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陶藝創作中釉的時間性表達

2024-04-09 17:58徐子文
山東陶瓷 2024年2期
關鍵詞:時間性釉料陶藝家

徐子文

摘 要: 現代陶藝創作中,釉的運用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其展現出的時間性表達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歷史意義。通過闡述現代陶藝創作中釉的運用發展進程,從釉在燒制過程中形態、肌理、色彩等的變化,分析陶藝家在創作中對釉的時間性表達,梳理其背后的文化脈絡與創作理念,探討不同釉的選擇與運用在作品中傳遞的時間流逝感,總結現代陶藝創作中釉的時間性審美特征,并從中吸取靈感,打破對釉的固有認知。通過對釉獨特的制作和燒成方式進行探索,為表達釉的時間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同時為現代陶藝創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陶藝創作;釉;時間性

時間性表達是陶藝中的重要主題,藝術家通過對時間的感知與體悟,可以創作出獨特的陶藝作品。其中,通過不同釉料的材質變化及使用不同的燒成手段等使作品展現出時間痕跡,體現了藝術家對于時間的獨特表達。

1 藝術創作中的時間性表達

對于時間的思考是藝術創作中永恒的話題,時間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充足的創作空間和靈感,藝術家通過不同的材料媒介和方式來表達對時間流逝變化的思考。

時間作為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看不見也摸不到,但我們可以通過物質的變化感知時間的流逝,比如植物的生長與凋零、飽經滄桑的文物和古建筑等。一些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可以讓我們通過可視化的方式感受時間的痕跡,然而作品是創作者想象力和感情的表達,通常需要經過漫長的摸索和深刻的理解才能得以呈現。

時間概念因文化的差異而各不相同[1],導致藝術家的表現方式也各不相同。在中國繪畫中,常常用“寒林”表現時間流逝,畫中的枯樹、怪石、殘碑等呈現一片荒涼面貌,展現人們對時間流逝的惋惜之感,以及對生命的思考。如五代宋李成的作品《讀碑窠石圖》(圖1)。

在西方,荷蘭靜物畫對于時間進行探討時,通過描繪花卉、水果、骷髏、沙漏等暗喻物品的狀態變化反映時間的推移,如彼得·克萊茲的《虛空靜物》(圖2)。

此外,有的雕塑家通過對感動瞬間的捕捉,將時間定格;有的藝術家通過打破時空的方式,使藝術作品產生奇妙的感受;也有的藝術家通過對文化符號的再現,反映時間在社會變化中的影響。

總之,藝術家通過自己熟悉的媒介和形式來表現時間,藝術創作中的時間表達是多層次、多樣化的。

2 現代陶藝創作中釉的時間表達方式

陶藝作為悠久的傳統藝術,其中釉的使用在歷史和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施釉是陶瓷制作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釉的形成與時間變化過程直接影響著陶藝作品的外觀、質感和藝術效果。神秘的釉是陶藝所獨有的材料屬性,具有無法替代的魅力,從尋找原料、研磨到上釉等每一個步驟都充滿無限的可能。

20世紀50年代相繼發生了日本“走泥社”與美國“奧蒂斯”現代陶藝運動,對整個世界陶瓷藝術產生了一場類似于海嘯的震撼與沖擊,突破了對陶瓷藝術的既定認識和限制[2]。陶藝家開始追求材料的自由性,通過對泥土、釉等燒成的探索,形成不同于傳統的藝術風貌。陶藝家面對釉料的瑕疵呈現出更加包容的態度,嘗試利用釉料的不同狀態來表現個人的藝術創作。在現代陶藝創作中,釉作為藝術家思考的切入點,不斷被重新認識與理解,并通過對材料的實驗與創新,運用方式更加豐富,打破了固有的慣性思維,開拓了釉在陶藝創作中的更多可能性。釉的時間性表達可以通過釉在燒制過程中的形態、肌理、色彩等來分析。

2.1 釉燒制過程的時間綻放

釉作為滿足陶藝家的裝飾效果的材料語言,在泥和火的作用下產生無窮的變化,并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會讓藝術家感受到刺激和驚喜[3]。釉的時間變化主要發生在燒制過程中,隨著溫度的升高,釉料開始熔化并流動,釉料的顏色、質地等發生變化,逐漸形成陶器表面的釉層。

