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免疫預防

2024-04-01 11:05周鳳玲
吉林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公豬病菌豬群

周鳳玲

吉林省扶余市畜牧業發展促進中心,吉林扶余 131200

1 流行病學

1.1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誘發因素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屬于綜合癥狀,主要分為傳染性因素和非傳染性因素,誘因復雜多變。傳染性因素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等,導致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病毒性因素有豬瘟病毒、豬細小病毒、豬流感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藍耳病毒等。細菌性因素包括布氏桿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李氏桿菌和衣原體等。寄生蟲方面包括弓形蟲、附紅細胞體、豬毛滴蟲和豬腎蟲等。

而非遺傳性因素主要是外界因素,如管理不當、營養供給不全面、藥物影響、中毒和熱應激等因素。對母豬、妊娠母豬和泌乳母豬等采取良好飼養管理方式對減少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重要,豬飼養圈、空氣和水資源是否清潔干燥,光照和溫濕度是否適宜,飼養密度是否合理,消毒、殺菌和疫苗注射等安全措施是否落實到位,這些都是飼養管理時需要注重的關鍵點。干凈無污染、適宜得當和安全設施落實到位的飼養環境可有效保障豬的免疫功能和生產性能,減少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發病率。充足的營養補給和能量供應是豬正常繁殖的基礎,缺少某種微量元素或營養元素,如鐵、鋅、錳和碘等,將使得豬營養失衡,造成過肥或過瘦等。過肥會使母豬卵巢功能下降,不易排卵,嚴重甚至可能造成子宮功能損傷或不孕;而公豬則會性欲降低,不易產精。對于妊娠階段的母豬,營養供給不足或攝入營養失衡,將會導致母豬出現流產或胎兒畸形、發育不全或死胎等現象。母豬在妊娠期間如果食入硫酸鈉、驅蟲等藥物都可能造成流產,并且有研究指出母豬在妊娠中后期使用抗蠕蟲和氨基糖苷類藥物會出現胎兒畸形或聽覺障礙等,四環素類藥物則會造成母豬產后乳塞,氟喹諾酮類藥物會造成胎兒發育不全和流產等。除了西藥,大量食入一些中藥,如雄黃、巴豆和麝香等,也易損害母豬健康,引發流產風險。養豬場環境復雜,一些有毒植物、霉變飼料和農藥化肥澆灌的植物等被豬食入后,常常會導致豬出現中毒的現象,誘發生殖器官病變、母豬流產或公豬性欲減退等現象。

1.2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流行情況與臨床表現

1.2.1 病毒性疾病

引起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主要因素為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等三類,其中豬藍耳病、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豬流感等是造成病毒性疾病的主要因素。豬藍耳病在我國主要以基因2型為主,分譜系8和譜系1,譜系8毒株復雜,具有種類多、分支廣和毒株多等特點。近年來的統計顯示譜系8存在變異速度加快的趨勢,在同一個豬場可能同時檢出多種毒株。母豬感染豬藍耳病毒株,在妊娠后期容易出現流產、生產死胎或弱仔等現象,公豬感染藍耳病株,則容易導致精子質量和配種能力下降。臨床統計顯示感染豬藍耳病毒株后,常繼發感染鏈球菌、弓形蟲和肺炎等,造成病情惡化,死亡風險上升。

豬瘟病毒在我國以基因2型的4個基因亞型為主,基因2.1型病毒感染占比達60%左右。近年來,檢測發現我國豬群出現了新的2.1d亞型病毒株,此病毒株主要流行在中國、韓國和泰國等亞洲國家。在我國流行的豬瘟病毒株以散發流行為主,中等毒力的病毒株引起的豬瘟多為非典型的豬瘟,如亞急性豬瘟和慢性豬瘟等,臨床表現癥狀不明顯的特點,母豬感染會出現流產、死胎或弱胎。低毒力病毒株被仔豬感染,導致死亡,被母豬感染,可能通過胎盤傳遞給胎兒,會導致仔豬天生免疫力低下和抗病毒能力弱,仔豬的死亡率也會因此上升。無毒力的病毒株呈現持續性感染,無任何明顯癥狀,只會引起高度的病毒血癥。豬瘟在臨床上常與藍耳病、圓環病毒等發生共感染,會繼發引起寄生蟲病等。

