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塘棲記

2024-03-24 04:10汗漫
野草 2024年2期
關鍵詞:塘棲豐子愷

汗漫

1.想起豐子愷和夏目漱石

豐子愷雇一條船,自故鄉石門鎮出發,沿大運河向南去杭州,用兩天時間。他放棄半日便能抵達的汽車或火車,走水路,因途中有古鎮塘棲可逗留。

船夫在搖櫓,欸乃有聲。船艙里設一榻,可臥著讀書、入夢;兩旁窗子嵌有玻璃,避風雨,也能透窗觀察兩岸樹木、人物和云朵,像流動的畫卷;一小桌,可供四人共飲、打牌,“竟像一間小小的客堂”——在晚年所作散文《塘棲》中,豐子愷如是感嘆。若獨自乘船,他就在小桌上展紙蘸墨,寥寥幾筆,勾勒出一幅漫畫。漫畫中的人,眼睛和嘴巴一概省略,重在以姿勢和行動傳達內心。畫面一角,寫三兩言語,如:“春燕帶得落花歸” “此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家家扶得醉人歸”……筆墨間,盡是江南風致。

船夫遠遠看見超山一脈青蒼輪廓,廣濟橋如長虹臥波,就低聲預告:“先生,到塘棲了!”豐子愷收拾紙筆,起身到船頭,看這一座他熟悉、喜愛、無數次路過的古鎮,逐漸放大。兩岸的店家、作坊、白墻黛瓦,河埠頭上搗衣、洗菜、刷碗的婦人,赤裸裸跳入河中洗澡的少年,全面包圍視野和內心。

河面上,大船與小舟,帆檣相連,穿過廣濟橋七個大大小小的橋洞,延續余下的行程?;蛲2从诎哆?,卸物裝貨。卸下異地異國的煤油、脂粉、自行車、電唱機等工業品,裝上塘棲的櫻桃、枇杷、桃子、稻米、絲綢、糖色、甘蔗等特產。燈火初上,商人與船客結伴去水北街或水南街游蕩,入餐館或青樓沉醉一番,進戲院聽昆曲、越劇或京劇。次日,氣色一新,乘船趕路。由此可見,塘棲,這座距杭州城不遠不近五十里的古鎮,因大運河澎湃穿越,人煙與燈火何其繁盛,財富、歡愉和傳奇多么豐盈。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始于隋唐,以圖國家治理的完整性和融通能力。明清兩代,紫禁城日趨內向,對大海和大海以外的世界充滿恐懼和敵意,推行海禁政策,更重視大運河功能的完善,不斷拓寬河道、調整走向,讓南方憑此向北方輸送財力、士子、吳語軟儂的后宮佳麗,接受京城里來的圣旨、密探、大臣甚至皇帝。半天下之財賦,悉經塘棲出入。當這條河雪落冰封、舟船堵塞,古中國的一次腸梗阻,讓南北人民為之疼痛。一八四〇年之后,因英國軍隊占領揚州,控制大運河與長江的這一交匯處,像攥住清廷睪丸,遂有了《南京條約》的簽訂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全新書寫——刀尖與筆尖,蘸著血淚與烽煙。

大運河原本流經臨平,但淤塞嚴重。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水滸傳》中宋江的原型人物張士誠,率將士改變運河走向——棄臨平,在塘棲拓寬河道,使這一小漁村迅速繁榮成為江南名鎮。岸邊,出現一系列碼頭、作坊、工廠、倉庫,有了皇帝的行宮、御碑,有了教堂和禮拜儀式,有了各種外語、方言、戲曲、流言蜚語、傳奇故事,也就有了豐子愷對這座小鎮的深沉眷戀。一次次乘船抵近、上岸,喝一壺梅子酒或米酒,配幾碟小菜。若有雨,豐子愷會更加愉快,想起“畫船聽雨眠”“夜船吹笛雨瀟瀟”等前人詩句,覺得自己不是一個現代人了。打一把傘下船,去水南街的廊棚下坐半日,聽雨復看雨,遠近人事憂歡,清晰浮現于心頭。若五月路過,枇杷成熟,他會買來一串帶到船上,吃著去杭州。如此緩慢而細膩的喜悅,那迅疾而潦草的汽車和火車,無法給予。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后,他攜妻挈子,遠走西南避禍。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回石門鎮,緣緣堂在日寇轟炸中化為廢墟,草木萋萋鳥驚心。無家可歸。隨即喪失一條從石門鎮到杭州的水路。移居上海,終老于那座大城。在漫畫里、文章中,反復畫這一河流,寫這一小鎮。

