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思教研:AI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

2024-04-09 09:16盧秋紅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研修專業化教研

曹進倉

有思教育研究院院長,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AI的區域教師成長助力系統的構建與應用”課題組專家。2003年,研制出國內第一套課堂教學全自動錄播系統;2019年,沉浸式研究開發出“有思教研系統”。

教研是教師探究課堂教學過程、解釋課堂教學現象以解決課堂教學問題的活動。當前,人工智能(AI)與教育教學、教師教育融合,正成為嶄新的教育應用研究領域。人工智能與教研結合,教師專業發展將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本期,我們專訪了有思教育研究院院長曹進倉,就智能技術推動教研和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手段、理念和方式進行深入探討。

本刊編輯:近年來,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趨勢日益凸顯。您如何看待AI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AI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有哪些途徑?

曹進倉:AI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課堂教學與人工智能的緊密結合。其具體實現方式是通過對大量課堂教學行為數據的完整采集、智能分析和精準反饋,幫助教師實現全方面、立體化、高效率的專業成長。

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教學反思,自我研修;二是參加教研活動,進行團體研修;三是參加教師培訓。針對以上途徑,有思教研將AI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思考自己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是否需要改進,并尋找更好的教學方式。有思教研通過對課堂教學視頻回放和教學過程的智能分析、精準反饋來幫助教師快速回顧整堂課的內容,以實現教師的自我研修。第二個階段,參與學?;蛘叩貐^的教研活動,和其他教師一起探討教學問題、分享教學經驗,可以獲得更多的教學啟示和成長機會。有思教研以公開課直播、觀評課和研課等多種團體研修模式,為學校營造了研修氛圍,拓寬教師成長路徑。第三個階段,參加專業機構或者學校提供的教師培訓,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有思教研產生的備課教案、課堂實錄視頻、人工觀評課數據、智能AI分析數據、說評課實錄等全部融合在一起,形成優質、立體的師訓資源,為教師培訓提供完整的課例參考,切實發揮教學資源庫的積極效力。

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正深刻地改變著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學校借助大數據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提升師生的思維品質。有思教研希望可以幫助學校真正做到技術服務課堂、數據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我專注教育事業20余年,一直認為教育信息化企業的價值不是為學校提供數字化產品,而是在于通過數字化產品推動學校教育數字化的變革和發展。從全自動錄播到常態化錄播,再到現在的有思教研,技術在變,產品在變,但我對于教育的初心不變。我們不斷地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用心把產品做精做細,堅持企業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始終扎根在教育數字化這片沃土上。

本刊編輯:傳統的教學,教師多是憑借自身的經驗和反思一點點進步,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并且具有個體性和局限性。借助AI,教師如何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專業化發展?

曹進倉:目前,AI技術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的應用逐步深入。課堂教學行為研究作為教育領域的研究熱點,是開展教學分析的重要基礎。越來越多的學校將課堂教學視頻案例應用到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利用多媒體設備讓真實的課堂教學錄像做到高度還原課堂教學,再借助錄像分析師生的課堂教學行為。隨著學校智慧教室的建設需求提升,在應用方面逐步開始重視課堂教學視頻的分析方法以及工具,想要通過設備和分析軟件,將課堂行為分析應用到教學提升、教研和學生管理上。

就教師自我研修來說,每一位教師都享有研修的自主權,教師自我研修能夠培養個人自律性和創造力。思想來自于實踐,教師通過系統把自己的課錄下來,通過回放進行自我診斷、自我分析、自我研究和自我提升。以往教師想錄制一節課需要到專門的錄播室,還需要專業人員配合協助,大大限制了錄播教室的利用率?,F在教師走進裝了有思教研系統的教室,通過手機微信掃二維碼的方式即可開啟或停止視頻錄制。課后,錄制的視頻以私有狀態自動上傳至平臺,保存到教師的賬號下,按照學校、年級、學科、教師進行自動歸檔。教師通過課堂回放觀察自己的著裝、教姿教態、板書、語言語速等與教學相關的行為舉止。

除了通過回放反思進行自我研修外,教師還可以借助AI分析進行更為高效、精準的自我診斷。以往,教學效果的評測通常以學生成績為依據,而用于尋找教學效果的“因”的教學過程評估,因為只能依賴專家或有經驗教師而變得昂貴和不具有可持續性。有思教研關注對教學效果評測和教師發展至關重要的課堂教學特征分析,作為智能化工具為教師的自我研修提供參考依據。AI技術能夠將課堂數據化,用一系列的數據幫助教師快速回顧整堂課的內容。教室端采集的行為數據和語音數據會自動上傳到平臺,平臺通過成熟的理論框架展開分析,確保分析指標準確且有實際指導意義。AI教學行為分析指標包含課堂教學對話分析、S-T教學分析、教學流程分析、教學場景分析、教學軌跡分析、分析報告自動生成等,有思教研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提供科學參考。

我們堅信,信息技術是為了幫助教師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麻煩。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真正了解教師面對的問題是什么,急需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而不是閉門造車,更不是盲目創新。我們在產品創新的路上并不是獨行者,有許多學校用戶給我們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其中,廈門市各區共23所學校依托有思教研系統積極探索新型教研模式,從而實現教學管理智慧化、教學資源立體化、教師發展途徑多元化、教師評價精準化等。從中小學到大學、從教師到校長、從座談會到研討會,無數次的客戶調研、頭腦風暴和思維碰撞,讓用戶真正看到了有思教研的價值,也讓我們在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增強了產品自信。

本刊編輯:從區域教師專業化發展角度來說,AI可以提供哪些助力?

