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觀察

2024-03-27 13:50徐巧玲
基層醫學論壇 2024年8期
關鍵詞:胃癌

徐巧玲

【摘要】 目的 觀察加速康復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9年12月—2022年2月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綿陽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分為對照組和ERAS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ERAS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ERAS理念干預,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康復指標(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法比較2組術后各時間點(12 h、24 h)疼痛程度,比較2組護理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護理前后簡明健康狀況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分(包括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健康變化)。結果 2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RAS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RAS組術后12 h、24 h 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RAS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較對照組的30.0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ERAS組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健康變化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ERAS理念干預應用于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中,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并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胃癌;腹腔鏡根治術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8-0072-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73

胃癌為消化道惡性腫瘤,多發于中老年人群,早期癥狀不明顯,可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約40萬例[1]。對于胃癌患者,內科治療一般以化療為主,配合靶向治療藥物?;颊呋熯^程中伴隨著化療藥物的不良反應,以消化道惡心、嘔吐最為常見,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對于首診胃癌患者,一般傾向于外科手術治療。早期胃癌治療首選手術根治,可有效切除腫瘤組織,延長患者生命周期。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在胃癌治療中的應用不斷增多。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有切口小、對機體內環境影響小、有利于患者康復等優點。研究發現,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手術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臨床療效[2]。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多耐受力差,術后易發生并發癥,不利于早日康復。圍術期常規護理比較注重基礎護理,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降低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需實施高質量護理干預以促進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的康復。加速康復外科(ERAS)是通過多學科參與,經循證醫學論證,對圍術期護理措施進行優化,以減輕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和促進身體機能早日康復的干預方法[3]。相關報道顯示,對行微創食管癌根治術食管癌患者圍術期采用ERAS干預,可促進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4]?;诖?,本研究選取60例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觀察ERAS理念干預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2月—2022年2月電子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綿陽醫院·綿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0例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采用隨機抽簽分類法分為對照組和ERAS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46~75歲,平均(60.44±5.18)歲;手術方式,全胃切除術6例,遠端胃大部切除術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術8例;學歷水平,小學及以下14例,初中11例,高中3例,大學及以上2例。ERAS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46~76歲,平均(60.76±5.33)歲;手術方式,全胃切除術5例,遠端胃大部切除術16例,近端胃大部切除術9例;學歷水平,小學及以下15例,初中10例,高中4例,大學及以上1例。2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學歷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胃癌規范化診療指南(試行)》中胃癌診斷標準[5];經胃鏡、X射線鋇餐、術后病理檢查等證實;均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TNM分期ⅠB期—ⅢB期;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幽門梗阻,消化道出血、穿孔;心肝腎肺功能異常;糖尿病;精神行為異常,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嚴重營養不良;既往有腹部大手術史,因身體原因不耐受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凝血功能異常;其他惡性腫瘤。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步驟如下。(1)入院宣教。告知患者責任護士及管床醫生姓名,介紹科室規章制度,消除患者不適感,取得其理解與配合。(2)腸道準備。術前1 d囑患者流質飲食。對于腸胃功能不好的患者,術前1 d做腸鏡檢查,必要時遵醫囑術前晚上給予口服瀉藥,如復方蘆薈膠囊、麻仁丸、番瀉葉水。(3)術后護理及鎮痛干預。術后留置導尿管3 d、胃管7 d,并及時補液,每日補液量2 000~2 500 mL。術后前3 d密切關注患者大小便狀況,記錄并填入護理記錄單。若患者出現大小便異常,及時告知值班醫師處理?;颊吒骨荤R根治術后麻醉藥物藥效褪去常伴有疼痛,對于經口服止痛藥后依然對疼痛無法耐受患者,予以靜脈鎮痛泵鎮痛。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并撤心電監護后,協助患者床上活動。肛門排氣后,拔胃管,指導患者進食流食。

ERAS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ERAS理念干預,具體步驟如下。(1)成立ERAS小組。由1名主治醫師、1名麻醉師、1名心理咨詢師、1名護士長及5名護士等組成小組。護士長任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學習胃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知識、腹腔鏡ERAS理念及護理技能等,討論制定ERAS護理方案。(2)術前干預。向患者講解胃癌癥狀、病因、腹腔鏡手術優點、注意事項、ERAS理念等,說明術后活動對康復的影響,增加患者對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了解,使患者積極配合ERAS理念干預。實施常規腸道準備,術前2 h禁飲,術前6 h禁食,術前給予預防性腸道營養干預,術前12 h予以營養混合溶液500 mL,保持腸道清潔,增強腸道免疫能力,以符合ERAS理念。詢問患者是否感覺緊張、焦慮,對存在負性情緒者,了解分析患者存在負性情緒的原因,告知患者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可有效治療胃癌,具有手術切口小、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等優點,以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指導患者通過向醫護人員及家屬傾訴、聽音樂等方法消除負性情緒。

