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亮人生的常識,向何處尋

2024-04-02 12:04王梓霖
教育家 2024年2期
關鍵詞:常識人生孩子

王梓霖

杜駿飛

南京大學二級教授,傳播學者,社會教育工作者?!岸耪n”“杜課堂”創辦人。長期致力于面向社會的人文教育,已通過個人公眾號“杜課”、抖音號“杜駿飛”與視頻號“杜課書院”等推出一千多期在線公益教育課程。著有《常識課》《數字交往論》《彌漫的傳播》《花山集》等。

2016年的冬天,南京大學教授杜駿飛決定在網上開辦一個特別的公益課程,幾天后,微信公眾號“杜課”由此誕生。從教以來,在專業課教學之外,他還會給自己加點碼,或是下課后留在教室里答疑解惑,或是和學生一同用餐接受他們的訪談。那些時常出現的迷茫與困惑使他意識到,學校教育中忽略的某些議題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時至今日,杜駿飛已經實現了在“杜課”上更新“一千零一次人文課”的目標。在新著《常識課》中,他選擇了其中最接近“基本常識”的90篇文章,通過較為感性的事例、多變的文體,呈現出那些錙銖積累的對話,那些文字“確曾在夜霧中點亮過微茫的燈,也曾指點過遙遠的行路人”。

教人成己者,善之善者也

《教育家》:當前整個社會中存在激烈的“教育內卷”,而您在書中多次提到學業對于人生的影響并沒有那么重要。您認為我國的教育面臨哪些困境?

杜駿飛:任何一種教育體系都有其優缺點,我們采用某種體系主要考慮的是其合理性。中國是一個地域寬廣、歷史悠久的大國,基礎教育的任務繁重、管理壓力大,必然需要通過實施某種大一統的、規范化的、強調均值的教育模式,促成更多個體共同提升。而這幾乎必然帶來重規范、重知識的義務教育,如今的教育困境也由此而來。

比如過于強調規范,導致個體的齊一化,出現均值高、方差低的問題。我們對孩子學科知識的培養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但對特殊人才的培育,以及對天性發展的重視、意志品質的培養遠遠不夠。從零到一的創新長期稀缺,大量青少年陷入抑郁,這些與他們早年接受刻板化的教育、個性受到遮蔽有關。又如在標準化的衡量尺度之下,只能看到個體的“切片”。我們一直習慣采用單一的教育評價來培養人、評判人,這看上去很公允,實則很偷懶、很將就,甚至可以說很不負責。從小到大,很多孩子無論是接受外部考評還是進行自我考評,都習慣了將分數作為唯一準繩,升入大學后還延續著中學的習慣,仍一味地追求分數和成績。而一旦脫離了考試環境、走入社會,突然感到自己不會生活,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也不知道人生該走向何處,這是一種非??膳碌纳鐣晕C。精致利己主義或優績主義這類社會病癥的出現也與他們此前接受的教育有著一定關聯。

學業對于人生的影響并沒有那么重要。因為在未來的人生中,大部分的發展主要依靠的是非知識的底層能力,擁有相應能力的個體在人生的所有年齡段、所有事情上都能煥發活力。而一個高分低能、只會背書不會思考、只聽從指令缺少自由思想的人,則有可能陷入抑郁情緒,甚至出現反社會人格,這不是很糟糕嗎?我曾寫過一句話:“教人成人者,固教之善者;教人成己者,善之善者也?!睂€體培養成才固然不錯,但使其成為他自己更了不起。對教育個性化的重視應不亞于規范性。

《教育家》:基于您從教37年的接觸與觀察,陷入類似困境的學生多嗎?經過四年的大學教育,他們產生了什么轉變?是否找到了自我、明確了主我?

