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腺癌患者CT征象表現與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達的相關性

2024-04-08 04:37孟錦孫興智范雪微
河南醫學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分葉征棘突毛刺

孟錦,孫興智,范雪微

(新鄉市中心醫院/新鄉醫學院第四臨床學院 a.CT室;b.核磁共振室;河南 新鄉 453000)

肺癌是目前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一種惡性腫瘤,嚴重威脅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根據其發病機制及臨床病理可分為腺癌、鱗癌等病理類型,肺腺癌屬于非小細胞癌,是一種常見的肺癌[1-2]。目前關于肺腺癌的病理機制尚不十分清楚,多認為肺腺癌的發生、發展與多種生物學因子有關[3]。抑癌基因P53基因突變可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及腫瘤細胞增生,在乳腺癌、肝癌、結直腸癌、胃癌等多種惡性腫瘤中呈異常表達[4]。上皮鈣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是一種重要的黏附分子,其水平與肺腺癌腫瘤的侵襲和轉移密切相關[5]。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常被認為是一種負性生長調節因子,能抑制多種正常細胞的增殖,體內TGF-β1表達增多可促進癌細胞生長[6]。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有效反映患者肺部改變情況,其影像學征象有助于肺腺癌的臨床診斷,是肺腺癌早期篩查診斷的主要影像學手段[7]。本研究擬探明肺腺癌患者CT征象與P53、E-cadherin、TGF-β1的相關性,以期為肺腺癌的早期診療提供參考。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新鄉市中心醫院行手術切除的97例肺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2例,女35例;年齡42~78(52.36±5.13)歲;TNM分期Ⅰ期37例,Ⅱ期41例,ⅢA期19例;病理學分類原位癌39例,微浸潤性腺癌24例,貼壁生長型浸潤性腺癌34例;腫瘤直徑1~12(4.23±1.37)cm;分化程度高分化26例,中分化41例,低分化30例。納入標準:(1)具有肺癌臨床表現,經輔助影像學檢查診斷,術后病理檢查確診為肺腺癌[8];(2)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術中留取癌組織和癌旁組織(距癌組織邊緣>3 cm)標本;(3)首次發病的初診病例,入組前未接受過任何抗腫瘤治療;(4)臨床資料完整,術前具有完整的CT影像資料;(5)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2)術前使用過免疫制劑;(3)合并肺炎、肺部先天疾病;(4)有胸部手術史;(5)合并其他器官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P53、E-cadherin、TGF-β1蛋白檢測

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肺癌及癌旁組織P53、E-cadherin、TGF-β1表達情況。手術收集的肺癌及癌旁組織標本用體積分數10%的中性福爾馬林緩沖液進行固定,常規脫水處理后用石蠟包埋切片,厚度4 μm。P53、E-cadherin、TGF-β1試劑盒分別購于上海信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將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雅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操作。檢測結果由2名經驗豐富(5 a以上經驗)的病理醫生獨立觀察判讀后取兩名醫生的均值為最終結果。定位標準:P53陽性在細胞核定位,E-cadherin陽性在細胞膜定位,TGF-β1陽性在細胞質定位。陽性判讀標準:綜合考慮陽性細胞染色強度及切片觀察細胞中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采用半定量法判斷是否為陽性表達。(1)陽性細胞染色強度計分標準:未著色記0分,淡黃色記1分,棕黃色記2分,黃褐色記3分;(2)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計分標準:陽性細胞≤25%記0分,陽性細胞>25%且≤50%記1分,陽性細胞>50%且≤75%記2分,陽性細胞≥75%記3分。陽性細胞染色強度計分與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比計分乘積<3分判斷為陰性,≥3分判斷為陽性[9]。

1.2.2術前CT檢查

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的Definition As型64排128層螺旋CT機進行胸部CT掃描,掃描范圍為肺尖至隔底,掃描參數管電流100~200 mA,管電壓120 kV,螺距1.2,矩陣512×512,重建層厚1 mm,層間距0.5 mm,首先進行CT平掃,然后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普羅胺注射液(德國Bayer Vital GmbH公司,國藥準字J20180039,規格50 mL∶31.17 g)50 mL,等滲鹽水40 mL,延遲掃描時間13~16 s,雙期或三期增強掃描。掃描完成后數據傳送至PACS系統及后處理工作站進行圖像重建,由2名經驗豐富(5 a以上經驗)的影像科專業醫生進行閱片,記錄腫瘤內部及邊緣結構特征,主要包含:(1)棘突征(結節邊緣為尖角狀突起,形如小三角,邊緣不規則);(2)血管集束征(結節四周大血管及小支氣管朝病灶區域聚攏,或直接連接病灶);(3)胸膜凹陷征(病灶與胸膜間存在的線形或幕狀及星狀陰影);(4)毛刺征(病灶邊緣朝四周肺實質延伸的一種不與胸膜粘連、呈放射狀且無分支的線條形影像);(5)分葉征(邊緣不光滑,有數個弧形突起或凹陷,且呈切跡樣變化);(6)空泡征(病灶中殘留的含氣肺組織或支氣管所產生的1~3 mm含氣低密度區)。如兩醫生單獨評價結果不一致,則討論得出一致意見。