二〇二二年秋,我與詩人樹才、繆可構、榮榮相約,分別自上海和杭州這兩座與豐子愷有關的城市出發,到塘棲游走散心。各自乘汽車而非坐船來,就少了民國初年文人的風雅。周作人在《烏篷船》《苦雨》中,描敘過與豐子愷類似的經驗:雇船去鄉下看戲,坐船頭,看才子佳人唱念做打,困了,進船艙倒頭就睡,“我覺得也可以算是理想的行樂法”。未言及塘棲,大約沒來過這一小鎮,是他的遺憾。

我們住在水北街,酒店由明清時期一座米倉改造而成。睡下來,感覺自己與一袋米相比,蕪雜、沉重而無用。反復沿運河散步,反復越過廣濟橋,白天或夜晚,獨自或結伴。周遭景象,迥異于豐子愷所見所寫。河面安靜,沒有船來帆去的喧鬧。原因:一方面,為保護廣濟橋,近年在塘棲鎮旁另辟新河道以通船;再一方面,陸路與空路密集交織,使大運河運輸功能日漸衰退,著重于供人懷古、審美與沉思。故,當下塘棲,旅行社三角旗頗多,梅子酒和枇杷一類伴手禮頗多,咖啡館與酒吧頗多。從前圍繞商人、船夫、農作物而生存,現在面向游客呈現自身魅力,塘棲在蝶變,正如時代在嬗變乃至劇變。

唯有食物滋味不變。走進豐子愷喝酒吃飯的小餐館,我們喝酒、吃飯。枇杷和梅子酒,當屬于暮春初夏時節。眼下,有粽子和米酒,可咀嚼到與前人相通的甘苦辛酸。就感覺豐子愷一路跟隨,出餐館,邁上廣濟橋,過河,對我們戴口罩的臉、漂浮的步態,很不放心。他似乎仍在頑固地朗聲陳述:

我謝絕了二十世紀的文明產物的火車,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實在并非頑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我能洞徹一個民國文人的憂慮嗎?他抵觸“火車”這種文明的產物,與夏目漱石一致。這個日本作家曾感嘆,“像火車那樣蔑視個性的東西是沒有的了”,“把幾百個人裝在同樣的箱子里驀然地拉走,毫不留情……大家用同樣的速度奔向同一車站”。在疫情期,病毒通過飛機、火車等現代交通工具傳播,沒有任何一人、一城、一個國度,能置身事外?!巴卉囌尽崩?,有我們共同的、無法區別和選擇的命運?在塘棲,想起豐子愷、夏目漱石,感覺他們在陪同幾個郁郁寡歡的后生,上橋、過河、嘮嘮叨叨,我,就不覺得那么孤窮了。

如何在火車所隱喻的力量面前,保持一艘客船那樣的個性與獨在?這是一道難題。

2.梅花憶我我憶梅

這幾日,與塘棲詩人交談,總聽他們念叨豐子愷的《塘棲》,郁達夫的《超山的梅花》。像懷舊的人,念叨家譜。的確,這兩篇文章,字里行間有本地的來歷和血脈。大運河邊,超山下,塘棲這一小鎮,在言辭中獲得了不會毀滅的永恒感。

北宋,蘇軾在離任杭州通判時,與一個名叫馬中玉的漕運官依依惜別,贈詩:“知君仙骨無寒暑,千載相逢猶旦暮……明朝歸路下塘西,不見鶯啼花落處?!痹娭小疤廖鳌?,即塘棲,他的筆,讓這一小鎮首次出現于中國詩文。盡管此時大運河尚走臨平那一路線,塘棲未興盛,但蘇軾返中原時,思謀乘船經過這一小鎮,大約對未來河流變遷有預感?他應該也到超山看過梅花,我未見記敘,遺憾。

