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在住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2024-03-27 01:13卓麗紅蘇東梅林婉蓉何崇君陳小玲李美芳
基層醫學論壇 2024年8期
關鍵詞:呼吸訓練肺功能生活質量

卓麗紅 蘇東梅 林婉蓉 何崇君 陳小玲 李美芳

【摘要】 目的 探索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應用于住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從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2019年10月—2020年8月診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選出13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對比2組的住院時間、肺功能、再入院率等。結果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率(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6 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隨訪6個月后觀察組再入院率4.62%低于對照組的16.92%(P<0.05);干預

3個月后,觀察組圣·喬治COPD生活質量問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中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對日?;顒佑绊?個方面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的實施有助于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避免病情反復發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關鍵詞】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肺功能;呼吸訓練;生活質量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8-0096-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43.5

COPD是一種呼吸系統常見病、多發病,以老年患者居多。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加劇以及吸煙、有毒顆粒物或氣體等危險因素的長期暴露,COPD患者逐年增多,成為影響人們生命質量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2]。COPD的誘發因素多,發病機制復雜,隨著病情的發展可累及肺外器官組織。對于老年COPD患者而言,許多患者還合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使得患者的病情更為復雜,增加治療難度[3-4]。由于COPD患者表現為肺功能的進行性減退,肺康復鍛煉能提高運動耐力,促進肺功能改善,已逐漸成為COPD患者的重要治療護理措施之一[5]。在臨床實踐中發現,許多老年患者對肺康復鍛煉的認知偏低,康復鍛煉依從性不高?;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特結合患者的特點制定綜合性的肺康復護理計劃,監督指導患者的肺康復鍛煉,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F選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的1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為對象,通過對照分析探索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呼吸內科2019年10月—2020年8月診治的130例老年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篩選后的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每組65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齡66~84歲,平均(75.4±4.2)歲;病程5~20年,平均(14.3±2.1)年。觀察組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齡54~86歲,平均(75.6±4.4)歲;病程4~21年,平均(14.5±2.2)年。2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診斷標準,需住院治療;年齡65~89歲;能配合完成肺康復訓練和相關指標評估;能清楚表達自己意愿。

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嚴重功能不全、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者;合并間質性肺炎、支氣管擴張癥等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需使用有創呼吸機治療或是生命體征不穩定者;合并其他會影響肢體運動功能疾病的患者;合

并精神疾病、交流不暢者;中途自行退出或是不能配合醫護人員治療護理活動者。

1.2 方法

2組患者均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思明分院接受綜合治療,主要措施包括營養支持、氧療、止咳化痰、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抗感染藥物等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對癥支持護理、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飲食指導、康復鍛煉等。

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措施基礎上給予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主要包括如下幾點。(1)綜合性評估。待患者病情穩定可接受康復鍛煉時,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包括運動耐力、健康認知水平、肺功能等,并結合患者個體化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肺康復護理計劃。(2)心理康復護理。護理人員在床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講解肺康復鍛煉對于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意義,介紹多個典型成功病例,增強患者的康復鍛煉積極性,同時強調遵醫囑規范性、持續性的康復鍛煉的意義,并請家屬監督指導患者的康復鍛煉。(3)肺康復計劃。運動處方,進行床上運動,主要為床上拉伸起坐、橋式運動和空中踩腳踏車運動。拉伸起坐,患者取仰臥位,雙手拉緊床欄,以上肢和腹部力量將上半身拉伸起來到與創面垂直,維持5 s后緩慢躺平,20~25個/次。橋式運動,患者取仰臥位,雙足底微微分開平踩在床面上,膝關節屈曲,以臀腰部和背部、下肢的力量將臀部抬起,與床面距離10~15 cm,保持5 s后緩慢躺平,再重復,20~25個/次??罩胁饶_踏車運動,患者取仰臥位,上半身保持穩定,抬高雙下肢并使得膝關節屈曲,雙下肢做空中踩腳踏車的動作,20~25個/次,1次/d,患者感到疲勞時休息,休息后繼續完成運動訓練。待患者病情好轉可下床活動后,由護士或患者家屬攙扶患者平地行走并逐漸過渡到患者自行平地行走,初始10 min/次,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逐漸延長行走的時間和距離,最長延長到20 min/次,

2次/d,并叮囑患者在呼吸平穩的情況下可適當加快速度。呼吸訓練,主要包括縮唇呼吸訓練和腹式呼吸訓練,縮唇呼吸時準備100 mL涼白開,放在直徑5~6 cm的杯子中,吸管的直徑為0.5 cm,讓患者以鼻吸氣,然后縮唇緩慢呼氣,呼氣時收腹且胸部前傾,口唇做吹口哨狀,緩慢呼氣,做到深吸慢呼,緩慢均勻地吐出水泡,初始

