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2024-03-31 15:38趙琪章少哨
高校輔導員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趙琪 章少哨

摘 要:在互動儀式鏈理論下,高校開學典禮被視為一種互動儀式,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運行機理體現在強化身份認同的身體在場、加強價值引領的焦點關注、提升情感體驗的象征符號和進行行為規約的儀式流程四重向度。從互動儀式鏈理論審視高校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其有效發揮面臨四重困境,即儀式價值迷失,落入形式主義窠臼;參與主體缺位,阻礙情感共鳴生成;符號象征弱化,消解情感能量聚集;流程形式固化,削弱教育情境感染力。高??梢試L試從價值引領、在場升華、情感積累和情境重塑四方面優化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關鍵詞:高校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互動儀式鏈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618(2024)01-0052-06

*基金項目:本文系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項目“新時代工科專業課程思政引入元素的挖掘與應用”(項目編號:1021308807)階段性成果。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儀式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7月,《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充分利用重要傳統節日、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發揮禮儀制度的教化作用?!盵1]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提出:“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要在開學、畢業典禮等重要場合,講授‘思政大課?!盵2]高校開學典禮作為大思政課的重要形式,能夠通過規范的儀式流程,運用多樣的象征符號,創設特定的情境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聯系起來,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出來,從而達到一定的育人效果。鑒于高校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是通過師生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共鳴和行為互動實現的,我們可將高校開學典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置于互動儀式鏈理論的框架下,以探討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诖?,本文依托互動儀式鏈理論的視角,以25所高校近4年開學典禮儀式為樣本進行分析,研究高校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運行機理,以期為優化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供參照路徑。

一、互動儀式鏈理論下高校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運行機理

美國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則注重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儀式,并最先提出“互動儀式”的概念。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在前人的基礎上從儀式與情感的角度出發探討互動儀式的作用機制,提出了著名的互動儀式鏈理論??铝炙拐J為:“互動儀式理論的核心機制是主體間的相互關注與情感連帶?!盵3]互動儀式包含四種組成要素: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場所、對局外人設定界限、共同的關注焦點和分享共同的情緒或情感體驗。這四種要素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最終產生特定的儀式活動效果,即群體團結、個體的情感能量、代表群體的符號、道德感和對違反行為的思想規約。以互動儀式鏈理論審視當前高校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運行機理,我們可從身體在場、焦點關注、象征符號、儀式流程四個維度進行解讀,構建開學典禮的互動儀式鏈育人模型(見圖1)。

(一) 身體在場:強化身份認同

互動儀式鏈理論關于儀式啟動有兩個前提條件,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聚集”和“對局外人設限”。在高校開學典禮中,在場的學生都知道誰會參與典禮而誰被排除在外,通過這種“身體在場”和“排他性情境”讓參與者明確自己在學校中的身份和地位,從而天然地達到了互動儀式的啟動條件。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社會中的人,總是扮演著一定的社會角色。高校開學典禮就是通過一整套程序化的流程和象征意義的行為將學校文化和大學精神集中展示出來,從而幫助在場的參與者適應新的生活階段和社會角色,促進個體身份的認同和強化。典禮儀式往往通過一些流程、形式、符號等不斷地傳遞出學校給予學生們的重視、關懷和期待,讓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都意識到自己是學校中的一員,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復旦大學2022級學生開學典禮上,學校表達了對“復旦學人”的熱烈歡迎和殷切期盼,校長明確提出:“請大家時刻牢記‘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校訓,守正創新、勇毅前行,努力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學人,書寫新的復旦故事,創造屬于這一代復旦人的傳奇!”再如,北京大學校長在2020年開學典禮上寄語新生:“從你們進入校門的那一刻起,‘北大人就成為大家的新身份,這也意味著新責任、新使命?!笨梢?,高校開學典禮幫助參與者開始思索“我在哪兒”“我是誰”“我將如何做”的自我命題,引導參與者找準角色定位,強化身份認同。

