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視域下高甲戲藝術融入高中音樂課程的實踐研究

2024-04-07 04:21肖艷華邱黎苑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閩南戲曲傳統

肖艷華 邱黎苑

(1.福建教育學院,福建 福州 350025;2.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福建 廈門 361004)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我國一貫重視對民間戲曲以及戲曲音樂的傳承,在已出版的一些戲曲音樂詞典的相關文集中,閩南戲曲一直占有一席之地,閩南的歷史文化,無論雅俗文武,都是底蘊深厚。[1]而高甲戲藝術植根于閩南地區的文化精髓,作為閩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們具有濃郁的區域性文化特征。與之流行于閩南和臺灣、東南亞一帶的梨園戲、歌仔戲、打城戲,以及同這些戲劇唱腔相關聯的閩南布袋戲、提線木偶戲等戲劇,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姿閩南戲劇風景畫。[2]高甲戲藝術是隨著早年閩南族群外出打拼的足跡,將他們帶到了世界各地。它們連接著海外游子的思鄉深情,也深受海內外華人華僑的喜愛和追捧。

隨著福建南音、高甲戲、歌仔戲、梨園戲等被列入一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閩南戲曲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高甲戲雖是個新興劇種,年紀不大,但30 年來發展迅速,已成為閩南地方戲中擁有觀眾最多的劇種。但目前這些傳統文化的傳承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他們的普遍受眾群體年齡偏大,中小學生學習高甲戲文化的課堂群體年齡偏小,缺少中層青年群體,存在著年齡斷層、區域斷層等問題。而青年學生們在傳統文化以及高甲戲藝術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問題,這也從側面突出了高甲戲藝術文化的傳播范圍及傳承力度仍然不容樂觀。鑒于此,如何在高中階段的音樂課程適當地融入高甲戲的教學,是值得一線音樂教師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一、高甲戲藝術與高中音樂課程融合的價值

(一)高甲戲藝術融入高中音樂課程的時代需求與價值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盵3]“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敝腥A優秀傳統文化,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4]中小學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音樂課堂中探索以美育人的實踐路徑,傳承傳統文化教育,踐行立德樹人要求顯得十分必要。因此在音樂鑒賞課程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閩南名士辜鴻銘說過:“ ‘中國人的精神’ 是一種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5]而閩南文化中寶貴的教育價值恰恰能為當代的學校教育添磚加瓦。閩南傳統文化強調倫理道德,閩南文化有良好的“尚德”傳統,這一點體現在閩南士人歷來把“德”置于教育首位。在高甲戲藝術文化的大量劇目中,包含著關于倫理道德的故事和典故。這些傳統劇目雖然表達的是封建社會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所提倡的“以儒治國”的觀點,但是如果稍加引導,也可以將其與今天所提倡的“以德治國”的思想相符。而在欣賞這些傳統劇目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能憑借音樂交流審美信息,形成一種有別于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那種強迫性,從而建立出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為高甲戲藝術文化融入課堂創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以一種“潤物無聲”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民族意識的教育。在高中音樂課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高甲戲藝術文化這一傳統文化的優勢特點,提高學生對地方戲曲的興趣,從而讓閩南高甲戲的戲曲文化得到保護和鮮活的傳承。

(二)高甲戲與高中音樂課程融合的意義

對于專業從事音樂教育的人來說,傳播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既是專業學習的要求,也是不容推卸的責任?,F如今,閩南地區的一些高等院校、專業劇團都在開設針對高甲戲藝術文化的課程,培養專業團隊藝術表演的接班人。如一些藝術學校開設專業班招生,一些藝術團體也招募專業的表演者生源。但是一門傳統藝術光有傳承人、表演者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有更多的受眾了解它、研究它、喜愛它、接受它。筆者發現,通過高中的音樂課程教學來學習高甲戲藝術文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傳承途徑。首先高甲戲藝術文化作為藝術教材具有極高的價值,它包含著對閩南人傳統人文精神的禮贊,宣揚傳統美德,教化觀眾。其次高中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參與音樂學習也更具有目的性,他們在音樂審美趣味方面,已經呈現出與低年齡段學生不一樣的特征。高中生在音樂審美認真、音樂審美經驗等方面,已趨近于成年人,在這個階段對他們進行適當的地方音樂的教育,寓教于樂,更能培養他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美的感悟。地方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以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同時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發揮學校教育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作用,激發學生愛國愛鄉之情,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

二、高甲戲藝術融入高中音樂教學的實踐研究

(一)高甲戲的欣賞與高中音樂鑒賞課相結合

在高中音樂的教學中,其模塊學習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將高甲戲的教學內容整合到《音樂鑒賞》課程中的戲曲單元,也可以將其融入《音樂與戲劇》的選擇性必修課中。高中目前大部分教材中涉及的戲曲教學內容多為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等。這些教學內容所占用的課時數少,教學中學生也因其地域關系,沒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教學情境里,在閩南地區開設高甲戲專題課,讓學生能夠熟知其相關知識,也能抒發學生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喜愛之情,如廈門、泉州地區部分高中除開設高甲戲校本課程、講座等,學校還定期將專業傳承人請進學校進行指導。學生利用選課走班的方式,對高甲戲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學習,除了了解其歷史由來、藝術價值,還進行傳統劇目折子戲的賞析。這樣的安排更能吸引學生對課程的興趣。

