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哺乳羔羊飼養技術要點

2024-04-01 11:05鄭培宣
吉林畜牧獸醫 2024年2期
關鍵詞:產羔初乳哺乳

鄭培宣

阜南縣苗集畜牧獸醫站工作,安徽阜南 236301

羔羊飼養是養羊生產最重要的環節,羔羊階段也是肉羊養殖最難的階段,羔羊飼養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育肥階段的健康生長。由于哺乳羔羊的各項器官和身體機能的發育還不完善,免疫力比較低,體溫調節能力不強,消化系統發育不完善,并且此階段的生長發育又迅速,結合羔羊此階段的這一系列特點,要做好羔羊的科學飼養管理,從羔羊的出生、哺乳、補飼以及疾病的預防等方面來抓好羔羊的飼養管理技術,采取針對性的方法措施,提高其成活率。

1 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為世界十大產肉國之一,具體到羊肉情況,中國的綿羊肉和山羊肉產量每年均超過150萬噸,均處于世界首位,其次為美國、巴西以及法國等,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0%以上。各省份之間對比,羊養殖產業中較大的省份主要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河南省、山東省以及河北省、江蘇省等共9個省份和自治區,年產量均在10萬噸以上,最高可達45萬噸。即便在產量和品種上占有領先優勢,但在產業整體起步較晚,產業基礎相對薄弱,在科技含量和比重上仍有較大地提升空間,特別是針對哺乳期的飼養技術,是保證成活率的最關鍵環節,此環節的羊生長發育階段最為旺盛,對后續地影響最大[1]。由此對哺乳羔羊飼養技術開展深入系統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2 飼養技術要點

2.1 初期管理技術要點

2.1.1 初期護理

新生羔羊的生命體征較弱,抗病性不強,由此需要對其身體及精神狀態做全方位的護理。①盡快讓新生羔羊吃上初乳。所謂羊初乳,即母羊產羔后一周之內分泌的乳汁,均可稱之為初乳。強調盡早讓羔羊吃初乳的原因主要是從以下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羔羊出生站立后抗病能力差,需要通過初乳的酸度刺激腸胃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高濃度的抑菌溶菌成分,可以對抗由大腸桿菌等菌群引起的不必要早期疾??;另一方面,初乳中含有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和干物質豐富,直接提高羔羊的體能,同時初乳中的鎂離子和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羔羊的抗病性,促進羔羊的生長發育;注意蛋白的含量不能少于1/5;②初期護理最怕出現的是高濕環境、凍傷及羔羊痢疾,主要是因為羔羊出生前期皮毛薄稀,御寒御冷能力都很差,體溫調節機制也沒有發育完善,很有可能因為溫度變化或者不適應導致疾病的發生,由此需要相關地保護和預防工作,即“防高濕、防高寒、防痢疾”,主要做好勤通風、保持圈舍干燥清潔,對圈舍內的草甸要殺菌晾曬。針對圈舍溫濕度的控制數值,產房室內溫度為5~15℃,濕度控制在70%~80%之間,以防感染風寒或者過熱肺炎的出現。另外,針對防痢疾的方式,可以在羔齡滿12h后灌用殺菌劑,每天一次即可,最多使用3d。一旦發現痢疾,要將母羊和病羔羊同時隔離;③護理時,針對存在常見病或者體質匱乏的羔羊可以有針對性的特別護理,單獨照顧一下,保證其盡快康復;④一些羔羊出生不久,面臨母羊缺乏母乳,此時應找代哺母羊,例如與去世母羊產羔時間相近又相對多乳的羊。在尋找代哺乳的母羊時,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代哺乳羊不接受小羔羊的情況,具體說可以將代哺乳母羊的乳汁涂在小羔羊上,或者將小羔羊的尿液涂在代哺乳羊的鼻尖,混淆代哺乳母羊的嗅覺,便于代哺乳母羊接受小羔羊,一般2~4次后就可以順利進行哺乳了。如果由于各種條件地限制找不到代哺乳羊,也可以通過豆漿、鮮牛奶等進行人工哺乳,保證小羔羊順利成長[2]。

2.1.2 母羊與羔羊之間的互動管理

人工飼養過程中,強化母羊和小羔羊之間的母子親和管理也是初期護理技術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環節。母羊產羔后的5~7d內,為了方便小羔羊盡快吃到母乳,要及時將母羊和小羔羊放在同一圈舍管理,短時間內強化親密關系,每只羔羊占地面積不少于0.15m2;同時人工干預較弱的羔羊尋找乳頭,也可以人工強行幫助哺乳,直至羔羊不?;蝿游舶?,說明小羔羊已經吃到母乳了。如果小羔羊在吃奶的過程中邊吸邊撞則說明母羊有可能缺奶,要及時進行人工哺育。在小羔羊5~7d時,鮮牛奶人工替代過程中需要保持鮮牛奶37℃左右的適宜溫度,同時喂養量一次不能超過200g,每天不超過4次,總數不超過小羔羊體重的20%;不需要人工補飼的羔羊,當其可以自行哺乳時,需要對其進行單獨管理,此時將對應的母羊進行放牧或者適當運動,定期定時回圈哺乳即可。哺乳期間要時刻注意圈舍內的清潔和消毒,避免不必要的疾病發生,加大羔羊健康成長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羔羊成活比例。