明代,塘棲文人胡敬,這樣寫雨中的家鄉:“野艇過橋波影亂,長廊遮路屐聲稀?!痹诖筮\河舍臨平而就塘棲后,小鎮文風日盛,舉人與秀才輩出,藏書樓與雕版書坊繁多。連鎮上的某一裁縫,也能寫詩,有“竹榻生香新稻草,布衣添暖舊棉花”之感嘆傳世,比胡敬寫得好。好就好在,裁縫寫出了許多文人有意回避的凡事俗情。若杜甫和白居易看見這裁縫,也會歡喜。晚清,某日,林琴南與隱居塘棲的夏容伯,結伴登超山,作《記超山梅花》,有“縱橫交糾,玉雪一色”“叢芬積縞,彌滿山谷”一類古舊言語,與前朝士人筆下的梅花無區別,乏新意,難以動人心魄。

白話文中的塘棲,動人心魄,或許就是從塘棲裁縫一類民間表達中,得到啟示。

郁達夫《超山的梅花》,寫于一九三五年一月,面世早于豐子愷寫《塘棲》的五十年代。這篇散文,與《釣臺的春晝》《方巖紀靜》等名篇,確立郁達夫“中國現代游記體散文大家”的身份。文中,郁達夫寫登上峰頂后,“東瞻大海,南眺錢江”,而山間梅花,“自然自成一個雪?!?,“比到羅浮的仙境,總也只有過之,不會不及”;寫塘棲人以果木栽培為生計,故,一年四季,有梅子、櫻桃、枇杷、杏子次第成熟,超山梅花之所以種植盛大,非鄉民們“在學林和靖的終身不娶”、幻想讓梅花生出一只仙鶴;寫杭州城市民,在立春前后蜂擁看梅,大都直接乘車到山下,完全不同于古人,只有大運河這一條水路可走,須乘船到塘棲,再披蓑戴笠、冒雪上山……

郁達夫和豐子愷,寫出民國早年的塘棲之美,細節與觀念,迥然區別于前朝文人的古典情味,故充滿現代性。我來塘棲,如何言說當下、自成面目?這是一道難題。

我和朋友,重溫一番郁達夫、豐子愷的文章,決定,乘船而非乘車去超山看梅。都明白,在深秋,只能看梅樹而不見梅花,就像只能看開演前的空戲臺,不見化妝室里涂臉描眉、默誦唱詞的女子。都明白,我們在向那些看梅、愛梅、寫梅花的前人,致敬。在船上,看大運河兩岸,時時有釣客,將釣竿垂系于水面,身后停著一輛越野汽車或轎車。時時有挖掘機,像巨型動物昂首前進、破壁推土,重建新世界,吸引未來游客和現金流。時時有大型貨船掠過,滿載鋼材、集裝箱、木材,船舷上寫著“贛”“蘇”“浙”“閩”“徽”一類代號,像勇猛精進者的名字。

超山,的確超越周遭其他山丘與平野。桂香撲鼻,代表梅香,安慰我們的嗅覺和內心。唐梅,宋梅,仍是郁達夫見過的樣子。尤其是那一株宋梅,備受寵愛,因它能開出六瓣的臘梅花,比尋常五瓣梅花多一瓣。一九二三年,吳昌碩、周夢坡、姚虞琴等文人,在塘棲人王綬珊的陪同下,同游超山,在宋梅旁商議一番后,建“宋梅亭”。這翹角飛檐的開放式空間,可容十多人閑坐、觀梅、飲茶、彈琴。我們也像那幾個民國人一樣,坐在宋梅亭內,讀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句子。姚虞琴:“臘雪不沾墻下水;凍梅先袒嶺頭枝?!扁o衍:“幾度閱興亡,花開如舊;三生證因果,子熟有時?!瘪R一?。骸芭c林和靖同時,高風在望;問宋漫堂到此,香雪如何?!薄?/p>

