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社區流動兒童及時接種疫苗的效果觀察

2024-03-27 13:50張植紅
基層醫學論壇 2024年8期

張植紅

【摘要】 目的 探討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社區流動兒童及時接種疫苗的效果。方法 將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間于南平市第一醫院崇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云谷門診部)接種的121名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60名)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61名)給予改進健康教育,比較2組及時接種率,家長健康信念、知識知曉率。結果 觀察組及時接種率為96.72%,高于對照組的83.33%(P<0.05)。干預前,2組家長健康知識、態度與信念、行動評分及健康信念總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家長健康知識、態度與信念、行動評分及健康信念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家長知識總知曉率為95.08%,高于對照組的81.67%(P<0.05)。結論 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社區流動兒童疫苗接種中,可提高及時接種率,增強家長健康信念,提高家長對疫苗接種及相關知識的知曉率。

【關鍵詞】 社區流動兒童;疫苗接種;改進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8-0023-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186+.3

流動兒童是指跟隨父母或其他家屬暫時居住在本地而戶籍在外地的年齡小于6歲的兒童。由于兒童身體正處于發育的關鍵期,部分器官未完全發育,自身免疫能力較成人弱,若不及時接種疫苗,易導致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有研究表明[1],近年來隨著我國計劃免疫的推行,雖然流動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增高,但由于流動人口接種意識較為淡薄,對接種工作的配合度較低,出現漏種等問題,影響兒童健康。目前常通過告知疫苗接種時間、不良反應等相關知識,使家屬提高對接種的重視程度,旨在提高疫苗接種率。但常規健康教育多為口頭教育,宣教過程中大多數家長存在注意力較為分散、依從性差等問題,加上家長工作繁忙,兒童疫苗及時接種率較低[2]。改進健康教育方式,即通過健康講座等方式講解接種知識、接種后的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內容,提高家長的知曉率及重視程度,保證兒童能及時接種疫苗[3]。本研究進一步觀察了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社區流動兒童及時接種疫苗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21年1月—2022年7月期間于南平市第一醫院崇陽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的121名社區流動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兒童60名,男性31名,女性29名;年齡1個月~6歲,平均(3.31±0.45)歲;帶領接種的家長男性15名,女性45名;家長年齡22~35歲,平均(29.74±3.49)歲;家長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3名,高中17名,高中以上40名;流動原因,在外工作35名,經商16名、其他9名。觀察組兒童61名,男性28名,女性33名;年齡2個月~6歲,平均(3.42±0.66)歲;帶領接種的家長男性17名,女性44名;家長年齡23~35歲,平均(29.05±3.66)歲;家長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5名,高中17名,高中以上39名;流動原因,在外工作30名,經商18名,其他13名。2組兒童及家長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后實施,家長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為流動兒童,年齡小于6歲;家屬及兒童在本地居住時間超過2個月;家屬及兒童無認知障礙。

排除標準:未連續接種的兒童;伴有免疫性及先天性疾病兒童;對接種疫苗成分過敏兒童;接種前2周進行其他疾病治療的兒童。

1.2 方法

2組流動兒童均建立疫苗接種證。

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由護理人員向家長發放疫苗接種手冊,詳細介紹疫苗的種類、接種時間等,告知疫苗接種后的注意事項,著重提醒家長不良反應的有效護理方法,并告知下次接種的時間及疫苗類型,在接種前2周通過短信等方式提醒家長按時帶領兒童接種疫苗。

觀察組給予改進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通過微信、講座等方式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可每周進行不同方面的知識宣教。第1周主要介紹疫苗接種的重要性、要求等,比如乙型肝炎、麻腮風等疫苗為國家免費接種的疫苗,而水痘等疫苗為自費、自愿接種的疫苗等,可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將接種與不接種疫苗的疾病發病率及病死率、住院率等相關數據進行對比,使家長更為直觀地認識及時接種的重要性。及時預防接種不僅可以提高兒童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病率,還可減少住院費用,相對減輕家長的經濟壓力。第2周著重講解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及預防方法,比如兒童尚未發育完全,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較低,更易因為狗貓抓傷、傳染病等發生傳染病感染,及時接種疫苗可有效降低感染的風險。第3周可告知延遲接種的不良情況及按時接種的優勢,將家長較為關心的事情通過舉例等方式展現出來,以提高家屬的關注度,比如未及時接種疫苗可能會影響兒童上學等。第4周講解疫苗接種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比如兒童在注射疫苗后1~2 d內出現低熱(一般不超過38 ℃)或注射處出現硬結、皮疹等均無需特殊處理。每次講解時間30 min左右,結束后可由家長提出疑問并進行解答。講解視頻可由護理人員錄屏,工作繁忙或因其他原因未進行培訓的家長可以事后觀看。(2)家庭訪視。首次接種先建立兒童疫苗接種卡并登記家長聯系方式,然后將信息整理歸納后進行管理。護理人員在接種疫苗前的3 d內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告知家長接種時間、疫苗種類等,要特別關注依從性較差或未及時參與培訓的家長,督促家長合理安排時間為兒童接種。居住地變更的兒童,護士可提前1周通知其家長回本區或在當地社區接種,并進行隨訪,了解接種情況。

