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穿刺及活檢術教學視頻在血液內科住培教學中的應用

2024-04-06 12:51陳曦杜鵑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考核成績骨髓培訓

陳曦 杜鵑

骨髓穿刺術(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種常用診斷技術,檢查內容包括細胞形態學,病原體感染等幾個方面,適用于各種血液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隨訪。骨髓活檢術(bone marrow biopsy)也是一種了解骨髓象的方法,相對于骨髓穿刺而言,活檢術對骨髓增殖情況更加全面,對某些特殊疾病,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穿刺常因“干抽”失敗,而此時骨髓活檢更加合適[1]。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不斷成熟,視頻教學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2-4]。有研究表明,在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培訓中借助多媒體視頻完成氣管插管、動脈采血等操作培訓可以獲得更好的培訓效果[5-7]。另一項研究也指出,手術視頻教學在泌尿外科實習教學中效果顯著,能夠明顯提高學習效率[8]。因此,本研究以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術教學視頻為例,著重探討視頻教學模式在血液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共納入了2020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內科輪轉的36 名在培住院醫師,其男女比例為1:1。納入標準:年齡23~32 歲;學歷為本科及碩士;已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排除標準:既往曾接受血液內科??婆嘤?;既往有相關骨髓穿刺操作經歷。根據隨機原則將其平均分配至對照組及試驗組,分別接受傳統教學及視頻教學。2 組學員在性別、年齡、學歷和平時成績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患者均已簽署骨髓穿刺知情同意書及科研告知書。

表1 試驗組、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1.2.1 教學開展

整體教學內容共6 個學時,其中2 個學時用于理論知識授課,4 個學時用于實踐操作。授課內容主要包括骨髓穿刺及活檢術的概述、適應證和禁忌證、操作流程、注意事項、操作演示、人文關懷等。理論知識授課上,2 組學員均采用傳統授課方式,而實踐操作授課上,對照組采用傳統線下教學法,試驗組采用視頻教學法。

1.2.1.1 對照組

實踐操作部分,對照組學員接受傳統線下教學法。教學內容與試驗組相同,授課老師嚴格參照教學大綱,通過面授、板書和幻燈等傳統方式進行課堂授課,學員在授課老師的演示指導下完成實踐操作。

1.2.1.2 試驗組

實踐操作部分,試驗組學員接受視頻教學法。視頻教學內容主要分為3 大版塊:圖文講解、標準化模型演示和臨床實踐操作。首先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介紹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術的基本定義、適應證、禁忌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夯實理論基礎;之后再借助標準化穿刺模型進行操作演示,詳細闡述骨髓穿刺及活檢的具體步驟,幫助學員熟練掌握該項技能;最后,選擇臨床典型病例進行床旁真人操作,更為直觀地幫助學員掌握和運用該項技能,同時介紹人文關懷要點。視頻全程配有專業授課老師的語音講解和高清字幕,嚴格控制教學時長,做到既有生動趣味性,又有專業嚴謹性,臨床教學價值極高。

1.3 觀察指標

所有教學任務完成后,以教學效果,師生雙方滿意度及教學視頻滿意度作為觀察指標。

1.3.1 考核成績

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包括學員理論知識成績、骨髓穿刺術技能成績、骨髓活檢術技能成績,各項得分0~100 分,成績占比為30%、50%、20%。按照百分制分別統計2 組學員理論知識、骨髓穿刺術、骨髓活檢術考核成績,最后按照3:5:2 的比例計算出總成績。理論知識主要考察學員對于骨髓穿刺及活檢術的適應證及禁忌證,標本采集等內容的掌握程度。因骨髓穿刺術是血液內科住培必須掌握的操作技能,考核要求相對嚴格,要求學員能夠在標準化模型上獨立完成整套流程并體現人文關懷。骨髓活檢術的考核要求相對較低,學員能夠正確演示操作流程即可。

1.3.2 學員與教師雙向評價

1.3.2.1 教師評價學員

授課結束后,教師填寫每名學員的量化考核表,對其課堂表現、理論知識、實踐水平、臨床思維和醫風醫德5 個方面進行評估,每項得分為0~20 分。

1.3.2.2 學員評價教師

學員通過匿名調查問卷方式對教師的師德醫風、帶教能力、操作指導、臨床水平、工作態度5 個方面進行打分,每項得分為0~20 分。

1.3.3 教學視頻滿意度評估

為了獲取全體學員對該教學視頻的滿意度評價,課程結束后組織對照組學員集體觀看教學視頻,并對36位學員統一進行問卷調查,課程考核結束后,全體學員填寫對教學視頻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從視頻內容、畫質清晰度、提升培訓質量和考核成績等7 個方面進行評價。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3 個等級,非常滿意和基本滿意統稱總體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均數t檢驗,組間比較兩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 組學員考核成績比較

2 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骨髓穿刺,骨髓活檢以及總成績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試驗組、對照組考核成績比較(分,)

表2 試驗組、對照組考核成績比較(分,)

2.2 2 組教師評價學員

試驗組和對照組認為教師的師德師風、帶教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操作指導、臨床水平和工作態度方面,試驗組學員給出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3。

表3 試驗組、對照組教師綜合量化得分比較(分,)

表3 試驗組、對照組教師綜合量化得分比較(分,)

2.3 2 組學員評價教師

2 組學員在課堂表現、理論知識和醫風醫德方面的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實踐水平以及臨床思維的考核量化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4。

表4 試驗組、對照組學綜合量化得分比較(分,)

表4 試驗組、對照組學綜合量化得分比較(分,)

2.4 試驗組對教學視頻滿意度評價

全體學員一致認為該教學視頻既可以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提升培訓質量,同時全體試驗組學員均認為該視頻能夠幫助提升考核成績,見表5。

