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林騎行記(散文)

2024-03-29 03:24劉永娟
南方文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氣根梁先生梁漱溟

劉永娟

70后,教書為生,魯迅文學院首屆少數民族作家班學員,桂林文學院首屆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學員,桂林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有作品在《民族文學》《黃河文學》《芳草》《小說月刊》《廣西文學》《紅豆》《南方文學》等刊物發表,并有作品被《特別關注》《海外文摘(文學)》等選刊轉載。曾獲《廣西文學》年度優秀作品獎·散文獎。

1

我在桂林騎行時,最迷戀的是途中隨處可遇的隧道。

車行道和人行道間,空中交叉的樹冠形成隧道的拱頂。有時是陽光,有時是月光,更多的時候是燈光——影影綽綽地,它們把枝葉的影子灑在我的車筐里,偶爾調皮地鉆進我的口袋。

一只腳踩上踏板,另一條腿用力一蹬,風呼呼呼地來了,時間也劈頭蓋臉地打過來,這是我騎行間常有的感受。穿過一個個或長或短、不同形態的綠色隧道,我總是想起和女兒一起看過很多次的電影《千與千尋》。千尋一家遠離城市,通過那條長長的隧道進入到另一個世界歷險。而我,也從我七星區的家出發了,從驂鸞路轉到七里店路,跨過龍門大橋,登上萬福路,再從臨桂區熱鬧的集市鉆出來,轉向筆直開闊的機場路,然后是翠竹路、上海路、穿山東路。繞了一圈,歸家,共費時三個鐘頭。

高德導航顯示我這一大圈共騎行43.2公里。43.2公里,這得是穿過了多少個平行宇宙?

資料上說,桂林的護路樹總共有二十多種。我暗暗給自己一個指令,要把這二十幾種樹認出來。桂花樹、香樟樹、榕樹、陰香、楓香、銀杏、荷花玉蘭、夾竹桃、山茶、蒲葵、紫薇、紅花羊蹄甲、南酸棗……很多樹在大的類別下面還有細分,比如桂花樹就有金桂、銀桂、丹桂、全球桂、糯米桂等等。我通過識圖軟件認識了那些熟悉卻不曾知曉姓名的樹,并了解了它們的習性。一個叫“形色”的軟件還會在樹的照片旁配上相關的詩詞?!安皇侨碎g種,移從月中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這是楊萬里的《詠桂》詩。桂林是桂樹成林的城市,每年九到十一月,不同品種的桂花次第盛開,這時節在桂林騎行真的連頭發絲兒都會沾上桂花的香氣。我想,它們應該和800多年前楊萬里詩中的桂花香般,同樣發自天上吧。

桂花樹一般也就三五米高,很少能長到一二十米。一二十米高的榕樹卻隨處可見,而且它們大都從樹干上長出向下垂吊的“須須”。識圖軟件告訴我這些“須須”的學名叫“氣根”。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晚上,陽光沒有了,光合作用停止,它們就只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植物還可以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來進行呼吸。為了適應南方雨量多、高溫高濕的環境,榕樹長出了氣根。氣根在榕樹的呼吸過程中起的是輔助作用,葉片才是起主要作用的呼吸器官。

樹和人同屬生物。假如沒有氧氣,植物也無法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也就是說,會死。

是真的,樹和人一樣,活的都是一口氣。

2

騎行在歷史比較悠久的路上時,偶爾會遇到大榕樹。

把車停了,走到近前,抬頭看巨大的樹冠,榕樹的氣根齊刷刷地像在朝我伸手。資料上說,足夠老的榕樹,有的氣根會扎到地下,成為這棵樹的另一根“樹干”。著名的陽朔大榕樹,傳說劉三姐曾在樹下給阿牛哥丟繡球的那棵,其下就有從樹枝長出最終深扎地下的好幾條氣根,其中一條比我家的大海碗還要粗。但我在桂林的護路榕樹里還沒見到過那樣大的深扎地下的氣根,原因可能是這些榕樹還不夠老,也可能是市政工作人員不時修剪。而且,即使它們的氣根能垂到地上,在城里,路面上要么是石板、水泥板,要么是柏油路,早就沒有足夠的縫隙讓氣根往地下生長了。