(二) 焦點關注:加強價值引領

共同的關注焦點是互動儀式鏈的關鍵一環,校長致辭、師生代表發言作為開學典禮的重要環節,無疑成為所有參與者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高校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的重要環節。校長致辭和師生代表發言作為“開學第一課”,為剛步入大學的新生們傳遞著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展現出學校對于“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基本問題的回應,體現著整個學校的辦學導向、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高校開學典禮的宣講內容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主要體現在理想信念的引導和家國情懷的培養上,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切實將個人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

例如,在中國人民大學2022年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林尚立勉勵青年學子:“最根本的是要做到心中有黨、有祖國、有人民,把聽黨話、跟黨走作為立身之本?!痹偃?,清華大學校長王希勤在2022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鼓勵新生:“希望同學們肩負使命、勇擔重任,將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毙iL們循循善誘,諄諄教誨為參與者帶來了一場價值觀的盛宴,而周邊同學認真聆聽、思考贊同的集體氛圍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在場的每一位參與者,他們的情感得以互動共享、感染共鳴,領悟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觀能動性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

(三) 象征符號:提升情感體驗

柯林斯認為在互動儀式鏈中,情感能量是由充滿了情感性情境的符號所傳遞的。[4]儀式組織者通過設置象征符號并賦予其意義,讓參與者感受到自己與群體的關聯,并從符號中汲取精神力量。

具體到高校開學典禮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很大程度上附著在儀式的符號之中,儀式中的語言、音樂、圖案、旗幟等各種形式的符號都蘊含著不同的象征意義。例如,北京大學2021年開學典禮上新生代表佩戴?;?,小小的?;詹恢皇潜贝笕说纳矸輼俗R,更是北大精神的凝結與延續。再如,南京農業大學2022年開學典禮上,學校為新生發放學校茶學研究團隊的文創雪糕,這既是學校研究成果,也是學校對新生勤學善學、潛心科研的期盼。這些將價值內涵與象征要素相結合的象征符號匯聚產生了獨特的儀式氛圍,現場參與者在同一氛圍的作用下產生了情緒交叉感染,群體中不斷強化的情緒進一步加深了參與者個人的情感體驗,形成了情感連帶效應。于是,學校宣揚的堅持真理、愛國主義、砥礪奮斗、勇于擔當、勤學善思等價值理念在這樣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浸潤到參與者的心田。

(四) 儀式流程:進行行為規約

在互動儀式鏈理論中,儀式最終產生的效果除了群體團結、獲得情感能量外,還會形成道德感和對違反行為的思想規約。高校開學典禮就是通過激發參與者的情感共鳴,使參與者為了與群體保持一致而自覺規范和約束行為。第一,開學典禮的秩序性塑造參與者遵規守紀的自覺性。開學典禮本身就是一套規范化、流程化的行為方式,典禮舉辦的時間、地點、參與人員、議程等都有嚴格的程序和既定的要求??v觀25所高校近4年的開學典禮,這些儀式往往伴隨著升國旗、唱國歌、領導講話、師生代表發言等環節,常常要求學生按序進場、指定區域就座、穿著得體。這些固化的流程和禮儀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每一個參與者的言行舉止,且這種自覺守規的品行會被大學生自覺運用到學習生活之中。第二,開學典禮的內容本身蘊含著規范教育,為個人提供行動指南。開學典禮中往往會有校長、教師代表對學生提出期許,也會有優秀的老生代表分享求學體會,更有新生代表表明學習信心。這些流程通過氛圍渲染和符號傳遞后會觸發參與者的暗示、模仿、從眾等心理機制,使學生不自覺地認同典禮呈現的價值理念和行為方式,引導他們主動地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行為,形成對自己的行為規約。