在鄉民眼里,梅花代表無盡財富。在文人筆墨下,梅花蘊含高潔情懷,與濁世為敵。兩者都是美好的事情,無尊無卑。超山梅花洞曉這一切,故,開放得更加爛漫,讓人間種種情愿,都能得到落實和寄托。

超山上,最動人的詩句是吳昌碩留下的。他自幼愛梅,自稱“苦鐵道人梅知己”,成為海上畫派巨擘,不斷畫梅詠梅。晚年,屢屢乘船,自上海來塘棲、登超山,在梅林里徘徊流連,頭上身上落一層大雪般的梅花。站在那一株宋梅前,喃喃道:“這是蘇東坡看見過的梅嗎?”報慈寺主持正法禪師笑了:“缶翁看見了,坡公就看見了?!眳遣T亦即缶翁,也笑了:“說得好,我送您一幅畫、一首詩吧?!闭ǘU師急忙引吳昌碩進入香海樓,安排僧人研磨展紙。遂有了《宋梅圖》,刻在一塊黑色大理石上,嵌在宋梅亭旁,是四季開放的一枝白梅。吳昌碩所作的那首詩,刻在超山入口處的牌坊立柱上: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

何時買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

這一個愛梅花的人,在一九二七年冬去世。一艘船,載著一具棺材,自黃浦江進入大運河,在塘棲上岸,葬于超山。這是吳昌碩生前選定的墓地。他一次次來塘棲、超山,像演員正式演出前一次次走臺。我們把攜帶的一瓶米酒,傾倒在一個巨大半圓球形狀的墳墓前,這個眼睛細小的矮胖老人,能被酒香喚醒嗎?立春前后、梅香濃郁時節,他大約會推開墓碑那一扇石頭質地的門,到超山峰頂,四望詠嘆:“梅邊結茅屋,且看天下春?!?/p>

我們在大明堂內喝茶小憩。斟茶的女子,姿勢里有無限情愫,像春風吹動開花的梅枝。聽說我們是寫詩的人,女子就拿出毛筆和宣紙。樹才寫了兩句話:“唐宋隨風去,梅花年年開?!蔽覍懥艘欢卧挘骸霸谇锾靵沓皆L梅,很合適——愛的前提,是強烈的空無。美的力量,產生于轉眼即逝?!蹦桥佣⒅?,出神片刻,微微鞠躬致謝。

游過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黃米飯的人,盡可以上塘棲鎮去痛飲大嚼。從山腳下走回汽車站去坐汽車,原也便利,但這一段路,總以走走路坐坐船更為合適。

下山時,我們按照郁達夫文章結尾處的建議,走走路,再坐游船回塘棲,大約也契合于豐子愷、夏目漱石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吧。

詩與文章,是一種慢,古老的緩慢,還能抵御科技的快捷和盲動,帶來的種種狂熱和災難?

3.小菜館與大運河

一叢梅花凌風翻折,宋梅亭下,有一人端坐,背影孤清。彼何人斯?吳昌碩、郁達夫、你、我、他……

塘棲畫家呂幼綱,六十歲出頭,留胡須,小心翼翼展開其一幅代表作。畫面右下角,題有“超山有宋梅”一句話。從畫面上,能看出山風很大,這對畫家筆勢的凌厲峭拔,要求高。我問他:“畫中人久久不轉身,在想什么?”他笑了:“在想,如何對上‘超山有宋梅這句話?”我們都笑了。呂幼綱說:“先生們都是詩人,替亭子里那個人,對一對?”繆可構應答:“塘棲無新人?!贝蠹覔嵴瀑澷p:“對得好!有意味。對,我們都是從古代過來的人……”

