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鏡堂烈士鮮為人知的革命征程

2024-04-07 18:07趙東云黃顯明鄭冬梅
黨史縱覽 2024年3期
關鍵詞:英山英山縣皖西

趙東云 黃顯明 鄭冬梅

提及大別山革命斗爭史,烈士姜鏡堂是一個繞不開的重要人物,他是安徽英山(今屬湖北)黨組織的創建者,是奠定鄂豫皖邊區三大起義之一的六霍起義的重要領導人,是皖西第一支正規紅軍政治工作的開創者。他率部馳騁崇山峻嶺,為開辟鄂豫皖根據地建立了豐功偉績……就是這樣一位戰績突出、功勛卓著的革命英烈,如今知其事跡者能有幾人?筆者近日查詢資料,史海鉤沉,回望那段波瀾壯闊的艱難歷程,幸得漸漸走近這位悲情英雄,感悟其矢志救國、心系人民、勇擔使命、戰斗不懈的光輝歷程和崇高精神,遂追尋并搜集先烈鮮為人知的革命事跡,以饗讀者。

投筆從戎入黃埔

楊家坊村,位于大別山腹地、英山縣中部。1902年農歷八月,姜鏡堂就出生在這個地方。姜家是一個沒落的大戶人家,弟兄五人均接受了良好教育。英山也是活字印刷術創制者畢昇故里,歷來文風蔚然,“耕讀持家”的思想深入人心。姜鏡堂及其兩個兄長、一個侄兒均考入黃埔軍校,而英山縣籍的早期黃埔生更達三四十人之多,這在大別山及周邊各縣都極為罕見。

姜鏡堂自幼天資聰穎、好學上進,先后就讀于英山高等小學和師范講習堂,畢業后當了幾年教師。1924年底,有感于國家衰敗、民生凋敝,姜鏡堂毅然投筆從戎,離開家鄉,輾轉來到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兵隊學習。這一時期,姜鏡堂結識了著名的共產黨人周恩來、聶榮臻、熊雄等,還認識了許繼慎、曾中生、蔣先云、彭干臣、熊受暄、王鄂峰等同學,革命思想的啟迪和熏陶,使姜鏡堂眼界大開,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潛移默化之中,他決心把自己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綁縛在一起。1925年,經中共黃埔特別支部書記楊其綱介紹,姜鏡堂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的人生翻開嶄新的一頁。

1926年春,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姜鏡堂,被分配到國民革命軍第二軍,軍黨代表李富春安排他到第二軍教導師第四團偵察隊擔任上尉黨代表。同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第二軍奉命主攻江西。進軍過程中,姜鏡堂所在的偵察隊多次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為戰斗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教導師進攻萍鄉時,姜鏡堂將偵察隊分成多股,多路偵察敵情,為教導師制訂攻城方案提供了準確的情報依據。進攻贛州時,姜鏡堂帶一批偵察員化裝混入城內,放火制造混亂,城外用炸藥炸塌城墻,里應外合,一舉攻克這座贛南堅城。北伐進軍中,姜鏡堂屢次立功受獎,因此被提拔為少校營長。

1927年3月,根據組織安排,姜鏡堂與同鄉、著名共產黨人彭干臣等趕赴上海,參加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并擔任南市區糾察隊隊長。姜鏡堂到任后,不僅加緊對工人武裝的軍事訓練,還對他們進行政治動員,鼓舞士氣、增強勝利信心。他深入基層調查走訪,對當地社情、民情、軍情等了如指掌。起義總指揮周恩來在視察南市區的準備工作時,對姜鏡堂等人的工作深表滿意,稱贊他“不愧是黃埔軍校的好學生”。3月21日,上海市第三次武裝起義開始,姜鏡堂率南市區工人武裝迅速行動,不僅攻占了市警察局,打開監獄,還支援閘北區消滅了敵人,為起義取得完全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披荊斬棘播火種

