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雞飼養管理注意事項

2024-04-01 11:05侯中保夏志明
吉林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產蛋雛雞蛋雞

侯中保,夏志明

石家莊峪口禽業有限公司,河北石家莊 050600

雞蛋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微生物、氨基酸、微量元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是生活中最常見、性價比極高的高蛋白類食品。雞蛋中不僅常見的營養物質含量高,而且所含營養成分全面,口感好,老少皆宜。市場上大部分的雞蛋來源于蛋雞養殖場,蛋雞養殖場篩選繁育出綜合產蛋性能最優的蛋雞品種,并針對蛋雞品種生長發育及產蛋對于營養的需求,搭配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提供營養配比更加合理的飼料,盡可能地保障蛋雞多產蛋、產高品質蛋。蛋雞養殖相較于肉雞,在保障雞群健康的基礎上,還必須關注雞蛋品質和產量的提升。雞蛋的營養含量、大小,以及產蛋量的多少,顯然與飼養管理密切相關。研究蛋雞飼養管理的注意事項對于提升蛋雞養殖精細化管理水平和養殖經濟效益有著重要的意義。

1 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

1.1 生理特點

1.1.1 生長發育快

蛋雞從出生到6周齡,體重從40g左右可生長至470g左右,短短42d體重可增加至初生時的12倍。6周齡以后,蛋雞仍舊保持著較快地生長發育速度,以及在相對時間內持續性地產蛋。蛋雞成年以后,在營養和飼養環境良好的情況下,每只蛋雞每年可產蛋280~320個,產蛋重量相當于體重的10倍,可見蛋雞的生長發育速度之快。10周齡后,蛋雞的適應環境能力增強,消化機能改善,骨骼與肌肉進入生長旺盛期,生殖系統的發育也整體加快,其原因在于蛋雞的代謝較為旺盛,具體體現在體溫相對較高,呼吸和心跳相對較快。雛雞的體溫為30~39.6℃,10日齡后體溫維持在41~42℃,但身體對于外界環境溫度的適應能力隨著體溫調節系統的日趨完善而增強,可適應溫度的范圍也在變大。成年雞的呼吸一般維持在22~25次/min,心跳一般維持在150~200次/min。整體而言,蛋雞體溫較一般哺乳動物要高,每分鐘呼吸和心跳的頻次較一般哺乳動物要高。這種較為旺盛的代謝可以使蛋雞在較短的生命周期內充分利用能量基礎產出更多、更高品質的蛋。在實際生產中,蛋雞的代謝與營養及機體能量緊密相關。蛋雞的每一次生產活動,都伴隨著較高的營養和能量消耗。當營養和能量不足時,蛋雞的代謝就會變慢,進而影響到產蛋質量和產蛋量。此外,蛋雞的代謝還受飼養環境影響。簡言之,蛋雞生長發育較快的特點決定了其基礎的產蛋性能,但產蛋性能的表現還受飼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

1.1.2 消化能力弱

雞相對于哺乳動物而言,沒有牙齒,腸道較短,主要依靠嗉囊、腺胃、肌胃等消化存儲和消化食物。成年雞的大腸只有1.5m左右,大腸也僅僅10cm左右,這種消化系統構造決定了其消化能力較弱。此外,蛋雞的消化功能還易受飼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應激反應,導致消化能力再度減弱。在營養不足、投喂不易消化飼料,以及飼喂方式不合理的情況下,都會導致蛋雞原本較弱的消化能力受損,從而導致消化及營養吸收的能力再度變差。鑒于良好的營養是蛋雞生產的基礎,想要提高產蛋量和產蛋品質,就需要保證蛋雞養殖營養全面,提供易消化的飼料,合理飼喂。