水北街,這一處兩進院落,是呂幼綱祖上舊宅,高懸一塊刻著綠色“緣園”二字的黑色匾額。

一進,門口樹起“緣園私房菜”招牌,有若干包廂和大堂。時間尚早,未到中午,有客人圍桌茶敘。墻壁上,掛一塊黑板,有紅、黃、白三色粉筆涂鴉,字跡各異:“生逢俱如意,日沐南風吹?!薄懊吭乱痪??!薄疤K州群仙會到此一游?!薄疤翖凌撕?,超山梅花香?!薄伴L河落日圓?!薄袄顏唩?,我愛你?!薄八椒坎宋兜篮??!薄昂贾萸儆烟翖??!薄皡抢资莻€癡呆兒?!薄巴涣四?,像感染了瘟疫?!薄耙股y免寒涼,前行必有曙光?!薄要氉钥窗胩?,猜想涂鴉者中,有明清的文人和裁縫,有來世的英雄和痞子?散亂句子間,夾雜繪圖、人臉或日月星辰等,讓我感動和走神。每個小菜館,都是小規模的中國。何況,這小菜館門前有大運河奔流,進門吃飯的凡夫俗子,腸胃間的情感就異常豐盈、悠遠。

二進,就是呂幼綱接待我們的這一空間,掛兩個牌子:“香雪海藝術館”,“塘棲鎮美術家協會”。正堂寬敞,設置長畫案,可容下二十多位畫家雅集創作,或對坐品茶。每年元月、五月和十月,分別屬于梅花、枇杷和桂花的時節,呂幼綱作為美術家協會主席,帶領畫家們去超山或田園采風,再回到這舊宅創作。大梁上,高懸暗紅色木匾,以金粉、楷體,寫著“明綱飭紀”四個大字,是道光年間呂家祖輩手筆。

四百年前,明嘉靖年間,塘棲少年呂需,在廣濟橋旁邊的碼頭乘船,去南京,在國子監當太學生,以一篇《談天雕龍論》驚動朝野。目睹種種腐敗黯淡,絕了仕途之念,還鄉隱居,沉浸于水墨和修辭。待兵部侍郎兼浙江總督胡宗憲,揮師剿倭,發出召喚,呂需與徐文長,應聲出任其幕僚,征伐于山海間,安定江南。晚年,呂需與兄長呂北野,在水北街疊石壘山、理水植樹,建別墅“呂園”,筑藏書樓“樾館”。戚繼光、文徵明、陳繼儒等名將雅士,乘船坐轎入塘棲,成為呂園座上賓、樾館沉醉客。

塘棲鎮,明清以來涌現眾多名門望族。卓氏:祖籍瑞安,移居塘棲后財雄一方,修橋梁,建道路,興義學,在晚清陷入文字獄,舉族蒙禍,一蹶不振。勞氏:祖籍嶗山,乾隆年間移居塘棲,開設鼎昌布店、人和木行、勞永康米店、榮興布店、祥泰豐布店、協泰染坊、塘棲電廠、勞鼎昌米行、波華絲綢廠……半個塘棲鎮,都是勞氏家族的資產。范氏:范仲淹之后裔,以蠶絲生意興家,設“恒久土絲行”,后在上海和杭州建絲廠,以“金獅牌”“鶴童牌”“莫干山牌”等商標,名揚海內外。馮氏:明末清初,有馮文昌以詩文名揚江南,其宅邸,后來化為尼寺。車氏:有車家弄、車家橋等地名流傳,可見其家族顯赫。沈氏:儒士輩出,政聲卓越,有沈家花園傳世。虞氏:唐代書法家虞世南之后人,清末自慈溪移居塘棲,一九二九年,虞洽卿來塘棲認祖歸宗,虞氏宗祠后改作“世南學?!薄?/p>

一條大運河,吸引無數移居者,構建起這個姓氏紛雜、血緣繁復的小鎮,把異鄉改造成故鄉。塘棲,遂成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之地:資本、工廠、雇工、技術等因素匯聚,迸發出財富的光輝,符合地理、時代和經濟學的邏輯。光緒二十二年,即一八九六年,湖州龐元濟、杭州丁丙,合資在塘棲開設大倫制絲廠,擁有從意大利進口的兩百多臺繅車,所產“仙鶴牌”細絲,在第一屆西湖博覽會上獲金獎??箲饡r期,這一著名制絲廠被日軍洗劫一空,成為軍營,如今是“中國近代工業遺產保護地”。這一闊大院落內,白墻斑駁如傷痕,黛瓦,與高遠處天色保持一致的青蒼莊嚴。