就在革命力量不斷發展之際,蔣介石悍然發動政變,在各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革命形勢急轉直下。姜鏡堂帶領工人糾察隊在掩護群眾示威游行、抗議蔣介石罪行的過程中,不幸腿部中彈,被送往醫院救治。不久,好友彭干臣帶來周恩來的指示:在上海的共產黨員盡快回到各自家鄉開展工農運動,進行武裝斗爭。周恩來對姜鏡堂的傷勢很關心,囑咐彭干臣要姜鏡堂養好傷再工作。

1927年秋,姜鏡堂回到家鄉,先后拜訪親朋故舊、有志青年,特別是因各種原因回鄉的共產黨員和黃埔同學。位于英山縣中部的羊角尖,一峰獨聳、壁立千仞,堪稱英山的雄奇勝境。姜鏡堂在羊角尖的白鶴仙人廟,召集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戰友,商討如何推動英山革命形勢。會議發言中,姜鏡堂提出:通過開辦夜校等形式,吸納農民中的優秀分子“為我們的同志,壯大黨的力量”“克服各種困難,盡一切可能把身邊的百姓組織起來”。他還提議革命同志互相學習,總結經驗,互相促進,“共同舉起英山革命的火把,匯聚大家的力量和智慧,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姜鏡堂回鄉伊始,就在楊家坊創辦貞干小學,以“健體魄、負重任、成大事”為育人宗旨,在當地招生。姜鏡堂親書對聯一副:“教育兒童成國粹,改良學校育人才”,張貼在校門兩側,還請思想開明、頗具威望的教師楊宜春負責教學事務。姜鏡堂以貞干小學為依托開辦夜校,并親自給夜校學員上課,一邊教授文化知識,一邊傳播革命思想。他很善于將革命道理與當地群眾耳聞目睹的鮮活案例結合起來,講解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人信服。姜鏡堂還自創自編革命歌詞,配上大別山民歌的曲調,讓學員們學習、傳唱。在姜鏡堂的宣傳、鼓動和領導下,楊家坊農民協會率先成立。當時正值荒年,在農協支持下,團結起來的農民與地主斗爭,大幅度減少地租,使農友們看到了農協的力量,紛紛要求加入農協。

同一時期,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傳來指示,要求“成立中共英山特別區委會”,在特派員蕭伯唐等人的支持下,1928年姜鏡堂擔任特區委書記。

在英山金家鋪召開的中共英山特區委擴大會議上,為貫徹八七會議精神和落實安徽省臨委第二次執委會部署,會議決定“發展工農武裝,準備武裝暴動,發展黨的組織”,并根據英山實際制訂了具體行動方案。

1929年,蕭伯唐托人從武漢秘密購來10支長短槍,又打造了一些大刀、長矛,組建“西段人民自衛團”。姜鏡堂在姜家坪找到姜小梅、姜克東,要他倆以“組織狩獵隊”為名,建立農民武裝。此外,楊家坊、程家嘴、聞家沖、南河、二份塆等地農民武裝也相繼建立起來。經過幾個月時間的艱辛工作,英山縣農民武裝骨干已達100多人(槍)。

1928年5月,在英山特區委領導下,以紀念“五卅慘案”為契機,在全縣范圍掀起大規模的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勢力的高潮。姜鏡堂、蕭伯唐、金仁宣等區委領導成員親自帶隊,利用夜幕掩護,到縣城街道及各鄉鎮張貼標語、散發傳單,甚至將革命標語張貼到國民黨英山縣政府和民團駐地的門窗上,令反動勢力惶恐不已。

之后根據上級指示,英山特區委解散,新成立中共英山縣委,姜鏡堂擔任縣委書記。在特區委、縣委領導下,各地農民積極參加斗爭,農民運動蓬勃發展,黨組織隊伍不斷擴大,至1929年上半年,全縣中共黨員發展到200余人。在擔任特區委、縣委書記期間,姜鏡堂為創建英山黨組織、組建農民武裝、推動革命形勢發展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點燃烽火擎紅旗