盡管知道大概率不能握到它們的手,我有時還是會跳起來,嘗試觸碰垂在半空的氣根,或者把手掌貼到樹身上,和它們達成片刻的親近。我也曾試著去擁抱一棵榕樹——張開雙臂,把整個身體緊緊貼著它粗糙的皮膚,細嗅清香。最終發現,能抱住者竟不足其三分之二。

夏季,即使是夜晚,仍能感受到樹蔭下的清涼。如果是白天,站在樹底下,周遭的熱浪都被那無形的界限狠狠地擋在外面,連車行道上蔓延過來的滾燙的汽車尾氣,好不容易費力擠進這陰翳里,也會瞬間變得淡薄而恭謹。

和樹比起來,人多脆弱??!日頭下,有人戴上了美麗的帽子,穿著花大價錢買的所謂高科技防曬衣,最后不忘套上薄薄的白手套,卻仍擋不住烈日的燒灼。他們沒有根系,要靠自行車筐或汽車后備廂里的礦泉水補給。他們一有機會便要尋找樹蔭,并盡可能在樹蔭下多呆一會兒。

我端詳著腳旁的護路樹壇,發現榕樹的小部分樹根正沿著樹壇周邊的石板縫四處爬行,那些石板被樹根頂得七拱八翹的。有的樹根長出氣根,幾乎要把整塊石板纏滿。再看車行道和人行道間的柏油路,也隱隱鼓起幾條和樹根形狀對應的波棱,有的波棱上被頂開了裂紋。

如此高大的一棵榕樹,人類卻僅留給它一米見方的綠化樹壇。桂林年降水量1900毫米左右,屬于雨量比較充足的地區。但那些或瓢潑而至、或綿綿而來的天上雨,大多被水泥路、柏油路阻隔著,沖向了下水道,真正能順著樹壇流入樹根的水,并不足以滋養它龐大的身軀吧。

須發垂落,風吹簾動,一束束的氣根沉默地看著我。高處不時傳來清脆的鳥叫,卻看不見鳥兒們的身影。烈日炎炎,鳥兒應該也已自動沒入樹冠深處。它們在等待著黃昏的細雨嗎?黃昏的雨甫一飄落,它們便也要出門覓食了嗎?

想把這棵大榕樹裝進相機。

往后退了二十來米,這棵樹才完整地進入我的鏡頭。

但我的手機終究裝不下這棵高大的榕樹。相機里的榕樹已經不是我端詳過的那棵磅礴的大榕樹了。樹枝上垂下的氣根、樹底下拱起的波棱已模糊成一片。摁下快門的那一刻,總有一些東西在無形間褪去。

3

同樣令我迷戀的還有深夜里冷冷清清的街道。

作為長期伏案工作的教書匠和寫作者,我常在晚間工作結束后出門騎行。

深夜騎行,有時整條街難見一人。那樣的時刻,我會產生一種錯覺,似乎整條路甚至整座城市都只屬于我自己。燈光下,白日里無比熟悉的街道鋪排著陌生的安靜,有時甚至是荒蕪。騎在自行車上,前方無人趕,后方無人追,我常生出自己已平移到另外一個宇宙的想象。

深夜里最常遇見的一類人是拾荒者,他們常常背著大大的口袋一個一個地翻垃圾桶,動作麻利。我曾在穿山小街看到一個老年拾荒者把一路的垃圾桶都打開翻撿,垃圾全傾倒到路上,十幾個垃圾桶被她弄得亂七八糟。當時我的腦子里曾閃過一個念頭,要不要打電話到七星環衛站投訴,或者報警?但我很快打消了這個想法。我覺得自己并沒有資格那樣去做,一個在電腦前打了幾個字就腰酸背疼的中年人怎么有資格去責備那個深夜里大步流星以翻撿垃圾桶維生的老年人呢?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我同樣過意不去。于是我停下來,走過去跟那老奶奶說,下次不要再這樣翻撿垃圾了,這不好。這件事已經過去了很多年,現在每次路過那條小街,我還會情不自禁地望向那些垃圾桶。應該是桂林創建文明城加強了管理吧,這幾年我再沒看到過整條街的垃圾桶被翻出來的景象。

