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溯源·建構·活用:勞動、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與實施

2024-04-01 03:44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沈森晨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手冊課程內容勞動

浙江省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 沈森晨

2018 年9 月10 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 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薄读x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了勞動課程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1]。在國家越來越重視勞動教育的推進與落實的時代背景下,湖州市月河小學教育集團以校本課程為抓手,在深挖學校辦學特色及已有勞動經驗的基礎上,開發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勞動綜合實踐手冊》,努力打造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勞動教育新常態[2]。

一、溯源:《勞動綜合實踐手冊》開發的緣起

(一)勞動、綜合實踐課程理念相近

新課標明確了勞動教育的課程理念要堅持育人導向,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推動五育融合;構建以實踐為主線的課程結構;加強與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聯系,以勞動服務生活,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倡導豐富多樣的實踐方式, 強調直接體驗和親身參與勞動實踐,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注重綜合評價和強化課程實施的安全保障。

《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也從四個方面明確了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理念:課程目標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為導向,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課程開發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課程實施注重學生主動實踐和開放生成, 強調實踐參與的重要性;課程評價主張多元評價和綜合考查。

從新課標和《綱要》來看,兩門學科在育人理念上有很大的共通之處,一方面,兩門學科都是以實踐性與活動性為主的跨學科課程。 兩者都強調學生的親身體驗、參與實踐, 以實踐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從真實的學習、生活中,主動學會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兩者都注重綜合、全面的評價,既關注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的過程性表現, 又注重學生最終生成的成果性的呈現,強調多人、多元、多維的全面立體評價。

(二)勞動、綜合實踐課程現狀相似

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國家基礎性課程,勞動教育在小學階段要求每周教學時間不少于1 課時,綜合實踐3-6 年級更是要求不少于2 課時。新課標中也明確了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在九年總課時中要占14%-18%, 活動課程的教學時間是1-2 年級每周不少于1 課時。

但在排課時,各個學校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因此,在學校安排課時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兩門學科并一門,以單雙周授課形式開展的情況,或者干脆只取其中一門授課,另一門課直接不安排。

另外,兩門學科對于師資也有明確的要求:各校要有專職、兼職教師,同時通過專業的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推動課程的實施。但就目前我區小學來看,不論是勞動課程還是綜合實踐課程都沒有專職教師。 初中偶有幾名臨近退休的教師擔任專職教師。許多學校勞動、綜合實踐的授課教師默認為語數教師或班主任教師,在專業性上有所欠缺。

(三)勞動、綜合實踐課程內容重疊

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雖然都是國家基礎性課程,但都沒有統一的教材,課程內容皆由地方統籌開發設計,管理指導。浙江省在省教研室的組織下,分別編寫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勞動》兩套教材供學生參考使用。 但在梳理后發現,兩門學科在課程內容上存在知識點交叉的情況。

雖然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目標與活動形式并不相同,但知識點與任務鏈是相似的。 按照正常的課程實施,學生會在同一年的不同課上或不同年的不同課上學到相同的知識點。 這樣的學習一來會大量浪費學生的時間,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來會削弱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課程的效果,最終影響學生的持續發展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巧妙地與學科實施整合,以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將勞動與綜合實踐進行整合再設計符合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

二、建構:《勞動綜合實踐手冊》開發的策略

(一)篩選擴充重構——定課程之材

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實施的關鍵是課程,而課程的關鍵是內容。為了理清勞動與綜合實踐活動省編教材中相同或相似的知識點,學校梳理了小學一至六年級《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合并了重疊交叉內容和知識點。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能力水平,結合學校的基礎與特色,對課程內容和項目進行了擴充和重構,讓教材更為科學、合理地供學生學習使用。

學校在開發《勞動綜合實踐手冊》時,在篩選整合省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 結合學?!靶瞬说亍薄靶×x工行動”“走讀菰城研學” 等特色活動, 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低段圍繞日常生活勞動,中段側重日常生活勞動、服務勞動,高段強調生產勞動和服務勞動進行重新建構,完成了六個學年課程內容的確定(見表1)。

表1 《勞動綜合實踐手冊》課程內容分布表

(二)定框選用延伸——建課程之形

在確定了課程的主題和知識點后,最重要的是確定課程內容呈現的樣態,即課程的整體框架。 省編《勞動》教材以豎版排版,以項目的方式呈現課程內容,分為“勞動需求”“探一探”“加油站”“勞動實踐”“勞動評價” 五大板塊,并在每一個大項目中安排了三個子任務內容。 省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手冊以橫版排版,以主題式的呈現方式安排小課題或小項目,分為“我的項目我準備”“我的項目我行動”“我的活動我來秀”三個板塊,并安排了并列的兩個項目內容。 以怎樣的形式進行排版設計,包含哪些板塊是整合課程開發時的重點。