在鄂豫皖邊區革命史上,1929年是個特別重要的年份,正是在這一年,繼黃麻起義后,在黨的領導下連續舉行商南起義(又稱“立夏節起義”)、六霍起義,三大起義呈鼎立之勢,點燃起大別山革命的熊熊烈火。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姜鏡堂積極作為,為起義勝利和根據地的開辟作出了突出貢獻。

1929年5月,周維炯、肖方、詹谷堂等在商南發動起義成功,隨即組建紅三十二師,開辟了豫東南根據地。姜鏡堂獲悉后極為興奮。他隨即在神峰山化主真人廟召開縣委擴大會,會議聽取了各區、各黨支部就隊伍建設、武器準備等情況的匯報。姜鏡堂介紹了商南起義及豫東南革命形勢,提議派人送一批槍支彈藥支援商南,并學習了解當地革命斗爭經驗。10天后,姜鏡堂派汪伯昆、汪伯亭、饒少亭3名黨員,送500發子彈給商南同志,以示慰問和支持。

8月上旬,姜鏡堂一路潛行,趕到六安、霍山交界的豪豬嶺,參加六安中心縣委籌備會(即六安縣第三次黨代會)和皖西六縣聯席會議。在這里,他見到了皖西革命的著名領導人舒傳賢、中央巡視員方英等同志。會議聽取了方英的形勢報告,建議以六霍地區為中心,在皖西六縣適時發動武裝起義。10月,方英在六安縣郝家集主持召開六縣黨的代表會議,正式成立六安中心縣委,全面部署武裝起義。為加強統一領導,會后成立了“六霍暴動指揮部”,姜鏡堂被推選為指揮部政治部主任。

11月8日,六霍起義因一起意外事件而提前爆發。11月7日晚,六安三區二鄉農協秘書和兩名會員在獨山被捕,隨身攜帶的農協會員名單也落入敵手。六安三區區委向中心縣委緊急匯報情況后,中心縣委書記舒傳賢當即派姜鏡堂連夜趕往獨山,指導三區區委迅速組織農協會員、赤衛隊員和農民群眾,攜帶武器包圍民團駐地。次日上午,獨山附近10多個鄉的農友攜帶刀、矛、土銃等簡陋武器,涌向獨山,圍攻反動民團駐地。后被圍之敵在援軍的接應下趁夜色逃跑,獨山被起義隊伍占領。

獨山暴動成功后,六安中心縣委于9日發出緊急通知,要求“六安各區和鄰近各縣立即舉行起義”。獨山附近的兩河口、龍門沖、郝家集等地及六安六區、霍邱白塔畈、堯沖一帶,接到通知后紛紛響應。11月19日,舒傳賢、姜鏡堂、喻石泉在燕子河成立西鎮革命委員會和軍事指揮部領導西鎮農民起義。在紅三十二師的配合下,西鎮農民武裝消滅了西鎮自衛團,繳獲了一批武器彈藥。此前,在中心縣委領導下,起義農軍還攻打了六安麻埠、霍山流波 等重鎮和要地。六霍起義,是鄂豫皖邊區第三次大規模農民起義,也是皖西地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首次大規模民暴,為后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馳騁征途屢建功

在六霍起義涌現的農軍基礎上,六安中心縣委決定組建正規紅軍。1930年1月下旬,各支游擊隊匯聚流波 ,正式編組成立紅軍第十一軍第三十三師,下轄一〇六、一〇七,團全師共200余人。姜鏡堂任師委書記,后兼任政治部主任。紅三十三師的組建,標志皖西地區第一支主力紅軍的正式誕生。

