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路徑

2024-04-02 05:02林愛明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漫畫美術教學模式

林愛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與素質教育的深化,美術學科在小學教學中的受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如何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組織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提升美術技能,讓教學框架的構建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已然成為美術學科教育教學者關注的熱點話題?,F階段,部分美術課堂存在著教學內容混雜、課堂效率難以提高等問題,統一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學生掌握基本技巧,卻無法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推動學生審美素養切實提高。在此背景下,單元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實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單元教學,是指基于美術教材中的自然單元或存在關聯性的美術知識,依照學生的具體學情設計成不同的獨立模塊,讓零散孤立的美術知識形成體系,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與有效性,以達到培養學生藝術創造能力與審美素養的教學目標。本文圍繞“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詳細論述這一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應用原則以及實踐路徑,讓主題單元教學為小學美術課堂帶來新的生機。

一、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的應用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在教學實踐中,學習興趣對學習成果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融入主題單元教學模式也應當遵循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是指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當前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在教學設計中深入挖掘、科學整合教學內容中所包含的趣味性元素,投其所好地展開教學設計,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動教學成果切實實現。不僅如此,趣味性原則還要求教師讓學生在主題單元教學過程中充分感受美術學科的魅力,實現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的狀態改變。

以浙美版小學美術中“植物寫生”的主題單元教學為例,自然環境能夠讓學生身心愉悅,也能夠成為美術創作的動力源泉,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觀察校園中的樹木、鮮花、小草,并思考“為什么植物是人類的好朋友”,以避免學生的觀察與表現概念化、符號化。然后引導學生對植物的基本結構與不同種類進行分析,就外形等方面進行深入觀察,讓學生運用豐富的線條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這樣的教學設計突破了照本宣科的桎梏,真正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更有參與感與體驗感,鼓勵學生在美術作品中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思想。

(二)系統設計原則

系統設計原則強調系統思維在主題單元構建過程中的實際應用。系統思維是指將認識對象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基于系統與要素、要素與要素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聯系、互相作用綜合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系統思維格外注重全局觀與整體觀,在主題單元的構建工作中遵循系統設計原則有利于提高教學要素安排的有序性。系統設計原則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秉持明確的目標,從整體角度出發對單元學習活動進行設計,確保板塊與板塊之間、活動與活動之間存在明確的關聯性與層次性,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在整體性學習中實現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為素養發展和創造遷移賦能。

以浙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向日葵》的教學為例,學生對“向日葵”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對這一主題的美術作品非常感興趣,于是教師便以“向日葵”作為主題單元,組織認識、欣賞、繪畫、創編《向日葵》想象畫作以及用不同材料制作向日葵等活動,實現了系統學習,讓學生從全方位、多角度理解所學知識,也讓教學內容的呈現更全面。

(三)任務驅動原則

任務驅動原則要求教師在構建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時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并基于問題解決構建真實的任務,從而用任務驅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習資源的利用率,從而讓學生在深度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深度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任務驅動原則無論是核心任務設計還是子任務分解,到具體學習環節的構建,都要遵循“學為中心”,保證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例如,浙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下冊第1課《春天在哪里》和第2課《盛開的鮮花》可以整合為一個主題的學習單元,通過對這兩課內容的分析,可以將單元學習目標定位為“觀察并感受春天在不同美術作品中的不同表現形式”。在這一主題單元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先通過《春天在哪里》了解同一事物在美術中的不同表現形式,了解到除了畫畫以外,也可以用手工制作來表現春天的美。而在《盛開的鮮花》中,學生可以學到用漸變色繪制喜歡的鮮花,這時,教師可以設計“運用手工制作鮮花,并用漸變色進行填色”這一教學任務,將這兩課的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為學生創設實踐機會與空間,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二、小學美術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應用的實踐路徑

(一)明確單元目標,整合教學內容

在單元主題教學模式的落實與應用中,明確單元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學內容整合與教學活動設計的根基。因此,美術教師在單元教學目標的選擇中既要依照新課標要求,也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而明確主題單元教學的總目標,保證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清晰的方向、明確的目的以及恰當的指引,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

以浙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下冊《我的老師》和《叔叔阿姨真忙》這兩課的教學為例,這兩節課程都是圍繞“人物的表情和動作”而展開的,因此教師可以立足于主題單元教學模式,將這兩部分內容進行整合,并根據課程要求制定出“欣賞佳作”的認知目標、“學會感恩”的情感目標以及“描繪人物動態,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目標,從如何表現人物的表情與動作展開教學。