1.3 觀察指標

(1)及時接種率。干預期間,根據我國規定的免疫接種的起始月齡、接種時間間隔進行接種,在規定時間的6個月內完成全程接種。(2)健康信念。干預前及干預

6個月后,參考文獻自擬流動兒童疫苗及時接種健康信念調查問卷[4]評估家長健康信念,問卷包括健康知識(10個項目)、態度與信念(7個項目)、行動(7個項目)3個維度,每個項目0~5分,總分0~120分,評分越低代表家長健康信念越弱。(3)知識知曉率。干預6個月后,采用自擬問卷評估家長對疫苗接種知識掌握情況,總分100分,91~100分為知曉,70~90分為部分知曉,70分以下為不知曉??傊獣月?知曉率+部分知曉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及時接種率

觀察組兒童按時接種59名,未按時接種2名,及時接種率為96.72%;對照組兒童按時接種50名,未按時接種10名,及時接種率為83.33%。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069,P=0.014)。

2.2 健康信念

干預前,2組家長健康知識、態度與信念、行動評分及健康信念總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家長健康知識、態度與信念、行動評分及健康信念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1。

2.3 知識知曉率

觀察組家長知識總知曉率為95.08%,高于對照組的81.67%(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較為頻繁,因工作、學習等原因導致城市外來人口不斷增加,加上居住地不固定等問題,流動兒童疫苗接種、上學等困難增加。王瓊等[5]研究表明,流動兒童家長的預防意識不足、居住地及聯系方式頻繁變更、未對預防接種形成正確的認知等因素導致流動兒童接種率較低,無法提供健康保障。臨床實踐中發現,流動兒童的接種率與其家長對疫苗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及態度等有直接關系,目前多采用常規教育以提高其疫苗接種的依從性、主動性,進而提高接種率。但此類人群結構較為復雜,對免疫知識認知不足,不了解延遲接種的不利影響等,常常出現漏種、延遲接種的情況,干預效果不理想[6]。針對此,改進健康教育通過視頻、講座等多種方式對家長進行有序且規范的培訓,在家長掌握接種相關知識的同時提高家長對疫苗接種的重視度,并由醫護人員利用電話、短信等方式進行持續督導,有利于兒童及時接種疫苗,提高接種率。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發展,加上便利的交通等,人群的流動性不斷增加。相關調查表明[7],流動兒童的建卡率、及時接種率均低于常住兒童,而主要原因是流動兒童的家長缺乏疫苗接種知識,疫苗接種的意識淡薄,難以形成自覺行為,導致漏種等問題出現[8]。本研究中,觀察組及時接種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家長接種相關知識總知曉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社區流動兒童疫苗接種中可提高及時接種率及家長對疫苗接種和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分析原因為,改進健康教育通過改變口頭教育的形式,利用微信、講座方式對兒童家長進行宣教,語言簡潔明了,內容通俗易懂,家長更易于理解所學內容,降低家長接受及理解疾病知識的被動性,提高掌握程度;不同時間點講解不同的接種知識,可強化兒童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在每周的講解過程中,通過文獻數據、舉例等多種說明方式使接種的好處及重要性更直觀地體現出來,避免了以往口頭教育內容的籠統性,提高了家長的重視程度[9];每周的宣教時間僅有30 min,不會耽誤家長的工作等,對于無法參與的家長,可挑選自由時間觀看護理人員的錄屏,以補因未參加宣教而遺漏的知識;在兒童疫苗接種前3 d,通過電話、短信等方式提醒,并特別關注未參與培訓及依從性較差的家長,督促家長合理安排時間為兒童接種,以提高及時接種率;當家長了解兒童接種疫苗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后,能提高家長的信心;對于居住地轉移的兒童,由護士提前1周通知其家長回本區或在當地社區接種,并隨訪,以有效監督家長,進一步提高及時接種率。

本研究中,干預6個月后,觀察組家長健康信念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說明改進健康教育方式應用于社區流動兒童疫苗接種中可增強家長的健康信念。分析原因為,改進健康教育方式與常規健康教育不同,改進健康教育摒棄了口頭宣教的形式,更加注重細節化、針對性的宣教,通過組織不同內容及深度的講座宣教,使宣教內容層層深入,讓流動兒童的家長逐漸意識到接種預防的重要性及延遲接種可能導致的不良后果,以有效提高家長的自主性。此外,流動兒童大多數是因其父母工作等原因離開戶籍地,多數家庭條件較差,居住地不固定等導致兒童疫苗接種不及時,且家長對疫苗接種相關知識認知不足、主動接種意識薄弱等情況導致家長健康信念較低。對于家庭經濟情況較差的流動兒童,疫苗的價格等也成為其接種不及時的誘因[10]。改進健康教育可在每周講解不同的接種知識,如第1周的宣教中包含免疫規劃疫苗及非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時間的講解,以提高疫苗的接種率,通過真實數據讓家長直觀了解接種疫苗的好處,逐步提高家長的主動性。提前通知疫苗接種,家長則能提前安排時間,避免因疫苗接種而打亂其計劃,變更居住地的兒童可提前告知,叮囑按時接種并進行監督,使家長形成較為穩固的及時接種的意識[11]。

綜上所述,改進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區流動兒童的及時接種率和家長的知識知曉率,增強家長的健康信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