1.1.3 雞群抗病能力差

雞群的胸腔和腹腔相互連通,而蛋雞的卵巢也與胸腔、腹腔相連。蛋雞肺部較小,有9個氣囊,呼吸系統的9個氣囊分別與全身骨骼相連通,用于氣體交換和器官散熱。很多雞傳染性疾病通過呼吸系統傳播擴散,病原體被吸入肺部后,經過9個氣囊的氣體交換作用傳播擴散至全身骨骼肌肉,導致快速發病。又因為雞淋巴系統的形成不完全,機體自身免疫系統條件有限,對于疾病的抵抗力較弱。蛋雞喜歡群居,在相對較高的群體密度養殖條件下,蛋雞群整體的抗病能力于哺乳動物而言相對較差。由于腹腔和胸腔相連通,蛋雞感染疾病后卵巢、子宮等生殖系統也會隨之感染,影響到蛋雞的產蛋性能。蛋雞雛雞由于發育并不完全,對于外界溫度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機體更易受應激刺激而發生應激反應,抗病力整體更弱。蛋雞養殖想要實現高產、高質的產蛋,就需要從雛雞時打好生產性能基礎,合理控制室溫,精心護理,創建潔凈舒適的衛生條件及養殖環境。

1.1.4 感覺器官敏感

雞的神經非常敏感,沒有汗腺,主要通過呼吸作用調節體溫,因此蛋雞的感覺器官和臟器非常敏感,特別是對于溫度和濕度環境。當蛋雞長期處在過高溫或過低溫環境下,以及高濕度環境下,就容易發生應激反應,導致免疫力降低,凡是各種能夠刺激到雞感覺的環境、事物等,都會引起雞群的驚叫、飛跳、爭斗等行為。在應激刺激下,會導致蛋雞產蛋品質及產蛋量下降,如產軟蛋、無黃蛋、雙黃蛋等。在養殖密度較高的情況下,雞群還容易發生扎堆,引起部分雞壓傷、壓死的問題。這說明蛋雞養殖過程中需要為其創建一個適宜的養殖環境,以及適當地降低養殖密度,減少因應激對于蛋雞產蛋性能的不良影響。

1.1.5 喜群居,愛模仿

雞是一種認巢能力較強的禽類,母雞、雛雞尤其喜歡群居。雛雞離群后會因為不適應而發生大叫、爭斗等行為。此外,雞已發生雞群間模仿行為,如模仿啄羽、啄肛,這種模仿行為不限于自啄。某些雞的噬啄行為會引起雞群其他雞的效仿,甚至因此而發生雞與雞之間的爭斗,甚至是群啄。當蛋雞之間發生規模性的群啄時,會導致被啄雞被啄傷、啄死的問題。

1.1.6 發育整齊

蛋雞在統一飼料、飼養管理方式等前提下,發育較為整齊。該生理特點決定了蛋雞適合規?;?、集約化養殖。相對于散養,在保證密度和飼養合理的前提下,集約化養殖更便于為雞群創建良好的養殖環境,以及更方便管理,這也是蛋雞養殖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徑之一。

1.2 生活習性

蛋雞在不同時期及生產過程中所能適應的外界環境條件不同,對于營養的需求不同,因此各個階段飼養管理的要求不同。根據其生長差異性需求的表現,可以將蛋雞的飼養管理劃分為育雛期、育成期、產蛋期三個階段,分別是0~6周、7~20周、21周以后。其中育成期根據雞的體重及各系統發育情況,可進一步分為中雛雞期和大雛雞期,分別是7~14周和15~20周。

1.2.1 雛雞期

雛雞對溫濕度較為敏感,對于氧氣需求量較大,對光照需求前期強,后期變為短而弱。整個育雛期的環境濕度以50%~60%為宜。1~3日齡雛雞適宜生長的環境溫度為35~33℃,4~7日齡適宜生長的環境溫度為33~30℃,7日齡以后每周可適應的環境下降約2℃。雛雞活潑好動,喜聚群,喜尖叫,怕熱又怕冷。在環境溫度過高時,飲水增加,張口喘氣;在環境溫度過低時,尖叫頻繁。此時,最適宜的養殖密度為45只/m2,6~10日齡的雛雞開始斷喙,有啄癖。