2.2 舍飼管理技術

2.2.1 哺乳前期的舍飼管理

哺乳前期主要指小羔羊日齡在40d之前,從進食管理上以哺乳為重點,飼料為輔助的進行原則。由此,要針對母羊的飼養進行重點管理,母羊的飼料清單中提高精飼料以及多汁飼料的比例,從而有利于母羊泌乳。羔羊此階段的飼養要注重把握好以下主要數據:第一個是小羔羊14d的體重保證至少是新出生羔羊的1倍;第二個數值是小羔羊10d哺乳正常后即考慮及時補充飼料等輔食,補充原則為逐日增加原則,每天增加飼料量50~200g,隨著年齡和羔羊的身體接受程度逐天加量;增加輔食的原因主要是此階段是羔羊的器官和消化腺快速發育的階段,適當增加輔食利于肌肉和器官的發育,避免維生素缺乏導致貧血等癥狀,此階段也可以配合0.1g/只的氟哌酸[3]。需要注意的是,精料量應該多樣化,過于單一的精料不利于羔羊的營養均衡,同時不同的精料要磨碎成同樣的顆粒度,并伴有適當的骨粉和食鹽等調味物質混合后食用;第三個數值是,當羔羊滿一個月后即可在進食清單中加優質的干草100g,但要對干草進行適當的初級加工,即捆成草把,掛在圈舍或者鍘碎,喂食順序是先喂食精料后喂食草料。注意水槽的設定與清潔;第四個數值是小羔羊的運動和放牧視具體羔羊的身體情況而定,一般在羔羊7日齡后,表現進食正常且無其他傳染病后即可放羔羊在指定場所活動,定時運動放牧的母羊趕回進行哺乳;羔羊21d后,母羊和羔羊可以在距離較近的區域同時放牧,隨著羔羊的年齡逐漸增大,即可考慮分群放牧。只在中午和晚上進行集中時間的哺乳,利于規避寄生蟲促進羔羊生長。如果以上分群方式得出的羊群較大,可按具體天數將羊群進行進一步地細化。例如3日齡圈養,4~7日齡的5只一小群,最多不超過10只一小群,羔羊日齡7日齡之后10只一小群,小羔羊日齡20d后就不用10只以下的小群管理了,都可以并入大群一同管理。以上提及的飼料和精料中的蛋白含量均不能少于喂食總量的1/5。

2.2.2 哺乳中期的舍飼管理

所謂小羔羊的哺乳中期,具體指羔羊日齡40~90d的過渡階段,從飼養上說是從哺乳為主向飼草為主的過渡階段。在此階段飼養重點注意以下幾點:一是需要根據羔羊個體體質進行過渡,對于體質不夠的要考慮延長吃奶的時間;二是針對可以斷奶的羔羊,斷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如果是一次性的結束哺乳,需要母羊在羔羊群中引導吃奶喝水;不是一次性結束哺乳的要盡量把母羊互換,羔羊保持原環境不變減少斷奶帶來的不適反應。在斷奶期間少量多喂,逐漸根據適應程度加大喂食時間和次數,指導羔羊完全習慣后,重新按照性別、體重等元素分群管理。兩次斷奶相對操作較為繁雜,但在實際應用中不易引起母羊乳房發炎,由此應用相對較多;三是過渡期哺乳要采用定時哺乳的方式進行,早晚各一次,每天3~4次,需要繼續哺乳的羔羊白天進食1~2次,中午和晚上可以適當延長時間,保證總進食量;四是以上數據均是經驗值,在實際生產中根據羔羊的發育情況和身體狀態調整羔羊飲食節奏和飲食總量[4]。

2.2.3 哺乳后期的舍飼管理

羔羊的哺乳后期主要是指日齡在90~120d的小羊羔,此階段小羊已經可以自由覓食,飲食結構以草為主,哺乳量已經不占主要比例,也可以不喝奶。由此,可以組大群單獨放牧,也可以和母羊合群放牧;夜間補料時選用的飼草飼料注意補給優質干草、青綠飼料或者品質高的精料,以此培養羔羊的反芻習慣,同時可以進一步強化羔羊夜間消化吸收的能力,第二天放牧時的覓食量逐步加大。90日齡后的小羊,在飼料配比中考慮增加糧食比例,因為最優質的的草料也不能滿足此時小羊對于能量和蛋白質等主要營養元素的需求,在具體量的控制上,蛋白質在每日糧食中的比例為15%~28%。由此羔羊在營養和能量上均取得最大收益和回饋。在優質精飼料的選擇上,要重點考慮多汁飼料,例如常見的苜蓿草飼料等,比較受羔羊的歡迎,身體生長系數的反饋也很好。但所有飼養數據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在快速生長階段,要注意給羔羊進行補料,投放的苜蓿草飼料根據經驗量進行投放,控制羔羊吃光的時間在0.5h之內是最合適的投放量。為了讓羔羊快速地生長發育,這樣控制精料量主要是考慮讓羔羊以粗飼料為主,提高整體利用價值和回報率。

