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駐馬店市農機監管工作淺析

2024-03-28 05:50駐馬店市農業農村科技教育中心禹力
河南農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駕駛人員駐馬店市網格化

駐馬店市農業農村科技教育中心 禹力

駐馬店市農業對外合作交流中心 姚林蕊

近年,駐馬店市堅持“安全至上、生命至上”的工作方針,以預防和減少農機事故為目標,以建立和健全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為重點,落實安全責任,開展農機安全生產專項隱患排查整治,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發展理念,農機安全生產總體形勢平穩向好。但是駐馬店市農機監理工作仍存在一些問題與挑戰,本文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分析,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一、駐馬店市農機現狀

駐馬店市農機總動力1502 萬kW,農機化發展各項主要指標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截至2022 年底,駐馬店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9%,其中,小麥綜合機械化水平99.88%,玉米綜合機械化水平94.7%,花生綜合機械化水平89.85%。截至2023 年6 月30 日,駐馬店市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累計在冊約44萬臺,當年年審僅9069 臺,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人數累計在冊約37 萬。不斷提高的農機保有量和農機駕駛人數量,使駐馬店市農機安全生產壓力逐漸增大。

二、農機監管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機年檢率低

在農機“三率”(指農機上牌率、駕駛證辦證率、農機車輛年審率)指標中,農機上牌率高得益于近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全面實施。駕駛人員持證率原本不高,由于基層執法機構對持證駕駛農機人員加大了查證力度,2023 年上半年駕駛證辦證率較2022 年同期明顯增長。但年檢率指標與安全生產的要求仍相距甚遠。一般來說,參與跨區作業的車輛為領取跨區作業證會進行年審年檢,大多數參加合作社車輛的會主動參加年審年檢。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對大部分農機駕駛人員來說,往往不參加年審,認為年檢可有可無。

(二)農機監管相對弱化

近年,省、市、縣農機部門一直處于機構改革中,改革后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1.人員減少。農機部門行政職權剝離,尤其是縣級農機部門工作量未減少,工作人員卻大量減少。

2.能力不足。農機監理業務生疏,檢驗和事故處理工作水平低,農機監理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3.聯合聯動機制尚未理順。農業綜合執法部門與農機部門職權存在爭議,部分地區農機監管工作各自行動,難以配合。

4.農機監理經費減少。農機監理站取消,監理工作經費大幅減少。

(三)農機監理配套政策不完善

1.農機事故處理工作無有效聯動機制。發生農機事故后,現場人員選擇撥打110 報警而不是農機部門,農機部門收不到事故報告,極少參與處理農機事故。大部分地區沒有持續有效的聯動機制,也嚴重影響了農機事故的統計工作。

2.農機執法難度大。農機執法部門無上路權,農忙時,執法又極易引發矛盾,形成輿情。

3.缺乏系統培訓。社會辦學參與農機駕駛培訓力量薄弱,駕駛人員參與培訓意愿低,農機安全教育落后。農機部門面臨駕駛人員“農忙在地里,農閑不見人”的窘境,常態化開展系統農機培訓工作難以實現。

(四)農機監管存在漏洞

1.二手農機管理有漏洞。由于農業機械更新換代快,二手交易頻繁,一臺農機經過多人多次交易,跨區域農機二手交易已形成常態。二手農機交易過戶難度大,造成了大量的二手農機長期無牌證、監管缺失、存在一些安全隱患問題。

2.拖拉機運輸機組管理有漏洞。駐馬店市基本上未進行過拖拉機運輸機組的登記。主要原因是符合國標的運輸機組極少且價格較高,不適合普通農戶。但在農忙季節,拖拉機運輸組在鄉村道路上隨處可見,主要從事自家田地的生產作業,有的甚至順便載人。這些拖拉機運輸機組一般只進行輪式拖拉機的注冊登記,機組通常都是自行焊接的“三無”產品,不能進行變更登記,更沒有購買強制保險,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3.網格化管理有漏洞。在鄉鎮機構改革過程中,農機方面的工作由鄉鎮農業中心兼顧,鄉鎮各村的農機安全員(協管員)也由村干部兼任。鄉鎮擁有執法證的工作人員,或兼任其他工作,或抽調其他部門,難有精力參與日常農機監管。村干部也身兼多職,農機協管員職責不能有效落實。農機管理“網格化”推進中,存在隊伍缺失、職責不明、力量薄弱等問題。

4.農機事故應急處理工作有漏洞。一些監理人員沒有接觸過農機事故處理,也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同時,缺少相關裝備,一旦發生農機事故,只能依賴公安部門。農機事故應急處理長期處于缺位狀態,不利于農機監理工作健康發展。

三、意見和建議

(一)切實提高“三率”

1.加強宣傳和培訓。進一步增強農機駕駛人員的安全意識,提高農機駕駛人員注冊登記、辦理駕駛證、年檢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把是否辦理注冊登記、辦理農機駕駛證、年檢作為辦理農機購置補貼、報廢補貼、用油優惠或其他持續性優惠政策的前提條件,以便從源頭上提高“三率”。