杜駿飛:大部分學生有過類似的困境。經過大學的緩沖和沉淀后,不少人確實有所恢復,而有的則始終處于半抑郁、封閉且緊張的狀態。中小學教育的確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成長癥候群,影響了他們的性格、思維方式,以及對世界和社會的認識。進入高等教育階段,仍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延續常見的滿堂灌式教學,給學生們評優評獎時也一律采取“學術路線”,不太關心他們的心理成長,更不去治愈他們的內心。20世紀80年代,《中國青年》曾發表兩位青年人的信件《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信件講述了80年代中國青年人的彷徨、苦悶、迷惘和懷疑,并在全國范圍內引發了強烈共鳴與廣泛討論,被稱為“潘曉之問”。前段時間有兩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人找到我,告訴我他們和潘曉一樣迷茫,交流中他們一度情之所至,濕了眼眶。我不知道以他們為代表的那些學生以后成長得怎么樣,當他們走向社會、走進人海,很多人被時代的浪潮所吞沒,我再也沒能看見他們的蹤影。只是在我能看到的人中,我發現他們有過癥候、內心備受煎熬,帶著許多疑問走向新的世界、新的社會。我當然相信我們的教育曾給他們帶來許多成長,但這些成長或許主要集中在知識層面,而他們的掙扎則體現在心靈層面??紤]到這個因素,我覺得教育的另一重要困境就在于此。

《教育家》:與過去相比,現在青年人的某些問題是否更為突出?這種心靈上的困境相較以往是否有所加深?

杜駿飛:每一代青年都是不同的,但令我驚訝的是某些問題始終存在,特別是一如既往地欠缺自我認知、自我發展的能力。當年的“潘曉之問”主要討論個人與集體、自我與社會的問題,今天很多青年問題依然類似。并且,很多問題似乎愈演愈烈了——青年人的抑郁40年前有之,今天亦有之,只是40年前那些已經使人產生眩暈感和抑郁感的問題在今天看起來更明顯。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傷害似乎比以前更大,簡單粗暴的審視和考評給孩子造成的壓迫似乎更強,全社會對知識有用性的討論好像又出現了一次新的反復。20世紀90年代盛行過一句話“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今天這個歷史的故事似乎又“押韻”了。很多正在求職或剛走上崗位的青年突然發現,過去20年左右的學習原來是一場空。他們的那種痛苦和困惑是真實的、深刻的,所以他們愁云滿面甚至泣不成聲。他們想去問些什么:為什么滿腹“知識”,邁向社會后卻覺得一無所用?我想,那代表著一種時代的追問。

人最寶貴的教育,是常識的養成

《教育家》:在現今高度專業化的教育體系中,您如何定義“常識教育”?其價值與意義何在?

杜駿飛:社會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才,但理想的人才有大致相似的輪廓:知識豐富、身心健康、思維活躍、擁有個性,有著正確而堅定的政治立場。我曾在書中寫道:“人最寶貴的教育,是常識的養成。常識課,在學校教育之外,卻決定了每一個人的一生?!?/p>

根據一些教育史學的研究,我們主要學習的是蘇聯以及普魯士的教育體制,強調規范度、整一度、紀律性,因此也遮蔽了一些比較普適的教育精神,比如自由開放的教育、強調個性的教育、心靈成長的有教無類。學校教育即便不能完全做到這些,至少也該提供一種可能,不以單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們。記得我的兒子在小學時寫過一篇“我的同桌”主題作文,他寫的是“我的同桌有兩個缺點……”語文老師打了個不及格。孩子向老師問起原因得到的回答是:“大家都在表揚同桌,你怎么能批評呢?”孩子回來問我能不能那樣寫。我的回答是:“如果老師是在做思想工作,那他說得對,他希望你能與人為善。如果站在寫作者的角度,你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真誠地表達內心的想法?!弊鳛榧议L,我時常要保持這樣的對抗,使他能夠養成一個相對理性的視角、健康的心靈,實現個性化的成長,否則長此以往,一提到“愛”他可能寫的就是感恩父母、熱愛祖國,一寫“同桌”就是思想好、身體好,一寫“未來”就是社論中的口號。且不談真誠與否,至少這樣的孩子缺少了些創造性。這類現象并非個例,經過不適宜的培養,很多學生最終失去了才華,他們的思維曾被傷害,個性曾被湮沒,渴求曾被忽略,甚至無從幻想自己的人生。

在反思教育文化的基礎上,我想還是要力所能及地做些改變,盡可能對幾十年一以貫之的文化做些調整。如果不從觀念上加以調整,機制上大概也沒辦法更開放。如果說中國有十件大事要談,教育文化的改良一定是其中之一。我的建議是,不妨尋求那些能夠駕馭、審視和改善知識的能力,如感知、想象、統合、批判、辨識、抽象、同理心等,我將這些統稱為常識教育。在課上,我的常識教育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價值觀,比如愛國愛民、關心他人、追求真理等;二是元能力,比如創造力、溝通力、協作力、批判性思維等;三是類似于大學里的通識教育, 包括專業適應能力、人文與科學的學習能力。這些需要從小建構的常識積累是他們人生中最可倚仗的基礎。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教育家》:高等教育屬于學校教育的末端,您一直在高校從教,在教學中看到了很多因常識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心靈的苦悶、人生的迷茫,這應該引起基礎教育階段教師什么樣的警覺?