經過多次討論,確定了以橫版為排版方式,將內容分為主版塊和副板塊。 其中主版塊重點呈現教學內容,分設“勞動我準備”“勞動我行動”“成果我來秀”三大板塊,貫穿勞動實踐教育的全過程, 副板塊重點補充相應的知識、展示優秀的作品、提供活動的建議等。 而在具體內容的編寫上,低段以圖片為主,輔以簡單的文字說明,讓學生在生動的圖畫中學習勞動;中段平衡圖與文的比重,適當加入圖表由學生通過觀察、搜集、實踐等方式完成填寫;高段以文字為主,通過任務的驅動完成勞動的體驗與實踐。

(三)多人多元多維——構課程之價

評價體系的建構是整合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開發整合課程時,合理地設置評價板塊也是重中之重。 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都注重評價的過程性與成果性,強調評價的客觀性與多元性,呼吁評價材料的豐富性與延續性。 因此,在建構評價體系時,要做到評價人員豐富,評價角度多元,評價維度廣泛。

《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手冊》在評價板塊中聚焦“多人多元多維”的原則,從“收獲站”談活動收獲,進行自我評價;從“展示臺”分享活動心得,精彩瞬間,進行同伴評價;從“點贊屋”點贊成長,聚焦過程與結果,進行師長評價。除此之外,還建立了勞動檔案,供學生收藏小學階段每一個勞動項目的作品和評價單,關注每名學生的長期成長。

三、活用:《勞動綜合實踐手冊》實施的路徑

(一)巧設勞動時間,落實知識技能

整合課程的開發最終還是要投入到實際使用中去,才能驗證內容設計的科學性與邏輯性, 并進行修改與調整。而作為實踐性課程,更需要投入一線使用去驗證內容是否具有可行性。學校將每周五下午第三節課確定為勞動教育課,以《勞動綜合實踐手冊》的內容和省編《勞動》中未選入校本教材的剩余內容為主要教學資源進行分年段的教學。

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在課程實施中,需要有課內指導、課外實踐、小組交流反思和成果的展示交流等階段,如果只靠一周一次的固定勞動課和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無法完成課程項目任務的。 因此,學校在實施《勞動綜合實踐手冊》時還將每周二中午的20 分鐘和周五下午的晚托時間定為“靈活勞動課”,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等活動,也可以在周五將第三節勞動課和晚托活動時間相整合,變為80 分鐘的長課,以完成教學的需要。

(二)巧用勞動清單,打通家校合作

小學校本課程內容一般為實踐活動類和藝體素養類,不論是哪一類的課程, 都注重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實操“雙管齊下”。 家庭作為學生學習的第二場域,對學生學習和體驗校本課程知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搭建家校溝通的橋梁,提供家庭實踐平臺和評價素材可以更好地推進校本課程的實施。

學校在推進《勞動綜合實踐手冊》落實時,設計了“家庭勞動清單”供學生在家庭中實踐勞動技能,并提供家長評價、自我評價等多方評價功能,真正打破家校溝通的隔閡,為校本課程的落地提供了強大的保障[3]。每個月學生完成的“家庭勞動清單”都會由班主任回收記錄并存入勞動個人檔案中, 表現特別優秀的學生還會被評為勞動之星,享有體驗服務勞動的特權。

(三)巧開勞動大賽,檢驗技能水平

新課標明確要求: 學校每年要舉辦一次勞動周的活動, 具體勞動周內容可根據各校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安排。在勞動周中,學校通常會安排勞動技能大賽、勞動實踐工坊、勞動成果展示、勞動能手評比等環節。 其中,勞動技能大賽是檢驗學生一年來勞動知識學習和勞動技能練習成效的最好方式之一,也是師生最喜聞樂見的勞動活動之一。

學校在勞動周的設計時,融入了勞動技能比武。 根據《勞動綜合實踐手冊》中設置的比賽項目,通過班級PK 賽、年級PK 賽、全校PK 賽三級比武,最終選出各校區勞動小能手6 人、勞動吉尼斯1 人。

為了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勞動技能大賽中,除了班級PK 賽外,學校還推出了全員過關大比武的活動,每月選擇兩個年級各兩個項目, 以現場抽取每班10 個學號的形式選擇學生進行現場過關比武,未被抽中的學生和勞動教師共擔評委工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勞動能力和勞動積極性。

以課程為載體是推動勞動和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開發和實踐《勞動綜合實踐手冊》校本課程中,學生的勞動能力、實踐活動能力都在不斷地提升。 同時,課時少、教師少、內容重疊等問題也被逐步解決。

猜你喜歡
手冊課程內容勞動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美食修煉手冊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
依標明辨 巧用萃取——談如何將文本內容萃取成課程內容
《風電場規劃與設計》課程內容探討
中學生英語·閱讀與寫作(2008年4期)2008-12-2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