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均主任醫師辨治心衰臨證經驗

2024-04-06 02:44敖志豪鄒欣言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宗氣心陽黃芪

敖志豪 呂 均 鄒欣言

(1.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7;2.廣元市中醫醫院中醫經典病房,四川 廣元 628000)

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是因各種疾病,導致心室充盈和射血功能受損,心排血量下降;以肺循環和體循環淤血,組織、器官灌注不足為病理表現;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力活動受限和體液潴留[1]。近年來的流行病學資料[2]報道,我國心衰患病率為0.9%,發病率為0.7‰~0.9‰;隨著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心衰的患病人數將逐漸增多。

呂均主任醫師是成都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四川省名中醫、第三批全國優才,師從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臨床工作近30年,具有豐富的心血管疾病診療經驗。作者有幸跟師學習,現將呂均主任辨治心衰經驗總結如下。

1 心衰病名追溯

關于心衰的描述,最早起源于《黃帝內經》[3],《靈樞·脹論》曰:“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素問·痹論》曰:“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素問·咳論》曰:“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督饏T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4]曰:“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綜上,經典古籍中與心衰癥狀相似的病名描述有心脹、心痹、心咳、心水?!靶乃ァ辈∶钤缫娪跁x代王叔和《脈經·脾胃》[5]:“心衰則伏,肝微則沉,故令脈伏而沉”?,F今所述心衰,則出自張伯禮等人主編的《中醫內科學》[6]心系病中心衰篇,文章所提及的心衰亦然。

2 辨證論治

關于心衰的辨證論治,絕大多數醫家認為心衰病的病理性質總屬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陰虛、陽虛為主,標實以血瘀、痰濁、水飲為主要臨床表現[7]。不同醫家辨治心衰病時各有側重,對標病和本病的認識及辨證論治各有特點?;诂F代醫學對心衰病的認識,呂師認為,心臟舒縮的生理功能受到宗氣調節、心臟血脈狀況及心陽影響。據此總結,心衰病機為氣虛水停、心陽不振,宗氣及心陽虧虛是心衰發病的重要原因,且宗氣虧虛貫穿心衰發病的整個病理過程。宗氣及心陽虧虛均影響心臟布散血液的生理功能,若心臟不能正常布散血液至周身,于局部或周身形成瘀血及水腫,這些病理產物則會進一步阻滯局部氣機及血液循行,形成惡性循環。

基于此,呂師在臨床上更加側重于補益宗氣、心陽,氣旺則血行,血液正常循行則病理產物減少。血不利則為水,對于血液瘀滯所形成的瘀血和水飲,在治療上則應兼顧活血利水。在臨床實踐中,呂師以補宗氣、通心陽為主,以活血利水為輔;另外,呂師在門診診治心衰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時,重視對心衰合并病的調治。呂師通過長期大量臨床診療實踐,總結出了補宗氣、通心陽,重視心衰合并病調治,主張中西醫結合的三點辨治經驗。

2.1 強調補宗氣 通心陽

2.1.1 補宗氣宗氣最早出自《黃帝內經》[3],《靈樞·邪客》曰:“宗氣積于胸中,出于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近代中醫大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出,宗氣乃“大氣”。宗氣是由肺吸入之清氣及脾胃化生之水谷精氣合成,具有走息道以司呼吸、貫心脈以行氣血之功能,為心肺功能之所主?!鹅`樞?刺節真邪》曰:“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強調了宗氣對血液正常循行的重要性。心臟搏動和呼吸的產生和維持,均有賴于宗氣的充盈及正常運行[7]。綜上,宗氣盛衰與心衰發病密切相關,在診治心衰患者時,調補宗氣尤為重要。

2.1.2 通心陽心之陽氣可推動血液運行,若心陽充盈豐沛,則能發揮其運行血液之生理功能;若心陽不振,則其運行血液之功能發生障礙,血液不能正常布散至周身,在心則引起血脈瘀阻,在周身則導致水液停聚。然心陽之生理功能與血脈瘀阻聯系緊密,血脈瘀阻所致有形瘀血會進一步阻礙心陽運行血液之功能,形成惡性循環。通心陽可有效阻斷此循環。

2.2 重視心衰合并病調治心衰患者常合并多種疾病?;谖逍猩酥苹年P系,心衰病常與他臟疾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片面強調治療心衰,忽視他臟疾病對心病的影響,在臨床工作中常難以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因此呂師建議在診治心衰患者時“多病同診”和“多病同治”[8],基于整體觀念,兼顧調治心衰合并病。

