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2024-04-02 06:26訥文莉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核心

訥文莉

初中道德與法治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導向,兼具思想性、綜合性等特點的課程,在促進青少年成長、實現全面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當下,國家大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二十大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道德與法治是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前提,更應該深化課程改革,積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促進思政教育創新蝶變。

一、意義建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落實黨和國家政策

《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順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創新中小學德育課的教育教學活動?!庇纱丝梢?,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以應對教育改革的外界環境刻不容緩。道德與法治教學肩負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具有跟進發展的使命感。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初中階段的思想道德建設具有鮮明特色,該階段的學生是一群朝氣蓬勃的群體,身心發展處于大變化時期,思想與行為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此,培養以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遵循自然成長規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更有助于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

(二)有助于實現道德與法治的學科價值

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推動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為了響應政策號召,學科課程標準、教育活動、考試測評等都進入更新狀態。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學生“拔節孕穗期”的關鍵課程,其核心素養的培養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通過道德與法治學科學到的價值觀不僅能應對一時,更能指導終身。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促使學生規范言行舉止,實現道德與法治以思想、體驗為主導的學科價值。

(三)有助于實現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需要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回答了“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而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回答了“培養何種良性思維品質的人”的問題,這種思維品質更具有包容性和拓展性。在新時代背景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不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是為了具備立足社會的能力。學生所追求的是自我社會化的完善,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指向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公民責任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化程度,幫助學生更好地邁向社會。

二、實踐探索: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

(一)利用情境教學培養核心素養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性地創設主題場景,增強學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發展心理機能。情境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增加學生的體驗感,促使學生主動求知。道德與法治課程人文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突出,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身臨特定場景進行學習,更容易培育核心素養。例如,圍繞“有人摔倒是否應該扶”的問題,教師引入“深圳小月月事件”和“深圳彭宇案”,通過正反對比強化學生體驗,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獲得啟迪,提升公民素養,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一般而言,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情境有三種類型。

一是語言描述情境。該情境相對而言簡單直白,教師組織教學語言,向學生描述一種情境,引發學生興趣與思考。如講故事,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規則》教學中,教師設計“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的虛擬故事,通過小玉壺在回家路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問題,加深學生對“規則”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小玉壺與自己和路人對話,讓學生感受到遵守規則和不遵守規則帶來的影響。在虛擬故事的支持下,學生主動代入情感,將自我視角與小玉壺的視角融為一體,產生“人人守規則、社會更和諧”的感受。故事語言平鋪直敘,將學生快速帶入語言描述中的世界,與主人公一起探索知識、思考問題。

二是多媒體呈現情境。數據調查顯示,人類記憶的知識中有16%是通過聽覺獲得,還有27%是通過視覺獲得,如果能同時刺激聽覺系統和視覺系統,就會直接獲得43%的知識。多媒體集成形象生動的教學場景,可以提供量大、質高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搭建視聽支架。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節奏與旋律》教學中,學生無法憑借想象學習“節奏與旋律”知識,教師搜索網絡資料,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播放交響樂團演奏視頻,學生親眼看到、親耳聽到樂團的演奏情況,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教材內容。多媒體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中開闊視野,拓展了思維廣度和深度。

三是現場模擬創設情境?,F場模擬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教師為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幫助學生情景再現教材故事,引導學生欣賞、觀察、思考故事情節,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素養。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法律保障生活》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表演地鐵讓座、違反校規、酒駕小短劇,讓學生討論道德、校紀校規、與法律的關系,進一步理解法律的特征?,F場模擬的優點在于教材內容的二次處理,學生通過故事新編培養創新能力。

(二)利用有效提問培養核心素養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科教學由知識本位型課堂向核心素養導向型課堂發生轉變,教師更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良好的思維能夠讓學生對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等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效提問能夠滿足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拓展思維廣度和深度,由淺層學習進入深度學習。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提問的目的不是將問題作為懲戒手段,用提問的方式“嚇?!睂W生,如“同學們要認真聽講,如果表現不好教師會提出問題,回答不上來就要接受懲罰”,這樣學生會對課堂提問產生抵觸心理,甚至厭惡道德與法治課程,課上不敢與教師對視,回答問題時會擔心受到同學的嘲笑,反向作用下,教學效果嚴重弱化。真實有效的提問是讓學生跟上教師的節奏,勇于表達真實想法,促進師生或生生間的有效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教學中,教師設計開發式的問題:“生命能永恒嗎?如果三體艦隊來到地球,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天,你會怎樣度過呢?”該問題可以觸發學生神經,使其產生緊張感,辯證思考生命的意義,認識到生命的不可預知性,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識。

