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細小病毒病防控

2024-04-01 11:05李潤中李運國
吉林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細小活疫苗毒株

李潤中,李運國

蒙陰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蒙陰 276200

豬細小病毒病是由豬細小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帶有典型的母豬繁殖性障礙的傳染性疾病。豬細小病毒最早發現于1966年。1967年,Cartwright等在研究豬流產、死產病時,在病樣中分離出了豬細小病毒,正式地驗證了豬細小病毒的致病作用。豬細小病毒病大規模的流行最早發生在歐洲,后傳播擴散至世界各地區。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發現該病,并開始了相關地研究。近些年,隨著養殖場規?;l展,豬細小病毒病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地區性流行有所加重。雖然豬細小病毒疫苗已廣泛得到應用,但其防控工作任重道遠。豬細小病毒病一旦發生,防控處理不及時,將快速擴散至全國,對于養豬業存在巨大的潛在性威脅。研究豬細小病毒病的防控對于降低該病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對養豬業的沖擊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概況

1.1 病原學

生豬在感染豬細小病毒后,會在發病過程當中逐步出現生殖方面的問題,影響養殖場繁育成效的同時為養殖場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豬細小病毒本身屬于一類DNA病毒,進入成熟期后這類病毒在外觀方面主要有圓形與六邊形這兩類。病毒主要成分為VP1、VP2、VP3,其中VP3是VP2的水解產物。VP具有極強的免疫性,可誘導免疫應答反應的產生。VP2在體外裝配成病毒樣顆??纱碳C體產生中和抗體,該病毒的唯一宿主為豬。在凝血試驗中,發現這類病毒主要寄生在動物紅細胞當中,因此可以將豚鼠紅細胞檢測工作應用到疾病檢測當中。由于豬細小病毒的血清型相對單一,因此在致病性方面也會表現出明顯的差距。病毒毒株根據其致病性分為強毒株、弱毒株(疫苗毒株)、皮炎型強毒株、腸炎型毒株。毒株主要于豬腎、豬睪丸等原代細胞以及PK-15、ST等豬源傳代細胞系中增殖,感染后致使細胞變圓、固縮、裂解等。病毒感染后需要經過數代才能引起細胞病變。豬細小病毒對熱、脂溶劑(乙醚、氯傷)、消毒藥都有著較強的抵抗力,對pH的適應較為廣泛。一般以0.5%的漂白粉液、2%氫氧化鈉溶液5min才能殺死病毒,以3%甲醛需要1h才能殺死病毒,以2%戊二醇需要20min才能殺死病毒。甲醛蒸汽與紫外線等滅活效果不佳。病毒對熱不敏感,56℃下需要48h、70℃下需要2h、80℃下需要5min才能致其失去活性。病毒在4℃的環境中存在時間較長,其中以pH值為3~9的環境中活性較為穩定;病毒在-20℃或pH=9的環境下可以存活一年[1]。

1.2 流行病學

豬細小病毒的天然宿主只有豬,對豬的感染不分品種、性別、年齡,以胎兒易感率最高。除初次妊娠的母豬外,其它豬感染臨床無明顯癥狀,病毒檢測為陰性感染。初次妊娠母豬感染后臨床表現出繁殖性障礙疾病癥狀,經產母豬感染后不發病。該病毒的傳播路徑較多,包括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兩種方式。水平傳播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傳播。垂直傳播包括胎盤傳播、精液傳播、子宮內排毒傳播。豬細小病毒病的流行沒有顯著的季節性特征,四季均可傳播,其中以4~10月或母豬交配后、產仔后的一段時間內發病率相對較高。該病呈現散發性流行和地方性流行,以地方性流行較為顯著。豬細小病毒感染后病毒在豬體內留存時間較長,因此可持續發病。養豬場流行豬細小病毒病,一般能持續數年。豬細小病毒感染前期潛伏時間較長,感染3~7d后排毒。由于病毒對外界環境和一般消毒劑敏感性低,滅活難度高,帶毒豬排出的病毒可存活數年。該病的主要傳染源為帶毒母豬、公豬及被污染的精液,其次為胎兒感染、交配感染[2]。

1.3 臨床癥狀

豬細小病毒臨床癥狀表現出感染次數和感染階段的差異性。由于初次感染病變多發于胎兒,潛伏期相對較長,一般母體無明顯的臨床癥狀。非初次感染母豬在妊娠早期或30日齡內,病毒為母體所吸收,易發生發情異常、受孕率降低或不孕、產仔數減少等癥狀。中早期感染后胎兒發生木僵狀。妊娠中期發生感染,30~50日齡感染胎兒呈木乃伊狀,60日齡以后感染出現死胎或流產癥狀。妊娠后期發生感染,70日齡后感染胎兒可發生流產,也可正常分娩。正常分娩后的仔豬帶毒且長期排毒,且產后仔豬機體孱弱,表現出發育異常[3]。由此可見,豬細小病毒病感染后的臨床癥狀多表現在胎兒方面,如水腫、充血、干尸等。母豬感染后會在子宮部位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病變問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胎盤鈣化與胚胎溶解這兩類情況。對死亡胎兒進行解剖能夠發現大量積液,胎盤的鈣化問題相對嚴重。

