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牛布氏桿菌病的診斷及防控措施

2024-04-01 11:05惠婷婷
吉林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氏桿菌肉牛飼料

董 浩,惠婷婷,牛 聰 ,陳 早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畜牧水產工作站,內蒙古通遼 028000

當前,隨著大眾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富含營養、口感極佳的牛肉及其制品已逐漸成為廣大民眾熱衷的美食。與此同時,肉牛養殖行業規模也逐步擴大。然而,這也導致肉牛養殖過程中,各類牛發病率愈發提高,如肉牛布氏桿菌病,因其潛伏期較長,且凈化難度較大,尚無針對性的特效藥物可供使用。一旦在肉牛養殖過程中暴發與蔓延,所產生的養殖損失極大。因此,肉牛養殖戶應對此病增強防控意識。

1 肉牛布氏桿菌病的流行診斷分析

1.1 病原與流行特點

肉牛布氏桿菌病是由布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主要通過動物間直接接觸、飛沫傳播和媒介傳播等途徑進行傳播擴散。在肉牛養殖場中,該病菌通常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傳播擴散,病原體可通過患病牛只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損傷的皮膚和黏膜等直接接觸到健康動物,從而導致感染。其中,病菌還可借助母牛分娩以及流產等生理過程,從牛只體內流出,從而傳播給其它健康牛只。此外,帶病母牛的乳液中也含有大量的病菌,進一步加劇了病菌的傳播風險。病原體也可在患病動物的咳嗽、呼氣等過程中以飛沫的形式傳播,健康動物可能因被污染的飼料、飲水等感染傳播。同時,某些昆蟲、蜱蟲等媒介生物可通過叮咬在動物間傳播感染[1]。因此,對于牛只的飼養管理及防控措施需要格外重視,以防止病菌的擴散和傳播。

肉牛布氏桿菌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地域性和周期性。該病多發于春末夏初的農牧區,不同地區的感染率和感染類型存在差異,這與當地的生態環境、家畜飼養管理條件等因素有關。布氏桿菌屬革蘭氏陰性桿菌,形態特征主要表現在其特殊的細胞結構上。細胞壁含有特殊的脂多糖,使其在形態上與其他細菌有所區別。其中,對家畜影響較大的是羊布氏桿菌和牛布氏桿菌。布氏桿菌對環境的抵抗力較強,能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較長時間。布氏桿菌對熱、冷、干燥、消毒劑等理化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室溫下,病原體可存活數周至數月。在低溫條件下,如冷凍保存,病原體可存活數年。

1.2 臨床癥狀

急性型肉牛布氏桿菌病病程較短,通常在感染后數天至數周內出現癥狀。臨床表現主要包括發熱、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重減輕、關節疼痛和肌肉疼痛以及流產等癥狀。病情嚴重的肉??赡艹霈F神經癥狀,如四肢無力、步態異常和癱瘓等。急性型布氏桿菌病在肉牛中較少見,但病情發展迅速,死亡率較高[2]。

慢性型病程癥狀較輕,病程較長,可在感染后數周至數月內出現。病??沙霈F低熱、消瘦、生殖功能減退、久配不孕等癥狀。部分患畜可出現關節炎、乳腺炎、睪丸炎等表現,炎癥組織中有大量布氏桿菌存在,可持續數月至數年。

隱性型感染肉牛布氏桿菌病的臨床表現通常并不明顯,病??赡軣o明顯癥狀。然而,隱性感染可能導致肉牛生長受阻、消瘦、生殖障礙和免疫力下降等。隱性型感染雖然癥狀并不明顯,但極易對肉牛生產性能和健康造成長期影響。肉牛布氏桿菌病的潛伏期通常為2周至3個月,但也有可能長達半年以上,潛伏期越長,疫情控制的難度越大。

1.3 診斷方式

1.3.1 臨床診斷方法

肉牛布氏桿菌病的臨床診斷主要依賴動物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資料。急性病例的特征性表現包括發熱、精神沉郁、食欲減退、體重下降、關節疼痛和肌肉疼痛等。慢性病例則以長期發熱、關節疼痛、消瘦、生殖系統炎癥和神經癥狀等為主要表現。此外,實驗室檢查可見白細胞總數升高,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異常。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臨床表現并不是特異性的,因此需要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和其他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1.3.2 實驗室診斷方法