2.3 主張中西醫結合辨治

2.3.1 心衰病機中醫學站在宏觀角度(氣血陰陽)闡釋心衰病發病機制。西醫學從微觀角度闡述慢性心衰的病理發病機制,慢性心衰的主要病理表現[9]為心輸出量減少和體循環淤血或肺循環淤血。呂師在辨心衰病機時,結合心臟解剖及病理生理機制,使心衰辨治過程更加具象化?;诼孕乃サ牟±肀憩F,解釋患者所表現心衰相關癥狀。心衰患者心輸出量下降,周身灌注相對不足,容易出現宗氣不足引起的疲乏困倦無力。體循環淤血,可因氣化不利、行血無力,出現血瘀水停癥狀,在外周表現為水腫;在胃腸,因胃腸瘀血影響脾胃運化受納功能,而出現納差、痞滿;在肺部,因肺瘀血影響肺氣宣降功能,而出現氣喘、咳嗽;心脈瘀滯,則出現心陽不振引起的冠狀動脈不暢、心肌缺血、心肌無力等。

2.3.2 心衰治療

2.3.2.1 通陽益心湯組成 在治療方面,呂師根據心衰病機,創制了通陽益心湯。此方由防己黃芪湯、葶藶大棗瀉肺湯、瓜蔞薤白桂枝湯加減而成,并在臨床上取得良好療效。具體處方包括黃芪、防己、葶藶子、大棗、桂枝、肉桂、瓜蔞皮、紫蘇子、仙鶴草、牛膝、炒稻芽、酒、生姜皮。臨床隨證加減。

方中黃芪、仙鶴草大補宗氣、扶正固本,助心氣化、通行血脈;桂枝、肉桂、瓜蔞皮、酒通陽復脈除痹、寬胸理氣止痛,改善心臟自身灌注;紫蘇子降氣化痰潤腸,葶藶子瀉肺平喘、利水消腫,二者改善心衰引起的肺系癥狀;牛膝逐瘀利尿、通絡強筋,防己除濕消腫,二者改善體循環淤血;炒稻芽、大棗、生姜調和諸藥,防止諸藥傷及脾胃。全方有補氣通陽、化氣利水之功效。

2.3.2.2 組方現代藥理學分析 現代藥理學研究[10,11]顯示,黃芪中的有效化學成分黃芪甲苷對心肌具有直接的保護作用,低劑量有加重心衰的趨勢,中、高劑量可發揮抗心衰作用,對心肌缺血亦有保護性作用。防己中的主要化學成分粉防己堿具有抑制心肌成纖維細胞增殖、阻斷心肌重塑,保護心肌細胞的藥理學作用[12]。葶藶子具有洋地黃樣強心作用,其提取物黃酮苷類有效成分具有保護心肌細胞,抑制心室重構的藥理作用,與黃芪合用可通過多靶點、多信號途徑治療慢性心衰[13]。大棗的主要化學成分大棗環磷酸腺苷(cAMP),是改善心肌缺氧、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擴張冠狀動脈的一種重要活性物質[14]。桂枝具有鎮靜、鎮痛、擴血管、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能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并改善其循環,增加心脈營養血流量[15]。瓜蔞皮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具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抗腎素及血管緊張素、穩定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能顯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中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和N 端腦鈉肽前體(NT-proBNP)的含量[16]。紫蘇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胸悶、氣緊、氣喘、咳嗽癥狀,具有良好的鎮咳平喘作用,其有效化學成分有止血、抗血栓、降壓的藥理作用[17]。仙鶴草對心臟神經功能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小劑量仙鶴草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名老中醫李錫光常用仙鶴草治療心衰、心悸、胸痹心痛等慢性心肺疾病,用其補虛以改善患者氣短、乏力、虛勞等癥狀[18]。牛膝所提取的有效化學成分有抗腫瘤、提高免疫力、擴張下肢血管的藥理作用,可增加心臟衰竭狀態時的張力和節律[19]。肉桂對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具有保護作用,其有效成分桂皮醛可擴張外周血管、改善血管末梢血液循環、改善心肌缺血[20];另有研究[21]顯示,肉桂中有效成分肉桂酸可減少缺血再灌注損傷,起到保護心肌功能的作用。黃酒所含有效化學成分黃酒多酚,對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能降低血脂,減少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以黃酒煎藥有利于藥物有效成分析出,增強藥物療效,使藥效遍達周身,加強通陽散寒之功[22]。生姜具有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其有效成分6-姜酚具有保護心臟的作用,生姜多糖和揮發油對于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亦具有保護作用[23]。