(3)術中干預。手術室溫度保持在22~25 ℃,濕度保持在45%~60%,空氣潔凈度萬級,控制輸注液體量,速度3~5 mL/(kg·h),手術床鋪加熱毯,根據情況為患者蓋保溫被或輸液加溫,避免出現術中寒戰、低體溫,維持血壓穩定,輸血采用吻合口架管法。(4)術后干預。根據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在常規組鎮痛護理基礎上采用轉移注意力、藥物鎮痛、局部熱敷、針灸等方法減輕疼痛。觀察患者血壓、心率、呼吸等變化,發現異常及時上報主治醫生。術后24 h經鼻泵入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速率10 mL/h。腸鳴音恢復后予以流質飲食腸內營養,若發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暫停營養液輸注,予以針對性處理?;颊咛K醒后至術后12 h,取半臥位,為患者翻身拍背,每2 h變換1次體位,指導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術后13~48 h,協助患者下床站立、扶床行走,每次20 min,2次/d。術后3 d,鼓勵患者自己下床,增加活動量,擴大活動范圍,自行洗漱、如廁等。

2組均術后遵醫囑持續3 d輸注抗生素預防感染,并至術后7 d。

1.3 觀察指標

(1)統計比較2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術后康復指標(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2)采用VAS評分比較2組術后12 h、24 h疼痛程度,總分1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疼痛越嚴重[6]。(3)統計比較2組術后并發癥(腹脹、切口感染、深靜脈血栓)發生率。(4)采用SF-36評分評估比較2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健康變化,滿分100分,評分越低代表生活質量越低[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手術室術中指標、術后康復指標比較

2組手術時間、術中失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ERAS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術后VAS評分比較

ERAS組術后12 h、24 h VAS評分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ERAS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67%,較對照組的30.00%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2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SF-36評分各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ERAS組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健康變化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胃癌發生與遺傳、癌前病變、幽門螺桿菌及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8]。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是治療胃癌新興術式,無需開腹,手術切口小,降低了感染風險,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但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后康復。

常規護理干預的禁食禁飲時間長,影響機體狀況,且術后活動指導不足,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研究顯示,在行腹腔鏡膀胱癌根治術的患者圍術期麻醉管理中實施ERAS策略,可以明顯改善術后恢復質量[9]。ERAS理念于2001年由Kehlet醫生首先提出,是多學科、多模式交叉融合,在深刻認識患者病理、生理狀態的基礎上產生,綜合多種經循證醫學證實有效的措施,可以減輕應激反應,加速康復進程。ERAS理念倡導術后患者盡量早進食、早活動,以促進腸道蠕動[10]。研究發現,圍手術期采用ERAS理念干預行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可減小手術創傷對機體細胞免疫的干擾,促進腫瘤正向免疫調節,抑制負向免疫調控,減輕炎癥和應激反應[11]。研究結果顯示,ERAS組肛門排氣時間、排便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術后12 h、24 h VA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ERAS理念干預應用于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中,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加快患者術后恢復。術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導可增進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對疾病、手術的了解,消除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術前腸道準備可引起腸道脫水,一定程度損傷腸道,引起電、水解質失衡,可能增強應激反應。術前不進行腸道準備,予以營養混合溶液,可避免腸道損傷,并能為患者提供能量。術中保持溫濕度適宜、空氣潔凈,可降低感染風險,同時體溫保護可防止低體溫引起強烈應激反應。術后疼痛是引起應激反應、影響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有效的術后鎮痛,可減輕患者疼痛感受和應激反應,有利于患者康復。ERAS理念強調術后腸內營養供給,可避免補液藥劑、營養注射液的不良反應,加快患者腸道功能恢復,增強機體免疫力,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術后早期活動可增加患者肺活量,加快血液循環,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增強患者活動能力[12]。本研究還顯示,護理后ERAS組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精神健康、健康變化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ERAS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可見ERAS理念干預應用于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ERAS理念干預應用于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中,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加快患者術后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并發癥發生。

猜你喜歡
胃癌
碘-125粒子調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襲
青年胃癌的臨床特征
胃癌前病變治療重點是什么?
胃癌組織中PGRN和Ki-67免疫反應性增強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手術治療效果探討
S100鈣結合蛋白P在胃癌患者胃癌組織和血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胃癌組織中Her-2、VEGF-C的表達及意義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