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社交網絡圈層化的現象分析及引導策略研究

2024-04-08 09:10郝苗
電腦迷 2024年2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郝苗

【摘? 要】 隨著網絡社交的普及,大學生漸因興趣與愛好的相似性,在網絡上形成了一種圈層化的聚集,因大學生的價值觀養成正處于關鍵時期,圈層化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的情感需求。目前,大學生網絡圈層化呈現出信息相對封閉、興趣排他性與內部分化性,針對大學生網絡圈層化的特點,分析社交網絡圈層化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與思維意識產生的影響,探索形成網絡圈層社交的原因,從家庭、學校與個人的角度分析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導策略,對規范大學生網絡社交行為,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行為意識等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得快速發展逐漸形成了社交媒體中的網絡社交圈層現象,00后大學生作為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的社交認知觀念和行為特征都受到了影響,呈現出了明顯的“圈層化”傾向。圈層化導致信息出現了相對的封閉性與排他性,引導不當極易導致大學生在網絡輿論表達中極端化、模式化。因此分析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特征,打破其不良影響,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交觀念與社交行為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現象、特點及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現象描述

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是指大學生在各種網絡社交平臺上,根據個人的興趣、背景、價值觀等形成不同的社交圈子。這些圈子內部的信息傳遞、交流互動呈現出一定的封閉性,與外部圈子存在明顯的界限。例如,一些大學生可能更傾向于在特定的社交平臺上,如微博、微信、抖音等,與志同道合的人互動,分享相似的觀點和興趣。他們只關注和互動與自己觀點一致或興趣相似的賬號,慢慢地這群人在網絡中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系列圈子。

(二)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主要特點

信息相對封閉。一個圈層中的成員幾乎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與認知背景,因此在社交圈層內部,信息流動性相對封閉,成員主要接收和分享來自同一出處的信息,因為同一圈層中成員只能看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這就會忽視了其他觀點,而這種封閉性就極易導致信息偏見,使得大學生對外部的信息和觀點缺乏了解和認識,從而影響了他們的思維和判斷能力。

興趣排他性。社交圈層往往對外界產生排他性,即圈內成員對外界的信息和觀點可能持有一種忽視或排斥的態度。社交圈層中的人更多的是因為同一興趣聚集在一起,因此他們之間因為興趣而產生緊密的聯系,而對不熟悉的與他們對立的信息會產生強烈的抵觸性,這種排他性可能導致思維固化,限制了成員對多元信息的理解和接納。這可能使得大學生對不同的觀點和信息產生抵觸和排斥,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內部分化性。社交圈層內部可能存在一定的層級分化結構,如活躍分子和普通成員等。這種結構可能會影響信息的流動和傳播?;钴S分子作為圈內較為活躍的成員,他們積極參與圈內的討論和活動,而普通成員則相對較少參與。這可能使得大學生對不同的信息和觀點產生不同的重視程度,從而影響了他們的認知和理解能力。

(三)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原因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現象逐漸凸顯。這種現象不僅影響了大學生的社交行為,也對其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學生本身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及社交需求和認同感是網絡社交圈層化的根本所在;社交媒體的普及為網絡社交圈層化提供了條件;算法推薦和對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個人興趣愛好。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價值觀是影響其網絡社交圈層化的重要因素。相同興趣愛好的人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喜好和經驗,形成特定的社交圈層,不同的價值觀也會產生不同偏好的社交圈層。其次大學生正處于社交需求的旺盛階段,他們渴望與同齡人交流、互動,尋求認同感和歸屬感,但是因為大家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生活習慣等差異,使得很多大學生在現實世界中感受不到親密社交,而網絡社交圈層化正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尋找相似、互相認同的天地。

社會影響因素。具有相似價值觀與行為的人更容易建立聯系,社會的發展使大學生能夠在虛擬世界中將現實關系得以延續。社交媒體的普及更是為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提供了便利。例如QQ、微信等已經成為日常高頻率使用的交流工具,通過這些社交軟件,大學生可以輕松地找到與自己興趣愛好、價值觀相符的社交圈層,并參與到其中。

技術影響因素。大數據時代的計算機算法已經能夠洞悉用戶的需求與偏好,通過算法推薦,將用戶感興趣的內容推送給他們。這種推薦機制使得大學生更容易接觸到與自己興趣相符的社交圈層,從而進一步加深了網絡社交圈層化現象。但在享受網絡社交帶來的便利時,大學生也面臨著網絡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問題。一些不良分子利用網絡社交進行欺詐、傳播不良信息等行為。

二、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影響

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現象,對大學生的發展及價值觀、人生觀的影響是具有兩面性的,在享受網絡社交帶來的便利和樂趣時,大學生也需要注意避免過度依賴社交媒體、避免“信息繭房”效應等負面影響,保持健康的網絡社交習慣。

(一)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正面影響

網絡社交圈層化能夠提高日常的交流效率,有助于大學生拓展自己的朋友圈,通過加入不同的社交圈層,可以結識到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朋友,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人脈資源。其次在特定的社交圈層中,人們可以分享彼此的專業知識、經驗和見解,從而促進知識共享和共同成長。同時因為相似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和行為習慣匯聚在一起的社交圈層,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自信心,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與信任。