深夜里在非機動車道上經常遇見的還有代駕,他們騎著微型電動自行車在一些娛樂場所、夜宵攤點穿梭。偶爾還會遇見外賣員,我猜想他們是在為那些二十四小時藥店送藥。

晚上我最常騎行的一條路線是從家里出發,拐到穿山東路,經穿山橋、漓江橋,再沿漓江騎往象鼻山公園,路過象鼻山后,經文昌橋,繼續沿漓江騎行到解放橋,然后穿過東江路、龍隱橋,再拐幾個彎回家。

濱江路游人聚集,路南頭的江面上,一頭“大象”低著頭在漓江喝水,這是桂林的城徽。整整一座山,巨大的石象,體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關象鼻山的傳說頗多,其中一種說法是大象是普賢菩薩的坐騎。

按理游客在濱江路合適的位置完全可以清楚地看到這頭大象,但若干年前,經營者卻在靠近濱江路的一側種滿了竹子,“綠植障目”,不買票連看一眼普賢菩薩坐騎的機會都不給,這引起了網民熱議。經過幾輪熱議不斷的整改,最終,桂林市政府宣布,從2022年除夕開始,象鼻山景區正式全面對中外游客免費開放。

晚上,濱江路一帶有很多街頭演唱。據說,瓦依那樂隊的吉他手十八就曾長期在這條路上表演。2023年9月,瓦依那《大夢》唱出了許多人平凡的人生,一曲封神,最終獲得第三屆“樂隊的夏天”季軍。我是從排位賽開始就注意到這個樂隊的,彼時他們系著頭巾、身著粗布衣,一把鋤頭、一片樹葉、一把吉他作為伴奏,給聽眾演唱了一首樸實熱血的《田歌》。

聽瓦依那的《大夢》,我的腦子里浮現的是穿山小街翻垃圾的老奶奶的身影。

4

“這個世界會好嗎?”

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親梁濟投凈業湖自盡前三天,和梁漱溟談起關于歐戰的一則新聞,問了梁漱溟這個問題。

讀過幾遍《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這本書,梁先生說:“深深地進入了解自己,而對自己有辦法,才能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是最深淵的學問,最高明最偉大的能力或本領?!蔽野堰@句話抄在筆記本上,甚至把他背了下來。我覺得梁先生離自己很遠,又很近。

2019年10月7日,我竟意外發現,我常騎行路過的穿山腳下,有一座梁先生墓。在這之前,我只從梁先生的簡介里知道他生于北京,祖籍桂林。

那日下午,我騎行路過穿山,陡降大雨。

雨下得突然,附近并無可避雨的房屋。只見得路邊凹進去的一塊空地,三面均有高度尚可的植物,我便尋思進到這一小塊空地上借竹木的枝葉擋擋雨。

結果這雨只下了幾分鐘便停了,我倒是在此契機下了解了梁漱溟和桂林的情緣。

那塊我未進入時所認為的空地,就是梁先生墓所在地。簡樸的墓碑上刻有梁先生的生平,其上擺著一塊天然石灰石,石上立一座梁先生的石刻胸像。梁先生戴著眼鏡,嘴角耷拉,下巴微抬,蔑視著這個世界,和《這個世界會好嗎》的封面照片頗有幾分神似。

梁漱溟生于北京、長于北京、長期生活工作于北京,為什么他在臨終前會表示希望百年之后一半骨灰歸葬桂林呢?

我在網上搜索答案,同時按網上資料的提示到穿山的月巖洞口尋找與梁漱溟有關的摩崖石刻。

1941年12月18日,香港淪陷。1942年2月5日,梁先生在各路朋友的幫助下,從香港輾轉回到桂林,下榻月牙山麓。其間,他與桂林的文化、新聞界人士,還有同樣暫居桂林的茅盾、葉圣陶、葉淺予、馬思聰、歐陽予倩等有交往。

月巖,本地人一般叫它穿山洞,又稱空明洞。巖洞東西為崖壁,南北對穿,洞口圓通,遠望像一輪明月。整個洞寬敞平坦,空氣通暢,光線明亮,置有石桌石凳,供游人休憩。

月巖有石刻若干,最吸引眼球的還是梁漱溟先生的手跡勒石。石刻以1985年梁先生手跡為藍本,放大后鐫刻于北面洞口西側的石崖峭壁上,黑底金字,繁體豎排,從右自左勒寫,八個主題大字尤其耀眼:“鍥而不舍精義入神?!甭淇顜资种?,梁先生勘明了自己先祖從桂林考中科舉后,先父先兄都未嘗返回過桂林,唯獨他數次返桂并曾留居穿山講學。梁先生時年九十二歲,三年后逝于北京。