實驗室診斷是確診肉牛布氏桿菌病的關鍵。常用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包括病原菌的分離培養、血清學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檢測。病原菌分離培養是傳統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可以直接從病牛的組織、體液或排泄物中分離出布氏桿菌。血清學檢測方法主要是檢測病牛血清中的布氏桿菌抗體,如凝集試驗、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分子生物學檢測方法,如聚合酶鏈反應(PCR)和核酸雜交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布氏桿菌的基因,對實驗室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3]。

2 肉牛布氏桿菌病的防控措施

2.1 加強防控意識

在肉牛養殖過程中,相關機構應大力推動全方位的科普宣傳教育活動。通過電視廣播、線上視頻和線下培訓等多種宣傳途徑,向肉牛養殖戶、從業人員和廣大消費者等群體普及肉牛布氏桿菌病的相關知識,強調該病對肉牛養殖業的危害性。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肉牛布氏桿菌病的流行特點,從而掌握預防和控制措施,提升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確保肉牛健康成長。政府及相關部門可構建肉牛疫情監測網絡系統,以便及時掌握病情變化趨勢。定期檢查相關肉牛養殖場所,并進行抽樣檢測,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和處理,迅速排除惡性疾病,進行及時治療。同時,發布公告,避免病毒擴散感染其它家畜。因此,要增強對肉牛布氏桿菌病的防控力度,需制定科學、合理且可行的計劃。這需要肉牛養殖人員熟知相關知識,并在實踐中落實,同時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與協作,從而真正提高肉牛布氏桿菌病的防控效果[4]。

2.2 注重日常飼養管理

因肉牛布氏桿菌病具有傳染性,對肉牛的日常飼養與管理不可忽視。較為理想的肉牛養殖方式是合理構建優質肉牛養殖場,以降低肉牛布氏桿菌病等疾病的發生概率。若無法滿足肉牛最佳養殖條件,養殖戶應強化肉牛的日常飼養與管理工作,注重保持肉牛養殖環境衛生,統一實行封閉式管理,將養殖場所內的生活區與生產區進行嚴格劃分,設置統一的出入口,并建立系統化的消毒處理模式,如相關養殖人員出入需進行登記、各區域人員穿戴專用消毒衣帽等,嚴格防止感染病菌通過人員流動傳播。同時,肉牛養殖戶應綜合分析肉牛養殖過程中易引發疾病感染的各類因素,并制定預防策略,持續改善并合理規劃肉牛養殖環境和布局,從而合理安排養殖舍的日常飼養和管理流程。而在肉牛養殖過程中,養殖戶應貫徹“自繁自養”的養殖理念,從母牛妊娠、分娩至犢牛保育等環節,采取“全進全出”的批量化飼養和管理方式。在肉牛分娩過程中,更應加強觀察與護理,以保障新生肉牛的健康和安全,同時,需保持肉牛養殖舍內適宜的溫、濕度,以確保肉牛健康生長和分娩所需的舒適環境,從而降低肉牛養殖過程中出現應激事件的可能,減少肉牛布氏桿菌病的發病概率。若部分養殖場所需要引入外來品種,必須加強相關引種管理工作,從無疫情區域科學選擇引入無病肉牛,并對其進行隔離觀察,嚴格排查病原體和病菌,對于已通過嚴格篩選的健康肉牛,在入場后需進行為期45d的隔離觀察,實施觀察期制度。同時,在此期間需再次進行肉牛布氏桿菌病篩查,確保其篩查結果為陰性且無任何異常,方可在后續與其它肉牛進行混合養殖[5]。我國相關部門也應加強肉牛的檢疫工作,制定詳細地管理計劃,要求強制檢疫機構對外來引進肉牛進行全面細致地檢疫工作,以確保其未攜帶肉牛布氏桿菌病菌。若發現未達到檢疫標準的肉牛,應立即采取必要地應對措施,以防止檢疫未合格的牛只流入市場,確保市場供應的肉牛健康無虞。