1.4 診斷

獸醫可根據對胎兒、母豬流產等現象做出現場診斷。此外,還可用實驗室診斷、病毒分離診斷、鑒別診斷等進行確診。實驗室診斷常用ELISA、PCR、膠乳微球凝集試驗等診斷。該病與豬布病、乙腦、PRRS等病有一定的相似性,可通過鑒別將其與這些病進行區分。

1.5 治療

目前,豬細小病毒病尚無特效藥治療,只能通過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預防感染。母豬感染后誘發繁殖障礙疾病,如子宮內膜炎、卵巢囊腫,可采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性感染,采用中藥調理,改善母豬的繁殖障礙。西藥治療一般可用英國多聯特+頭孢肌肉注射,按照100kg/套的劑量用藥,每3周一次,間歇性給藥2次即可起到較好地治療效果。中藥治療以黃芪40g、板藍根35g、金銀花35g、生姜25g、豆蔻30g、續斷30g、蜂膠25g,加水煎湯灌服,每日給藥2次,連用5~7d。在中藥用藥的基礎上,可采用干擾素皮下注射。干擾素具有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用藥治療的效果[4]。

2 綜合防控措施

2.1 堅持自繁自養

豬細小病毒的感染具有潛伏性,病毒和帶毒豬臨床癥狀不明顯,且初次感染或感染初期不易被發現。這將導致生豬在市場交易的過程中發生病毒的傳播擴散,造成豬細小病毒病流行擴散。養豬場為預防豬細小病毒病的感染,有條件的盡可能堅持自繁自養,建立健全自繁自養制度,使豬場從選種、交配、妊娠等各個環節的管理標準化、規范化、流程化,預防豬細小病毒通過購進豬帶入豬場,降低豬場細小病毒病感染的風險。

2.2 強化豬場管理

2.2.1 強化衛生管理

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是有效防疫的關鍵。養殖場日常管理中要做到及時清理糞污、定期消毒,保持豬舍潔凈干燥,創造一個舒適良好的養豬環境,預防病毒傳播擴散。養豬場一旦發生疫情,檢疫檢測豬群病毒攜帶情況,對于病豬和帶毒豬直接撲殺后做無害化處理,對糞污清除后做無害化處理,對豬場采用豬細小病毒敏感性最強的消毒劑做全面消殺凈化,預防疫情擴散。如0.5%漂白粉、1%~5%氫氧化鈉等。豬場凈化后要間隔一段時間再購入新豬,并持續性監測豬群豬細小病毒的帶毒情況[5]。

2.2.2 強化檢疫隔離

為防止豬細小病毒由養豬場擴散至地方,再擴散至全國,檢疫各地要加強對于生豬運輸和屠宰過程中的檢疫。養殖場在生豬出入場前同樣要重視對于豬群的檢疫,檢測購進或售出的豬是否攜帶有豬細小病毒。一旦發現,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對于接種過疫苗的豬群,出現感染時先了解病毒的致病性和豬機體免疫系統的免疫力。對于一些檢測出帶毒但病毒致病性不強或機體免疫力較強的豬,可以隔離后用藥治療,并嚴格執行衛生消毒管理,采取獨立飼養、獨立管理的策略,預防病毒傳播擴散[6]。

2.3 規范實施疫苗預防

疫苗防疫是豬細小病毒最有效地防控策略。根據豬細小病毒免疫性高的特點,可以通過豬舍疫苗來削弱病毒的毒性及致病性,預防豬細小病毒對母豬繁殖功能的不良影響。目前,市場上的豬細小病毒分為活疫苗和滅活疫苗?;钜呙绲拿庖弑Wo期較長,但存在潛在的致病性威脅,主要用于母豬妊娠前期接種。滅活疫苗安全性高,適用范圍更廣,但抗體保護性相對較差。養豬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為豬群接種免疫疫苗。此外,近些年市場上還出現了亞單位疫苗和新型疫苗,也具有較好地防疫效果。