豬圓環病毒2型感染病毒(PCV2)檢測可檢測到5個亞型血清型,其中PCV2b型病毒株在我國流行范圍最大,占比達95%以上。PCV2b主要分PCV2b-1A/B、PCV2b-1C兩個亞群,其中PCV2b-1C亞群為變異病毒株,均具有毒力強和致病率高等特點。調查顯示我國的PCV2b病毒株與歐美地區的病毒株基因相似,PCV在我國豬群的感染率可達到91.7%。公豬感染PCV2后,經過精液傳播,將導致母豬感染PCV2,而母豬將通過胎盤將病毒株進一步傳播給胎兒。對于妊娠后期的母豬,PCV2會造成流產和死胎等現象發生。斷奶后的仔豬感染PCV2,可能會造成多系統衰竭綜合征、呼吸道綜合征等疾病。臨床上PCV2多與其它病毒性疾病共同感染,并繼發多種細菌病毒導致發病率增大,發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等現象。

豬乙型腦炎由乙型腦炎病毒造成,主要經吸血雌蚊傳播,屬于人畜共患的病毒。調查顯示乙型腦炎病毒的傳播感染呈季節性變化,在7~9月炎熱季節,豬乙型腦炎多在熱帶地區出現并傳播。豬乙型腦炎在各年齡段均存在感染的風險,6月齡感染風險更大。母豬感染豬乙型腦炎病毒株之后,會出現生育繁殖障礙。妊娠母豬感染會出現流產、延期生產和產死胎等現象,生產出的仔豬也會發生水腫、淋巴結腫大等病癥。公豬感染會導致生殖器官損傷,嚴重可能會失去配種能力。

豬流感是一種單股的RNA病毒,屬于甲型流感,現在已統計發現有16個H亞類和9個N亞類。目前在我國范圍內流行范圍大的豬流感主要有古典H1N1、類人源H3N2和類禽源H1N1等三個亞型。豬為禽流感的天然宿主,任何品種和年齡的豬對流感都具有較高地感染風險,甚至還會以豬為媒介通過呼吸傳播給其它動物。豬流感沒有季節性變化,一年四季均可能發生,在天氣多變春秋和寒冷的冬季感染率較高。豬流感屬于突發性疾病,具有傳播速度快、發病率高和致死率大等特點。豬流感多與其它病毒或疾病共感染,易繼發感染其它病毒細菌。

1.2.2 細菌性疾病

細菌性疾病主要有豬鏈球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豬布氏桿病菌、衣原體病、鉤端螺旋體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等。豬鏈球菌病按照莢膜抗原差異有35個血清型,在豬群中以莢膜2型為主,且此菌株屬于人畜共患病原體,毒力和致病率均最高。各年齡階段的豬群在不同季節都容易感染豬鏈球菌,在夏秋季節的感染率更大。豬鏈球菌呈現散發性流行,對4~12周的仔豬威脅較大,4~6周的仔豬感染此病菌的致死率達70%~80%。母豬感染此病菌會造成子宮內膜炎。臨床上表現感染藍耳病、豬瘟或偽狂犬病毒的豬群會繼發感染豬鏈球菌。藥敏實驗結果為豬鏈球菌對13種抗生素具有強耐藥性,大青葉、穿心蓮的中藥制劑也對此病菌有較強的作用。

副豬嗜血桿菌病有15個血清型號,1、5、10、12、13和14型具有較強的毒性作用,豬群感染后易急性死亡。2、4、8和15型病菌的毒力中等,感染后會引起關節炎或漿膜炎等。3、6、7、9和11型病菌毒力較低,無明顯癥狀。副豬嗜血桿菌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斷奶前后的仔豬和保育豬受此病菌危害較大,妊娠階段的母豬約30%感染率,通常引起流產、死胎和弱胎等現象。副豬嗜血桿菌病可與多種病毒或病菌共同感染,臨床病癥復雜多樣,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具有較大地防控難度。