2.3 做好日常消毒管理

首先,在肉牛養殖過程之中,應加大對肉牛養殖圈舍內、外養殖環境的清潔消毒力度,以防止肉牛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受到各類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引發多種疾病,從而導致其免疫功能大幅下降,增加感染其他病癥的風險。因此,在較為炎熱的夏季,當肉牛養殖圈舍內的溫度與濕度過高時,相關養殖人員應適時采取有效地降溫措施,并且注重做好養殖場所內部的通風換氣工作,確保養殖牛舍內的溫度、濕度可以維持在適宜肉牛養殖生產的范圍之內,從而有效降低肉牛出現熱應激等情況的可能性。同時,相關養殖人員需在日常養殖過程中,定期清理養殖牛舍內肉牛所產生的排泄物以及飼料喂養殘渣等污染物,保持養殖牛舍環境的清潔和干燥,并進行殺菌消毒工作,以維護養殖牛舍內部與外部的衛生環境。養殖人員也應定期清洗和消毒肉牛養殖過程中所使用的食槽、飲水器具和墊料等飼喂用具,確保相關養殖工具始終保持清潔與衛生,同時對其進行嚴格地管理和控制,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等情況,造成病菌感染傳播。對肉牛養殖圈舍進行消毒時,還需加強對進出肉牛養殖場的車輛和人員的檢查,所有進出場車輛及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地消毒程序,以防止外來病原體的入侵??稍谌馀pB殖場所的入口處設置專業消毒池,確保所有進場車輛的輪胎在經過充分消毒液體浸潤后,方可繼續進入養殖場[6]。

2.4 重視疫苗接種

肉牛布氏桿菌病是一種傳染性疾病,為了預防該病的感染傳播,相關養殖戶需要采取科學合理地免疫接種方案,并結合實際養殖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以此來提高肉牛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具體而言,需要在疫苗選擇、免疫程序制定、免疫方法等方面進行充分考慮。在選擇疫苗時,養殖人員應根據肉牛的年齡、性別、體重、健康狀況以及當地的疫病流行情況,選購適宜的疫苗。同時,還應注意接種疫苗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確保疫苗的有效性和穩定性。

在制定免疫程序時,應根據肉牛布氏桿菌病的傳播途徑、潛伏期和發病特點,制定合理的免疫時間表。一般情況下,肉牛應在出生后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時分別進行疫苗接種,之后每半年進行一次加強免疫。當然,具體疫苗接種時間規劃還可以根據實際養殖情況進行適當調整[7]。

在實施免疫方法時,應嚴格按照疫苗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確保免疫效果。一般情況下,肉牛布氏桿菌病疫苗可采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或口服等方法進行接種。在接種過程中,需加強注意肉牛的生理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同時,肉牛養殖戶還應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肉牛的營養水平,增強其抵抗力,從而更好地抵御疾病侵襲。

2.5 注重日常飼料喂養管理

在肉牛飼養過程中,要想確保肉牛的健康和優質肉質,關鍵在于喂養飼料的供應,日常的飼喂管理必須得到強化,并且注重合理搭配飼料。除了嚴格控制飼料防霉管理工作之外,在飼喂時還需要仔細檢查飼料。應選擇通風良好、干燥的環境,以避免飼料發霉變質,確保飼料的安全性和營養價值。一旦發現有任何霉變的問題,必須立即停止飼喂,以避免肉牛食用有問題的飼料。為了提高肉牛的抗病能力,肉牛養殖戶應該為其提供質量優良、無霉變、營養充足的優質飼料。在選擇喂養飼料時,應挑選口碑良好且資質優良的飼料廠家,并對所需喂養飼料展開調研工作,以確保所選喂養飼料的營養物質齊全、適口性強,不含被有關部門所禁止的各類添加成分等。通過科學飼養和管理,讓肉牛健康生長,產出優質牛肉,這樣既有助于提高肉牛的生產效率,也能有效增強肉牛的免疫抗病能力,防止肉牛布氏桿菌病等疾病的感染和傳播,實現肉牛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3 結語

總之,肉牛布氏桿菌病一旦在肉牛養殖場內暴發與傳播,會對整體肉牛養殖進程產生嚴重影響,損害肉牛生產效益。因此,養殖人員應加強對該病的明確認知,熟知其流行特點和臨床表現癥狀,以便在肉牛養殖中出現異常情況時,能夠迅速進行診斷。從而根據實際養殖情況,遵循科學地防控措施,確保防控環節得到妥善處理,最大程度上減少肉牛養殖的經濟損失。

猜你喜歡
氏桿菌肉牛飼料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四種青貯法 飼料新鮮又適口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粵海飼料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
羊飼料的營養成分及配制
一例鴨疫里默氏桿菌病的診斷
麋鹿巴氏桿菌病的診治
兔巴氏桿菌病的診斷及防制
山羊巴氏桿菌病的診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