曹進倉:團體研修活動往往為區域教師們進行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對一線教師提質培優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這對學校的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具有積極的作用。學校教研團隊或區域教研室開展教研評比和公開課等形式的團體研修活動,讓教師們從不同角度審視課堂問題,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和教學熱情,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還可以拓寬教師的學習路徑。同時,團體研修活動不僅是個人教學能力提高的途徑,還為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了溝通紐帶。

在此過程中,為了安排不同學校的教研員和教師按計劃開展教研活動,需要充分做好前期溝通和排課準備,并對活動的每個環節做好全程跟蹤,這些工作需要投入較大的時間、人力、物力成本,教研活動效率不高、成本偏高。我們利用有思教研實現線上開展組內、校內和區域內教研活動,這樣做能實現教師間的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快速提高區域整體教學水平。

目前,有思教研在杭州市上城區、濱江區和余杭區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其中,上城區的“觀課室”項目是我們的一個典型案例。2020年10月,上城區啟動了基于AI技術的課堂觀察研究項目,為區域內中小學校建立了課堂觀察分析實驗室,從初期幾間教室的嘗試,到目前基本實現區域內學校全覆蓋。在過去三年多的時間里,學校通過AI技術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視頻進行分析,生成課堂教學行為分析報告。教師借助報告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幫助區域內學校逐漸形成一支“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方法科學、教育質量一流”的現代化教師隊伍。

同時,“AI賦能教師專業化發展”這個主題也多次在國內大型活動和會議上被提及,比如第四屆砥石論壇、浙江省大數據精準教學研討會、教育部2023年教育數字化轉型暨“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專項培訓、人工智能(寧波)高峰論壇和2023數字賦能與創新教育研訓活動等。

本刊編輯:AI賦能教師專業發展能做這么多的事情,那它的局限有哪些?

曹進倉:隨著數字化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智化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趨勢。目前,AI技術在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比如課堂教學分析、個性化教育、教育管理等等。通過學習和使用AI技術,教師能夠提升自身數據素養,拓寬研修路徑,重構更加客觀精準的評價體系,并形成立體有效的師訓資源庫。

以重構教師評價體系來說,教師從事的教育活動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工作中的任何成績都是日積月累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的產物,僅僅依靠一兩次的單項評價,不可能真實反映教師工作的整個過程,也必然導致評價結論與教師實際工作表現的偏差。學?;谟兴冀萄袠嫿ㄈ?、客觀且精準的教師評價系統,能夠實現識別教師的語言,同時自動分析出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大大地減少教師聽課的工作量,最重要的是,這些數據都是真正的課堂實證。

但是AI技術也是存在局限性的。一方面,基于教育工作的性質,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學特點,針對個性化的課堂,AI技術無法匹配和滿足每個不同的課堂,所以給出的判斷是具有普遍性的指標和數據。另一方面,AI分析給出的分析結果僅僅是教師課堂的評價參考,有的教師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存在過度依賴分析結果的情況,這樣就會造成教師缺乏自己的思考,從而導致無法提升教學水平。

本刊編輯:未來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專業成長會呈現哪些變化和趨勢?

曹進倉: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會逐步向三個方面發展。一是教師的角色會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成輔助者。目前,學校都在倡導“以學為中心”,這是一種新的課堂教學理念,它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這種理念認為,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從學生的學習出發,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觀念作為教學的起點,并給學生更多的學習和建構的機會。例如,思維課堂是一種以思維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方式,它強調激活學生的思維,以落實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為原則,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教師可以通過AI技術進行課堂分析,并從分析結果中得到每節課的思維指數,找出數據背后的因果關系。

二是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生的各種課堂分析結果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和反思自己的課堂,客觀的數據可以讓教師更高效地回顧課堂環節,了解學生真正的學習需求和問題,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和解決。同時,教師依托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積極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推動了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教學反思、線上教研、AI分析等功能可以破解教育教學重難點問題,解決教師成長過程中的共性問題,助力學校教學創新。

三是教師專業化持續性發展?!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苯處煹氖姑莻魇谥R以及關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等。教師作為教育工作者,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責任,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優質的教學資源進行智能管理,教師可以通過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實現教師專業化的持續性發展。

對于教師來說,“研”無止境;對于我們而言,同樣是“研”無止境。教師應該聚焦課堂,聚焦在“如何教”上。有思教研是幫助教師實現更高效的“如何教”。我們希望通過有思教研切實幫助教師拓寬研修途徑,通過更高效的自我研修、團體研修和教師培訓等創新型研修模式提升學校教育教學水平。

編? ?輯:盧秋紅

猜你喜歡
研修專業化教研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對幼兒園聽評課專業化的思考
不謀全書者不足以謀一課——“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研修心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導青年教師走專業化成長之路
論專業化老年媒體的發展之道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