1.2.2 育成期

7周齡后,蛋雞機體各項機能提升,對環境適應性增強,代謝加快,生殖系統快速發育。這一時期,蛋雞對于光照的需求減弱,每日需恒定光8~11h;采食量增加,中后期(大約在9周齡后)體重增長很快,易過肥。為了確保后期雞群健康狀況良好,性成熟發育良好,應將體重控制在本品種一般體重的80%,飼喂量控制在育成雞前期的80%~90%。

1.2.3 產蛋期

蛋雞在17、18周時食量迅速增加,體重也快速增長,體型增大,對于空氣氧氣密度需求增加,對光照時間需求也相應增加;到19、20周,體重進入產蛋高峰期,產蛋水平越高,對于營養的需求就越多。在能量方面,由于體重增加,體型變大,活動及生產所需要的能量也持續性相應增加。在營養方面,由于產蛋伴隨著大量的能量和營養消耗,蛋雞對于飼料蛋白和礦物質的需求更高。在產蛋期,每產一枚蛋大約需要消耗蛋白6.5g、礦物質6.3~6.5g,其中鈣需要2~3g。

2 蛋雞飼養管理的注意事項

2.1 開產前準備工作注意事項

蛋雞在性成熟后需要轉群至育成雞舍,飼養人員要提前對育成雞舍清潔消毒,并檢查雞舍的通風換氣系統、照明系統、飲水與飼料系統、籠架等,對存在故障或損害的設備器具等及時維修。轉群進入育成雞舍前3天,雞舍要開窗開門通風,打開紫外線消毒燈消毒。對于雞群,在轉入育成雞舍前,需要統一安排驅蟲,做好全面檢查及篩選淘汰,對于病雞、弱雞等不良個體及時淘汰。轉群時間安排在16~17周,使雞群提前進入育成雞舍,適應新環境,以降低轉應激的發生率。

2.2 雛雞飼養注意事項

雛雞在出殼后的前3天,提供的飲水溫度應在18℃以上,并需要在其中加入電解質和5%的葡萄糖。出殼后第2天開始,需要在飲水中加入開口藥,連續給藥3~5d,預防雞白痢。雛雞轉入雛雞舍前,飼養員需要對雞舍各系統提前檢查并維修,雞舍溫度提前2~3天調整至35℃,采用間歇性恒溫管理。第1~3天33~35℃為宜,第4~7天30~33℃為宜。雛雞室相對濕度第1~7天以50%~60%為宜,7d后以70%為宜。由于雛雞生長發育較快,其間要隨著雛雞體重的變化及時調整飼養密度。

2.3 育成雞飼養注意事項

育成期是調整控制蛋體重,形成蛋雞標準體重和體型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要確保育成雞各系統健康發育,提升免疫力,促進性成熟。標準體型即分群后雞群的均勻度,一般控制在平均體重±10%范圍內,以70%~80%為宜,不過肥,也不過瘦。這就要應用到限飼技術、控光技術等。所謂限飼,就是根據育成雞骨骼、肌肉發展的規律,科學搭配日糧,合理控制飼喂量。限飼可從限量、限時、限質三方面進行。限時飼喂根據雞群的體重情況選擇隔日限飼或隔周限飼。光照管理方面,育成期恒定光照時間以8~11h為宜,可通過調整光照強度和時間來控制光照。育成期控光一般遵循由長到短,保持恒定光的原則。在開產前再適當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免疫力,預防或減輕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

2.4 產蛋雞飼養注意事項

2.4.1 產蛋前期

2.4.1.1 體重管理。母雞的體重是影響產蛋量和產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產蛋前期(第18周),飼養員需要對母雞體重進行測定,并根據母雞實際體重調整日糧配比和飼養管理方式,將母雞控制在標準體重之內。產蛋后,母雞體重發生變化,還需要在產蛋率20%和50%時分別調整日糧配比和管理,使雞群體重控制在標準范圍內。