(二)高甲戲的理論與高中研究性學習相結合

在高甲戲藝術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與當前高中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讓學生以自我探究的形式主動地研究學習高甲戲藝術文化。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的綜合實踐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生態意識,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對于一些對高甲戲藝術文化非常感興趣的學生,學??梢越Y合自身優勢,利用校內外的資源,鼓勵學生走出去,到當地的劇團去溝通學習,如廈門有南樂團、金蓮升高甲劇團、薌劇團,泉州有梨園劇團,漳州有歌仔戲劇團等。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出校園去近距離感受于這些藝術文化在舞臺上的魅力,同時讓學生通過研讀相關的書籍,具備一定的戲曲理論基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戲曲的研究性學習落到實處,開花結果,還有可能讓學生對高甲戲藝術的認知由陌生到熟悉,直至熱愛。通過這種“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結合現場觀演和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心中夯實中華文化的根基,更為親近傳統文化。

(三)閩南戲曲的實踐與高中音樂課外教學活動相結合

藝術教育的特點離不開實踐。高中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需要進行一定的藝術實踐。在高甲戲藝術文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社會藝術實踐顯得尤為重要。在閩南地區,有一些專業的劇團和傳習所通過教育部門的牽線搭橋,與一些學校形成了“大手拉小手”的共建模式。如一些高中校,在中招階段進行針對閩南戲曲的特長生招生,讓更多家長和學生關注閩南戲曲,并為之進行苦練,從而考取優質的高中校。隨后學校為這些閩南戲曲的特長生制定專門的訓練計劃,一方面,學校邀請相關專業人員進校指導排練,做到有計劃、有目標地訓練。讓閩南戲曲的藝人、傳承人走進校園,對學生進行手把手的技藝傳授,不僅教授學生演唱戲曲的片段,還能親身指導學生的身段表演,促使學生對高甲戲有更全面的了解,使其親身感受豐富的傳統文化,讓自己成為傳承高甲戲藝術的成員,增強學生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這些特長生或戲曲課程的學習者可以通過如每年的中學生戲劇展演等,鞏固自己所學的藝術技能,歷練一下自己的舞臺經驗,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并通過這些比賽獲得一定的成就感,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從此走上專業學習高甲戲藝術文化的道路。

三、閩南高甲戲融入高中音樂課程的對策建議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的基本理念提出:學生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和藝術實踐,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通過對地方戲高甲戲的學習,將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傳承到接受民族音樂文化熏陶的每一位學生身上,了解掌握地方本土音樂特色,進而傳承家鄉的戲曲,感受家鄉的民族文化。特色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實施素質教育對學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學校充分發展辦學優勢和特色,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繼而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建設。[6]但高甲戲藝術文化以校本課的形式融入高中音樂課程也受到教師、教材、方言學習的影響。目前在高甲戲藝術進校園傳承的道路上,教師的教學能力、特色教材的編制、閩南方言的學習,是制約其融入高中音樂課程的幾大困難。近些年由于教育資源共享,閩南地區很多學校的老師都來自全國各地,會說閩南話甚至精通閩南戲曲的老師并不多。還有生活在閩南地區的孩子用普通話交流更為普遍,而對于閩南話則感到一定的陌生,更不用說熟練地掌握閩南話了。這造成閩南方言使用的空間縮小,造成高甲戲藝術學習上的障礙。綜合這些影響因素,筆者認為首先應加強教育政策制定者和一線音樂教育工作者對傳統文化傳承的認知觀念,使其對學校教育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視程度加以提高。二是應積極為傳統音樂文化融入校園創設條件,如設立相關的高甲戲藝術特長班、舉辦更多有針對中學生的高甲戲藝術展演、比賽。三是加強校內外媒體對高甲戲藝術的宣傳,為更多專業劇團走進校園創設條件,讓高甲戲藝術成為學生們身邊的藝術。四是堅持在小學階段進行閩南童謠等課程的學習,讓更多孩子會說閩南話,說好閩南話,從而為學習高甲戲藝術打好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的背景下,音樂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多角度地感受高甲戲藝術的獨特魅力。同時,將高甲戲藝術融入高中音樂課程,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重視,在教學實施方面,課時、場地、師資等方面需要得到學校的支持。此外,邀請高甲戲藝術戲曲專家和傳承人進校園,需要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政策上的扶持。在教材和教學課件的制作上,還需要教育部門提供一些經費上的支持,使相關教材和課件的質量能進一步提高。從而讓高甲戲藝術能夠真正地融入高中音樂課程體系中,讓博大精深的高甲戲藝術沁人心脾、陶冶情操。

猜你喜歡
閩南戲曲傳統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閩南文化傳承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閩南,閩南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