日本藝術家西田潤的釉料作品向我們展示了釉料的變化與時間的關系。西田潤的創作方式是將大量的釉料與泥土填入容器之中,高溫燒制后,再用錘子進行粉碎、雕琢和打磨,以顯示泥土和釉料融合的部分?!八膭撟鞣椒ú粌H僅是反對陶瓷成型的分類慣例,而且挑戰了陶瓷工藝的基本觀念,通過手工對高溫燒成后的陶瓷進行再創作”[4]。

在觀看西田潤的作品《絕》(圖3)時,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體會,會產生對于自然的無限聯想,如融化的冰山、被風沙侵蝕過的地質構造、巖漿噴發的瞬間等,感受到自然界中時間留下的痕跡。

陶藝創作中,釉料的形成與時間變化過程是至關重要的環節。陶藝家通過精心選擇材料和燒制過程中的技術運用,將時間的痕跡融入作品之中。這一過程為陶藝作品賦予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示了陶藝創作在時間維度上表達的豐富性。

2.2 釉形態變化的時間之韻

在陶藝創作中,通過對高溫中釉的流動和膨脹形態的捕捉,可表現出時間的印跡。如美國陶藝家彼得·克里斯蒂安·約翰遜將自己的情感與生活體驗轉換成藝術創作,許多作品探討了勞動與崩潰之間、精確與失敗之間的緊張關系。他的作品《平衡》(圖4),通過泥條不斷組合連接,逐層構建出類似于建筑結構的造型,最后在作品上鋪一層厚重的釉進行燒制。在高溫燒制過程中,釉開始熔化,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產生的壓力會使構建的復雜結構發生變形和塌陷,藝術家根據經驗將窯爐關閉,溫度迅速降低,釉停止熔化,使作品呈現出時間靜止的奇妙觀感。燒制時釉流動的形態為作品留下生命的痕跡,暗喻了人既美麗又脆弱的處境。

中國藝術家黃煥義的作品以現代的審美關注中國傳統文化來創作。如他的作品《非常態》(圖5),以工業生產背景下所用的泡沫陶瓷為媒介,結合玻璃材料,向釉中添加發泡劑,燒制過程中,發泡劑溢出的氣體會產生強烈的膨脹力,這種膨脹力在釉料中運動時受到金屬的約束,使其只能在有限的空間中自由生長。隨著溫度的降低,窯內的釉膨脹形態逐漸凝固,從而描繪出時間的形狀。

時間的流逝使事物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釉的燒制變化同樣如此,而這種“不可控”本身會產生一種神秘的美感。陶藝家使用當代工業生產中的廢棄材料進行創作,將陶瓷、玻璃、金屬等多種材料進行高溫燒制,通過燒制過程中釉“偶然性”所產生的時間變化作為材料的語言,形成獨特的視覺感受,展現了陶藝家豐富的創作經驗和對材料的敏感。

2.3 釉肌理痕跡的時間層次

通過巧妙地運用多種釉料,藝術家可以在作品中建構出時間的層次感。

在上釉時,涂抹過程中形成的肌理變化是運用釉料表達時間性的重要手段?;瘖y土、釉料、泥料在燒制過程中因為溫度、氣氛、位置的不同而發生顏色、質地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直觀呈現。

托尼·馬什是美國當代陶藝家,他的陶藝作品來源于對陶瓷材料深入的理解,多以探索創造、生長、死亡和時間等為主題。如其作品《坩堝》(圖6),表面豐富厚重的釉料紋路呈現出了充滿活力的感覺。創作時,在完成釉和土的涂抹后,進行了多次燒制,以進一步調整釉的外觀。隨著燒制的逐步進行,釉料與土多次融合,陶器表面的釉料發生了許多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賦予了陶器表面獨特的質感,呈現出時間流逝的層次感。

多層次的釉料相互疊加,形成深淺不一的效果,使得作品呈現出時間的層次感。這些層次中形成的表面肌理是不可復制的,同時也為觀者提供了思索時間變遷的空間。藝術家通過多次燒制和材料融合,創造出獨特而豐富的表面效果,使作品更具深度和藝術性。整個創作過程呈現出一種對時間和材料特性的精致觀照,使觀者在欣賞作品時得以體驗時間的流動和變化。

