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分離菌株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2024-03-30 08:26高延可李美玲蔣國梅紀榮祖青海省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810005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4年6期
關鍵詞:克雷伯革蘭球菌

高延可 常 璠 李美玲 蔣國梅 紀榮祖 青海省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 810005

腹腔感染(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IAI)是由病原體通過各種途徑侵入腹腔而引起的腹膜腔或腹腔臟器感染,是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相關文獻報道[1-2],腹腔感染發生率4.29%~12.30%,其死亡率10.50%,腹腔感染病原菌主要來源于腸道,由于腸道菌群的復雜性及多樣性,也導致腹腔感染的復雜性[3],也有相關研究報道消化道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不同[4],如果不及時、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都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5],因此,根據本地區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特點,及時有效抗菌藥物治療對于患者的預后非常關鍵,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標本中分離菌株的分布及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為臨床經驗性抗感染治療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菌株來源與方法 來自2017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的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分離病原菌970株,對分離菌株的分布及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進行分析與整理(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分離的重復菌株)。

1.2 菌株鑒定及藥敏試驗 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要求接種標本和分離菌株,細菌鑒定和藥敏分析采用美華醫療MA120全自動微生物鑒定藥敏分析系統,對自動儀器法折點不覆蓋的抗菌藥物采用英國Oxoid公司藥敏紙片做補充藥敏試驗,參照美國和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標準判讀藥敏試驗結果,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氏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603、銅綠假單胞菌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糞腸球菌ATCC29212。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WHONET5.6軟件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者構成比表示。

2 結果

2.1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單一細菌感染與混合細菌感染的分布情況 腹腔感染患者送檢的804份腹腔感染標本中,單一細菌感染638份,占79.35%,混合感染166份,占20.65%,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膽道感染單一細菌感染率為67.61%,混合細菌感染率為32.39%,闌尾感染、胰腺感染、其他腹腔感染單一細菌感染率約為90.00%,混合細菌感染率約為10.00%,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感染部位單一細菌感染與混合細菌感染的分布及構成比 [n(%)]

2.2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分離菌株的分布 從腹腔感染標本中共分離細菌970株,其中革蘭陰性桿菌731株,占75.36%,革蘭陽性球菌239株,占24.64%。根據感染部位的不同,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革蘭陽性球菌以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結果見表2~3。

表2 不同感染部位分離革蘭陰性桿菌分布及構成比[株(%)]

表3 不同感染部位分離革蘭陽性球菌分布及構成比[株(%)]

2.3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主要分離菌株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

2.3.1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西丁、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均<20.00%,對氨芐西林、哌拉西林、頭孢唑林、環丙沙星耐藥率均>40.00%,未發現對碳青霉烯類藥物的耐藥菌株,結果見表4。

表4 不同感染部位分離革蘭陰性桿菌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率變化[株(%)]

2.3.2 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主要革蘭陽性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分析:2017—2021年腹腔感染不同感染部位感染革蘭陽性球菌主要以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糞腸球菌和屎腸球菌對高濃度慶大霉素、高濃度鏈霉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藥率均>50.00%,對米諾環素的耐藥率均<35.00%,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藥率均<40.00%,未發現對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寧的耐藥菌株,結果見表5~6。

表5 不同感染部位分離糞腸球菌、屎腸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率變化[株(%)]

表6 不同感染部位分離金黃色葡萄球菌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率變化[株(%)]

3 討論

目前,革蘭陰性桿菌仍是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革蘭陽性球菌感染中主要包括腸球菌屬、金黃色葡萄球菌。需要注意的是,根據抗菌藥物耐藥性檢測研究數據顯示[6],醫院獲得性腹腔感染革蘭陰性桿菌致病菌中,耐藥形勢較為嚴重,給臨床醫師選擇抗生素治療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

本文結果顯示,腹腔感染患者中,膽道感染單一細菌感染率為67.61%,混合細菌感染率為32.39%,闌尾感染、胰腺感染、其他腹腔感染單一細菌感染率約為90.00%,混合細菌感染率約為10.00%,這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巨大挑戰。針對腹腔不同部位的感染,混合型感染比例較高,同時也應考慮厭氧菌感染的可能性,在臨床治療上應考慮廣譜抗生素或聯合應用可以覆蓋厭氧菌的抗菌藥物治療[7]。

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標本中分離的革蘭陰性桿菌主要以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為主,其中大腸埃希氏菌占所有菌株的53.92%(523/970),這與以往研究報道一致[4,8-9],提示在經驗性用藥時應充分考慮大腸埃希氏菌感染的可能性,對于在腹腔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檢出率較高,在革蘭陰性桿菌中占據第二位,占所有菌株的10.72%(104/970),需要注意的是,臨床醫生應辨別其是否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同時需要結合細菌報告單上有無備注高黏性菌落來辨別確定[10],近年來,不斷檢出多重耐藥及泛耐藥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11],對于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療,聯合用藥是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案[12]。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藥率均<20.00%,臨床上可將此類藥物作為治療腹腔感染中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常規用藥,本研究未發現對碳青霉烯類耐藥菌株。然而,耐碳青霉烯酶腸桿菌科細菌(CRE)主要由細菌產生碳青霉烯酶引起[13], CHINET調查研究顯示[14],目前國內大腸埃希菌對碳青霉烯類藥物的耐藥率<17.00%,耐碳青霉烯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率>90.00%[15],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腹腔感染分離菌株的監測,臨床醫生應嚴格按照藥敏試驗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以降低細菌的耐藥率。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標本中分離的革蘭陽性球菌主要包括糞腸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這與其他研究報道基本一致[16],萬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寧仍然是治療腸球菌感染的首選抗菌藥物。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外毒素,容易引起全身性感染[6],臨床醫生應高度重視。

綜上所述,本地區腹腔感染患者不同感染部位感染細菌耐藥情況較為嚴重,應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以降低細菌的耐藥率,同時應加強本地區及醫院腹腔感染分離菌株的流行病學調查,從而及時調整經驗性用藥方案。

猜你喜歡
克雷伯革蘭球菌
變棲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特征
侵襲性和非侵襲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膿腫CT特征對比
腫瘤醫院感染患者革蘭陽性菌分布與耐藥性及經驗性抗MRSA的研究
結節病合并隱球菌病的研究進展
IL-33在隱球菌腦膜炎患者外周血單個核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一株副球菌對鄰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基層醫院ICU與非ICU主要革蘭陰性桿菌分布與耐藥性差異
2011—2013年非發酵革蘭陰性桿菌耐藥監測結果分析
連翹等中草藥對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
影響肺炎克雷伯菌粘附上皮細胞作用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