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實踐探索

2024-04-06 17:36杜海彬張華瑾郭山國郭志飛
現代農機 2024年1期
關鍵詞: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設計專業課

馬 俊,杜海彬,張華瑾,郭山國,郭志飛

(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系,054000,河北邢臺)

在我國新時代教育發展中,課程思政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手段,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高校工科專業的重要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本文從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發,分析了該專業課課程思政所面臨的問題,并對課程思政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的實踐方法進行了探索[1]。

1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實施的必要性

(1)防止思政教育的缺失。思政課程一般只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年開設,專業課的開設則貫穿整個大學期間。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專業基礎課程,一般開設于大學新生入學后的第三個學期,該門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可以接過思政課的“接力棒”,在專業課階段繼續進行思政教育,做到專業課與思政課協同育人,防止思政教育的缺失。

(2)受眾眾多,意義重大。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是多數工科專業的必修專業課,受眾眾多,該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他們不僅具備專業知識技能,還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這對于我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實施科技強國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3)順應工科人才培養的內在要求。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涉及廣泛的工程實踐領域,與國家戰略需求、經濟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國家戰略、社會責任感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4)滿足學生需求。當代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強,他們希望在學校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為今后的職業生涯和社會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實施思政教育具有較高的學生認同度。

(5)適應社會需求。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它不斷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正因如此,社會對高校思政教育的關注度和期望值也不斷提高。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施,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社會聲譽,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總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施對于培養德才兼備的工程技術人才、推動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將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教學有機結合,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2],為我國機械工程領域的繁榮作出貢獻。

1.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實施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近年來,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課程思政的文件和政策,明確提出了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元素融入各學科課程,為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2)思政資源豐富、易于接受。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涵蓋面廣,專業知識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通過該門專業課的教學可為各行各業輸出人才。正是由于它的這種特性,該課程思政資源豐富,可以很好地與課程內專業知識相結合,該門課程實施課程思政,學生接受程度更高。

(3)教學方法豐富。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不斷涌現,它們均可有效地應用于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應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例如,案例教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教學等,都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施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需求,有針對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充分發揮專業課思政教育的特點,與思政課協同,共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3],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工程技術人才貢獻力量。

2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面臨的問題

(1)傳統觀念的束縛。在部分教師的傳統觀念中,機械設計基礎被視為一門純技術性的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無關。這種觀念導致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

(2)教師思政素養不足。部分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教師自身思政素養不高,難以在教學中有效地將豐富的思政資源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從而導致思政教育在課程中的融入不夠自然,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3)教學方法單一。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講授為主,缺乏師生互動,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思政教育不能深入人心。

(4)課程內容與思政教育脫節。一方面,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政課程內容再次穿插到專業課中進行講授,變成了思想道德說教課[4],思政內容未能與專業課內容有機結合,缺乏針對性,使學生覺得內容缺乏新意或者過于抽象,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部分專業課思政內容不能與最新社會發展形勢結合,思政素材缺乏時代性,這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與現實生活結合,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5)課程評價體系不科學。目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評價體系側重于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掌握程度的評價,對學生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表現缺乏有效的評價手段。這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3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踐方法

3.1 提高教師思政素養

第一,教師要明確自己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將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第二,教師可以參加課程思政相關的培訓、研討會等活動,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第三,教師要注重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要求,確保思政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融合。

3.2 豐富課程思政內容

第一,要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融入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技創新精神等內容,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內涵。

第二,要結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自身特色,從課程知識發展的歷史、現狀、前沿入手,結合實際教學案例,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譽感,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3.3 創新教學方法

第一,可以通過營造一個沉浸式的學習環境,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深刻體會到思政教育的內涵,從而達到內化認同和情感升華的目的。

第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實踐和思考,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使學生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三,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思政教育的實際應用,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思想政治覺悟。

第四,通過生動的案例,讓學生深入了解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增強其社會責任感。

3.4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第一,課程思政評價主體應涵蓋學生、教師、輔導員、父母等,多方參與,形成多元化的評價主體,以確保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第二,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成長,結果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成果的積累和顯現。二者相結合,能更好地反映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的全面發展。

第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在線平臺、大數據等,收集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據,為評價提供客觀、有效的證據。

第四,要注重評價結果的反饋與應用,對評價結果進行認真分析,找出課程思政教育中的問題和不足,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將評價結果應用于教學改革和教師隊伍建設。

4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實施案例

下面以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知識點——滾動軸承的構造、類型和特點為例,設計課程思政案例。