2.3.1 弱毒活疫苗

弱毒活疫苗是經過人工特殊處理后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致病力的病毒。這類疫苗保留了病毒本身的免疫原性,具有可量產、免疫效果好、劑量小、接種成本低等優點。國產的豬細小病毒弱毒疫苗毒株為細胞培養適應株、低溫細胞傳代育成株、低溫細胞傳代育成株等。這類毒株細胞經過低溫照射多代傳育而成,接種后可促使生豬體內生成對應的抗體,在維持抗體活性的同時,削弱病毒對生豬的負面影響。目前,弱毒疫苗在國內已經實現完全商品化,接種后在豬機體內多代繁殖后可能產生致病性毒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隱患。將弱毒活疫苗接種給后備母豬,可預防母豬妊娠性障礙問題的發生。

2.3.2 滅活疫苗

滅活疫苗是安全系數最高的疫苗,也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防疫疫苗。相對于弱毒活疫苗,滅活疫苗易保存,便于生產。目前,市面上的滅活疫苗種類相對較多,而在滅活疫苗的生產方面,則會涉及甲醛等滅活藥劑的應用工作,依照疫苗接種要求來調整滅活藥劑的種類與劑量,不同滅活劑生產出的滅活疫苗防疫效果也不同。其中以福爾馬林制作而成的滅活疫苗防疫效果最高、安全系數最高。甲醛制作而成的滅活疫苗由于抗體濃度相對較高,防疫效果相對一般。單價滅活疫苗的滅活劑主要由氫氧化鋁、油水乳劑等,防疫效果表現良好。市場上的滅活免疫疫苗一般的免疫保護期為6個月。隨著接種期的延長,免疫效果逐漸地下降。滅活疫苗接種2周后需要采集血清完成抗體濃度的檢測??贵w濃度低于標準值,表示免疫不合格。免疫保護期到期后或一些接種后免疫不合格的豬,需要及時實施第二次接種,二次接種標準以豬集體抗體濃度作為參考。免疫濃度較高的豬,可以適當的延后疫苗接種時間。

2.3.3 亞單位疫苗

亞單位疫苗是一種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制成的一種新型疫苗。這種疫苗具有免疫效果長、保護效果好、接種方式簡單的優點,主要用于聯合免疫。亞單位疫苗的免疫作用是通過插入在載體內的豬細小病毒VP2基因實現免疫應答的。其發生免疫應答VP2多肽可自行組裝為具備完全血凝活性和免疫原性病毒樣顆粒。亞單位疫苗多用于母豬接種,接種后產生的抗體濃度較高,保護作用較為顯著。目前,生產亞單位疫苗的載體主要為乳酸桿菌。乳酸桿菌通過重組構建干酪乳桿菌系統,由干酪乳桿菌系統誘導局部免疫和體液免疫。亞單位疫苗的安全性系數已經達到了食品級,可通過口服接種。

2.3.4 新型疫苗

在近幾年發展當中,受到生物科學技術的綜合影響,國內疫苗研發人員將生物分子學技術應用到其中,并嘗試進行新型疫苗的研制工作。相對于傳統的疫苗,新型疫苗的穩定性好、安全性高、保護期長、生產成本低,是各類疫苗中綜合防疫效果最理想的一種疫苗。目前,國內已經研發出了第三代核酸疫苗和活病毒載體疫苗,但尚未進入量產。新型疫苗的適應性好,接種范圍廣。將第三代核酸疫苗接種于母豬,可較快地誘導豬機體內的細胞免疫、體液免疫,有利于延長免疫保護期。新型疫苗的免疫是通過植入外源基因,使其在豬機體內長時間的間歇性表達蛋白抗原,從而刺激免疫系統持續性的免疫應答,強化豬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預防豬細小病毒病的感染。

3 結語

綜上所述,豬細小病毒病傳播與擴散風險高,地方性流行時間長,規模性養豬場一旦感染防控成本高,疫病持續時間長。由于該病目前無特效藥治療,其防控的關鍵在于病前預防和感染后多措施控制。養殖場防控豬細小病毒要將疫苗防疫貫徹始終,加強管理規范,重視衛生、檢疫、營養、病原微生物等方面的管理,從病原和傳播途徑兩方面重點控制豬細小病毒的傳播擴散,堅持自繁自養,創建健康良好的養殖環境,才能將豬細小病毒及其危害控制到最小,減少豬細小病毒病對于養豬業的損失。

猜你喜歡
細小活疫苗毒株
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誕生記
法國發現新冠新變異毒株IHU
豬細小病毒感染的防治
鴨黃病毒滅活疫苗的制備與免疫效力研究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護效果的研究
犬細小病毒病(CPV)的診斷與治療
廣西鴨圓環病毒流行毒株遺傳變異分析
為善小 傳播愛——樂善好施從細小處開始
番鴨呼腸孤病毒活疫苗的推廣應用
牛傳染性鼻氣管炎IBRV/JZ06-3基礎毒株毒力返強試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