2.4 釉色彩變化的時間流轉

由于對釉料的掌握程度和使用方式不同,作品會讓人產生不同的色彩感受。陶藝中釉的顏色選擇常常與時間的表達密切相關,作品色彩的變化會為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體驗。如明亮的顏色會傳達出活力和新鮮感,而深沉的色調則可能呈現出歲月的沉淀。圣潔的白色,神秘的黑色,憂郁的藍色,生機的綠色,強烈的紅色等等,不同的釉色賦予作品不同的視覺感受,能讓陶藝家創造出具有不同時間情感的作品。

日本安永正臣的作品大多選用灰綠、褐色等飽和度較低的釉料顏色,從而展現出凋零、荒涼的視覺感受。如他的作品《現代遺物》(圖7),單獨使用釉料成型,在燒成時,作品周圍的區域會用各種類型的土壤加固和支撐,以盡可能保持其脆弱易碎的形態,經過高溫燒制后再進行造型處理。當作品從窯中取出時,它已經變成了熔化的釉料和土壤的混合體,如同大型的考古現場。作品中深灰色的釉與土壤原本自然的色彩形成強烈反差,傳遞出對時間的留戀,使觀者能更加直觀地感受作品。

安永正臣的作品展現了日本文化中對于殘缺的審美,既保留了日本傳統陶藝的精髓,又巧妙地融入了現代審美和技藝。這種巧妙的結合拓寬了陶瓷創作的視角,使傳統與創新得以并存,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3 陶藝創作中釉的時間性審美特征

3.1 生機涌動的活力之美

時光流轉、春去秋來,生命從發端、生長、衰敗到再生,為自然界帶來新鮮感和活力。每一種生物形態都與自然界的環境有關,同樣,每一種釉因配方和燒制條件不同,都有屬于自己的生長屬性,從而構成差異的生長美感。

在陶藝創作中,要盡力展現釉的活力之美。釉在窯內自由的生長過程往往有一種獨特的韻律,這種韻律讓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諧、生命的活力與變化的美妙,從而產生深刻的心靈體驗。

3.2 歲月侵蝕的古樸之美

時間的侵蝕與流逝勾勒出生命的印記,展示了時間獨特的魅力。陶藝家通過對釉色彩、肌理、層次等的處理,再經過燒制,留下時光的烙印。作品表面釉斑駁的肌理、古樸厚重的色彩變化等都能讓人在作品中體會到事物隨時間變化所產生的殘缺之美。若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審美角度去觀看,這些痕跡都具有見證歲月的獨特美感,將時間流逝的記憶融入陶藝創作中,可喚起觀者對時間流逝和生命變化的思考。

4 結語

陶藝創作是時間的藝術,從制作成型到上釉燒制,要經過漫長的時間等待。陶瓷這一古老的時間載體,充滿無限的可能性。藝術家對于時間的思考永遠不會停歇,陶藝創作隨著科技的發展和創作的多樣化,神秘的釉的使用方式會更加豐富。藝術家只有打破對于釉固有的認知習慣,通過對材料的試驗和探索,去掌握釉料的特性,不斷挖掘釉的可能性,才能讓釉煥發出新的活力,創造出具有獨特時間性效果的作品。

參考文獻

[1] 羅伯森,邁克丹尼爾.當代藝術的主題:1980年以后的視覺藝術[M].匡驍,譯.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22:125.

[2]張紅霞.現代陶藝的崛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日、美陶藝運動研究[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12:32.

[3]張俁晴.論當代陶藝創作中材料語言的表達[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20:18.

[4]王榮輝.陶藝媒介在創作中的“反經驗”運用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3:27.

(責任編輯:朱艷紅)

猜你喜歡
時間性釉料陶藝家
一種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燒成工藝對Fe2O3-Al2O3-SiO2系多彩釉料呈色及顯微結構的影響
一種抗菌陶瓷釉料及其制備方法
無鉛琺瑯釉料制備與畫琺瑯工藝試驗研究
智珠二則
舞蹈藝術發展進程中的審美鑒賞能力
陶元浴素——中國當代陶藝家黑白影像(NO.2)
如何奠基形而上學:康德與海德格爾
依據《存在與時間》所展示的三重技術
陶元浴素——中國當代陶藝家黑白影像(十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