表5 試驗組36 名學員對視頻教學滿意度評價[名(%)]

3 討論

3.1 骨髓穿刺及活檢術的教學特點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

骨髓穿刺及活檢術是血液內科醫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過穿刺或活檢獲取新鮮骨髓液及骨髓標本進行細胞形態學、流式細胞學、免疫組化等檢測是診斷和鑒別診斷各類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方法[9-11]。在操作過程中,操作者對患者病情的基本判斷、穿刺部位的選擇、麻醉方法、進針深度、涂片熟練度等都有可能影響操作成功率和檢測結果[12],同時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對于患者所給予的人文關懷也將直接影響患者的主觀感受及其對于醫生診療的認可。因此,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檢術的主要教學目的是使每一名在血液內科住培的學員掌握此項操作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了解主要的操作步驟,具備獨立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同時能夠給予患者充足的人文關懷。一直以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停留在“填鴨式”理論授課方式,以帶教講解、學生被動學習為主,盡管這種模式能夠將課程相關知識通過分類、分組等多種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其基本掌握專業相關知識,具備一定的醫學素養[13],但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弊端,例如學員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意識薄弱。再者,由于輪轉時間短、帶教資源有限,學員缺乏操作機會,很難將理論知識運用臨床實踐中去,一旦單獨進行操作考核就會浮現出大量問題。所以,傳統教學模式必須得到改進,以適應目前規范化培訓的新要求。

3.2 運用骨髓穿刺及活檢術教學視頻的優勢

3.2.1 提高培訓質量

本次教學課程主要針對在血液內科輪轉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其中大部分學員來自其他不同科室,前期對血液內科的疾病和相關操作只有初步的了解,缺乏系統性的認識和臨床診療思路。本研究采用視頻教學的模式,通過圖文講解、標準化模型演示、臨床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模式,幫助學員循序漸進地掌握骨髓穿刺及活檢術的基本定義、適應證和禁忌證、操作流程等。從理論到實踐轉化的過程中,學員通過多次演練操作細節,結合實際病例,幫助學員不斷完善操作技巧和培養臨床思維。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挖掘學員對操作培訓的興趣,而且在此基礎上又潛移默化地鍛煉學員的實踐操作和思考能力。與此同時,從學員反饋的教師量化評分表來看,運用教學視頻進行臨床培訓時,學員對于教師的操作、臨床水平等方面認可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視頻教學模式無論是對學員還是教師而言都是有利的,提高了學員臨床能力和臨床思維的同時也增強了學員對于教師的認可度,這種視頻教學模式切實提高了培訓質量。

3.2.2 提升考核成績

住培學員在輪轉期間,臨床任務繁重,考核壓力大,能夠在有限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成績是至關重要的。尤其血液內科知識專業性強,住院患者在院時間短,周轉快,部分患者病情重,要求學員按照“理解、熟悉、掌握、運用”的傳統模式進行學習是不切實際的。在互聯網時代,線上教育模式由于其便捷、自由和空間不受限制等特點越發受人青睞[14-16]。通過互聯網共享視頻教學資源,學員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高效學習知識,而且能夠利用碎片化時間隨時進行學習鞏固。本研究試驗組骨髓穿刺,骨髓活檢以及總成績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另外,試驗組實踐水平和臨床思維也優于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學員(P<0.05),由此可見,視頻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員對于教師的認可程度,同時也能夠幫助學員提高臨床實踐水平,優化其臨床思維,這是傳統教學模式很難獲得的效果??傮w而言,視頻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和學員量化考核成績較傳統教學組更優異。

3.2.3 培養臨床思維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對于接受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的要求不僅僅限于能完成基本的臨床任務,同時也要求其能夠在日常輪轉過程中逐步培養,建立起自身的臨床思維和獨立的臨床診療能力[17-18]。這是一種以實際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提出質疑和反思,并運用演繹、歸納和概率分析做出最佳決策的思維模式[19-20]。臨床推理教學極具挑戰性,尤其在時間緊張、患者病情危重的情況下。因此不管是教師還是學員,都需要時刻鍛煉自身的臨床思維以及臨床技能,這樣才能準確及時地對患者病情做出判斷并做出正確的診療,這在臨床工作中是至關重要的[21]。本研究的量化結果顯示,試驗組實踐水平和臨床思維也優于接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學員(P<0.05),這是傳統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揭示了視頻教學是一種能給臨床帶來內在動力,可持續發展的新教學模式[22-23]。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不僅是臨床醫生,而且是具備獨立、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學者。

綜上所述,當今社會科技發展迅速,信息高度發達,學員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的同時對于特定事物的專注度也在下降,如何有效地整合資源,開創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增加學員興趣,提升教育效果,是每一位醫學教育者都應該思考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制作骨髓穿刺術及活檢術的教學視頻,并且在血液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引入視頻教學模式的方式,揭示了視頻教學在提高學員考核成績,增強師生雙方認可度,幫助學員構建臨床思維、樹立人文關懷等多個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此外,視頻教學模式可以更加真實地模擬臨床診療過程,能夠讓學員在培訓過程中不拘泥于書本而真正地走向臨床,在達到培訓目標的同時增加其職業自信和職業認同感??偟膩碚f,視頻教學模式在血液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猜你喜歡
考核成績骨髓培訓
Ancient stone tools were found
骨科臨床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聯合情景體驗對教學質量、考核成績、教學滿意度的影響
“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整合教學模式在內分泌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對綜合考核成績的價值
基于OSCE的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踐技能結業考核成績分析
培訓通知
宮頸癌術后調強放療中骨髓抑制與骨髓照射劑量體積的關系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贊美骨髓
協作式見習帶教模式在護理本科生中的應用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