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路徑

2024-04-02 06:26閆曉輝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素質教育德育班級

閆曉輝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素質教育中,德育作為培養學生品格和道德素養的重要環節,在小學階段尤為關鍵。而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在班級管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研究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路徑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一、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德育的意義

德育是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養的基礎,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更加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包括思想、品德、智力、美感、體能等方面,而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具備優秀的品德。因此,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開展德育,對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德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品德修養,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創新思維、情感表達等綜合素質。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通過制定規章制度、組織集體活動、開展主題教育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集體生活,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社會責任感和主動學習能力,這些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在學業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生活態度具有深遠影響。

其次,德育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和校園文化,一個積極向上、和諧友善的氛圍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信心以及創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小學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者,通過德育,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互幫互助、相互尊重、和諧共處的班級環境。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有助于形成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為學校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最后,德育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在當今社會,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小學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而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通過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社會角色,激發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為社會的進步培養更多有責任心的新一代。

二、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道德觀念淡薄

在現代社會,許多學生家長都忙于工作,無法及時給予學生良好的道德教育,有些家庭甚至缺乏基本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導致學生對道德的認識模糊。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也是學生道德觀念淡薄的一個原因,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消極的價值觀,如功利主義、物質追求至上等,這些價值觀會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學生可能會受到一些不健康的行為和觀念的誘導,出現品行不端、道德行為不規范等問題。一些學校和班主任將重點放在學科知識的傳授上,忽視了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有些班主任在德育方面缺乏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無法有效地引導和教育學生。

(二)學生缺乏正確的道德認知

首先,小學生由于年齡限制,認知能力還不夠成熟,對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的理解程度有限,缺乏對錯誤行為后果的全面認知,并且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在課堂上打鬧、爭搶玩具,或者在操場上追逐打鬧,不顧及他人的安全。其次,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相對較差,常常會因為自己的情緒波動而表現出不良的行為。如有的學生感到生氣、沮喪或不滿時會發脾氣、爭吵或打架,常常難以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導致沖動行為的發生。再次,小學生的個體意識和責任感不強,難以承擔自身的行為后果,沒有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容易陷入無規律的生活狀態,缺乏自覺規劃時間的能力。最后,社交環境也對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具有一定的影響,當身邊的同伴存在不良行為習慣時,學生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難以正確區分和選擇。

(三)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在小學德育中,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不可忽視的,家長可能由于工作繁忙或其他事務無法有效參與學生的德育。首先,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家庭都面臨著忙碌的生活節奏,學生父母可能需要長時間工作,或者有其他家庭事務需要處理,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學生,這就使得家長在學生德育方面的角色被削弱,學生在家里得不到充分的道德指導。其次,在一些家庭中,學生父母可能沒有受過良好的德育,或者對如何進行德育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從而無法有效指導學生,未能給予學生正確的道德導向。再次,家長可能沒有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庭文化,缺乏對道德行為的明確要求,這樣的家庭環境容易讓學生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最后,一些家庭存在過度溺愛或過度放任學生的問題。有的家長溺愛學生,過度滿足學生的物質需求,缺乏對學生行為的規范和引導,還有的家長過于放任學生的行為,缺乏適當的限制。這種過度溺愛或過度放任的家庭環境導致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無法正確對待自己的行為。

三、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路徑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首先,班主任應該積極展示自身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觀念,言傳身教,將誠實守信、勤奮努力、樂于助人等正面行為示范給學生,積極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關注集體利益,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

其次,班主任要積極與學生交流,關心學生的成長,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比如,班主任可以定期組織班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煩惱,了解學生的困惑;設置課堂問答環節,鼓勵學生提問,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增進彼此間的信任。班主任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來建立師生關系,例如,安排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合作中培養友誼和團隊精神,或者組織一些趣味性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與班主任互動,還可以創造機會與學生共進午餐、參加戶外運動等,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最后,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不同的情感需求和發展特點,班主任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特點,并針對性地給予其關心和指導,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其困惑和需求,給予適當支持。當學生表現出良好的行為、取得好的成績時,班主任應該及時給予其肯定,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建立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班主任可以設立班級獎勵機制,促使學生發展自身素質。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在德育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通過以上策略,班主任可以與學生建立密切聯系,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在德育中收獲更好的成果。

(二)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

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既能夠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又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發展自身的綜合素質。

首先,班主任應該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同時,班主任要確保對學生的懲戒是公正且有秩序的,避免以偏概全或者采用過度嚴厲的處理方式。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能夠讓學生感到被尊重和公平對待,從而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其次,在素質教育中,班主任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擔當起教育指導者的責任,可以通過開展安全教育課程、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升應對危險的能力。例如,班主任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避免交通事故、如何防范網絡安全問題等,鍛煉學生辨別和預防不安全因素的能力。

再次,班主任應該建立一個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增強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感,從而更愿意向班主任求助和反映問題。班主任可以與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溝通,了解學生的困惑和需求,并及時給予適當的支持。同時,班主任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了解每個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幫助。

最后,班主任要積極地與家長合作,共同為學生營造安全的學習環境。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及時告知家長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與家長共同制定解決方案,同時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學校的安全活動和教育講座,共同關注學生的安全問題。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班主任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選擇。

首先,由于每個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不同,班主任要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其提供相應的活動選擇。例如,對于喜歡運動的學生,可以組織體育競賽、訓練等活動;對于喜歡藝術的學生,可以組織美術比賽、音樂會等活動。多樣化的活動選擇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更愿意積極參與課外活動。

其次,班主任可以組織班級團隊活動,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例如,組織班級運動會、文藝匯演、實地考察等活動,讓學生一起參與規劃和組織,從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結識新朋友,共同面對挑戰,增強集體榮譽感。

再次,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也十分重要,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開闊學生視野的重要途徑,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社區、公園、博物館等,讓學生了解社會的多樣性。同時,班主任可以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如為老人送溫暖、為貧困地區捐款等,以培養學生的公益意識和社會能力。

最后,班主任必須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學生在參與課外活動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班主任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在學生面臨困難時給予其指導。同時,班主任可以組織專題講座、分享會等活動,邀請專業人士與學生交流經驗,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其實踐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涉及學生的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學習管理等方面,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第一,班主任可以開展情緒管理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情緒管理是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至關重要,班主任可以通過講座、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了解情緒的表達方式、調節方法以及正面情緒對自身和他人的影響,幫助其認識到不同情緒的特點,學會合理表達情緒。

第二,班主任要幫助學生進行時間管理,時間管理是學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對提高學習效率、規劃個人生活非常關鍵。班主任可以開展時間管理講座、班會活動等,向學生介紹一些時間管理方法,如制定學習計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同時,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時間管理目標,并定期回顧與反思,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第三,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管理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學習管理是學生自我管理的核心內容,涉及學習目標的設定、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計劃的制定等。班主任可以通過講解學習策略、分享學習經驗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組織學生互相學習,鼓勵學生在學習中相互激勵、共同進步。

第四,班級規章制度是規范學生行為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班主任可以與學生一起制定班級規章制度,并進行宣傳和解釋,定期檢查學生對規章制度的遵守情況,及時采取獎懲措施,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意識。

第五,班主任可以通過個別輔導、家校合作等方式給予學生適當指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找到適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方法。家校合作可以促進學生在家庭環境中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密切聯系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素質教育下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德育展開研究,提出一系列策略,希望促進學生德育發展。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需求,班主任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各種策略,創造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機會。同時,與學生家長密切合作,共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不斷創新教育方法,為學生的成長發展貢獻更多智慧。

(宋行軍)

猜你喜歡
素質教育德育班級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班級“四小怪”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不稱心的新班級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