二、互動儀式鏈理論下高校開學典禮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主要困境

柯林斯的互動儀式鏈理論闡明了個體在場、情境、符號、情感能量之間的互動關系,對開學典禮的育人功能發揮具有較強的解釋力。因此,以互動儀式鏈理論審視當前高校開學典禮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現狀,有助于發現開學典禮在主流價值的傳播、情感共鳴的激發、情感能量的積累、育人情境的創建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 儀式價值迷失,落入形式主義窠臼

馬克思主義主張內容與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內容決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內容。開學典禮就是一個內容與形式并重的儀式,價值內涵是開學典禮的靈魂所在,流程形式是展現內容的重要承載。在實際開展過程中,部分高校的開學典禮呈現出內容與形式的失衡,出現了重形式輕內容、重娛樂輕教育的情況,使得開學典禮流于形式,喪失了其價值引領的功能。究其根源,在于開學典禮組織者對開學典禮的認知存在兩重誤區。一是儀式組織的簡單化。開學典禮的組織者把典禮的舉辦僅僅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看待,只關注典禮的流程是否齊全、秩序是否規范,而對開學典禮的價值引領功能認識不足,看不到開學典禮表達的價值訴求。二是儀式組織的形式化。隨著互聯網媒體對高校開學典禮的持續關注,部分高校把開學典禮作為一個學校形象宣傳的工具,帶著功利性、娛樂性的態度來籌備開學典禮。例如部分高校為了制造聲勢和呈現完美效果,過分看重典禮的外在表現形式,在典禮的布景上大費周章,安排學生多次排練預演。這種功利的舉辦意圖不僅削弱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還使得儀式的內容與形式剝離,典禮變成了集體的表演秀,造成了價值內涵的迷失。

(二) 參與主體缺位,阻礙情感共鳴生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盵5]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在于典禮蘊含的價值理念是否被參與學生認同接受。學生是開學典禮的參與主體,開學典禮的內容設置、流程安排都應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然而,當前部分高校的開學典禮卻存在主體地位缺場的問題,組織者只是將典禮的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忽視了作為參與主體的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需求,學生成為了“局內的局外人”。一方面,在開學典禮的組織策劃過程中參與者主體缺位。組織者在典禮策劃前僅僅依靠已有經驗想當然地策劃儀式流程,很容易使典禮與學生的心理期待相悖,使典禮的隱性育人功能變成了自上而下的灌輸式教育,參與者沒有話語權和主動性,只能被動接受。另一方面,在典禮進行過程中,很多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不高。部分學生把開學典禮看作是一個走過場的形式,導致參與者“身體在場”但“心理缺場”的狀態,淪為單純的看客和低頭族。

(三) 符號象征弱化,消解情感能量聚集

開學典禮的符號承載著儀式的價值理念,象征符號在開學典禮中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國旗、校旗、音樂、標語、語言等,這些符號都是組織者在典禮開始前“基于校園文化積淀和師生情感認同而設計”,[6]能提升參與者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對價值理念的認同感。當前,功利化、形式化等不良作風擴張,它們夸大或簡化了開學典禮的流程儀式,弱化了符號的象征意義,沖淡了開學典禮的育人價值。一方面,夸張化的符號設置消弭了符號的象征意義。誠然,開學典禮需要色彩、音樂等象征符號增加典禮的情感體驗,但是過分在意由此帶來的視聽感受就會走向形式化的作秀道路。導致莊嚴的典禮變成表演的秀場,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簡化的儀式無法完整呈現價值理念,消減了符號的象征意義。當前開學典禮操演不規范致使符號缺失現象經常存在。例如,很多高校都在開學典禮上設置了?;帐谟鑳x式,在實際操作中,出于對時間和現場管控的考慮,大部分學生只能在臺下觀看校領導為學生代表佩戴?;?。這種儀式上的簡化不僅削弱了大部分同學的參與感,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了?;者@一象征符號承載的價值意義。