4.1 案例主題

勵精圖治破高端——滾動軸承的構造、類型和特點。

4.2 案例意義

以課程知識為主線,以國產軸承的發展現狀與趨勢、高鐵軸承的突破為思政案例,進行教學內容與思政素材的整合優化,讓學生正確看待國產軸承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培養學生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工匠精神,讓學生樹立科技報國的理想。通過課程知識的講解,結合授課環節中的任務實施,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和互利共贏、精誠協作的團隊精神。同時,本案例所用思政素材以及實施中對思政教育情景的設計,可供其他教師借鑒。

4.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①認識滾動軸承的特點與構造;②掌握滾動軸承的結構特性;③準確識別常見滾動軸承的類型與特點。

(2)能力目標:①能準確復述滾動軸承的特點與構造;②能正確理解滾動軸承結構特性相關概念;③能根據應用場景和各類軸承特點正確選擇軸承類型。

(3)素質目標:①培養學生選用常用類型滾動軸承的能力;②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③激發學生的時代緊迫感和科技報國的擔當意識;④培養學生互利共贏、精誠協作的團隊精神。

4.4 教學實施過程

4.4.1 課前

(1)發布課前任務:①學生在學習通平臺完成本節課課前資源學習;②利用網絡搜集滾動軸承的特點與應用場景資料,并將搜索結果整理后通過學習通平臺提交。

(2)教師利用學習通平臺在線搜集學情并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意識到科技對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工程意識,同時,根據學生課前任務完成情況,調整授課內容和方法。

4.4.2 課中

(1)項目引入:①結合課前任務,組織小組討論滾動軸承的特點及應用,小組派代表發言;②教師點評小組討論結果,并總結滾動軸承特點與應用。

(2)思政點睛:結合討論結果與滾動軸承的特點與應用,教師介紹中國軸承發展現狀與趨勢,并引導學生觀看視頻《高鐵軸承的突破》,讓學生既要認識到我國在軸承領域與國外存在的差距,又要知道我國目前在該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與成就。高端軸承的研發涉及到工業設計、疲勞與破壞、潤滑學、材料學等領域,突破非常不易,作為學生,應該勇于創新、迎難而上,踏踏實實學好每一門課,為今后科技報國打下堅實基礎。

(3)知識講解:教師講解本節課知識點,組織小組討論與互動,學習掌握滾動軸承的構造、結構特性及類型。

(4)任務實施:①結合課程內容,教師發布課堂任務——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②組織分組討論,學生完成任務,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解答學生疑問,幫助學生突破課程重難點;③各小組派代表對小組任務實施成果進行解答。

(5)點評總結:①點評各小組任務實施成果,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②復習軸承常見類型及其特征,總結選取正確軸承類型的思路,培養學生嚴謹細致、條理清晰的科學精神。

4.4.3 課后

(1)布置課后任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網絡搜集國內外知名高端軸承制造商,提升學習興趣,并加深大家對國內外軸承行業差距的認識,激發進取精神。

(2)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課后知識測評,檢驗學習成效,根據測評結果進行針對性輔導,為后續知識學習打下堅固基礎。

本案例結合課程教學項目載體,引入對國產軸承發展現狀與趨勢的分析以及國產高鐵軸承的突破案例介紹,不僅讓學生認識到了軸承應用的廣泛性與重要性,還培養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使命擔當意識。并且通過任務驅動、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助力學生知識與能力“雙豐收”。

5 結語

課程思政是黨中央和教育部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著力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孤島化”困境的重大舉措[5]。其實質既不是增開一門課程也不是增設一項活動,而是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門課程的教學中,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效果。

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教學方法靈活,蘊含的思政資源豐富,該門專業課課程思政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對機械設計基礎課程思政的實施進行了探索,并結合課程內容給出了思政案例供大家參考。但課程思政的實施在理論上還需繼續完善,實踐上還需總結現有經驗不斷改進,廣大教育工作者仍需結合課程特點,將先進的教學方法、理念和教育技術融入到課程思政中,探索更加科學、合理的實施路徑,為培養德才兼備的工程技術人才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設計專業課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探究
“導入課”在高校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
自動化技術在機械設計制造中的應用探討
關于三維CAD技術在機械設計中的應用
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導入方法研究
基于三維軟件和云班課APP的機械設計課程教學實踐
高職《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多元化評價的研究與實施
機械設計基礎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
服務學習在高職社會工作專業課內實踐教學中的探索
機械設計中減震降噪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