杜駿飛:我只能站在人才流水線的末端,以及此前對基礎教育的觀察,去推測我的學生們在中小學里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整體而言,教師們認真嚴謹、不遺余力,孩子們知識豐沛、善于考試。另一方面,很多孩子呈現出群體性的痛苦和困惑,以及元能力、通識能力、核心素養部分的缺失。

與中小學教師面談時,我最想說的大概有兩句話。第一句話是:“我非常能理解你們的不容易,如果是我,可能不會比你們中的一些人做得更好?!敝行W教師可能是這個社會中最累的一群人,除了教書育人還要承擔各類其他事務,有些教師自己活得就很煎熬,整天疲于奔命、忍辱負重,甚至夜不能寐、心力交瘁。在標準化的、高升學率的要求下,他們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學科教學中,難免忽視常識教育。當然,再往上追問,校長可能也很無奈,據我所知,一些教育局長其實有苦難言,在大膽推行教育改革時遭遇過不少家長的質疑。

教育工作中確實存在無奈的現實,但一個知道何為“對錯”而做錯的人,和一個不知何為“對錯”而做錯的人有著重大差別。所以我想和教師們說的第二句話是:“我們得清楚正確的航向,思考教育的真正使命?!弊鳛榻逃?,一旦我們認同某些道理,就有做些什么的可能。所謂的諄諄教誨、以人為本、和藹可親都是修辭,真正重要的是具備教育家的靈魂,關心孩子的靈魂,減少模板化的要求,盡力促成他們的生長,哪怕只有一點點。就像孟子所言“盡心焉耳矣”,盡力了就好??梢詴r常問自己,是不是真的為孩子的問題思考過,是否與之共情,說了該說的話、做了該做的事。

《教育家》:您認為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是什么?應塑造什么樣的人?

杜駿飛:我尊重學校的所有工作,這些年來的教育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教育者的辛勤付出也可見一斑。校長們希望有點成績無可非議,只是即便從功利性的角度來看,全世界在評判一所學校時普遍認同的標準是看50年內培養了多少杰出校友、多少拔尖人才。校長應該思考“拔尖人才有什么特征”,一定不只是單一的知識能力。校長應該秉承的理念是既培養均值,更培養方差。我們期望學校能夠發揚孩子們的天性和天賦,讓那些偏才怪才也有成長的機會,促使他們涌現出對良知良能的自主追求。因為這是真正有價值的部分。

從非功利的角度來說,校長要意識到教育不是為了業績,是為了無數人的人生,而人生是一個豐富的概念。校長就像一艘船的“船長”,全校教師、孩子言行的方向是由你去把握。校長至少要踐行兩方面使命,一是有政治覺悟,忠誠于祖國的教育事業;二是有教育覺悟,一切為了培養鮮活的人。若能意識到自己挑著這兩副擔子,校長就更應該體悟自己工作的神圣性,為了多元、多維的培養責任,必須對學校教師、學校環境、考評體系、課程設置提出以人為本的要求,決不能敷衍了事、缺少關懷。

對于教育者而言,最不幸的事或許是教了一輩子書,取得了一堆榮譽,結果發現自己教出來的學生只會答題考高分,而無法實現自我發展。你會懷疑自己的職業人生,我做得對嗎?難道要看著孩子們帶著高分和心靈傷害離開學校?會反思什么樣的教育會抹殺學生的活力,讓他們失去人生的色彩?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币晕业睦斫?,古代讀書人的讀書、教書,都是在建設自己,如今許多教師只希望被考評所承認。我想教育者應該通過關懷社會來建設自己的人生,又通過教育孩子關心未來的社會人。唯有如此,我們才會覺得自己的職業是圓滿的,才能擁有自豪的人生。

猜你喜歡
常識人生孩子
靠不住的常識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兩字之間
近視600度以上,這5條常識務必知道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回歸常識
獨一無二的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