(四) 流程形式固化,削弱教育情境感染力

開學典禮本身是一項程式化的活動,有著嚴格的秩序流程,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在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新時代的大學生往往具有追逐潮流和獵奇的心理,開學典禮如果不能在設計上有所創新,而是重復過去固有的模式,便會喪失對學生的吸引力。妨礙情感共鳴的激發,進而影響互動儀式的育人效果。具體來說,一方面,部分開學典禮的場景布置固化。典禮的場地布置是互動儀式情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情境創設能為情感共享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然而,部分高校開學典禮場景的選擇安排在室內,場景布置也主要集中在主席臺上的座位安排、條幅標語設置、地面紅毯鋪設等,很少有針對性地為參與者營造排他性情境,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參與者的專屬開學典禮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另一方面,開學典禮的環節流程設計缺乏創新性。目前,一些高校沿襲傳統的開學典禮流程,比如升旗儀式、領導講話、師生代表發言,這些固化的流程雖然必要但在實際運行中缺乏與參與主體的互動,極易導致參與者產生厭煩情緒和倦怠心理,注意力分散,影響育人效果。

三、互動儀式鏈理論下高校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優化路徑

基于互動儀式鏈理論,開學典禮營造育人情境和開展流程儀式互動,有助于引導參與者認同典禮蘊含的價值理念,并通過情感共鳴和情感能量的積累引導參與者的思想觀念實現由想法到價值觀、由內化到外化的轉變?;觾x式鏈理論從儀式價值、儀式主體、儀式符號和儀式流程四個維度為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優化提供了路徑啟示。

(一) 價值的引領:豐富儀式價值內涵,強化價值導向

開學典禮作為高校的“開學第一課”,肩負著為新生“扣好思想引領的第一??圩印钡闹匾姑?。價值內涵是開學典禮的靈魂,豐富開學典禮的價值內涵可以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要堅持真理引領,筑牢開學典禮的理論根基。高校需要在開學典禮中用活用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資源,把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開學典禮價值內涵建設的重要來源,深入挖掘其中青年教育的重要內容,鼓勵新時代青年堅持真理,堅守初心,擔當作為,勇敢追夢,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第二,高校要堅持文化傳承,激發開學典禮的文化活力。開學典禮是以文化人的重要陣地。一方面,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用其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開學典禮要集中體現大學文化和大學精神。我們要在儀式活動中融入校史文化的元素,展示學校發展歷程和文化底蘊,體現大學文化精神。

第三,高校要堅持與時俱進,彰顯開學典禮的時代風采。時代在進步,開學典禮也要不斷發展。一方面,開學典禮要緊扣時代主題,聚焦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在典禮中融入時代特色和時代精神。例如曾勇在電子科技大學2022級本科生開學典禮致辭中提到“當大家快要‘破防,感覺‘芭比Q了,在夜深人靜‘emo時,千萬不要忘了,成電就是你們的家”,網絡熱詞拉近了他與學生的距離,幽默的話語帶給學生強烈的歸屬感。另一方面,開學典禮要緊跟教育環境變化,將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理論和方法融入典禮流程之中,使典禮的價值內容與當前教育環境相適應。

(二) 在場的升華:強化學生主體地位,重視身心俱在

互動儀式鏈理論認為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在場”才是參與者形成情感連帶、實現情感共享的關鍵。因此,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做到參與者“身心俱在”。

第一,開學典禮要立足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開學典禮的參與主體是學生,典禮的設計和安排應當關注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想法,傾聽學生的聲音。高??梢蚤_通想法征集渠道了解學生對于開學典禮的期待,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主題,場景布置加入學生喜聞樂見的青春元素,流程設計安排學生樂于參與的環節。比如,中國傳媒大學2022級新生開學典禮就用《“漫”游中傳》的開場視頻帶領學生遨游學校的數字賽博空間,有效點燃了大家的參與積極性。

第二,開學典禮策劃要集思廣益,吸納學生加入其中。高??梢晕{學生加入典禮的組織策劃中來,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在場景設計、流程安排、符號設置等方面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寬松自如的創作環境讓學生盡情表達。同時,高??梢越M織學生全程參與秩序維持、現場布置等基礎性工作,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和使命感。

