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構建

2024-04-09 09:16陳尚寶馬瑞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STEM教育項目式學習

陳尚寶 馬瑞

【摘 要】本文探討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下,如何在“互聯網+”環境下將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教育改革的核心支持,以推動教育信息化建設。深圳市鹽田區堅持育人為本,通過項目式學習和STEM教育的深入推廣,以信息技術為媒介,推動學習方式的深刻變革,構建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STEM教育;跨學科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4)02、03-046-02

深圳市鹽田區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政策,將“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技術創新應用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基礎和戰略支撐,大力提升鹽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水平,同時繼續深入推進鹽田區項目式學習、STEM教育,以信息技術推進學習方式深度變革,構建鹽田區“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

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的內涵

信息技術融合的跨學科項目式學習實踐應著重從四個方面展開,包括課程整合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教師隊伍培養以及學習環境創設。面向學科教學和跨學科教學的信息化融合應用,從生活視野和設計思維出發,通過主題課程、專題課程、綜合實踐課程,創設多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的問題解決場景,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有深度的“做中學”“玩中學”,鼓勵學校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互動式學習”“啟發式學習”“探究式學習”“體驗式學習”“研究性學習”和“項目學習”,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和利用信息技術學習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學習機會和內容,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

構建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的具體舉措

1.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課程整合實踐行動

跨學科課程整合是圍繞一個共同主題,打破學科界限,把不同學科不同領域的理論和方法有機地融合,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組織課程內容和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的一種課程組織方式和課程設計理論[1]??鐚W科課程整合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基于社區資源的項目式學習課程開發、基于學科的項目式學習課程設計與基于3SE模型的STEM課程資源開發。

一是基于社區資源的項目式學習課程開發。以鹽田區的社區資源為基礎,推動各中小學開發基于社區資源的項目式學習課程案例,促進全區項目式學習深入開展。二是基于學科的項目式學習課程設計。分析各學科最基本的學科知識結構,找到不同學科知識點之間的連接點與整合點,將分散的課程知識按跨學科的問題邏輯結構化。這種學科項目式學習設計應從兩個層面展開:基于課程標準中的關鍵能力或概念;指向創造性、批判性思維、探究與問題解決、合作等重要的跨學科素養。三是基于3SE模型的STEM課程資源開發。3SE模型是鹽田區自主研發的一個STEM課程開發模式。3SE即情景引入(Scenario)、職業體驗(Experience)、科學探究(Science)、工程項目(Engineering)、匯報展示(Showcase)、評價反思(Evaluation)。[2]我們以3SE模型為基礎,推動中小學開發具有特色的STEM課程資源,最終形成具有鹽田區域特色的STEM地方課程資源。

2.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教學模式創新行動

鹽田區打造以“學生為中心,數據為支撐,探究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新模式。發揮信息技術對STEAM教育的支持,需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到STEAM教育中,不斷優化STEAM教學過程[3]。開展智慧教育生態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支持以評促學、精準幫學等不同學習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創設個性化學習、自適應學習、深度學習、數字閱讀的教學環境,打造快樂課堂、智慧課堂;開展跨學科學習、協作學習、開源硬件支持下的“做中學”、創新學習[4]。同時鼓勵各校以學習方式變革推進課程再造,推動教學創新。

3.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教師隊伍培養行動

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我們通過建立區域智慧教育研究院,構建新型的教師專業發展和能力培養體系。主要舉措包括:一是開展混合式特色模式培訓,通過專家講座、教師工作坊、名師工作室、網絡教研、面授技能培訓、區域和校際參觀交流等形式,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研訓,實施網絡研訓、跨校教研與跨區教研、面對面研訓整合培訓,創新區域教師研訓的模式,以提高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領導力,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二是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組織教育管理者開展智慧教育領導力培訓,重點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校長智慧教育素養培訓;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技術競賽活動,通過“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全面推廣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成果。

4.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環境創設行動

為構建信息融合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鹽田區積極推進智慧化學習環境的創設,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優化和升級鹽田區智慧教育云平臺,實現全區教育信息系統的數據、用戶、應用、業務和服務的集成,確保與國家、省級教育資源和教育管理平臺無縫對接。(2)加快推進學校、教師、學生、資產等核心管理數據庫建設,建設區級教育大數據中心,實現計算存儲資源的云化管理。(3)按照全區數據資源共享應用有關要求和教育信息系統建設有關標準,依法依規開放教育領域數據資源,推動教育領域與其他公共服務領域數據交換共享。

這些舉措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機會,培養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并為教育體系的信息化發展創造更加智能化的學習環境。

實施效果

課程整合實踐方面,鹽田區教科院全面啟動基于課程重構的項目式學習建設,以“美好鹽田”為總項目主題,組織全區中小學和幼兒園每年開展一次項目式學習課程設計與成果展評活動,經過四年多的摸索實踐,初步構建了覆蓋各學段各類型的區域項目式學習案例資源庫;教學模式創新方面,建設了智慧教育新型教學模式,構建了基于AI的理化生實驗“教學評”一體化模式;教師隊伍培養方面,建成鹽田區智慧教研平臺,提高了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學習環境創設方面,鹽田區從2020年起開始建設智慧教育信息化項目,構建了區域“人工智能+”智慧教育新生態,并完善了初中理化生實驗室建設。

近年來,鹽田區積累100多個基于“美好鹽田”的項目式學習案例,130多個學科類項目式學習案例和400多個家庭項目式學習案例,共計600多個項目式學習案例。參評項目參與芬蘭LUMA中心國際StarT評選,每年參評案例均占中國區推薦項目的1/2-1/3,累計獲得國際獎項7個,其中全球金獎2個,全球前十4個,組委會特別榮譽獎1個。近80個案例在全國項目式學習展評中獲一等獎,38個案例在廣東省項目式學習案例和項目式學習教育資源評選中獲獎。相關成果分別獲得深圳市、廣東省和全國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二等獎。

在信息時代的浪潮下,鹽田區構建的融合信息技術的跨學科學習區域實踐模式為教育創新提供了借鑒。通過課程整合、教學模式創新、教師培訓以及學習環境的智能化構建,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學習機會和更具智慧的學習環境。

注: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專項課題“素養導向的項目式學習案例開發與評價研究”(課題編號:kyzj4p020)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李克東,李穎. STEM教育與跨學科課程整合[J]. 教育信息技術,2017(10).

陳尚寶. 基于3SE模型的STEM教育區域發展模式探索——以深圳市鹽田區為例[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7): 30-32.

趙呈領,申靜潔,蔣志輝. 一種整合創客和STEM的教學模型建構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2018,39(9): 81-87.

趙慧臣,周昱希,李彥奇,等. 跨學科視野下“工匠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策略——基于美國STEAM教育活動設計的啟示[J]. 遠程教育雜志,2017,35(1): 94-101.

作者單位:廣東深圳市鹽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編? ?輯:仲玉維

猜你喜歡
跨學科學習STEM教育項目式學習
STEM項目學習要重點關注什么?①
創客課程開發的困境與突破
跨學科學習:真義辨析與實踐路徑①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體現STEM教育特征的中職Flash實訓教學設計
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研究與實踐
STEM教育中心:美國STEM教育新發展
例析“數形結合”的方法解決基因型頻率的計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