我慢慢了解梁先生與桂林的情緣,理解了他歸葬桂林的心愿,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調整著自己的騎行路線和習慣。徐霞客游記涉及的桂林山水,米芾的自畫像石刻,黃庭堅被貶宜州路過桂林的足跡,李宗仁官邸,還有桂林作為抗戰文化名城留下的種種,桂林的幾所大學、兩家出版社,所有與桂林有關的一切,我都不想錯過。

5

我是從我女兒出生那年的夏天開始迷上騎行的,此后的二十多年,騎行成了我的“氣根”。

生完女兒出院后的幾個月,我情緒低落,吃不好,睡不著,奶水不夠,覺得活著沒有價值。我不知道這到底是為什么,就到家里那臺粗笨無比的電腦上尋找答案。那是2001年的6月,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產后抑郁”這個詞。電腦告訴我,我很可能患了產后抑郁。電腦還告訴我,某個世界性的研究成果顯示,產后抑郁在世界范圍內的發病率在0.1%—26.3%之間,其中,芬蘭的發病率最低,印度的發病率最高。我還搜索了中國的相關研究,一篇論文顯示,中國已報道的產后抑郁患病率在9.4%—25.4%之間,其中15%—25%的產后抑郁癥婦女3年內有自殺傾向。

那陣子我應該也想過一了百了吧?記憶有點模糊了,但我還很清晰地記得大表姐來看我的情景。

大表姐是一個服裝店的老板,那年她剛滿四十。1999年查出宮頸癌,手術前她誰都沒說,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兒子,當然更不會告訴父母。大表姐讓醫生盡早安排手術,手術前一天必須要家屬簽字,她才告訴了丈夫。等出院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她才和當時讀初三的兒子說了一聲,云淡風輕。

她在手術的前幾天還跟朋友去騎行,他們從桂林騎行到陽朔興坪,走的是大圩方向的路,需要爬山,兩天來回。其間他們在陽朔參加了一個什么活動,大表姐還領了個象征意義的獎牌?;貋砗笏妥隽耸中g,把整個子宮切掉,然后很快恢復了。在這之前她從沒和我提起過她手術及痊愈的事——如果不是為了激勵我,她可能永遠也不會說。

“等過了這片沼澤你就會知道,人靠自己,靠得住?!闭f完,大表姐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辭。

我的腦子里塞滿大表姐騎著山地自行車在山石間穿行的身影。我想,我也得出去騎行。

雜物房的兩輛自行車原本是我和先生的交通工具??偸浅鲇谀硞€具體的目的,我們才會騎著自行車出門,買菜啦,上班啦,逛公園啦,逛超市啦,去醫院產檢啦……在這之前,我還從沒想過沒有任何目的地,就只為騎行而騎行。

只為騎行而騎行,這句話里應該隱藏著某種禪意。

為了騎行而騎行,在騎行的過程中感知自己活著,而不是只是活著,做其它事情也是這樣。隱藏的事物居住在每個事物中,我們要穿過它,不要讓它們來穿過我們。

在騎行的過程中我不斷領悟到一些東西,那些原來沉下去的風景,還有生活,慢慢地開始重新浮現。

這個世界遍布雷劫業火,人們常因非己的罪業而受苦受難,但“社會亂象,根源在我”,人最終能改變的只有自己,能自洽的始終也只有自己?!吧钌畹倪M入了解自己,而對自己有辦法,才能避免和超出了不智與下等?!@是最深淵的學問,最高明最偉大的能力或本領”,對個體來說是這個道理,對一城、一國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編輯 吳翠)

猜你喜歡
氣根梁先生梁漱溟
《錚錚鐵骨——梁漱溟先生》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梁漱溟演講收費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觀
梁思成:謝謝捧場
女子離婚后發現前夫隱瞞股權
榕樹氣根引導技術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梁漱溟論馬克思主義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校園里的那排樹
樹冠最大的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