第三,開學典禮要鼓勵學生參與群體互動,提升主體體驗。典禮中要設計一些流程和環節引導參與者開展群體互動,使每個個體都有參與和表現的機會,以主人翁的心態體驗自己在典禮中的角色,從而擺脫旁觀者心理,全身心地投入到儀式之中。

(三) 情感的積累:完善象征符號體系,引導情感回歸

柯林斯認為只有將短期情感轉換為長期的感情才能維持互動儀式的效果,這個轉換需要象征符號這個中介來實現。高校要在開學典禮儀式過程中引入多種符號傳遞價值理念,并在儀式結束后通過符號的不斷重現來喚起和積累學生的情感能量。

一方面要充實開學典禮的符號體系,打造具有辨識度的象征符號。紅色布景、音樂、旗幟、語言等千篇一律的符號容易使參與者產生審美疲勞,影響情感體驗。為此,開學典禮可以打破常規思維,合理利用校內的文化標識、建筑、雕塑等符號并賦予它們不同的價值內涵,創造性地設計出承載一定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的新符號。

另一方面要深化價值內涵,提升象征符號的價值顯示度。象征符號的設計和安排最終目的都是承載和傳遞價值理念。為了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開學典禮組織者可以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要為象征符號發聲,通過前期宣傳、典禮中的講解等形式講好?;罩械拇髮W精神、校訓中的辦學理念、校歌中的大學歷史等。二是要規范象征符號的應用形式,保證個體對符號體驗的平等性,避免符號簡化、誤用等造成不良感受,提升學生的參與感。三是促進象征符號的定期再現。典禮結束并不意味著教育終止,高??梢酝ㄟ^象征符號在日常生活中的再現喚起學生對典禮的情感記憶,鞏固育人效果。

(四) 情境的重塑:創新典禮互動形式,增強情感體驗

情境是“融形、情、意、理于一體,具有境真、情濃、意深、理于其中的特點”。[7]開學典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實現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情境的創建。開學典禮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創新方式方法,重塑典禮情境,增強參與者的情感體驗,為實現情感共鳴和情感積累創造條件。

一方面要重塑開學典禮情境的感染力。感染力是實現以情育人、引人入“境”的關鍵因素。重塑開學典禮情境的感染力要注重典禮內容與形式的契合。開學典禮主題、價值內涵的選擇是多樣的,只有創設契合開學典禮主題的情境才能更好地傳遞典禮的價值理念,使參與者很快被現場情境感染,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同時,開學典禮情境的創設要注重運用藝術化的手段,通過色彩、音樂、圖畫等形象,運用夸張、象征等手段,增強情境感染力,觸動參與者內心。

另一方面要重塑開學典禮情境的互動性。開學典禮情境的重塑要以增強互動性為目的,在形式上力求創新和多樣,尤其是創設一些可以增強群體互動的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感。一是利用科技手段增強參與感,通過航拍、全方位電子屏等新興科技強化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為群體互動奠定基礎。二是創新互動形式,嘗試通過合唱、集體宣誓、佩戴?;?、采訪、快閃、軍訓成果展演等新穎的形式帶來群體的互動,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三是開辟網絡互動,打造網絡儀式空間,借助網絡短視頻、網絡直播方式拓展典禮互動空間,學生通過點贊、評論、彈幕、轉發等方式參與網絡互動,通過“虛擬在場”體驗獨特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7-13(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10)[2023-10-27].http://www.moe.gov.cn/srcsite/ 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3][4][美]蘭德爾·柯林斯.互動儀式鏈[M].林聚任,王鵬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4,163.

[5]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6]代玉啟.互動儀式鏈理論視野中的高校典禮——以Z大學學生節為例[J].社會科學家,2021,(08):21-25.

[7]范樹成.德育過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288.

(責任編輯:畢秋)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
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引領的路徑探索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發揮志愿服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載體作用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