1.3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肺腺癌組織與癌旁組織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達

肺腺癌組織P53、TGF-β1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E-cadherin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癌旁組織(P<0.05)。見表1。

表1 肺腺癌組織與癌旁組織P53、E-cadherin、TGF-β1蛋白表達比較 [n(%)]

2.2 肺腺癌組織P53表達與CT征象的關系

有棘突征、毛刺征和分葉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P53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無棘突征、毛刺征和分葉征CT征象患者(P<0.05);有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等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P53蛋白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肺腺癌組織P53蛋白表達與CT征象的關系 [n(%)]

2.3 肺腺癌組織E-cadherin表達與CT征象的關系

有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無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患者(P<0.05);有無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分葉征、空泡征等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E-cadherin蛋白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肺腺癌組織E-cadherin蛋白表達與CT征象的關系 [n(%)]

2.4 肺腺癌組織TGF-β1蛋白表達與CT征象的關系

有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葉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TGF-β1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無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葉征CT征象患者(P<0.05);有無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TGF-β1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肺腺癌組織TGF-β1表達與CT征象的關系 [n(%)]

3 討論

影像學是目前醫學發展最快的學科,對腫瘤的診斷具有很大的價值,CT檢查對肺癌的早期發現與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腫瘤細胞的分子病理改變是CT征象差異形成的基礎[10]。肺腺癌分子水平改變可通過臨床、病理方面的一些指標反映出來,而腫瘤細胞生長方式、增殖情況及浸潤情況的不同,所表現的CT征象也存在一定的差異[10]。本研究中肺腺癌CT征象主要表現為棘突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葉征、空泡征。棘突征是介于分葉征和毛刺征之間的一種較粗大而鈍的CT影像,其病理基礎為惡性腫瘤浸潤;血管集束征是血管到達瘤體內或在瘤體邊緣截斷或穿過瘤體在CT圖像上的表現;胸膜凹陷征是腫瘤與胸膜之間的線形或三角形影像,其病理基礎為瘤體方向的纖維化收縮、胸膜無增厚粘連;毛刺征是瘤灶邊緣向周圍肺實質伸展、不與胸膜相連的放射狀無分支的短細條影,其病理基礎為癌瘤直接浸潤性生長、滲出、增殖;分葉征是腫瘤邊緣較為明顯的凹凸不平呈分葉狀,其病理基礎是腫瘤收縮或腫瘤各部分生長速度不一致和分化程度不一致;空泡征是腫塊內部出現1~3 mm小透亮區,未被腫瘤組織占據的含氣肺組織和腫瘤內小灶性壞死排出后形成,與腫瘤生長方式和增殖速度有關[11]。

由P53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一種轉錄因子,控制細胞啟動周期,突變后的P53喪失了對細胞生長、凋亡過程的調控,導致細胞增殖失控,引起細胞惡變,可促進腫瘤細胞生長及腫瘤細胞增生[12]。本研究顯示肺腺癌組織P53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有棘突征、毛刺征和分葉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P53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無棘突征、毛刺征和分葉征CT征象者。原因可能是P53蛋白表達增加,癌細胞增長加快,并影響細胞內蛋白降解,這就形成了棘突征、毛刺征和分葉征的分子病理基礎[13]。E-cadherin是介導細胞之間相互黏附的鈣依賴性跨膜蛋白,起膜固定的作用,其表達與腫瘤的侵襲和轉移密切相關,表達降低表明固膜作用喪失,腫瘤細胞更容易發生轉移[14]。本研究顯示,肺腺癌組織E-cadherin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癌旁性組織,有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E-cadherin蛋白陽性表達率低于無棘突征、毛刺征CT征象者。原因可能是E-cadherin蛋白表達降低導致腫瘤細胞黏附性降低,形成棘突征、毛刺征的分子病理基礎[14]。TGF-β1是轉化生長因子β超家族的多肽成員,具有調節細胞增殖、分化等多種細胞學功能,體內TGF-β1表達增多可促進癌細胞生長、轉移[15]。本研究顯示肺腺癌組織TGF-β1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有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葉征CT征象的肺腺癌組織中TGF-β1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無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葉征CT征象者。TGF-β1蛋白表達增加,提高了肺腺癌細胞增殖、分化和轉移能力[16],形成了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分葉征CT征象的分子病理基礎。

4 結論

肺腺癌組織P53、TGF-β1蛋白表達增高,E-cadherin蛋白表達降低,P53蛋白表達與棘突征、毛刺征和分葉征有關,E-cadherin蛋白表達與棘突征、毛刺征有關,TGF-β1蛋白表達與血管集束征、毛刺征和分葉征有關。

猜你喜歡
分葉征棘突毛刺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變異1例
磨玻璃結節樣肺腺癌MSCT征象與Ki67、PKM2、SPINK1蛋白表達的相關性研究
一種鑄鐵鉆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應用
一種筒類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搓腰
——壯腎
肺內孤立結節的高分辨CT征象診斷價值
可抑制毛刺的鉆頭結構
新型銅合金化學去毛刺劑的研制
高分辨CT征象對肺內孤立結節良惡性的鑒別診斷價值分析
棘突捶正法治療脊柱病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