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現狀問題與優化路徑

2024-03-29 20:55宋玉蘭
農產品加工 2024年3期
關鍵詞:分級農產品經營

劉 丹,宋玉蘭

(新疆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52)

農產品質量分級是指根據分級標準,將品質、大小等存在差異的農產品進行分等、定級、歸類[1],從而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2]。農產品質量分級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農產品品質的重要途徑[3]。自2018 年起,中央“一號文件”就多次提出要“實施質量興農戰略,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產后分級”,擬通過政策的頒布,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鼓勵和引導農戶踐行農產品銷售分級,促進農產品按大小、品質分級整理,進而提高農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品質化和層次化需求。

高速的經濟發展伴隨著消費市場步入高品質階段。質量分級后再進行銷售的農產品,能將質量信息準確地傳遞給消費者[4]。高質量農產品的消費溢價能力使其售價與品質相符合,進而推動農產品價格提升,增加市場主體利潤。從此特性上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其專業化、規?;图s化的生產特點更易“青睞”農產品質量分級。然而,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未對農產品進行質量分級,由此可見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在生產流通環節的推廣成果并不理想[5]。當前,我國農村逐漸形成了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引領、傳統小農戶踴躍參加的農產品銷售格局[6]。因此,研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質量分級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并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優化路徑,能更好地發揮其聯農帶農、示范引領作用,使各類經營主體積極主動參與農產品質量分級,共同助推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農產品市場競爭不斷加深,國家和相關行業高度重視農產品的質量分級工作,陸續頒布相關政策法規提出要加速完善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推進各類農產品按照品質、規模等要素分級整理。因此,一些學者研究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的現狀、標準和方法。2008 年,席興軍等人[7]圍繞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仔細分析了我國農產品分級標準的現狀,如數量、依據和目的等。初僑等人[8]在此基礎上,對比國外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優秀實踐,發現我國農產品存在質量分級體系的問題。郭林宇等人[9]則通過深入剖析我國農產品質量標準制定現存問題,歸納國外農產品質量標準條例的特點,找到我國相關部門在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的制定上應采取的方法。付文飆等人[10]從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的角度入手,借鑒國際經驗,驗證了完備的質量分級制度是優質優價機制有效運行的關鍵。除此之外,湯曉艷等人[11]從品質評價的平臺、標準和技術等層面分別對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現狀與主要問題進行了簡述,并為我國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發展尋找到了方向。還有一些學者對我國實施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進行了數據和案例的分析。徐貞貞等人[12]系統梳理和分析了我國蔬菜初加工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后提出了蔬菜類產品品牌化、品質化的策略和措施。Zhou J 等人[13]在對浙江省的蔬菜合作社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影響農產品質量等級選取的因素。當然,還有部分學者將農業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結合進行研究。廖賢[14]認為我國農業標準化建設應以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為重點,借助規范化的市場秩序和有序化的市場競爭,為農業標準化發展夯實根基。洪瀟[15]通過重新定義農業標準化,找尋其與農產品質量分級的關系,指明了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發展的主攻路線。

綜上所述,關于我國農產品實施質量分級制度發展現狀的研究,大多數學者都是基于質量分級標準的制定、目的和意義去分析現存問題,而忽略了在質量分級制度實施過程中,對制度實施者來說存在的問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主力軍,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柱力量,研究其在質量分級制度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并為其提供切實有效的優化路徑,能帶動其參與質量分級制度的積極性,滿足消費者品質化需求,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1 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發展現狀