有了主力紅軍,皖西革命群眾信心大增,中心縣委指示紅三十三師立即投入戰斗,打擊敵正規部隊,并把首戰地點定在霍山縣城?;羯娇h城有千年歷史,扼皖西交通要道,地勢易守難攻,且敵人防守嚴密。姜鏡堂向師長徐百川提議,把進攻的時間選定在正月初一,趁敵人忙于過節而放松守備之機智取縣城。果然,大年初一清晨,紅軍派幾名戰士化裝成拜年的百姓,接近守衛城門的守敵,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城門,招呼紅軍、赤衛隊沖進城。在城內戰斗中,敵人招架不住,狼狽而逃,紅軍一舉攻克縣城。接著,紅軍在赤衛隊的配合下,連續向麻埠、蘇家埠、流波 、獨山等地進攻,屢戰屢勝。

1930年3月21日,六安中心縣委所轄六縣縣委和紅三十三師黨委在六安七鄰灣召開聯席會議,會議“總結過去的一切斗爭經驗”,提出了“動員六縣全黨同志,推進六縣的革命高潮”的總任務。會議期間,姜鏡堂見到了前來開會的英山縣委代表楊若云、傅維睿,他向二人就英山舉行暴動作出了具體指示。

1930年3月31日,在中共英山縣委領導下,英山農民暴動拉開帷幕(因是農歷三月初二,史稱“三二暴動”)。姜鏡堂親率紅三十三師一〇七團西進,與英山暴動隊伍、起義部隊會師。為提高戰斗力和便于統一指揮,姜鏡堂對英山暴動農軍進行整訓。數日后,紅軍和沿途匯集的農軍合力攻克英山縣城,“三二暴動”在紅軍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勝利。接著,英山縣委在金家鋪建立工農蘇維埃政權,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英山“三二暴動”是皖西“六霍起義”的收官之戰,影響深遠。

4月8日,姜鏡堂依照計劃回師霍山,與徐百川所率的一〇六團會合。4天后,在紅三十二師和潛山工農革命軍的配合下,再次攻克霍山縣城,斃傷敵軍200余名,并于當日成立霍山縣蘇維埃政府。姜鏡堂親自領導了“三二暴動”及再克霍山,沉重打擊了反動勢力,推動了皖西革命運動向縱深發展。

根據中央的指示,1930年4月,紅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師,依次整編為紅一軍第一、二、三師和獨立旅,姜鏡堂任第三師政治委員。1930年7月,紅一軍在燕子河與英山游擊隊會師后,準備再次攻打英山城。英山縣城地勢險要,又有敵一個旅的武裝駐防,且裝備精良,倘若強攻,必然會有重大傷亡。姜鏡堂深思熟慮后,向軍長許繼慎建議暫緩強攻,對敵軍有生力量采取“各個擊破”。隨即,紅一軍采取“圍點打援”,在金家鋪、獅子坳先后將敵軍一部“包了餃子”,然后以得勝之師,在內線配合下,很快就拿下英山城。二攻英山城,姜鏡堂“各個擊破”的策略在戰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治工作鑄軍魂

在大別山革命期間,姜鏡堂大多從事軍隊和地方黨的組織工作、政治工作,他辦事認真,原則性強,尤其注重部隊的政治素養,為鄂豫皖邊區紅軍部隊的發展及戰斗力的提升嘔心瀝血。

鄂豫皖邊區的紅軍兵員絕大多數來自當地農民,政治素質較低,時常出現違紀現象。姜鏡堂認為,要把這樣的農民武裝鍛造成一支具有無產階級覺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革命軍隊,必須把組織紀律性放在首要位置,部隊政治工作必須不斷加強。

1930年2月中旬,紅三十三師準備攻打麻埠。麻埠為皖西重鎮,駐敵比霍山城還要多,防御工事堅固,紅軍在3個月前攻打該鎮時還遇到了挫折,紅軍將士對能否攻下麻埠心存顧慮。姜鏡堂了解到情況后,一面以中共六安中心縣委和紅三十三師黨委的名義寫信給時任紅三十二師師長周維炯,爭取到紅三十二師的支援;一面做戰前動員,他向紅軍指戰員分析戰局形勢,鼓勵大家頑強作戰,奮勇殺敵,要求共產黨員務必沖鋒在前,作出表率。由于準備充分,政治動員得力,紅軍一鼓作氣,激戰數小時,斃傷大量敵軍,余敵狼狽逃竄,紅軍勝利攻克這座千年古鎮。