又如,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參與民主生活》教學中,教師設計分層問題,針對學優生:“你想象中的民主生活和現實生活中的民主生活有什么不同?”針對中等生:“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民主生活的影子嗎?請舉出不同的例子?!贬槍W困生:“你知道什么是民主生活嗎?請認真閱讀教材,整理問題思路,用簡潔的語言回答問題?!?/p>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優生先對民主生活進行理解,再分析現實生活中的民主生活,在此基礎上深化認知,提煉學習要素、整合學習資源,探究問題和原因,進而提出自己對理想民主生活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比分析。整個過程是基礎認知——意義建構——綜合實踐三連跳的過程,學生思維得到飛躍。中等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實現知識的內化和遷移,而且通過思考不同領域的例子,進一步拓展了思維廣度和深度。學困生以激發學習興趣為主,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圖片,文字排版引人入勝,學生閱讀時會加深對文字的印象,自然而然得到答案,增強學習自信心。

通過有效提問,處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找到思維火花的碰撞點,學會從多角度看待問題,理解核心素養的深刻內涵。

(三)利用教學評價培養核心素養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通過創設情境和有效提問為學生提供情感體驗和思維發展的機會,讓學生經歷思考、探究、交流的過程,以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進而形成核心素養。在此背景下,傳統評價體系無法真實反映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的真實性,所以需要創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培育學生核心素養。

首先,評價主體多樣化。教師將學生、家長納入評價體系,采取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家長點評、教師總評的形式組織評價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了解,溝通交流的頻道相對統一,更能夠發現彼此的不同之處。學生自評時從學習感受出發,分享自己學到哪些思想和價值觀,日常生活中會如何指導實踐;小組互評時從閃光點和不足之處入手,學會辯證思考問題,了解對方的看法,提出不同建議,學會多視角看問題。學校教育具有時空局限性,教師無法時刻關注學生,而家長是學生成長的第一責任人,能夠在家庭場域觀察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學生在道德意識、法治觀念、健全人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從而與教師及時溝通,對學生展開個性化輔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到引領作用,雖然號召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但是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代表無節制的自由,教師要提供思想上的指引,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的價值指向,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其次,評價方式多樣化。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單一的紙筆測試無法評估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情況,故而評價方式應該向小論文、主題活動、項目演示、小組交流、案例分析、問卷調查等形式轉變。教師聆聽、觀察、分析學生在論文、活動、調查等評價形式中展示出來的觀點、思想和行為,記錄學生的成長軌跡,制作電子檔案。例如,教師在開學初期組織“價值追求”主題活動,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分享自己對人生價值的看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以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為切入點實施評價,建立初始檔案。期末時,教師再次組織同一主題活動,結合學生一學期的行為表現,對比初始檔案,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達成情況。

通過優化教學評價,學生從只看結果轉化為重視過程,逐漸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價值導向,即“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帶著這樣的認識,學生自主約束言行舉止,實現自我社會化的完善。

(四)利用社會實踐培養核心素養

初中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具有較強的執行力和行動力,為了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教師要適當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

具體而言,教師向學校匯報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案,學校針對實踐活動內容、活動時間、活動聯合單位、活動落實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然后向社會活動組織介紹相關情況,以班級為單位共同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一方面,教師組織學生分別進入養老院、社區、城市清潔服務中心參觀學習,了解社會對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以及一線服務人員的法律法規,依法保障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教師鼓勵學生進入實踐對象工作和生活的空間開展服務活動,在養老院,為爺爺奶奶倒水、揉腿、講笑話、分享身邊的趣事,通過力所能及的事幫助老人度過美好的時光;在社區,為志愿者送水、送零食,幫助社區工作人員進入居民區宣傳法律知識、衛生注意事項等內容;在清潔服務中心,幫助清潔工打掃衛生。

“重視思政課堂的實踐性,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題聯系起來?!蓖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將教材上的理論進一步升華,有效鍛煉了心理品質、積累了情感體驗,實現了核心素養的內化。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助于落實教育方針,實現道德與法治的學科價值,滿足學生社會化發展的需要。教師應該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情境教學、有效提問、優化評價、社會實踐為學生構建高質、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促使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提升核心素養,成長為社會主義接班人。

(宋行軍)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