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貫穿于生產、流通和出售全過程。在生產環節中,質量分級制度對生產者主要起到引領和規范作用,從而提高農產品品質。在流通環節中,質量分級制度對市場秩序發揮規范作用,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發生。在銷售過程中,質量分級制度能對農產品進行質量監督,有效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和福利。我國早期的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主要實施于蔬菜、水果和糧食等品種。隨著經濟發展,為了適應農產品銷售市場中質量分級制度的實用性,其分級標準不斷細分,分別制定出了食用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如蔬菜、水果、糧食和禽畜產品類,以及非食用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如棉、麻、煙葉和羊毛等。截至2022 年,有效實施的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或等級規格標準有193 項,其中國家標準有17 項、行業標準有82 項、地方標準有69 項、團體標準有25 項[11],并且這些標準大多是以感官分級要素為主,理化分級要素為輔。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或登記規格標準的頒布經歷了2 次爆發階段,分別是“十一五”期間和“十四五”開局之年?!笆晃濉背跗谖覈郊尤隬TO(世界貿易組織),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產品質量分級。在這期間我國共計頒布69 項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占現行有效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35.8%。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后,農產品質量分級再一次受到關注,僅在2021 年(“十四五”開局之年) 就頒布了31 項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和標準,占現行有效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16.1%。除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上述標準,部分企業標準也指明了農產品高質量的需求趨勢。例如,阿里巴巴“產地倉”的廣電分選機等自動化分選設備,將按照阿里制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實施智能化分選。百果園更是以其質量標準為基礎,建立了嚴格細致的質量分級和檢測制度,將水果依據酸度、新鮮度、細嫩度、脆度、安全性、香味等質量指標進行分級。

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質量分級制度面臨的主要問題

整體上看,我國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或標準數量不斷增加,覆蓋范圍也越來越廣,但新型經營主體在具體實施中卻存在一些問題,限制著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發展與應用。

2.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質量分級制度存在盲目性和無序性

現階段最為普遍的質量分級制度實施的模式是大型龍頭企業收購農村地區的農產品原料,建設農業生產基地進行清洗、烘干、分級和包裝等,并將加工后的農產品運輸至市場銷售。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將農產品直接打包銷售給大型龍頭企業,并未有效參與市場流通和銷售,從而缺乏對市場和消費者需求偏好的了解。這種遠離市場和消費者的生產模式勢必會造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生產結構上的無序性。因此,在面對不穩定的農產品市場環境時缺乏靈活應變能力,難以及時動態地對農業的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導致市場上所需的品質化、多樣化農產品供給不足。以果品為例,其早、中、晚熟品種搭配不夠合理,造成不同時間段的品質失衡、等級缺失等情況,導致優質果品市場結構性矛盾突出、價格波動幅度大,削弱其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遠離消費市場還會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分級要素和標準選擇上具有盲目性。龍頭企業收購模式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遠離質量分級的主要評判者,從而缺乏對農產品質量分級相應知識和技術的了解,只能通過同行之間相互借鑒的方法盲目實施質量分級,“跟風”現象突出。另外,部分實施質量分級制度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會由于對商業信息缺乏準確的了解和應用,對市場銷售的新概念、新業態、新模式、新機制應用能力不足,導致分級要素的選擇有偏。目前,銷售市場上的農產品大部分是按照顏色、規格等感官要素進行分級,而按照甜度和脆度等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理性指標進行分級的農產品寥寥無幾。雖然以感官要素為主的質量分級模式具有操作簡單、成本低廉等特點,但是以品質要素為主的分級方式更能有效傳遞農產品質量信息。

2.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質量分級制度的要素支撐較為薄弱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雖然具有一定規模和文化,但相較于大型龍頭企業而言,其標準化生產的技術和設備較為落后。首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采收、分級等專業機械設備主要以購買為主,未設置專門的研發團隊,從而導致機藝融合不夠。雖然有銷售更先進的擁有電磁學、機器視覺、聲學等快速檢測手段的分級設備,但外觀、質構、味道、營養等大部分農產品質量分級指標都需要專業的儀器設備進行檢測,整套設備價格昂貴又缺乏政策補貼。因此,大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購買不到或者無能力購買合適的分級設備,加之不同型號品質檢測儀器的工作性能可能存在巨大差異,導致品質檢測操作規范未達到標準化。其次,冷藏倉儲保鮮能力不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多身處于我國農村,基礎設施與物流倉儲建設不匹配、冷鏈物流體系不健全、冷庫容量不足等無法滿足農產品快速流通的需求,導致大量生鮮類農產品不能入庫貯藏,造成了大量產品損耗,極大地降低了農產品的價值。最后,品質分級檢測平臺和專業分級技術人員隊伍不健全。相較于國外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 等專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的組織,我國缺乏相應專業分級機構和平臺,這將會造成分級標準的制定與實施脫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無法獲取配套的標準樣品,導致實際操作時數據有偏。農業農村部質檢中心招募了大量從事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檢測方面的專業人才,但這些人才主要用于安全檢測,并不熟悉產品特性和產業特點,因此對農產品分級指標和質量優劣不能確切把握。除此之外,專業分級技術人員能有效預測市場需求,從而能通過品質分級檢測平臺實時發布最新需求,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理種植。