同年夏末,紅一軍匯集了全軍3個師的武裝,出擊平漢線。由于敵我力量相差懸殊,紅軍連續幾次戰斗均告失利。特別是姜鏡堂所在的紅三師,多是皖西子弟,遠離家鄉征戰,環境生疏,戰斗又遇挫,將士們情緒低落。姜鏡堂將了解到的情況與師長周維炯商議后,迅即召開師黨委會議。會議強調部隊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決定發揮黨團員的作用,配齊各級政治干部,要求黨員不僅打仗時沖鋒在前,還要善于做基層戰士的思想工作;政治干部要管好隊伍,防止非戰斗減員。

姜鏡堂的做法使部隊政治素養有較大提升。在10月初的戰斗中,紅三師與友軍協同作戰,一舉攻克敵嚴密防守的光山縣城,極大振奮了士氣,得到了軍長許繼慎的肯定。

將星隕落白雀園

1931年1月,六安中心縣委撤銷,成立中共皖西分特臨時委員會,后經許繼慎推薦、鄂豫皖特區革命特委批準,姜鏡堂出任中共鄂豫皖特委皖西臨時分特書記兼軍事委員會皖西分會主席。姜鏡堂擔任此職,可謂臨危受命。由于此前皖西主力紅軍出擊平漢路,轉戰豫東南,皖西力量空虛,地方武裝由各縣區黨政機構領導,不相統屬,出現混亂局面。

姜鏡堂到職后,召開皖西分特黨員代表大會,統一思想,穩定干群人心;舉辦縣區委成員、支部書記培訓班,發展地方黨組織,加強各級組織建設;分特委成立軍分會,加強對皖西地方武裝的統一領導,大力擴充、積極整訓革命武裝;對皖西分特下轄9縣蘇區土地進行重新分配,進一步完善土地政策。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工作,皖西土地革命向縱深發展,革命武裝力量大為增強,蘇區出現欣欣向榮的可喜局面。

就在革命形勢蓬勃發展之際,1931年5月,張國燾來到鄂豫皖蘇區并擔任中央分局主席,成為鄂豫皖蘇區的最高領導者。張國燾的到來,給鄂豫皖蘇區帶來了災難,也使姜鏡堂的人生之舟經歷了驚濤駭浪。

姜鏡堂與張國燾的矛盾,還得從紅四軍“南下之爭”講起。1931年1月,紅一軍與紅十五軍會師合編為紅四軍。1931年六七月間,就紅四軍未來一個時期的戰斗任務及行動方向,中央分局張國燾等與紅四軍領導人曾中生、許繼慎等產生嚴重分歧。在7月中旬召開的余家集會議上,張國燾要求紅四軍打英山,出潛山、太湖,攻安慶;而紅四軍領導人主張先打英山,再南下蘄春、黃梅、廣濟,威脅長江,策應中央革命根據地。最后,張國燾以中央分局主席的身份,強令紅軍執行命令。出于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姜鏡堂多次闡述觀點,支持軍部首長的主張,因而得罪了張國燾。

7月中旬,紅四軍遵照命令從商城出發,已調任紅十二師政委之職的姜鏡堂也率部出征。8月1日,紅四軍從紅十師、紅十二師抽調3個團的兵力,攻克英山,俘敵1800余人,繳獲甚豐,首戰告捷,全軍振奮。在英山短期休整期間,軍師首長反復分析了敵我態勢和力量對比后,決定變“東進”為“南下”。紅四軍一面向蘄、黃、廣進軍,一面將前線情況和軍部決定報告鄂豫皖中央分局。