2.4.1.2 飼料管理。育成雞轉群后,需要逐漸地替換產蛋雞飼料、增加飼料投放量、增加飲水量,并在轉群后1~2周(18~19周)完成飼料的更換。產蛋雞飼料需要將含鈣量提升至2.5%~3.5%。

2.4.1.3 環境管理。育成雞轉入產蛋雞舍后,就要逐漸地增加光照的時間。一般轉入第1周光照時間需要延長至13h,后每周延長20min的光照時間,直至日光照時間達到16h,光照時間控制在15~18Lx。轉舍分群后體重較輕、機體較弱的育成雞,在轉入育成舍第3周后再開始延長光照時間,光照強度控制在15Lx。

2.4.1.4 分群管理。產蛋雞上籠飼養一段時間后,需要根據母雞的體重、健康狀態做進一步地篩選分群,并根據各分群后產蛋雞實際情況實施針對性的飼養管理,促進雞群開產的整齊率。在分群飼養后要科學合理搭配日糧,充分利用微生物、礦物質、電解質等營養物質改善雞群營養情況,預防應激的發生。

2.4.2 產蛋高峰期

2.4.2.1 營養管理。產蛋高峰期蛋雞采用全家飼料飼喂,每日在夜晚關燈前喂飽雞群。這一時期應較產蛋前期適當地提高蛋白和鈣的含量,適當補充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元素。日糧配比和飼喂量根據蛋雞體重和產蛋情況而定。體重越大產蛋量越大,飼料中所含的蛋白和鈣含量應該越高,飼料投喂量應該越大。

2.4.2.2 減少應激。產蛋高峰期,蛋雞對于蛋白質和鈣的需求增加,需要及時更換日糧,或添加含蛋白質、鈣含量高的飼料,預防營養不足引起的應激。這一時期,蛋雞還容易發生熱應激,需要做好防熱、散熱、通風管理,預防熱應激的發生。熱應激措施參考如下:①為雞舍增加隔熱層;②雞舍屋頂和墻體改為白色;③增加雞舍的通風量,調整通風速度;④適當降低溫度,較前一階段下調5~6℃;⑤天氣較熱時采用噴霧系統噴霧水降溫,增加空氣濕度。此外,在產蛋高峰期要保證飲水充足,并在水中添加維生素、益生菌、氯化鉀等抗應激藥物;適當降低單位面積飼養密度,增加運動量;及時清除雞籠雞舍的糞污,定期更換墊料,定期對雞籠進行清洗消毒。

2.4.2.3 穩定環境。產蛋高峰期雞舍相對濕度為40%~72%,以60%~65%為宜;夏季通風量控制在0.5m/s以上,冬季通風量控制在0.2m/s以上;雞舍溫度控制在13~25℃,以18~23℃為宜。當雞舍溫度≥27℃,需要及時采取降溫散熱措施;當雞舍溫度≤5℃時,需要及時采取保溫保暖措施。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需求量提高以及飼養技術的進步,促進蛋雞飼養工作的發展?,F階段,蛋雞飼養規模進一步擴大,更多規?;半u飼養場得以建立,較好地保障了市場供應,帶動了養殖戶增收致富。通過對產蛋雞加強飼養管理,不僅能夠提高蛋產量,同時能夠延長產蛋的高峰期,促進蛋雞的身體健康和飼養工作發展。因此,蛋雞飼養管理應該根據其生理特點及習性,根據蛋雞各個生長發育階段對于溫度、通風、濕度、氧氣、營養等方面的需求,創建蛋雞不同階段所需要的環境,提供蛋雞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并科學實施免疫,加強細節管理。

猜你喜歡
產蛋雛雞蛋雞
蛋雞多產蛋要過三道關
春季蛋雞養殖三防
產蛋目標
夏季嚴防雛雞中暑
動物產蛋王
優選雛雞四法
影響蛋鴨產蛋的因素(上)
雛雞白痢的診斷與防治
蛋雞和肉雞
母雞喜歡在舒服的地方產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