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對頸性眩暈患者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4-03-27 01:13鐘小麗
基層醫學論壇 2024年8期
關鍵詞:生活質量評分艾灸

鐘小麗

【摘要】 目的 探討研究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對頸性眩暈患者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間上猶縣中醫院收治的60例頸性眩暈患者納入研究,按照數字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護理,研究組使用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對比2組患者干預前后的椎基底血流速度、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評分、護理滿意率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干預后研究組椎動脈(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動脈(basilar artery,BA)、左頸總動脈(left vertebral artery,LVA)血流速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GQOLI-74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 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對頸性眩暈患者進行護理,有利于提升護理滿意率,對病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臨床使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 頸性眩暈;艾灸;中醫辨證施護;椎基底動脈血流;生活質量評分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8-0144-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248.1

頸性眩暈多與頸動脈供血不足有關,好發于中老年人。頸性眩暈臨床癥狀伴隨惡心嘔吐、頭暈、頸部疼痛等,若未采取規范治療,易引發偏頭痛、視力及吞咽障礙等,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1]。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頸性眩暈,患者因長期服藥導致心情抑郁,生活質量有所下降,出院后容易再次復發或出現其他并發癥。常規護理方式對頸性眩暈患者無法達到理想效果。中醫認為,頸性眩暈是由于肝火、肝陽上亢、氣血不安及痰濁等所致。辨證施護預后質量較高,艾灸可有效排毒祛淤,二者聯合使用能達到更好的效果,但相關報道較少[2]。本研究對60例頸性眩暈患者使用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以提升護理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按照回顧性分析的方法選取上猶縣中醫院于2020年2月—2022年1月期間收治的60例頸性眩暈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43~65歲,平均年齡(50.26±3.13)歲,病程2個月~9年,平均病程(5.16±1.42)年;辯證分型,風陽上亢10例,氣虛血虧4例,痰濁中阻11例,肝腎陰虛5例。觀察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42~64歲,平均年齡(49.97±3.36)歲,病程1個月~8年,平均病程(5.20±1.35)年;辯證分型,風陽上亢9例,氣虛血虧5例,痰濁中阻10例,肝腎陰虛6例。2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診斷標準:符合《眩暈癥的診斷與治療》頸性眩暈的診斷[3];反復多次發作;特殊體位變化會眩暈;影像學檢查示頸椎呈現失穩征象,第四椎體負荷運動試驗呈陽性;屈頸實驗及頸性眼震呈陽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無明顯的意識障礙,具備基礎的語言、認知與表達能力;家屬及本人知情本研究內容,并自愿簽署知情通知書。

排除標準:合并心、肺、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嚴重功能疾病;因其他疾病導致的眩暈癥狀;有急性并發癥、感染性疾病以及惡性腫瘤等;依從性較差,患者資料不齊全或中途退出本研究。

1.2 方法

入院后2組患者均接受完善的檢查措施,聽從醫囑進行基礎的內科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囑咐患者按時服藥并告知注意事項。

研究組采用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1)實施中醫技術艾灸?;颊呷∈孢m體位進行中醫眩暈貼敷。將需要貼敷的部位洗凈后擦干,護理人員將眩暈貼置于患者雙翼風穴、雙內關穴,將艾絨放置于艾柱器中,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病況,制成相對應大小的艾柱。將艾柱頂端點燃,其下對準雙翼風穴、雙內關穴的敷貼約5 cm處,對局部進行溫熱治療;輕微按摩貼敷部位3~5 min,至穴位出現熱脹感停止按摩,每次艾灸時間需>30 min;艾灸完成后注意保暖,蓋好衣被,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2)在艾灸基礎上采取辨證施護。風陽上亢型:以中醫情志護理為主要內容,針對不同患者的家庭、生活質量、病情等情況制定對應的情志護理計劃,掌握患者的情志動向,盡量貼合其情緒波動,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采取防止“五志過極”的方式,即防止患者過喜、過悲、過怒、過思、過恐5種情緒出現;適當推拿或按摩的手法撫慰患者心情,深入交流減輕患者的疑慮,使患者心胸開闊,避免焦慮、抑郁。氣虛血虧型:通過飲食護理、加強鍛煉為根本,根據患者的身體評估、健康情況等,制定不同的營養膳食表及日常鍛煉計劃表;觀察患者的飲食習慣,不宜偏好過多進食某類食物,食物要益氣健脾,避免生冷、油膩性食物,常吃補氣、補虛、滋養臟腑的食物,但應該循序漸進,不宜大補;可循序漸進進行運動,在不引發癥狀前提下,保證一定的運動頻率和運動的時間,保持每日有氧運動30 min以上,根據患者身體機能調整運動方式和時間。痰濁中阻型:以避寒保暖、健脾為主,可適當服用中藥湯劑半夏白術天麻湯,叮囑和監督患者堅持每日溫水服藥;針對咳痰較嚴重的患者,需時刻注意病情變化,避免中風情況出現;保持環境的干燥,注意病房的溫度適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及時清理痰液,保持口腔干凈衛生;可適當進行肺俞、列缺、天突、豐隆等穴位按摩,促進排痰順利。肝腎陰虛型:以規律作息、強健筋骨為主,即遵從醫囑服藥、臥床休息、定期監測生命體征,根據患者身體機能調整運動方式和時間,如身體不適鍛煉可改為按摩,每日需選擇太極、八段錦、散步、慢跑等舒緩的運動方式,每日至少運動1 h;保持良好的作息時間,不熬夜,不抽煙喝酒,避免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恐傷腎、怒傷肝”,需對患者施行情志開導法,加強心理溝通,降低患者焦慮感,可定期開展宣講活動、培養興趣愛好等,幫助患者減少負性情緒,打開肝氣郁結。