紅四軍主力南下作戰,一路所向披靡,連戰連捷,共殲敵7個團,俘5000余人,繳獲槍支、彈藥、錢款及物資更是堆積如山。紅四軍猛烈進攻蘄、黃、廣,有效調動了敵人,支援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斗爭??删驮诖藭r,前線的紅四軍接到張國燾措辭嚴厲的來信,信件是以鄂豫皖中央分局軍委會的名義寫的,強令紅四軍領導人接信后“火速”北返。

盡管戰機難得,但中央分局的命令不容違抗。在回師路途中,紅四軍在英山縣雞鳴河召開干部會議,討論張國燾的來信。會議通過了曾中生根據許繼慎、周維炯、姜鏡堂、熊受暄等參會干部的意見所起草的《紅四軍給鄂豫皖中央分局信》,信中駁斥了張國燾的無理指責,指出“調四軍北上是不適宜的”。身在后方光山新集的張國燾,閱罷來信,異常震怒,隨即謀劃處置。

恰巧此時,前線出現了“策反信事件”。一天,時任紅十二師師長的許繼慎意外收到一封來信,信件是一個叫曾擴情的國民黨特務頭子寫的,企圖以黃埔同學的名義策反許繼慎。姜鏡堂、熊受暄很快就知曉此信,但許繼慎是個光明磊落之人,決定將送信人及信件上交軍部。軍部領導曾中生、徐向前等審問過送信人后,認為這不過是敵人蹩腳的離間之計,許繼慎“不會有什么問題”。盡管如此,軍部還是將案件審理過程的報告及特務、策反信轉送鄂豫皖中央分局處理。

張國燾獲悉情況后,認為“策反信事件”是打擊反對派、樹立個人權威的一個“絕好機會”,于是,在鄂豫皖邊區和紅軍中掀起了一場規??涨暗摹懊C反”運動。

事后,陳昌浩趕到軍部,宣布中央分局的決定,撤銷了曾中生紅四軍政委的職務,由陳昌浩接任,之后,很快下令逮捕了許繼慎、周維炯、熊受暄等大批紅軍將領和各級軍官。由于姜鏡堂在西余集、雞鳴河等會議上多次發言,支持許繼慎等人的“南下”主張,因而觸怒了張國燾,被視為許繼慎的“同黨”,自然在劫難逃。姜鏡堂是在回師路途中經過余子店時被逮捕的。紅軍各部隊匯聚于光山縣白雀園,部隊編制被打亂,張國燾也從新集趕來,坐鎮指揮紅軍各部隊的“肅反”。徐向前元帥在晚年所寫的回憶錄《歷史的回顧》中寫道:“將近三個月的‘肅反,肅掉了兩千五百名以上的紅軍指戰員?!?/p>

正是在“肅反”的濁流惡浪之中,姜鏡堂的人生之舟折戟沉沙。被捕后的姜鏡堂遭受了嚴刑拷打和逼供,面對審判者咄咄逼人的詰難,姜鏡堂據理力爭,嚴詞駁斥,使其無言以對。但“左”傾路線執行者必欲除之而后快。1931年10月底,姜鏡堂與30多名紅軍師、團職將領,在白雀園附近曹家河的一片河灘上被政治保衛局的行刑人員殺害。姜鏡堂罹難時,年僅29歲。

新中國成立后,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認姜鏡堂為革命烈士,并頒發榮譽證書。紅色血脈生生不息,先烈精神熠熠生輝。如今,無論在金寨、六安、霍山、英山、獨山等各級革命歷史紀念館,還是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均有姜鏡堂烈士事跡的展陳,英烈的光輝事跡將彪炳史冊、千秋永垂?。}圖為北伐時期的姜鏡堂)

(責任編輯:孔曉莉)

猜你喜歡
英山英山縣皖西
湖北省英山縣黃梅戲劇團
游英山縣馬鞍寨
防疫滿分
英山茶園
對英山茶文化資源的整理
回馬槍
對英山茶文化資源的整理
老促會“添油加醋” 助推英山旅游強縣
回馬槍
回馬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