5 min/次,2次/d,隨后逐漸延長訓練時間。腹式呼吸,患者取平臥位,用鼻子呼吸,在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凹陷。呼吸肌訓練,采用肺功能鍛煉器FG-01型輔助患者進行呼吸肌訓練,患者取臥位或是坐位,集中精神鍛煉,根據患者的個體化情況調節吸氣量刻度游標,在吸氣時觀察氣體流量,測量桶內的浮標變化,盡量使浮標在“最好”擋位浮動,在此基礎上盡量使吸氣量超過上一次的吸氣量,并用游標標記,依次逐漸增加吸氣量,初始10 min/次,2次/d,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呼吸操,分成站立位和臥位的呼吸操。臥位為患者取平臥位,雙手緊握,肘關節緩慢屈伸,在屈伸的同時吸氣,在伸直肘關節時呼氣。站立位為患者站立,雙手叉腰,雙腳與肩同寬,緩慢進行深呼吸。排痰訓練,對于痰液較多的患者指導患者進行體位引流和胸部叩拍法排痰,讓患者肺部病灶處于高位,引流的支氣管口處于較低位置,引流3~5 min后,護士手掌微屈呈空杯狀,以腕部發力叩擊病灶處,振動胸壁,自下而上地叩拍,促進痰液排出,于每日晨起和睡前各進行1次。必要時還需給予吸痰處理,保持呼吸道通暢。其他護理,每日定時給患者按摩四肢,30 min/次。同時強調日常生活中要戒煙戒酒,選擇易消化、清淡營養、低脂低鹽飲食,多攝入優質蛋白和高維生素食物,可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為其制定個體化的膳食食譜,對于伴有痰濁者需多食用化痰潤肺的食物。

1.3 觀察指標

護理過程中,主要觀察指標如下。(1)肺功能指標和6 min步行距離。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進行肺功能檢測,包括FEV1、FVC和FEV1/FVC。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分別進行6 min步行距離試驗,選取病區30 m的空曠平坦走廊為試驗地點,測試前讓患者坐下休息15 min,并說明測試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等,讓患者在測試時盡量快速來回走動,感覺呼吸困難時自行調節步速。(2)住院時間。(3)再入院率。隨訪觀察6個月,記錄因COPD急性發作而再入院治療的概率。(4)生活質量評分。于干預前、干預3個月后分別采用SGRQ問卷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問卷共有50個題目,分成呼吸癥狀(8個條目,0~28分)、活動受限(16個條目,0~16分)、對日?;顒拥挠绊懀?6個條目,0~26分)3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低。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肺功能指標和6 min步行距離比較

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患者FEV1、FVC和FEV1/FVC水平以及6 min步行距離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

表1。

2.2 2組住院時間和再入院率比較

觀察組平均住院時間為(16.5±2.4)d,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為(21.9±2.6)d,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304,P<0.05);觀察組隨訪6個月的再入院率為4.62%(3/65),對照組為16.92%(11/6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23,P<0.05)。

2.3 2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2組SGRQ問卷中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和對日?;顒拥挠绊?個方面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呼吸癥狀、活動受限和對日?;顒拥挠绊懺u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研究發現,住院COPD患者在治療期間開展肺康復訓練并在后續管理中持續開展肺康復訓練,有利于穩定病情,能明顯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癥狀、功能狀態、運動耐量、肌肉力量等,是老年COPD患者的主要治療護理措施之一[6-7]。隨著臨床上對肺康復訓練的深入研究,肺康復的研究內容也不斷拓展延伸,從院內肺康復到社區-居家肺康復,從運動訓練到加入新的康復訓練模式,比如傳統醫學中的推拿、太極拳、八段錦和新的物理療法神經肌肉電刺激等。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肺康復訓練應用于穩定期COPD患者中能有獲益[8-9],但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中是否有效則仍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中實施的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是基于患者肺康復鍛煉依從性低等問題,結合老年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個體化情況制定針對性、個性化的康復鍛煉計劃,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實時適當調整,以保證康復鍛煉的效果。該肺康復鍛煉計劃在護理人員和家屬的監督下執行,并強化患者的心理康復護理,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和依從性,為實現預期康復目標奠定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肺康復鍛煉從運動鍛煉、呼吸訓練、呼吸肌訓練和呼吸操4個方面著手,通過康復鍛煉來促進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比如運動鍛煉作為肺康復訓練的1種方法,在疾病早期開始進行訓練,通過提高患者的活動量來間接改善多個系統功能,進而對患者的康復起到積極的影響,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存在肺過度充氣、呼氣流量減少等癥狀。肺康復訓練中的呼吸訓練包括縮唇呼吸訓練和腹式呼吸訓練,前者利于增加呼吸道內壓,延長呼氣流速,促進肺泡內氣體的排空;后者則利于建立新的有效呼吸方式,減少不協同呼吸。2種呼吸訓練方法均能促進潮氣量和肺泡有效通氣量的增加,降低功能殘氣量和呼吸頻率,改善低氧血癥和吸入氣體分布不均勻問題,促進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呼吸肌訓練應用FG-01型肺功能鍛煉器輔助完成,能鍛煉吸氣肌功能,有助于促進患者肺泡通氣量的增加,促進氣體交換等,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FEV1、FVC和FEV1/FVC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和隨訪6個月的再入院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3個月后,觀察組6 min步行距離長于對照組,且SGRQ問卷中的3個方面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以推測,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的實施有助于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控制病情進展,避免疾病反復發作。

綜上所述,在住院老年COPD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綜合性肺康復護理計劃效果明顯,有助于促進患者肺功能改善,預防疾病反復發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呼吸訓練肺功能生活質量
呼吸訓練聯合噻托溴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體育舞蹈的基本練習與呼吸訓練方法研究
多索茶堿與噻托溴銨聯合治療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響
護理干預對哮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響
霧化吸入聯合優質護理對改善哮喘患兒肺功能的體會
游戲教學法在言語障礙幼兒呼吸訓練中的效果
膳食纖維制劑對老年便秘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COPD患者呼吸功能康復訓練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