2.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質量分級標準的成本較高

目前,我國農產品分級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人工手動分級和機械自動分級,無論采用何種分級方法,勢必會增加農戶和企業的人工成本或機械成本。首先,農產品不同的質量檢測指標需要不同的檢測儀器,購買全套設備勢必會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投入成本。其次,由于大多數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初分級加工比例大,精深加工能力低,所以在對采摘后的農產品進行分級加工時,只進行清洗、烘干、初分級等簡單工序,沒有進行深度加工,這就使得在分級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不合等級農產品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損失和浪費。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會進行精深加工,但由于其加工能力低、產業鏈不長,配套環節有斷檔,配套產業不完善,出現分級產品種類不豐富、檔次低等問題,無法把握市場銷售的主動權,因此導致自己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最后,質量分級標準的踐行,會增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倉儲成本和運輸成本。傳統農產品銷售模式是不分大小和優劣,直接就地打包出售。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了更好地對農產品進行分級,會將采收后的農產品先放至倉庫進行進一步加工,由原來的采摘時直接銷售變為分級后銷售,從而增加其倉儲成本。此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會對即將進入銷售領域的不同等級的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品采用特定的容器或材料加以裝飾和保護,增加其包裝成本。包裝后的農產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體積,加大了農產品運輸難度。

3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質量分級標準的優化路徑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屬于經濟人范疇,其所做的任何決策都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當實施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所帶來的阻礙遠大于好處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便會選擇放棄改變,安于現狀。農產品質量分級是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理應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機制,以扎實穩步推進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廣泛實施。國外大量有關質量標準化的政府組織的成立,表明了雖然市場經濟有其特定的規律,但政府和相關部門依舊可以在不破壞其穩定性的基礎上,對農產品質量分級進行適度干預,以保證分級制度的有效推廣與應用。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質量分級工作推進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如生產結構的無序性、分級要素的盲目性、配套設施不健全及分級成本高等問題,需由國家層面進行統一設計和規范,才能發揮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實際作用。

3.1 加快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研究,完善質量分級標準體系

我國農產品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環境千差萬別,導致質量特性差異較大。因此,應當以大宗、特色農產品為試點,根據農產品不同層面的質量特性與不同消費群體的受益多寡,重構農產品品質分級標準體系,形成國家層面權威統一的質量分級標準,為農產品質量分級、品質升級提供技術支持。首先,針對糧食、蔬菜和水果這些品種的大宗農產品可據其產業特點和消費需求,篩選不同的農產品質量分級指標,促使大宗農產品質量分級體系與其產業發展需求相適應,并且要編寫圖文并茂的質量分級制度實施指導手冊。其次,針對一些優質特色農產品,如地理標志農產品、綠色有機食品等,應重點關注感官、營養等層面,發掘有效的品質特征鑒別要素,建立優質特色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為各地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無公害、綠色、有機等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打造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實現統一的質量分級標準,便于市場監督。最后,還應強化標準配套,制定農產品質量分級各步驟操作規范,監督農產品在質量分級過程中的采樣和質量檢測工作。操作規范的制定不僅增強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標準的理解,而且還提高了標準的可操作性。