塘棲,即“在塘河(江南對人工河的稱謂)邊棲息”。我在塘棲游蕩,那就應該去做水一般的智者、創造者,流動而不凝滯,利萬物而不爭。

呂氏與鎮上其他氏族一樣,在明初,由浙東遷徙于此。呂園與樾館,今已不復見,只有緣園這一古宅幸存,成為畫家呂幼綱的精神家園。舊墻壁上,一組刻藝精湛的磚雕,有人物、花朵與亭榭,微妙而生動,吸引我湊上去細看。似乎是古戲劇場面,在演繹中國的倫理與情感。呂幼綱說:“為保護這磚雕,曾涂上去厚厚一層石灰。后來,小心翼翼清洗、復原,殘留一層微白,像下雪……”盯著那微白,我們都嘆息一聲。

呂需也是畫家,有《梅林訪道圖》懸于樾館,失傳,僅記載于家譜中。那畫面,也有超山梅花和高士吧?與呂幼綱那一幅《超山有宋梅》,意境相同,因古今情懷相同。

呂需還是詩人,有《長橋晚眺》存世,寫的是秋暮時分,站在廣濟橋上的所見所思:“碧天秋水渺,紅樹夕陽多。到岸搖船旆,連舟起棹歌?!?h3> 4.藕粉糖色

“聚源昌”店名標志,在水北街乃至整個塘棲,最醒目。三個黑色楷體大字,橫寫于店門上方白墻。門兩側,豎寫“藕粉”“糖色”四字,對岸、船頭或廣濟橋上的人,都能看見、明白:這是一家賣藕粉和糖色的店家。豐子愷、郁達夫和吳昌碩們,大約都走過、看見,進店喝一碗熱水沖開的藕粉,肺腑頓然灼熱、滋潤,再提著兩三盒糖色,回石門鎮、杭州或上海。蘇東坡沒有看見過這一老店,它開立于晚清,只有百年史。

“藕粉糖色聚源昌”,像上聯。我試著對出下聯:“荷開果熟塘棲香”。眼下,秋涼時節,湖泊里的荷息影退場,超山的花果次第隱居。但有藕粉和糖色作為化身,那春夏時節的甘美,仍在和我相遇相知。

藕粉,名聞遐邇,是明清兩朝的供品。二十斤蓮藕,才能制出一斤粉,類似于用二十年個人經驗,才能寫好一首詩。糖色,是泛稱,包含糖水青梅、糖水枇杷、話梅、金橘、杏脯、糖佛手、紅綠絲、蜜香遠、水桃酥、云片糕、寸金糖等甜點,糖的顏色,微雪般閃爍其上。也特指蜜餞??梢?,塘棲人的生計,與超山梅樹等各類果木,與周遭田野湖泊,息息相通。鎮上店鋪,大抵緊連作坊,匠人制作,商人應酬??腿藗冏I、騎馬、乘船或步行,在小鎮,以美食安頓心身。清朝文人袁枚的《隨園食單》,寫到過塘棲。

走進聚源昌,買藕粉。店員是女孩,問我即時喝還是帶走喝。遲疑片刻,想象豐子愷、郁達夫和吳昌碩,若面對這一詢問,如何反應。我說,即時喝吧。坐在近門口的位置,看過路人、廣濟橋。橋下,河埠頭,從前搗衣、洗菜、泊船的地方,有幾個做視頻直播的男女,彈吉他,面對手機邊跳邊唱。世事滄桑,唯有古橋與運河未變。正如這聚源昌,來來去去,唯有藕粉和糖色未變。幸有這種種“未變”,使人們能夠在變亂里活下去、愛下去。女孩以熱水沖開一碗藕粉,送到面前。它半透明,如膠似漆,像一種難以辨析、分離的情感。我摘下口罩喝著,有些難過,不知道為什么難過。

