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縊蟶對養殖尾水化學需氧量和懸浮物去除效果

2024-03-26 18:03宋曉陽陳穎方珍李林晗段盛文陳文博
水產養殖 2024年3期
關鍵詞:縊蟶尾水海水

宋曉陽,陳穎,方珍,李林晗,段盛文,陳文博

(大連市海洋發展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23)

海水養殖業作為大連重要產業之一,近年來發展迅速,2022年大連市海水養殖面積達42×104hm2,其中規模養殖面積為27.3×104hm2,水產品產量為196×104t[1]。伴隨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量養殖尾水直排入海后,影響了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海水養殖尾水里污染物主要包括殘餌、生物糞便和其他有機質碎屑,其中氮(N)、磷(P)等排放量超過近岸海域環境承載力,導致海水富營養化以及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被破壞。近年來,各地海水養殖尾水排放標準陸續出臺,對海水養殖尾水相關指標有具體要求。在海水工廠化養殖中,已具備較為完善的循環水處理工藝,并在生產中逐步推廣應用[2]。但在池塘養殖中,由于養殖面積大、凈水成本高、速度慢以及與大連實際生產條件不相適應等問題,循環水處理工藝應用較少。目前,海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主要利用集中連片池塘排水溝渠構建的生物凈化池來完成。

縊蟶(Sinonovacula constricta)俗稱蟶子、小人鮮等,隸屬于軟體動物門(Mollusca)、瓣鰓綱(Lamellibranchia)、異齒亞綱(Heterodonta)、簾蛤目(Veneroida)、竹蟶科(Solenidae)、縊蟶屬(Sinonovacula),主要分布在潮間帶軟泥中,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其移動能力較弱,營濾食性,無固著生活方式。濾食性貝類在凈化水質中的作用已被證實[3-4],有研究表明,雙殼貝類相較魚類,對石油烴、重金屬等有更強的耐受力和富集能力[5-6]?,F在文獻[7-8]研究基礎上,對比分析不同養殖密度下,縊蟶對化學需氧量(COD)和懸浮物(SS)去除效果,以期為連片養殖池塘尾水的生物處理模式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時間與地點

2023年7月21—22日。試驗位于大連市海洋發展事務服務中心實驗室的白色塑料水槽,其體積為25 L,底面積為0.7 m2。

1.2 材料

縊蟶取自大連天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殼長(6.9±0.7)cm,個體質量為(23.6±4.7)g。試驗前經過7 d 適應性暫養,暫養期間充氧,不投喂。

1.3 試驗設計

設置1#、2#、3#共3 個試驗組,每組投放密度分別為20,25 和30 ind.的縊蟶,每組設3 個平行。試驗開始后,在每個水槽(1 組1 個水槽)注入20 L 養殖尾水,分別在0,2,4,8 和24 h 檢測COD 和SS。其中SS 采用重量法,COD 采用堿性高錳酸鉀法[9]。試驗水溫為26 ℃,鹽度為3%,pH 值為(7.8±0.2),充氧,不投喂。

1.4 指標計算

COD 和SS 去除率計算公式:

式中:Kt——去除率,%;

t——處理時間,為2、4、6、8、24 ,h;

Dt——t 時濃度,mg/L;

D0——初始濃度,mg/L。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密度縊蟶對ρ(COD)的影響

不同密度縊蟶對養殖尾水中ρ(COD)的影響見圖1。由圖1 可見,2#組和3#組ρ(COD)均呈現先升高、再下降、后上升的趨勢。2#組初始ρ(COD)為4.91 mg/L,在8 h 時,ρ(COD)為4.50 mg/L,去除率為8.35%;3#組初始ρ(COD)為2.08 mg/L,在8 h 時,ρ(COD)為1.42 mg/L,去除率為31.73%。1#組ρ(COD)則表現為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初始ρ(COD)為4.66 mg/L,在8 和24 h 時,ρ(COD)為4.25 和4.00 mg/L,去除率分別為8.80%和14.16%。

圖1 不同密度縊蟶對養殖尾水中COD 的影響

2.2 不同密度縊蟶對ρ(SS)的影響

不同密度縊蟶對養殖尾水中ρ(SS)的影響見圖2。由圖2 可見,各試驗組ρ(SS)均表現為先降低后逐漸升高的趨勢。其中1#組初始ρ(SS)為24.86 mg/L,6 h 時ρ(SS)最低,為0.49 mg/L,去除率達到98.03%;2#組初始ρ(SS)為20.36 mg/L,8 h 時ρ(SS)最低,為1.20 mg/L,去除率為94.11%;3#組初始ρ(SS)為21.32 mg/L,4 h 時ρ(SS)最低,為0.92 mg/L,去除率為95.68%。

圖2 不同密度縊蟶對養殖尾水中ρ(SS)的影響

3 討論

3.1 縊蟶在海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中的作用

海水養殖及育苗中養殖水體常常有殘餌、糞便、動物尸體、死亡的藻類等,這些均可導致水體中總氮、總磷、COD 及SS 等濃度升高。因此,養殖尾水凈化對養殖水域環境至關重要。海水養殖環境生物調控是立足于生態養殖,建立動、植物復合養殖系統,實現生物調控(bio-manipulation)與自我修復(self-remediation),進而凈化海水養殖環境[10]??O蟶是一種雙殼貝類,其在呼吸和濾食過程中可以過濾水中的有機質和SS,降低養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氮和COD 等濃度,因此常作為凈水生物。

COD 可直接反映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本試驗結果顯示,縊蟶可以快速降低水中的SS濃度,對COD 也有一定去除效果;養殖水體的主要污染物為糞便等排泄物,縊蟶的濾水和攝食作用可減少水體中SS,水體中部分有機物被攝食后,COD 濃度出現下降。胡海燕等[11]對濾食性貝類在魚類養殖系統中的生態效應的研究中,也印證了這一點。受試驗條件所限,本試驗中,水溫較縊蟶正常養殖水溫偏高,整體上COD 和SS 去除率效果差異性不顯著(P>0.05)??O蟶作為埋泥經濟生物適合生態溝渠內養殖,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凈水生物。

3.2 縊蟶的適宜投放密度

張潤一等[7]研究發現,相較中、大規格縊蟶,小規格縊蟶反而會使水體氨氮濃度顯著增加,而中、大規格組間凈化效果無顯著差異。本試驗中,縊蟶殼長為(6.9±0.7)cm,體質量為(23.6±4.7)g。結果顯示,投放密度為29 ind./m2(1 ind./L),凈化效果較好。

猜你喜歡
縊蟶尾水海水
工廠化循環水尾水治理系統技術
蘇北沿??O蟶養殖死亡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對水環境影響及對策
沿??O蟶養殖春季肥水技術
復合人工濕地處理污水處理廠尾水的設計
喝多少杯海水能把人“渴死”?
海水為什么不能喝?
海水
寧波近岸海域縊蟶有機氯農藥風險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