擇了以“我”這個旁觀的第三者視角去回憶小通訊員的行為表現以及他與新媳婦的互動。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轉換敘述視角的方法讓學生比較兩種敘述視角下小通訊員這一人物描寫的不同,讓學生感受不同視角下藝術表現的差別,也對敘述視角這一寫作技巧有更深的了解。

通常情況下,我們在閱讀《百合花》時,都是將注意力聚焦在小通訊員的身上,尤其是他壯烈犧牲的那一段情節。因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嘗試以小通訊員的視角復述文中幾個主要情節。當學生的視野聚焦到小通訊員身上時,學生會發現此時小說中多處描寫內容發生改變。比如在送“我”去包扎所的路上,主視角觀察的對象變成了“我”,趕路一段的描寫也變成小通訊員怎么三步兩回頭等“我”。以小通訊員為主要描寫對象使學生對這一人物具有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產生由衷的崇敬之情,也正是因為小通訊員的犧牲使得新媳婦無實用價值卻有崇高審美價值的舉動體現出軍民深厚的魚水之情。但是,當學生再將敘述視角轉為原文“我”的視角時就會發現,“我”的第三者視角視野更為開闊,除了小通訊員的犧牲精神和軍民情深,“我”還能看到更多小通訊員不自知的一面。比如,他只有十九歲,才參加革命一年;他還沒娶媳婦;他和女性對話時總是露出忸怩的樣子;他還很愛美,肩膀上的步槍筒里總是插著幾根樹枝或是野菊花;他很可愛又傻乎乎的讓人心疼。此時學生對小通訊員的認識不再停留在“壯烈”“高大”這類單一的認知上,而是看到了一個更加豐滿、更加立體,充滿青春活力,性格陽光且熱愛生活,與人對話忸怩卻著實可愛的人,其生活層面的內容也完全地“暴露”在我們面前。學生對小通訊員的認知變得更深入全面,對文本主旨的理解也就進一步豐富起來了:小通訊員對其“青春的價值”的奉獻是如此悲壯又如此崇高。這種悲劇美能深深地震撼當下的青年學子,使他們在自己的青春歲月中做出更有時代價值的選擇。如此,文本的價值便得到了升華,語文學科的教育意義得到彰顯,立德樹人的目的得以達成。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進一步深入解讀《百合花》的雙重視角。這篇小說以“我”的口吻進行敘述,但如果不仔細辨認,學生大概不會發現這里的“我”有“故事見證者”和“故事敘述者”兩個身份[3]。小說前面幾乎都是“故事敘述者”的“我”以回憶的方式講述這個與自己同鄉的青年的故事,而在文中最后一段話“在月光下,我看見她眼里晶瑩發亮,我也看見那條棗紅底色上撒滿白色百合花的被子……”里的“我”轉變為“故事見證者”的身份。之所以有這樣的區別,在于“我”作為回憶和客觀敘述的第三者在時空上有天然的距離感。而在情緒達到高潮的小媳婦給小通訊員蓋被的一幕中,“我”的身份的轉換,使得學生得以跟隨作者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通過參與其中的“我”的眼睛看到小媳婦晶瑩的淚光與潔白的百合花,使得情感的傳遞更為直接,故事也就顯得更為感人。有了這樣的講解,學生對敘述視角于小說創作的直接影響有了更深刻的體會,也為他們日后解讀其他文本積累了真實的解讀經驗。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如何不愛?

要之,經典小說作品的教學既要做到“守正”又要做到“創新”;既要關照表達內容又要關涉表達方式;既要教出“這一類”的共性,又要教出“這一篇”的個性,還要教出“這套教材”的特性。以小說類文本的教學為例,在學生充分預習和掌握小說教學“三要素”的基礎上,教師要依據教材編寫特點,在“學習任務群”和“單元主題”的雙重視角下深入挖掘編者意圖,以小說的解讀方式和言語表達特點以及主題的敘述視角確定小說類文本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孫紹振. 經典文本的深層結構:中學語文名篇解讀[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6:13.

[2]周雯麗. 淺談茹志娟小說《百合花》中的量詞修辭[J]. 青年文學家,2014(26):30.

[3]徐飛.《百合花》教學設計[J]. 中學語文教學,2020(8):60-63.

(責任編輯:朱曉燦)

【作者簡介】左高超,高級教師,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山東省分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濱州學院兼職教授,淮陰師范學院中國語境研究與推廣中心兼職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文本解讀和語境教學。

猜你喜歡
文體特征小說閱讀教學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網游小說的文體特征分析
《世說新語》中兩晉士人的文學審美趣味
習作賞評課,“不教之教”的習作之旅
把握文體特征,讓說理文教學更高效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