2.創新工作思路。有關部門應結合農機合作社、二手農機交易市場,建立相對穩定的送檢下鄉制度和規范,解決廣大農機駕駛人員的后顧之憂。同時,聯合多部門規范二手農機交易市場,為二手農機交易提供良好的平臺,提高年檢率。

3.加大監管力度。有關部門應加強農機執法隊伍建設,通過抓典型、處罰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出動更多的執法力量深入田間地頭、農家場院、農業(農機)合作社進行執法監管。

(二)細化安全生產網格化體系

要推動各級政府落實農機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鄉村農機安全監管機制,落實具體職責,解決農機安全監管“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1.建立網格化監管體系。通過納入鄉鎮目標管理考核,建立鄉級農機安全監理員、村級農機安全協管員臺賬,定人定責并明確農機安全管理工作職責。開展摸排工作,全面了解農機經營組織、作業場所農機安全生產現狀、安全監管需求,探索網格化監管有效方式。

2.提高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員監管水平。將發展“兩員”作為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力量向基層延伸下沉的重點,不斷提高鄉鎮“兩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技能。

3.加強農機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爭取專項經費,探索農機安全監管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考核機制,充分調動農機“兩員”落實基層監管工作的積極性。

(三)完善農機監理配套政策

1.建立農機部門與綜合行政執法聯合聯動工作機制。明確農機部門與農業行政執法職責關系。建立完善信息溝通和業務聯系工作制度。利用“三夏”“三秋”等農忙時節,深入基層一線聯合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和農業執法工作。要把工作向鄉鎮、村組、農戶縱深延伸,組建和完善農機行業監管服務和執法網絡體系。

2.建立農機部門與公安部門聯動機制。一方面,建立健全農機事故轉辦機制。公安部門收到農機事故報警后,將事故轉交農機部門進行處理。這樣既跳出了農機部門收不到事故報告的尷尬境地,又掌握了當地農機事故的真實情況,對做好農機事故統計上報、助力農機監理工作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道路聯合執法機制。農機執法部門提供農機信息,與公安交管部門持續開展聯合執法,才能最大程度解決違規拖拉機機組運輸等問題,保證農機安全。

3.建立農機安全協同監管機制。按照《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規定,農機主管部門、工業主管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按照不同職責,分別負責農機生產作業過程中的使用安全、農機生產企業生產安全、農機產品銷售和維修的質量安全。必須加強推動部門間協調配合,不斷提高農業機械的綜合安全水平。

(四)強化農機監理工作措施

1.強化運輸機組管理。由省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調研,因地制宜地制定統一的關于輪式拖拉機機組的登記標準,向駕駛人員推廣符合國家標準的運輸機組,并強制其購買交強險,統一進行變更登記為拖拉機運輸機組,以便有利于管理,消除安全隱患。

2.強化年審年檢工作。一方面,要配備必要的檢驗檢測裝備,嚴格檢驗程序,加強操作培訓,避免檢測裝備不使用、不會使用的問題。另一方面,創新年審年檢方式,優化工作流程,廣泛宣傳,常態化開展送檢下鄉,提高年審年檢率。

3.加強農機安全宣傳教育。要創新宣傳教育方式,利用網絡引流等多種方式開展農機政策宣傳教育,消除社會對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誤解,減少不良輿情產生,營造農機監理良好社會環境。

4.加強技能培訓。目前,農機操作水平不高、安全意識不足仍是發生農機事故的主要原因。要不斷加強對農機操作人員的技能培訓,探索恢復駕駛培訓記錄要求的可能性,嚴格考試流程。這樣不僅能減少農機事故的發生,也能有針對性地提高駕駛人員操作水平,推動機收減損工作的落實。

5.加強化農機監理隊伍建設。一方面,要對改革后的農機監理隊伍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建立學習制度,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要引進專業人才,改善工作環境,留住人才,保持農機監理隊伍穩定。

(五)充分發揮農機保險作用

1.創新保險模式??砂凑铡罢龑?、市場運作、自主自愿、穩步推進”的原則,遴選保險機構開展農機作業保險業務。爭取財政補貼,保費由市、縣兩級財政和投保人共同承擔,實現一個險種多項保障。農業機械保險范圍不僅包括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還可以將插秧機、穴播機、植保機等生產機具納入其中。

2.加強保險理賠監管。設立理賠監督機構,定期與承保機構聯系,多途徑宣傳農機理賠服務熱線,幫助農機戶解惑答疑。各縣(區)農機部門在保險機構開展事故認定理賠過程中,應積極配合做好理賠協調與服務,確保承保機構及時高效履行理賠兌付義務,幫助出險戶及時恢復農機生產作業。

猜你喜歡
駕駛人員駐馬店市網格化
送傘
極端天氣中的車輛安全駕駛技巧分析
如何提高機關事業單位駕駛人員的服務意識
以黨建網格化探索“戶長制”治理新路子
駐馬店市
汽車駕駛技能的形成與駕駛技能的培養探討
駐馬店市錦程人力資源有限公司
安全駕駛 遠離“路怒”情緒
城市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設計
駐馬店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