(二)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負面影響

由于不同社交圈層的成員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和行為習慣,這種差異可能導致不同圈層之間產生隔閡和疏離感。這種社交隔離可能導致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圈子狹窄、缺乏多樣性,從而產生社交隔離。其次,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大家往往只會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信息,忽略掉其他領域的知識與觀點,久而久之會產生信息壁壘,導致大學生視野狹窄,缺乏對不同領域和觀點的了解和思考。網絡社交圈層化的情況可能導致大學生過度依賴虛擬社交媒體,而忽視現實生活中的交往和溝通,使得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更為疏遠,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三、引導策略研究

針對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信息相對封閉、興趣排他性與內部分層化的特點分析,為盡可能削弱其對大學生成長的不良影響,可以從家庭、學校及個人角度努力拓寬大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其走出虛擬網絡,增加現實社交,促進自我全面發展。

(一)正確的家庭引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引導對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具有重要影響。通過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環境、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以及關注其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應對網絡社交圈層化的挑戰,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首先,通過定期的友好交流,家長能夠更好地了解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和社交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合適的引導和支持,并鼓勵他們多參與現實生活中的社交活動,如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體育鍛煉,唱歌比賽、舞蹈比賽、話劇表演等文藝活動培養其更多的興趣愛好與才能,鍛煉其團隊合作能力和領導力,幫助他們拓展社交圈層,增強社交能力;其次,家長應承擔起監督責任,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確保其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避免過度沉迷于網絡社交,同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關注多元化信息,不涉及敏感違法話題,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加強對不同領域的了解和思考,幫助其在社交圈層中形成獨立的個性和價值觀。最后,家長應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在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給予他們情感支持和鼓勵,引導他們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如學會調節情緒、保持積極心態等,讓他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得到強有力的情感支撐,不需要一味地從網絡社交中獲取關注。這些都有助于他們在面對網絡社交圈層化的負面影響時,保持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二)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作為主要教育場所,在引導大學生應對網絡社交圈層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加強網絡素養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以及加強師生互動和交流等策略,學??梢詭椭髮W生更好地應對網絡社交圈層化的挑戰,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首先,學校應開設相關網絡素養課程,在向學生傳授網絡社交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工具,同時加強校園內部的信息圈層監管,輔導員、班主任等教師應主動加入學生的圈層內部,及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一旦發現有潛在的輿情危機,及時出手干預,避免學生因分辨能力不足,被不良輿論帶偏。也可以定期邀請專家學者或行業人士,為學生開展網絡素養講座和培訓,提高他們的網絡素養和信息鑒別能力。其次,學??梢酝ㄟ^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學術講座、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等,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健康和諧的校園氛圍,也可以投其所好,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置線下興趣圈,如讀書、瑜伽、健身、攀巖等興趣小組,讓有相同興趣愛好的大學生可以在校園中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也可以組織多學科、跨領域交流分享會,促進不同圈層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拓展大學生的視野與認知,增強他們的校園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學??梢远ㄆ陂_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影片觀摩等,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也可以定期開展師生交流會,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引導和支持;并通過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等,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網絡社交圈層化帶來的心理問題。最后,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構成時期,學校更應該加強網絡監管,做好對不良信息進行過濾和屏蔽的工作,切實保護好學生的網絡安全和隱私,搭建一個綠色、健康的網絡文化環境。

(三)注重自我約束,促進自我成長

大學生應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范,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建立正確的網絡社交觀念和行為習慣,從而更好地融入數字化時代的學習與生活,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首先,大學生應該明確網絡社交的目的和意義,理解網絡社交只是一種交流和獲取信息的途徑,不能過度依賴,學會對自我進行合理的時間管理,避免沉迷社交網絡,保持生活的平衡。其次,大學生在校園期間,應積極參與線下的各項活動,拓展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圈層,線上與多領域的人交流,拓展自己的視野。同時提高信息鑒別和隱私保護能力,避免在公共場合使用敏感信息進行交流或進行敏感操作。最后,大學生要學會增強自我認知能力,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和行為特點,培養自我情感管理能力,學會調節情緒、減輕壓力、保持積極心態,從而更好地應對網絡社交圈層化帶來的挑戰。

四、結語

社交媒體日?;陌l展勢必會帶來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而社交網絡圈層化也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定影響。因此通過研究大學生網絡社交圈層化的特點、分析利弊,探究打破社交網絡圈層化的可能策略,幫助大學生打破信息屏障,實現圈層破圈,加強相互之間的溝通與鏈接,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夏丹. 網絡社會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影響的特點及對策研究[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0,33(24):80-82.

[2] 劉醒. 網絡“圈層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對策[J]. 教育教學論壇,2020(52):69-70.

[3] 鄭壽. 網絡“圈層化”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 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03):51-55.

[4] 宋陽. 新時代大學生網絡信息素養提升研究[D].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