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感恩的心》相關視頻資料,視頻中有點燈伏案批改作業的教師,有天不亮就打掃街道的環衛工人,還有冒雨執勤的交警……學生的視覺與聽覺得到調動,學習熱情得以點燃,一個個躍躍欲試。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出本單元教學主題——“表情與動作”,并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人物動態及表情描繪出教師等勞動者的形象。這種具有關聯性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夯實學生人物畫的繪畫基礎,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架構起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成果。

可以說,明確的單元目標指明了學生的學習方向,而有效的教學內容整合則為學生的美術設計奠定了基礎,讓美術教學脫離自然單元與課時的桎梏性,推動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二)立足學習需求,進行教學設計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為本”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應當在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都得到充分落實與具體體現。開展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時,教師也要深刻認識到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為了助力學生的學習活動,輔助課堂教學,因此在構建過程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讓教學設計幫助學生突破美術學習瓶頸,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發展美術素養,幫助學生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絡。

以浙美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漫畫與生活》《給同學畫漫畫》《自己做圖畫書》《為自己的書設計封面》這四課的教學為例,通過分析不難發現,學生對漫畫存在著濃厚的興趣,對自己繪制漫畫、制作成書更是有濃厚的熱情,而且這四個部分的內容具有一定的連貫性。教師就可以將這四部分的內容進行串聯,通過《漫畫與生活》教學加深學生對漫畫的認識,為學生的“漫畫創作選材”提供思路;通過《給同學畫漫畫》教學讓學生學會正確的觀察方式,學會漫畫夸張與變形的表現手法,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為“漫畫的創作”提供技術與技巧支持;通過《自己做圖畫書》教學讓學生學會對圖書進行觀察、分析、比較,了解圖畫書的樣式和外形,產生創造性的想法;通過《為自己的書設計封面》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封面及其書本外包裝設計的基本要素,學會從個性配色、配畫及選取獨特表現形式等方面創意構思和設計封面。這樣,完成教學任務后,學生不僅收獲了具體的知識,而且完成了自己創作的“漫畫圖書”美術作品。這四課內容的整合讓學生的學習更具深度、過程更有樂趣,學習質量自然能夠得到提高。

(三)科學設計任務,夯實美術基礎

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否成功,趣味性與連貫性只是一方面,如何讓教學設計有質量、有效果才是重點,因此教學任務的設計格外關鍵。在主題單元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如果教師設計的任務過于簡單,那么學生的探究欲望便無法激發,如果任務難度過大,那么學生很有可能產生放棄的想法,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诖?,教師在任務設計上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水平,從課程標準、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既讓任務設計循序漸進,又能夯實學生的美術基礎,為未來的美術學習積蓄能量。

在科學的任務設計中,教師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保證學生對學習任務有探索的興趣;其次,學習任務要在學生的能力范圍內,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達到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效果。以浙美版小學美術《傳統紋樣》單元為例,教師可以將“傳統紋飾”“適合紋樣”“生活中的民族紋飾”等內容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從全方位、多角度加強對傳統紋飾文化價值與現實意義的理解?;诖?,教師從教學內容著眼,設計了以下課題名稱以及教學任務,如表1所示。

這樣的單元教學任務設計不僅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而且如同線索一樣串聯起了整個主題單元的教學活動,既立足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又層層遞進地發展學生的能力,在夯實學生美術基礎的過程中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與美術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構建教學情境,深化學生認知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泵佬g學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容易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困難,主題單元活動構建中知識點較多,學生容易混淆,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诖?,教師不妨立足于實際生活,為學生構建真實的教學情境,在增強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深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認知。

以浙美版小學美術四年級下冊《線條的魅力》《創造美的紋理》以及《瓶子變個樣》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線條以及美麗的紋理,引導學生暢所欲言,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線條與紋理,并思考它們的和諧與美麗之處。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生活中常見的瓶子帶到課堂,先觀察瓶子的線條與紋理,根據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再對瓶子進行“改造”。這樣的教學設計能夠讓學生加強對美術抽象知識的了解,并靈活應用所學內容,從而進一步提高認知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主題單元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兼具創新性與科學性的教學方法,在美術學科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推廣與充分應用。作為教育教學者,應當從全面的角度認識這一教學模式應用的意義,在教學設計中時刻遵循趣味性原則、系統設計原則以及任務驅動原則,采用明確單元目標、立足學習需求、科學設計任務以及構建教學情境等方法,讓主題單元教學模式真正發揮理想的作用,讓學生的美術素養與綜合思維得到切實提高與發展。

(宋行軍)

猜你喜歡
漫畫美術教學模式
漫畫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知識漫畫
漫畫與幽默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