1.3 觀察指標

(1)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通過全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頸部血管彩超和經顱多普勒血管彩超,測定干預前后患者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左頸總動脈(LVA)的血流速度。(2)生活質量。使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對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狀態4個維度進行自我評分,每個維度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3)護理滿意率。采用《住院患者基礎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4]評估,從護理人員的態度、護理工作的專業度、護理效果3方面進行評分,共30項,總分30分,0~12分為不滿意,12~22分為滿意,22分以上為非常滿意。滿意率=(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4)并發癥發生率。統計住院期間患者出現腦血管意外、摔倒、骨折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變化

干預前,2組BA、VA、LVA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上述各項指標均有改善,且研究組BA、VA、LVA血流速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生活質量評價

干預前,2組GQOLI-74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GQOLI-74各項評分均有提升,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率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3。

2.4 并發癥發生情況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3 討論

頸性眩暈在中醫學上屬“眩暈”范疇,其病機為虛實結合,虛者氣血虧損、清竅失養,實者風、痰等擾亂清空。頸部可連接外界,容易導致勞損,且外感六邪從此處侵襲進入肺腑,損傷了正氣,風、寒、濕邪等經由脈絡痹阻氣血,使之氣血遭到損傷,阻滯運行不暢,清陽之氣無法運行,出現頭暈目眩等證候[5]。正確臨床護理在頸性眩暈治療中極為重要。常規護理模式主要關注病情的基礎護理,忽略了患者的身心需求,患者常處于被動而非主動治療,不利于康復。

中醫辨證施護基于頸性眩暈的中醫辨證論治分型,通過分型后展開中醫針對性護理,可全方位促進身心康復[6]。艾灸作為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之一,近年來常被用于腦血管疾病的康復護理,對改善預后有著重要意義[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VA、BA、LVA血流速度提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對椎基底血管有更好的改善效果。艾灸能提升腦部血流速度,調節腦部氣血,發揮解痙作用,改善病灶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液黏滯性及濃稠性,促進血流速度及血液供應[5]。結合中醫辨證施護對不同病機的患者開展情志護理、功能鍛煉、病情觀察等護理措施,有利于氣血、五臟的虛損恢復,進一步提升了藥效,促進血液流速得到改善[8]。本研究還顯示,干預后研究組GQOLI-74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有積極意義。頸性眩暈病史長且癥狀易反復發作,患者長期處于情緒急躁、焦慮、失眠等狀態。辨證施護針對個體制定護理措施,能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縮短病程[9]。頸性眩暈病機虛實錯雜,護理需行氣活血、祛風除濕、舒筋通絡。艾灸可以發揮舒筋活絡、調和陰陽的功效。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提升了護理的針對性,將內治和外治相結合,在提升療效的同時,滋養氣血、調和肺腑,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控制,改善了生活質量,舒緩了患者不良心態[10]。本研究還發現,研究組護理滿意率較對照組更高(P<0.05),說明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具有更好的醫護效果,提升了患者的舒適感。常規護理模式對某種病情采取系統性護理干預,缺乏全面、深層次針對性護理。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為患者提供運動、飲食計劃,促進了良好的醫患關系,對癥治療,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促進身體康復,使患者對護理工作保持滿意態度[11]。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說明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能減少不良事件發生。頸性眩暈是由于椎動脈出現病變壓迫神經等,導致腦供血不足出現的證候。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可發揮止暈定眩的作用,養護身心,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對頸性眩暈患者實施艾灸聯合中醫辨證施護能提升護理效果,改善椎基底血液流速,對提升生活質量及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下轉第150頁)

猜你喜歡
生活質量評分艾灸
艾灸與耳穴治療假性近視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輔助器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護理干預對腸造瘺患者術后臨床效果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舒適護理在神經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人性化護理用于小兒心肌炎患兒的臨床價值分析
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效果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護理干預在顱內破裂動脈瘤夾閉術中的應用效果
通氣湯聯合艾灸防治婦產科術后腹脹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