豬布氏桿菌病有5個生物型,1、2和3型具致病性,1型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流行,2型歐洲為主,3型在美國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調查統計顯示,病豬和帶菌豬是豬布氏桿菌病的主要感染源頭,傳播渠道有食入、皮膚黏膜接觸和交配等。豬布氏桿菌病無明顯季節特征,只有少數豬感染后才會表現出明顯的病理特征。妊娠期母豬感染豬布氏桿菌病會出現流產、死胎和弱胎等,嚴重還可能出現不孕和繁殖障礙。種公豬感染此病菌則會出現生殖器官損傷和失去配種能力等。豬布氏桿菌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的病菌疾病,需要重點防控。

衣原體病分屬、種、型3種特異性抗原,可基于血清區分。大多數豬感染此病菌之后沒有明顯病理特征,為隱性感染。隱性感染豬和病豬是豬布氏桿菌病主要傳播源頭,鼠類或鳥類等多種動物體都有感染衣原體病菌的風險,感染之后鼠或鳥是衣原體病菌的傳播源頭和媒介。衣原體病菌主要通過食入、呼吸、眼結膜感染和精液傳播等渠道,且此病菌人畜共患,無明顯年齡差異和品種差異。調查顯示,衣原體病菌可在豬群中長期存在,為慢性傳播,多為地方性流行。妊娠母豬,尤其是初產母豬,感染衣原體病菌后的流產率為40%~90%。衣原體病菌感染后的主要病癥為流產、死胎和弱胎。種公豬會出現生殖器官炎癥、配種能力下降等癥狀。

鉤端螺旋體病在全球范圍內檢測統計有25個血清群和200多個血清型,我國流行的有18個血清群和70多個血清型。致病性傷害的以犬鉤端螺旋體病、波摩那鉤端螺旋體和黃疸出血鉤端螺旋體等為主。鉤端螺旋體病菌沒有年齡和季節特征,各年齡階段和季節都可能發生。傳播渠道有消化道和胎盤傳播。妊娠階段的豬群感染病菌感染鉤端螺旋體病菌會出現發熱、流產和黃疸等病癥,出生的胎兒有很大概率出現死胎或木乃伊胎。鉤端螺旋體病也屬于人畜共患疾病,需注重防控。

附紅細胞體病菌在馬、牛、羊、犬和豬等眾多動物都有感染的風險,宿主眾多。發病和帶病的動物是感染發生的主要源頭,接觸和吸血的昆蟲都是附紅細胞體病菌傳播的途徑。此病菌感染具有發病率高和死亡率低的特點,多發生于豬炎熱多雨的季節,仔豬相比成年豬具有更高地感染風險。母豬感染病菌后會出現繁殖障礙、發熱發紅的病癥,妊娠母豬則會出現流產和死胎等現象。公豬感染將會導致精子質量和配種能力下降。

1.2.3 寄生蟲病

弓形蟲病、豬腎蟲病、毛滴蟲病和日本吸蟲病是寄生蟲病中常見的幾種疾病。弓形蟲病屬于人畜共患病,豬、牛、羊和人都是此種寄生蟲的宿主。通過食入、呼吸道和皮膚接觸等途徑,弓形蟲病進入豬體,母豬會因此出現卵巢感染、內分泌功能紊亂、神經系統功能損傷等病癥。感染弓形蟲病的死亡率可高達80%,需要注意防控。豬腎蟲病由齒冠尾線蟲引起,多見于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我國主要流行于3~5月份和9~11月份,豬、牛和羊等多種動物都容易感染此病蟲。豬毛滴蟲是由毛滴蟲引起的一種原蟲病,患病母豬會有體溫上升、陰道感染和陰戶紅腫等病癥,其后母豬會出現不孕、內分泌功能紊亂和繁殖障礙。種公豬感染此病蟲則會生殖器官腫脹和病理損傷,進而導致配種能力下降。日本分體吸蟲病是吸蟲寄生于豬門靜脈或腸系膜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屬于人畜共患的疾病。