3.2 加快質量分級配套設施的完善和激勵政策的制定

據統計,我國有70%左右的農產品批發市場是在生產地市場,遠離農產品消費地,加之未具備健全的冷鏈物流、倉儲保鮮等配套設施,導致許多農產品不能及時從產地運出,出現滯留、堆積情況。目前,鄉村地區的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的庫容量還存在2.3 億t 左右的缺陷。農產品冷鏈物流包括多個環節,如產地預冷、冷藏貯存和運輸、冷庫貯存和冷鏈配送等一體化的冷鏈物流網絡體系。這個冷鏈體系能夠確保農產品從采摘后到消費者手里的整個生產流通銷售過程始終處于需要的保鮮溫度范圍內,極大地降低了農產品產后的腐損率,增加農產品的保鮮和保質時間。政府和一些新型農業合作機構要聚集產業發展基礎好、產品特色優勢強但配套設施不完善、市場供需缺口明顯的品種和產銷銜接薄弱的地區,加大投入集中建設一批貯藏保鮮設施,發揮產業優勢和規模效應。此外,推廣“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衛星工廠”等經營模式,統籌規劃建設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網絡體系等配套設施和分級、清洗、烘干等初加工工廠,不僅擴大了初級加工生產覆蓋面,還降低了生產成本。調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完善農產品保鮮、清洗、分級、包裝等加工步驟的力度。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勢必會導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質量分級標準的積極性降低。因此,國家應出臺相應的質量分級成本補貼和購機獎勵等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新型農業經營者的質量分級成本,調動了各類經營者的參與積極性,還提高了質量分級效率,減少倉庫保鮮使用市場。

3.3 加強質量分級檢測平臺和專業分級技術人員隊伍建設

一方面,在現有農業農村部質檢中心的基礎上,建立專業質量分級檢測平臺,關注糧食、蔬菜和水果等農產品的用途和質量,對大宗、優質和特色農產品的外觀、味道、質構、營養等質量指標進行摸底普查,并將調查數據錄入質量分級檢測平臺,構建大宗商品質量標準數據庫,同時增設質量分級標準查詢服務、農產品標準樣品參照庫等窗口,通過網絡對各農業主體開放,提供有關農產品品種培植過程中質量控制方面的基本數據,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農產品品質提升指引方向。此外,還可依托質量分級檢測平臺,構建質量評價專家隊伍體系,進行質量分級科技攻關、技術支撐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加大農產品質量分級制度的推廣力度,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標準化、結構化生產;另一方面,在現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質量安全與營養檢測崗位的基礎上,招募或培訓相關農產品質量檢測人員,并在專門的實驗室開展農產品質量分級檢測工作。還可依托各省市縣農業質量檢測站的技術人員,結合農產品質量分級工作實施的具體要求,培育和訓練一些在農田、牧場、林地等生產基層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現場分級員,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分級人員應授予其相應的農產品分級員資格證書。

3.4 加速融合農業數字經濟,提高農業精加工水平

數字經濟運用于農業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根據大數據分析技術,科學預測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消費者可利用智慧農業的可追溯系統,實時監管農產品質量標準。除此之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可借助大數據直接接收來自消費者的訂單,按消費者的品質需求進行種植,進而避免了盲目生產,使農產品質量更加標準化。這種標準化既包括種植過程的標準化,又包括采摘后分級要素的標準化。農產品質量等級不同相對應的價格也有所不同。訂單農業也叫契約農業,是根據農戶所在的鄉村組織同農產品的購買者之間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的一種農業產銷模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農業可知曉不同等級標準農產品的種植比例,使農產品種植適應市場需要,避免盲目生產。為有效促進智慧農業的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可聯合龍頭企業建設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研究試點,對劣質品的后續除了進行深度研究,不僅可以使加工副產物綜合循環增值利用,還可以有效處理不合格產品,增加收入。

4 結語

提高農產品質量是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引領消費需求的關鍵因素,也是應對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農產品質量分級能有效發揮質量監督和保護消費者利益的作用,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和層次化需求,還能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從而促進農業生產者提高農產品質量。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之一,若能有效實施質量分級制度,其引領示范帶動的能力可有效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從研究可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實施質量分級標準時主要存在生產結構的無序性和分級要素的盲目性、分級要素支撐薄弱及分級成本較高等問題。要想提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質量分級的積極性,政府和相關部門應針對現存問題重點進行解決。首先,應加快農產品質量分級標準研究,完善質量分級標準體系,以便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精準實施質量分級標準。其次,加快質量分級配套設施的完善和激勵政策的制定,進而降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質量分級成本,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再次,加強質量分級檢測平臺和專業分級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科學的質量分級設備。最后,加速融合農業數字經濟,提高農業精加工水平,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需種植,避免生產盲目性。

猜你喜歡
分級農產品經營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這樣經營讓人羨慕的婚姻
分級診療路難行?
變爭奪戰為經營戰
分級診療的“分”與“整”
“特許經營”將走向何方?
分級診療的強、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級診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