一個老婦人身著青色長袍,戴粉色口罩,緩慢來到店門前,深深看一眼。氣度異于常人。女孩忙出門迎接,扶老人進店坐下,用熱水沖一碗藕粉遞過去。老人問:“客人還是少吧?”女孩答:“比前一段多了呢,周奶奶?!崩先它c點頭,摘下口罩,慢慢喝:“嗯,好……”

我轉身,面向老人:“阿姨高壽???”她朗聲答:“九十了!”看出我的好奇心,她主動說:“我姓周,二十歲嫁進這胡家,成了女主人?,F在,胡家,與聚源昌沒關系了,但還是想它,隔一段,我就來看看……”老人面目端正,早年應是美人。她喝一口藕粉,接著說:“我婆家祖籍安徽,避戰亂,來塘棲扎根,做藕粉、糖色生意,富起來。杭州、蘇州和上海的客商,都知道聚源昌,在這門前碼頭上半船、整船地進貨?;厝ズ?,貼上自己的牌子去賣,都發了財。運河上的南北客,也知道聚源昌,下船歇息半日,買一堆塘棲特產回家,給親人解饞,送朋友做禮物……”老人看門外大運河,似看見船來客往。無船來客往。她、我和女孩,都有些惆悵。

“您娘家也在塘棲鎮上嗎?”我扭轉話題,老人笑了:“我娘家就在河對岸,看,就是那廊棚下的一家!現在成了店鋪。我從小呀,天天看河這岸,先認識‘聚源昌三個字。您說,這是不是緣分?”我笑了,有些感動:“是緣分,緣分……”老人繼續回憶:“我念過書,讀《論語》《孟子》和英語,在當年,是蠻稀奇的事啊。嫁入聚源昌,也是因婆家聽說我通詩文、明事理,就來提親。出嫁那一天,坐船,順風順水的意思,吉利。沒走廣濟橋。我還記得那嫁妝:兩條絲綿被,一條棉花被,三只皮箱,四只樟木柜。婆家擺了十桌酒席,不算鋪張,是過日子的人?,F在,他們都走了。我,也快走了……”語調平靜。喝完最后一口藕粉,掏出一張紙幣。女孩推辭:“老板交代了,要照顧好您,不能收……”老人堅持:“必須收,不然我就不來了?!迸⒅坏檬障?,找零。

老人戴上那一個粉色口罩,揮手告別,我攙扶她出門。老人看著我:“先生,您像讀書人,多來塘棲啊,景色多好。從前呀,水北街一帶更熱鬧。有許多商鋪、作坊、工廠。大多是繅絲廠,咱江南種桑產蠶嘛。大倫絲廠、祥倫絲廠、崇裕絲廠、華倫絲廠……女工多,手巧,勤快,這些工廠都不喜歡男工。整個鎮上,有兩三千女工呢!每月掙工資,是丈夫收入的好幾倍!說話就硬氣,在家里有地位,我可羨慕她們了。上班時,她們的丈夫,劃著船、騎著自行車送,下班劃著船、騎著自行車接,脾氣好得很——塘棲沒有大男子主義?!蔽倚α?,陪她緩緩朝廣濟橋方向走。

“我也想去當女工,女性求解放,在民國很時髦的!公婆和丈夫,怎么會同意?我只能做家務、帶孩子,悄悄寫過詩,還記得兩句:‘春風吹我襟,探問喜與哀。讓您笑話了吧?”老人眉目間顯露出羞澀,我心熱了:“寫得好啊,阿姨!能背誦全詩嗎?我記下來!”老人停下腳步,費力想了一番,嘆口氣:“忘了,就記住這兩句。解放后,不時興寫舊體詩,我寫詩的筆記本,撕毀了……公私合營后,當工人,我終于走出聚源昌?,F在,兒孫遠在各地,我一個人過,連保姆也不要,自由自在。退休金不少,夠花了——您別送,再會??!我和您是陌生人,遇見了,說這么多話,算是緣分吧?”我連連回答:“緣分,緣分!”看她慢慢遠去的背影,想象民國時代一個知識女性、一家店鋪女主人的生活,有些恍惚。