2 豬繁殖障礙性疾病的免疫預防

2.1 采取科學地飼養管理模式

良好地飼養環境和科學地管理模式對保障豬的正常繁殖具有直接的關系,科學的飼養管理模式要求實行“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豬舍的豬全部出欄之后,飼養人員需要全方位地進行清理打掃和消毒殺菌處理,保障飼養環境的干燥整潔。在日常管理過程中,除了給豬群打造一個舒適和安全的飼養環境,還需要注重豬群的營養均衡,對喂養的食物進行控制調節,以保障豬群在達到基本營養水平的同時還能維持營養平衡。并且在喂養的飼料中,嚴禁添加抗生素添加劑,霉變的食物不可向豬群喂食,以免造成豬群免疫力低下,提高感染病毒細菌感染的風險。

2.2 注重控制豬群病毒性疾病的發生

對于藍耳病、豬瘟、流感和豬偽狂犬病等常在豬舍存在的由病毒細菌引起的疾病,需要著重防控。在保持良好飼養環境和均衡營養水平的同時,也應當定時對豬群進行抽檢,對環境進行定期消毒殺菌,一旦發現某頭豬出現異常情況,需及時進行檢查和防控,以免病菌大范圍擴散。

2.3 嚴禁濫用抗菌藥物

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添加劑雖然可以有助于生長和疾病防控,但對于母豬和種公豬,長期服用抗生素添加劑,會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并降低配種成功率,危害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此外,大量的抗生素添加劑還會導致疫苗免疫效果降低,使得多種不同耐藥菌株或藥物殘留在體內,成為危害豬群繁殖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2.4 保健預防

采取措施幫助提高豬群的免疫力是防治病毒疾病傳播感染的重要方式,因此對于不同年齡階段和季節,根據飼養環境狀況,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保健計劃方案。對于后備母豬,可通過喂食黃芪多糖粉、免疫核糖核酸和抗菌肽等方式,幫助清除母豬隱性的感染病原,為促進母豬配種和受孕奠定基礎。對于妊娠階段的母豬,可通過添加喂食復合酶制劑、益生菌和干擾素、溶菌酶和魚腥草等方法提高母豬免疫力,幫助調節母豬腸道菌落,保障胎兒的健康發育和順利生產。種公豬的保健方案可參考母豬的方案。

2.5 免疫接種

根據當地傳染病發生的種類和流行規律,對豬群接種疫苗。對于豬瘟,采用兔化弱毒疫苗,主要對繁殖期的母豬和公豬進行接種。對于藍耳病,常接種滅活疫苗,公豬在采精和配種之前進行接種免疫,20d后再進行一次接種免疫。母豬在滿足配種條件之前進行一次接種免疫,成功受孕的母豬在妊娠2~3個月后再進行一次接種免疫。對于偽狂犬病毒,采用滅活疫苗,后備母豬斷奶后接種一次疫苗,4~6周后再接種一次加強免疫,育肥豬在斷奶時接種一次疫苗。

3 結語

隨著我國生豬養殖向集約化、規?;鸩教嵘?,豬繁殖障礙性疾病已逐漸成為困擾養豬業的一個問題。為了應對母豬發情異?;虿辉?、流產、早產等為主要特征的群發性母豬繁殖障礙疾病,總結歸納了從加強科學飼養管理、做好保健預防工作、重視疫病日常監測等方面的綜合防控措施。

猜你喜歡
公豬病菌豬群
《全國優秀公豬站》手冊2022 版征集
《全國優秀公豬站》手冊2022 版征集
豬群咳嗽多發季 養豬人如何應對
《全國優秀公豬站》手冊(二)
小病菌影響鴉片戰爭
PIC-408系列采用育種技術控制公豬異味
豬群發生傳染病時的控制措施
頭狀莖點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檢疫鑒定(內文第98~101頁)圖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離與篩選
病菌來了 快穿好防菌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