3 用藥經驗

呂師在臨床上善用黃芪,常使用較大劑量黃芪補宗氣,一般起始用量為30~60 g,視患者耐受程度增加,判斷標準為患者是否出現腹脹及胃脘部不適等癥狀,若出現上述癥狀則停止增加;黃芪用量大者可達上百克。呂師常用瓜蔞和酒這一藥對,改善患者胸悶的癥狀,瓜蔞可理氣寬胸;酒一方面可通行血脈、引藥入經,另一方面有助于瓜蔞有效成分析出,增強瓜蔞藥效。對于酒的選擇,呂師在患者有消化道癥狀時選用酒精度數較低的醪糟,其兼具調味以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的作用;消化道癥狀不明顯時則選用黃酒。

呂師遣方用藥時推崇岳美中教授的“辨證論治結合專病專方專藥”診療思維[24],治療慢性心衰合并癥屢獲良效、如合并疲乏困倦加仙鶴草、合并肩背痛加葛根和姜黃、合并脅痛加金鈴子散、合并痔病加槐角丸等。

4 驗案舉隅

患者朱某某,男,66 歲。主訴為活動氣喘加重5 d。平素長期口服呋塞米、螺內酯、酒石酸美托洛爾、馬來酸依那普利以控制慢性心衰,癥狀改善欠佳。就診前3 d夜間再發呼吸困難,端坐呼吸,伴夜間咳嗽,持續2 h后緩解,晨起頭昏、口干苦,耳鳴;大便每日1 次,解不暢;夜尿3~4次;偶有潮熱,手足心發熱,五更瀉,頸肩部酸痛;疲乏困倦,活動耐力下降,心功能Ⅲ級。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擴張型心肌病病史。舌脈:舌質暗紅、苔灰黃略膩,脈弦滑。體征:下肢中度浮腫。生化檢查:NT-proBNP:1740.44 pg/mL。中醫診斷:心衰(氣虛水停、心陽不振)。西醫診斷:擴張型心肌??;慢性心衰。處方:通陽益心湯加減。組方:黃芪60 g,防己15 g,炒葶藶子30 g,大棗30 g,桂枝30 g,蜜瓜蔞皮30 g,炒紫蘇子20 g,仙鶴草30 g,牛膝30 g,炒稻芽30 g,肉桂(后下)6 g,黃柏20 g,辛夷30 g,燙骨碎補30 g,檳榔20 g,木香15 g,米酒50 g,生姜10 g。共3劑,水煎取汁900 mL,每天服用3次,每次300 mL。

二診:服藥1 周后,患者訴活動氣喘明顯好轉,其余諸癥明顯減輕。持續服藥2 月余,上述癥狀好轉,運動耐量明顯改善,下肢浮腫基本消退,心功能分級Ⅱ級,復查NT-proBNP:423.40 pg/mL。

按語:本案患者有“氣喘、水腫、疲乏困倦”的典型心衰癥狀,呂師認為其病性屬虛實夾雜、因虛致實,以宗氣虧虛、心陽不振為“虛因”,水液停聚為“實果”,治療上以補宗氣通心陽為主,兼顧利水消腫。用大劑量黃芪補宗氣,患者逐漸耐受后黃芪用量達100 g,桂枝通助心陽,牛膝、葶藶子利水消腫,同時加減運用調治合并病,全方補“虛因”助“心主血脈”之生理功能,去“實果”逐已停聚之水液。

5 結語

中醫藥在防治心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心衰患者的回訪及調查,呂師所創制的自擬方通陽益心湯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癥狀,對于擴張型心肌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及肺源性心臟病等合并慢性心衰者均具有一定臨床療效,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尚待進一步研究,下一步將開展臨床試驗研究驗證其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歡
宗氣心陽黃芪
Huangqi decoction (黃芪湯)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
“補氣之王”黃芪,你吃對了嗎?
毛巾
論“宗氣不足”與勃起功能障礙
黃芪是個寶
宗氣理論的整合教學嘗試
長安米氏內科“宗氣為本”理論及臨床經驗列舉
運用調補宗氣治則治療胸痹經驗*
心若向陽
前桃后杏終歸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