3 常見問題及對策

3.1 母羊缺奶及相關處理對策

對于出生不久的羔羊來說,母羊缺奶很有可能導致羔羊不正常進食、體質逐漸變差甚至直接餓死,腸道內既沒有食物的消化物也沒有脂肪點的分布,腸道以外的心臟和肝臟等部位也沒有脂肪點的出現。針對上述問題,常見的應對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經常監測體溫持續增溫等方式保證體溫正常,同時可以盡快發現體溫異常的問題并及時處理;二是當確定母羊缺奶時要通過灌服的方式補充羔羊的營養,最初灌服的量不超過半杯,灌服專業的初乳,多次少量的方式給服,培養飲食習慣。羔羊體質強壯一些后考慮人工哺乳,早晚各一次,每次進食量按實際體重計算,最高不超過體重的20%;三是當羔羊體征明顯下降時,可以直接通過皮下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快速挽救羔羊的生命;四是部分母羊缺奶可以通過藥物或者按揉的方式快速解決,當遇到此種情況時要同時關注母羊的狀態和病因,消除病患;五是強化特殊天氣和特殊情況的觀察和監測,例如濕冷天氣易出現疾病感染要保持體溫監測,羔羊頭部出現黃色污垢時有可能是搶食造成,要考慮及時補喂等;六是奶水有但量明顯不足時,可以用鮮牛奶替代羊初乳,但替代使用之前應做好以下操作,即鮮牛奶的溫度不要過高或者過低,溫度過低易出現拉稀,溫度過高羔羊不進食,由此在替代之前要用溫水泡一下。在實際應用中常在鮮牛奶中加入復方磺胺二甲嘧啶,服用劑量為每天一包,可以有效預防呼吸道和腸道等有關疾病。

3.2 臍帶感染及相關處理對策

羔羊臍帶較寬(一般為0.5~1.1cm),體外細菌容易通過該中空結構直接進入羔羊的腹腔甚至是肝臟,對于出生數天的羔羊造成快速而致命的威脅;當然,不同的病菌和感染量引發的感染癥狀和程度不同,有些具有潛伏期,即前期不顯現癥狀,后期逐步出現膿腫、感染、不進食等諸多癥狀,最終死亡。針對上述情況,對于羔羊的出生中臍帶的處理,一定要用碘酊進行浸泡,最大限度避免不必要地感染。

3.3 腹瀉及相關處理對策

羔羊出生2~4d期間,小腸功能發育不完善,腸道處于對外界環境的適應階段,此階段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水瀉,對于幾日齡的羔羊水瀉嚴重時可直接喪命,但是5日齡之后,腸道對抗細菌能力增強后,發病的概率明顯變少。針對小日齡羔羊水瀉的問題,日常采取的主要預防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針對母羊注射預防感染的細菌制劑,注射時間選在母羊產羔前30天,從實際效果看這種預防制劑的效果在羔羊身上并不明顯;二是母羊產羔前對產羔環境、母羊的衛生及母羊乳房部位做好適度地清潔,避免泥漿和烏糞漿的感染;三是對于產羔用的墊草避免重復使用或者直接墊鋪到母羊羊舍內[5]。

3.4 腸毒血癥及相關處理對策

腸毒血癥在羔羊上主要是C型腸毒血癥,病源是土壤中的某種致病孢子。癥狀是1~2周的羔羊,由于搶食或者食量突然增大,表現突然死亡、腹痛驚厥后死亡、腹部快速出血后死亡,由于發病太快治療難度較大,現實中主要采取預防措施,具體有以下三點:一是對產前一個月的母羊注射相關疫苗;二是針對母羊未注射疫苗的羔羊,保證羔齡在3日內和2周內分別再注射一次疫苗;三是未注射疫苗的羔羊小劑量皮下注射抗血清,高效地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

4 結語

哺乳期羔羊的生長發育是羊一生中最快的一個階段,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并培育出體質健壯、發育良好的羔羊,此階段飼養管理必須科學合理,如果忽視對羔羊的科學飼養管理,甚至將導致部分羔羊發病直到死亡情況發生。由此可見,哺乳期羔羊的飼養管理必須堅持精心細致地管理,最大化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猜你喜歡
產羔初乳哺乳
非遺傳因素對云上黑山羊產羔性狀影響分析
基于品管圈的多學科聯合干預策略在早產兒初乳喂養中的應用
黃淮山羊產羔數與胎次的關聯性分析
會哺乳的樹
用初乳進行口腔免疫護理對早產極低出生體重兒的影響
早期初乳口腔內滴注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管理的影響
云上黑山羊黃體數與產羔數相關性初步研究
絨山羊兩年三產的優點及措施
哺乳仔豬大腸桿菌病的SM2療法
犢牛飼喂初乳好處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