在塘棲,文人和裁縫之外,還有女性寫詩的傳統,可見此地風氣之新異,與大運河涌動相關。我能查詢到的塘棲明清女詩人,有卓燦(“秋色惱人懷,靜掩芙蓉院”)、張似音(“籬落寂寥聞犬吠,鄰家沽酒過柴門”)、虞凈芳(“傾城不解笑,幽獨更多姿”)、席佩蘭(“由塘棲至杭,桃花數十里,艷如錦繡”)……如何在表達自我中,成就自我?對于塘棲鎮上的古今女性,乃至對于任何人,都是一道難題。

返回聚源昌,買了一些糖色和藕粉,準備送給家人和友人。問女孩:“這些都是店后面的作坊生產的吧?很安靜呢?!迸⒄f:“店后面的作坊,還在生產,銷售量低了,工人少了。還有一個加工廠,開在鎮外的經濟開發區里。會好起來的。先生,您再來啊……”我點頭。她始終戴著口罩,從眉目間能看出清秀的模樣。是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作坊會熱鬧起來。女子們的美,將充分展現于陽光里。

沿水北街走,一系列店鋪、民宿、南貨店、咖啡館、酒吧,敞開著??腿瞬欢?,背景音樂熱烈。只要門敞開,心敞開,我對未來就不應該失望、斷念。

5.兩個女子

半夜時分,教堂旁,一座西式兩層小樓下的大門,被當當當當敲響。信徒、助產士徐若仙,驀然驚醒:一定是有婦人要生產了,來求助。她急忙穿衣,背起平素就備好的工具箱,下樓,打開大門。一個男子雙手作揖、解釋:“打擾您了,媳婦突然要產了,比預產期早幾天……”徐若仙安慰他:“不要緊,走吧……”

一彎新月,照耀教堂尖頂、水北街、運河。男子提一盞馬燈,急急在前面引路。徐若仙緊跟,過廣濟橋,來到對岸廊棚下的一家。門洞開,有婦人在呻喚。家人聚集在院內、床前,徘徊無措。徐若仙走到產婦身旁,握著她的手,觀察片刻,吩咐:“再點兩盞燈,燒一鍋水……”俯身打開工具箱,一一拿出酒精、棉球、產鉗、注射器、剪子、臍帶夾等用具,戴上乳膠手套……“哇”的一聲嬰啼,打破闃寂,一個男孩來到一九一七年的秋天。徐若仙長長吐出一口氣,笑了。這是她用西式接生術迎來的第二十五個孩子。

四年前,一九一三年,金牧師對當時十九歲的信徒徐若仙說:“送你去杭州學護理和助產吧,這技藝,也是慈悲?!卑肽昵?,她學成歸來,成為塘棲第一個護士和西式助產士,救活多個瀕臨死亡的孕婦,在鎮上接生婆的排斥、怨怒中,逐漸得到肯定和贊美。

徐若仙為產婦額頭擦汗,蓋好被褥。產婦拉緊她的手,聲音虛弱:“您是我的菩薩,哦,不,我的上帝啊……”徐若仙安撫她:“我們是姐妹,應互憐互愛……”那男子眼含感激,掏出裹著銀元的紅紙包,雙手托起。徐若仙搖頭:“我在教堂任職,不能受禮。感謝上帝的愛吧。孩子十二歲時,讓他給我送一包糖色,就好啦?!北持ぞ呦?,出門。那男子欲提燈隨行,她謝絕:“天亮了,路能看清了……”過廊棚,登廣濟橋,運河兩岸有了雞鳴。岸邊泊滿的貨船與客船上,人影模糊走動,準備開啟新一天行程。

猜你喜歡
塘棲豐子愷
爆炒米花
古鎮新韻
——千年文脈煥新生塘棲古鎮
枇杷之鄉戲枇杷
豐子愷漫畫里的童年
豐子愷漫畫里的童年
塘棲慢悠悠
豐子愷的“人”和“文”
杭州:清水草 護運河 呈塘棲水鄉美景
漫畫欣賞
新常態下塘棲枇杷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